【2020 NBR 國家評論協會獎 得獎名單】
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國家評論協會(National Board of Review)今日也公佈了他們的年度獎項。自從 1930 起,該協會便會在每年公佈年度電影獎項,包含個人獎項,以及年度十大電影片單等等。
每年的名單由一兩百名會員(主要是紐約的影藝從業人員、學者、學生等)投票選出。前三年的 NBR 最佳影片得主為《郵報:密戰》、《幸福綠皮書》、《愛爾蘭人》。整體與奧斯卡的吻合度並沒有那麼高,但其跟其他地區性影評人獎相比之下口味還是大眾一些,因此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史派克李在這邊再度獲得紐約幫的力拱,讓《誓血五人組》聲勢再起,看起來會是極有力的衝奧選手。令人意外的是,《曼克》、《芝加哥七人案》這兩部先前被認為完全是 NBR 的菜,在此卻雙雙落馬。反而取而代之的是 Netflix 自家的《永夜漂流》與《讀報人》兩部評價中庸的商業電影。
《40衝一波》和《金屬之聲》持續有不錯的曝光,《花漾女子》的 Carey Mulligan 也有後起追上的態勢。紀錄片方面,《全力一搏》、《泰勒絲:美國小姐》、《松露獵人》初露頭角;外語片方面《蘋果的記憶》、《親愛的同志》、《The Mole Agent》也逐漸浮出檯面。(丹麥的《醉好的時光》再度缺席)。
得獎名單如下:
※ 最佳影片:
《誓血五人組》
※ 最佳十大影片(無特別順序):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40衝一波》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永夜漂流》
《Minari》
《讀報人》
《游牧人生》
《花漾女子》
《靈魂急轉彎》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 最佳導演:《誓血五人組》Spike Lee
※ 最佳新導演:《Miss Juneteenth》Channing Godfrey Peoples
※ 最佳男主角:《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Riz Ahmed
※ 最佳女主角:《花漾女子》Carey Mulligan
※ 最佳男配角:《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Paul Raci
※ 最佳女配角:《Minari》尹汝貞
※ 最佳整體演出:《誓血五人組》
※ 最佳突破演出:《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Sidney Flanigan
※ 最佳原創劇本:《Minari》
※ 最佳改編劇本:《讀報人》
※ 最佳動畫片:《靈魂急轉彎》
※ 最佳紀錄片:
《談》
※ 最佳五大紀錄片(無特別順序):
《全力一搏:為民主而戰》
《新世代公民》
《爺爺的死亡排練》
《泰勒絲:美國小姐》
《松露獵人》
※ 最佳外語片:
《La Llorona》|瓜地馬拉
※ 最佳五大外語片(無特別順序):
《蘋果的記憶》|希臘
《一場大火之後》|羅馬尼亞
《親愛的同志》|俄羅斯
《The Mole Agent》|智利
《Night of the Kings》|象牙海岸
※ 最佳攝影:《游牧人生》
※ NBR指標人物獎:Chadwick Boseman
※ NBR聚光燈獎:《40衝一波》編/導/演/製 - Radha Blank
※ NBR言論自由獎:《邁阿密的一夜》
※ 最佳十大獨立電影(無特別順序):
《婊兄弟上路》
《Driveways》
《Farewell Amor》
《Miss Juneteenth》
《金窩駭浪》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72小時前哨救援》
《家靈》
《天使寶貝法蘭絲》
《Wolfwalkers》
天使寶貝法蘭絲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 獨立電影精神獎 入圍名單揭曉】
2021 #獨立精神獎(Film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於今日稍早揭曉入圍名單。與先前介紹過的 #哥譚電影獎 一樣,獨立精神獎也致力於鼓勵、表彰低成本(低於兩千萬美金)、獨立於大製片商的獨立製作。
本次入圍的五位導演有四為為女性、一位為亞裔男性,演員部分共有四位亞裔入圍。整體入圍者女性佔 57%,黑人、原住民族與有色族裔(BIPOC)共佔 48%。
不意外的,《#游牧人生》仍然是本季領跑者,雅俗共享的她繼續在各類型的獎項中穩定獲得支持(雖然配角可能無望,且這邊也掉了劇本提名)。反倒是 #史蒂芬元 主演的美國移民故事《#Minari》在這邊獲得大大的加持,入圍 6 項僅次於較小眾的《#NeverRarelySometimesAlways》(奧斯卡機會大概會聚焦在劇本)。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邁阿密的一夜》、《##藍調天后》等,獎季後勢也都持續看漲,《MissJuneteenth》或許也有機會一拼女主(其中《邁阿密的一夜》因為已拿下最大的特別獎,規則限定其無法再入圍角逐其他獎項)。
倒是《#花漾女子》繼昨天公佈的 AFI 獎,再度缺席最佳影片。《#女人碎片》也是略顯疲態,Vanessa Kirby 和 Ellen Burstyn 都雙雙缺席。而《#父親》是否因為成本過高而無緣入圍?
國際電影獨漏領跑者《#醉好的時光》,英國獨立電影獎大放異彩的《#暗黑聖女》在這邊也掛零入圍。另外,口碑大好的《#NineLives》本獎季只有報名獨立精神獎,其餘獎項會隨著檔期延到明年報。
得獎名單將由六千位會員評選而出,在奧斯卡典禮的前幾天(4/22)頒發。
入圍數排行如下:
7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6 - 《Minari》
5 - 《藍調天后》、《游牧人生》
4 - 《Miss Juneteenth》
——
入圍名單(省略特別獎與電視獎):
——
※ 最佳影片: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藍調天后》
《Minari》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游牧人生》
※ 最佳首部長片:
《戀你在他方》
《40衝一波》
《Miss Juneteenth》
《Nine Days》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 最佳小成本影片(美金500,000以下):
《The Killing of Two Lovers》
《La Leyenda Negra》
《Lingua Franca》
《Residue》
《天使寶貝法蘭絲》
※ 最佳導演:
Lee Isaac Chung - 《Minari》
Emerald Fennell - 《花漾女子》
Eliza Hittman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Kelly Reichardt -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Chloé Zhao - 《游牧人生》
※ 最佳女主角:
Nicole Beharie - 《Miss Juneteenth》
Viola Davis - 《藍調天后》
Sidney Flanigan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Julia Garner - 《The Assistant》
Frances McDormand - 《游牧人生》
Carey Mulligan - 《花漾女子》
※ 最佳男主角:
Riz Ahmed -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Chadwick Boseman - 《藍調天后》
Adarsh Gourav - 《白老虎》
Rob Morgan - 《Bull》
Steven Yeun - 《Minari》
※ 最佳女配角:
Alexis Chikaeze - 《Miss Juneteenth》
Yeri Han - 《Minari》
Valerie Mahaffey - 《French Exit》
Talia Ryder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Yuh-jung Youn - 《Minari》
※ 最佳男配角:
Colman Domingo - 《藍調天后》
Orion Lee -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Paul Raci -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Glynn Turman - 《藍調天后》
Benedict Wong - 《Nine Days》
※ 最佳劇本:
Lee Isaac Chung - 《Minari》
Emerald Fennell - 《花漾女子》
Eliza Hittman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Mike Makowsky - 《壞教育》
Alice Wu - 《青春未知數》
※ 最佳首部劇本:
Kitty Green - 《The Assistant》
Noah Hutton - Lapsis》
Channing Godfrey Peoples - 《Miss Juneteenth》
Andy Siara - 《棕櫚泉不思議》
James Sweeney - 《Straight Up》
※ 最佳攝影:
Jay Keitel - She Dies Tomorrow》
Shabier Kirchner - 《Bull》
Michael Latham - 《The Assistant》
Hélène Louvart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Joshua James Richards - 《游牧人生》
※ 最佳剪輯:
Andy Canny - 《隱形人》
Scott Cummings -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Merawi Gerima - 《Residue》
Enat Sidi - 《戀你在他方》
Chloé Zhao - 《游牧人生》
※ 勞勃阿特曼獎(表揚導演、選角導演和全體演員):
《邁阿密的一夜》
導演:Regina King
選角導演:Kimberly R. Hardin
整體卡司:Kingsley Ben-Adir, Eli Goree, Aldis Hodge, Leslie Odom Jr.
※ 最佳紀錄片:
《一場大火之後》
《希望之夏:身心障礙革命》
《爺爺的死亡排練》
《The Mole Agent》
《談》
※ 最佳國際電影:
《殺戮荒村》Bacurau(巴西)
《追尋音樂的靈光》The Disciple(印度)
《Night of the Kings》(象牙海岸)
《Preparations to be Together for an Unknown Period of Time》(匈牙利)
《Quo Vadis, Aida?》(波士尼亞)
天使寶貝法蘭絲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著年關將近,照慣例的各大外媒紛紛給出年度十大電影,這些電影匯聚成一種力量,以一種文字、影評的形式被定義,或許更嚴重一點說,是反映時代的聲音。
而今天影迷們熱議的話題,大概是《綜藝報》的首席影評 Peter Debruge 將鍾孟宏的《陽光普照》選進了年度十大電影的榜首位置,壓下眾多外語電影,包含《游牧人生》、《靈魂急轉彎》、《天使寶貝法蘭絲》等片,對於閱片量無數的影評人來說,《陽光普照》能成為心頭好自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想藉此機會,再度分享去年專訪鍾孟宏的文章與一點雜談。提供舊雨新知對於《陽光普照》的解讀與看法。
「想問鍾導期許《陽光普照》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嗎?」
「希望讓台灣電影更好,讓觀眾知道台灣一直有電影工作者在做好片子想跟大家溝通,讓這個產業更有力氣做下去。」
這是去年 10 月的某天午後,我在專訪鍾孟宏導演時,最後一題的回答。遙憶當時,訪談結束後鍾導私下問我會不會覺得這次的作品太煽情?我回答:「不會,但我覺得這次不太一樣,能特別感覺到你的溫柔與善意。」
我始終認為,不管是以任何型態呈現的作品,文字也好、影像也罷,都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性格與處世態度,實際上與鍾導聊天,言談中盡是對生命、生活、家庭、社會、電影的觀察與體悟,40 分鐘的訪談,鍾導豪邁、不拘小節卻帶著文人雅士的性格也令人印象深刻,這些總總都在鍾孟宏的作品上體現,首部劇情長片《停車》到現在,十多年來他仍舊是極為關心台灣這片土地的好導演。
事後想想,大概也能理解鍾導「太煽情」的擔憂,當我們回顧鍾孟宏開始創作電影的這十幾年,不難發現他這次在《陽光普照》中的轉變。鍾孟宏的電影世界中總是冷冽、疏離與克制的,彷彿拒絕讓觀眾進入角色的深層情緒,皆以旁觀者視角看待,刻意保持冷靜觀點,並大膽地將情緒肢解,使其破碎,換來的當然是更多抽離感,也讓鍾孟宏在視覺上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
在《陽光普照》中,鍾導用了大量特寫鏡頭,令人難忘。也因此,某些時刻被逼著凝視角色情緒,深入內心,跟著同悲同喜,甚至有了温貞菱與許光漢的牽手畫面,柯淑勤在七星山頂崩潰大哭的戲,過往鍾孟宏作品中,此類畫面幾乎可說是看不見,但在後段又靠著劉冠廷放進過往的自己,這種姿態依舊迷人。
鍾孟宏選擇用 156 分鐘的《陽光普照》述說、刻劃一則家庭詩篇,犀利的觀點依舊,攝影概念與故事核心緊密契合,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有心事,都有難解之情,若即若離中卻又互相牽絆,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生命之網,道盡人心,看透人性,或許,少了點疏離、多了點情深,觀眾看見的是更溫柔、更飽滿的鍾孟宏。
鍾孟宏也在專訪時說:「人就是生活在光影裡面,這是我對攝影的一種執念,我們拍照是拍人在光影下的狀態,而離開了拍照,人仍舊生活於光影的世界,如果將這概念延伸到劇情片,會是什麼樣子?那是我非常好奇的,而且也非常執著的。」
去年有幸專訪鍾導,面對面地暢談《陽光普照》的理念,鍾孟宏言談中盡是對電影、對生活的哲思。因不想缺漏細節,所以文章寫成上下篇。
上篇聚焦在鍾孟宏《陽光普照》的創作初衷,並深入中島長雄在此片「光底下,影之中」攝影概念的延伸與實現,最後是兩位女性監製對鍾孟宏的影響;下篇則談演員群的好表現,聚焦在鍾導與陳以文、柯淑勤、劉冠廷等人的合作,當然,也有提及與林生祥共同譜寫入圍金馬最佳原創歌曲〈遠行〉的故事。
在《陽光普照》確定代表台灣之際,再度推薦這部片子和其專訪文章,《陽光普照》現正於 Netflix 播映。
✍️全文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上篇:談創作、談攝影,獨樹一格的鍾式美學👉http://bit.ly/2tM0Fy1
🌞下篇:談演員、談角色,台灣電影未來的樣貌👉http://bit.ly/37q6srt
🏆最後是 Peter Debruge 2020年的完整十大片單:
1.《陽光普照》,鍾孟宏
2.《天使寶貝法蘭絲》,Alex Thompson
3.《靈魂急轉彎》,Pete Docter
4.《Herself》,Phyllida Lloyd
5.《游牧人生》,趙婷
6.《Mangrove》,Steve McQueen
7.《藍調天后》,George C. Wolfe
8.《接近無限的白》,Hlynur Pálmason
9.《顫役輪迴》,Gerard Bush & Christopher Renz
10.《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Jason Woliner
特別提及:《壞教育》,Cory Finley
#陽光普照 #鍾孟宏
#代表台灣前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天使寶貝法蘭絲 在 #天使寶貝法蘭絲 - استكشا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屢獲殊榮的電影製片人Josephine Mackerras 成長於#澳大利亞 和#中國,從小對表演就擁有相當大的熱情,並在9 歲參與了劇場的演出。. ... <看更多>
天使寶貝法蘭絲 在 2019台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天使寶貝法蘭絲Saint Frances 的推薦與評價
天使寶貝法蘭絲 Saint Frances|未來之光艾力克斯.湯普森Alex THOMPSON美國USA2019|DCP|Colour|101min"盛夏之初,年過30歲仍對人生充滿困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