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沒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但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硯拓寫的《羅馬》,是我讀過的相關文章中,最喜歡的一篇。
.
#文章一段
.
「我要說的不是事件的真實經過,而是我記得的模樣」。記憶從來就不保證真實,而只是當事人戲劇化(或至少故事化)之後的版本。它會增添神秘性,會變得純粹,會強化「從此我便明白…」的概念力道,這種種即使暗示了記憶並不可靠,卻同時,能夠佐證是什麼造就了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I’m not going to tell the story the way it happened. I'm going to tell it the way I remember it.」
21 年前,在《烈愛風雲》的片頭,男主角 Finn 的旁白這麼說道。那是《羅馬》導演艾方索.柯朗在我記憶中留下的第一道刻印,也是一部浪漫到骨子裡、叫人酥麻的愛情電影。那之後,《地心引力》的片末 30 分鐘讓我一看再看,完美的配樂/節奏/鏡頭調度/角色心境歷程,令艾方索.柯朗已經有好多年是我心目中能拍出「完美商業片」的那個導演。更甭提荒涼卻豐滿的《人類之子》,賀爾蒙躁動的《你他媽的也是》,還有【哈利波特】系列唯一真正優秀的《阿茲卡班的逃犯》……
然後,我們有了《羅馬》。它在今天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竟然敗給了《幸福綠皮書》,注定要成為影史的又一則軼事。這樣一段小人物的日常刻畫,據導演說,有 90% 都忠實重現自他的回憶。也的確在觀看的時候,多數的我們會想起《童年往事》的情感力道:透過童稚的眼光,置身卻不過問地看家庭成員的更迭,時代的輪轉,這一切是厚重的,但在近景搬演的日常,又只是生活的細瑣。
但《羅馬》真正讓我思量的,是它明明就不只是日常。在題材上,它層層道出家國的危機,記錄時代,更特別用力凸顯性別處境;在美學上,它以靜制動的優雅背後,是不可思議複雜而精準的安排,包括攝影與色調,事件與搭景,更包括從未上鏡的素人女主角和一群孩子們的對戲。它成了今年——或近年,最傾盡心力追求藝術性的電影。而這一切,如此戲劇性和意涵豐富的,怎麼可能是 90% 真實記憶的重現?
於是我想起文首那句話:「我要說的不是事件的真實經過,而是我記得的模樣」。記憶從來就不保證真實,而只是當事人戲劇化(或至少故事化)之後的版本。它會增添神秘性,會變得純粹,會強化「從此我便明白…」的概念力道,這種種即使暗示了記憶並不可靠,卻同時,能夠佐證是什麼造就了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羅馬》是從艾方索.柯朗的童年便服侍他們一家,尤其照顧幾個孩子長大的女傭 Libo 的故事。她在戲中的化身克萊奧(Cleo),在他們遭逢爸爸離家的那一年,自己也意外懷孕了。全片便看她如何在這樣的風浪裡,無聲地求生,還緊緊抓住和安撫幾個孩子。鏡頭自始至終跟著她,我們看見、聽見的都是她「在場」的,但妙的是,這又不算是從她的「觀點」講述的故事。
柯朗自己形容,這部片的目光是現在的他回到過去,去觀看自己的童年。全片鏡頭大多都是在定點橫搖(pan),看著場景內的人際情節,鏡頭本身不動,也不會拉遠、推近;或是在遠景平行著人群的移動方向推軌,彷彿伴他們走一小段。全片極少近拍和特寫,於是既造成某種抽離,又其實「旁觀」到讓你無法不去注意、去意識到自己是「毫無聲息的闖入者」。
而正是這股目光,洩露了「這是我記得的故事」的距離感,連同柔和而夢幻的黑白色澤,美極了的構圖,各個逆光場景的星芒,和那個在大家忙著撲滅野火的新年時分摘下怪獸頭套、唱起了挪威古謠的男子。故事設定在 1970 ~ 71 年,那正是人類剛剛登上月球,同時學運風潮席捲西方世界,最終在墨西哥引爆了幾場衝突,包括 1971 年 6 月 1 日的 Corpus Christi 大屠殺的時空。
這樣的騷動氛圍,體現在片中兩位重要男性身上。父親安東尼奧一出場,就駕著標誌是個王冠、名叫銀河的大房車,君臨他的寢宮。而克萊奧的對象費明,則是個崇尚武術、享受暴力的威嚇力量以求自我滿足,彷彿搖著尾巴的公雞的男子。這兩人在先後緊連的兩場戲,「遺棄」了主角們,費明甚至親手持武棍和槍,指著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見:最在乎端起雄性架子的,往往也是最懦弱,最沒有擔當的那廝。
伴隨這些強烈控訴的,是同心圓一般的時代設定:從家庭支柱的崩解與逃離,到國家的紛亂,再到人類世界作為一個群體、所知疆界的鬆動,身在其中的孩子們(即童年的導演)自然不會感受不到這些波濤。但也許是年幼的他一心只想當太空人,或因為兩個堅強的女人穩穩撐著這個家,回顧這段童年亂流,我們感受到的並非惶然與不安,而是寧靜之美。
無疑地,《羅馬》是艾方索.柯朗歌詠他生命中重要的女性們,以表達感謝的作品。劇中的克萊奧與蘇菲亞,即使有著清楚的僱傭階級關係,但兩人之間真誠的情感,讓幫傭同時也是家人,而僱主並不計較為她付出。她們一同愛著幾個孩子,即使隨著劇情雙雙經歷了撕心裂肺的傷,但是都從這剩下的愛與付出,得到對自我的錨定。她們的連結也變得更緊密了。
於是片末那次出走,彷彿在說:銀河我們不要了,因為它太大了,現在的我們只需要一個小小世界——不過在那之前,我們要帶它(原本家庭的象徵)踏上最後一趟旅行,這既是告別,也是「從此要開始全新冒險」的開端。
若再拉遠看,這在艾方索.柯朗的創作中,是始終存在的脈絡。《烈愛風雲》和《你他媽的也是》都是對女神的訴情,《人類之子》和《地心引力》更是直接對「母性」的盛讚:不論作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或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如何在子宮一般的太空站裡,重拾「活下去」的意志力,進而重生。在《羅馬》裡,克萊奧儼然是導演第二個母親的地位,和那場靜悄悄引爆張力的生產戲,和甚至暴亂現場、一個女性抱著她被槍擊的男伴哭嚎的《聖殤》意象,都在加強這股連結。
片中有一幕,是他們到城外和親戚一起度新年,眾人在屋裡吃喝、跳舞,室內正在播放韋伯音樂劇《萬世巨星》的〈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一曲。劇中,唱這首歌的是被封為聖人的「抹大拉的瑪利亞」,她被描繪成不求回報、始終看護著(相當程度上)已經被解構了神性的耶穌的女子。
而搭配如此濃厚的人性架構,《羅馬》的視覺元素從開場第一個鏡頭,就已經確立了:在天地之間,無限的故事上演,但讓我們能看見這一切的,是魔術般的「水面」。那水就像電影的大銀幕,在無奇的地面上映照出世界寬廣。水的元素在片中一再地出現,不論洗地板的肥皂水,或撲滅野火的池水,或破掉的杯水和羊水,再到差點吞噬生命、又帶來洗滌和救贖的海水……
作為生命元素,水是無聲,無情,卻也無垠的。如同珊卓.布拉克在掙扎重生之後,站立其上的那片沙灘,或 Finn 在故事的開頭望向鷗燕紛飛的那片海灘,在初吻被奪走的噴泉邊的滴水,在艾絲特拉的家門口大聲傾訴無盡無悔的愛的同時、傾盆而下的雨水:
「Everything I have ever done, I’ve done it for you.」
這句話我自年少聽過,便再也不曾忘記了。那樣不求回報的愛慕,或許太像童話而不合邏輯,但有時能夠「付出」,並得到理解和珍惜,本身就已成意義。再說回《羅馬》,眾人皆知 ROMA 四個字母顛倒過來,正是西語中的愛(AMOR)字,但此處的愛是廣義的,是帶給生命意義的力量。從電影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從低頭到仰望,艾方索.柯朗為他生命中摯愛的一位女性而拍,讓我相信:也許美好的回憶也是他的神。也許這輩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她,都是為了要感謝她。
生命中的人來來去去,其中不乏對你最重要的,而在這潮漲潮落、聚散離合的洪流面前,你卑微渺小,無能為力。但是擁有愛,給予愛,記住愛,會讓你比什麼都安穩,更慈悲,也更強壯。
Shanti Shanti Shanti.
#Roma #羅馬 ifilm/傳影互動 Netflix
天地一沙鷗電影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enny嘅童年,並唔係充滿考試同測驗,而係一套又一套卡通片,不論係最女仔歡迎嘅《美少女戰士》、《唱K小魚仙》,定還是係男仔心頭好嘅《足球小將》同《機動戰士》,佢全部都可以將對白倒背如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
當所有同學仔嘅「我的志願」唔係填醫生律師,就係嗰期TVB播緊咩職業嘅電視劇就填咩職業時,Jenny好肯定咁填上──配音員。
雖然話職業無分貴賤,但係就有分難易,講緊嘅唔係工作內容,而係入行嘅機會。
配音員同編劇一樣,行內成日話求才若渴,但就係唔知點解好多有志寫作或配音嘅人都搵唔到機會入行,呢種資源錯配嘅原因,同尼斯湖究竟有冇水怪、華富邨究竟有冇UFO、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究竟幾時先會有得減一樣,係一個謎。
但係Jenny接觸多咗配音業界嘅人同事之後,開始歸納出少少頭緒。喺香港配音嘅工作並唔算多,加上電視台又有屬於自己嘅配音班底,而且通常會要求配音員一人分飾多角,就算係動畫片最陣容鼎盛嘅暑假檔期,近年都興用明星班底配音,喺僧多粥少嘅情況下,要入行就難上加難。
Jenny有試過參加不同嘅配音訓練班,除咗想精進自己嘅技藝,更加希望可以擴闊人脈,果然佢偶爾都可以因為領班介紹,得到一啲小角色,例如係主角班上嘅同學,可以講一句「早晨!」,又或者係過場嘅餐廳侍應講句「請問要食啲乜?」
但Jenny仍然好珍惜每次機會,佢為咗保持把聲有最佳表現,唔煙唔酒當然不在話下,煎炸嘢同香辣嘢佢都全部戒晒,有時同朋友出嚟食飯,佢簡直清心寡慾到好似一個出家人咁,令到朋友好冇癮。
唔止生活習慣,Jenny仲一路打住散工維持生計,方便一有機會就去跟班,就算係做小角色都好,佢都一定會喺屋企練習不同方式嘅演繹,希望累積更多演出經驗。
冇一份穩定嘅職業,屋企人自然會有微言。有一次媽咪同佢講:「早知你細個嗰時就唔畀你睇咁多卡通片,我情願你睇完《烈火雄心》之後想去做消防員,又或者係睇《妙手仁心》,唔做醫生,都至少去做個護士吖。」
Jenny只係拎咗兩張戲飛出嚟同媽咪講:「我做消防員你可唔可以睇我入場救火吖?我做醫生你想唔想入手術室睇我割人哋嘅肝呀腎呀咁吖?但我做配音可以請你同阿爸嚟睇戲喎。」
由於係暑假檔期,幾乎全個戲院都係父母帶住小朋友入場,Jenny好鍾意呢種氣氛,令佢錯覺自己都好似仲未跌入名為「成長」嘅陷阱一樣。
「你個角色叫咩名話?」阿爸臨開場前,笨拙地將3D眼鏡戴喺老花鏡前面,個樣顯得有啲滑稽,但Jenny笑唔出,因為佢突然發覺:原來個角色連名都冇。
「Shu~唔好嘈啦,開場喇!」口硬心軟嘅媽咪好緊張咁講。
電影完場之後,小朋友嘻嘻哈哈咁離開戲院,Jenny同爸爸媽媽粒聲唔出,行到出戲院大堂,媽咪企喺電影海報前面,哄埋去仔細咁睇上面嗰一大堆卡通角色,然後問:「阿女,你係唔係做呢隻松鼠?」Jenny搖搖頭。
阿爸托一托老花眼鏡話:「梗係唔係啦,阿女係嗰隻兔仔嘛!」
Jenny苦笑話:「我都唔喺張海報上面。」
頭一次,Jenny開始懷疑,如果自己堅持喺呢條路走落去,到底可以走得幾遠。
***
Jenny覺得世界上最支持佢嘅人,唔係屋企人,唔係朋友,而係陪咗佢十一年嘅貓貓阿七。好多個夜闌人靜嘅晚上,Jenny匿喺房反覆咁練習同一句對白時,只有阿七做佢唯一嘅聽眾。
但係寵物嘅時間,比人類流失得更快。年老體弱嘅阿七時不時進出寵物醫院,唔計各種各樣嘅檢查費用,單單係每次嘅留院費已經造成Jenny極大負擔。望住本來已經捉襟見肘嘅銀行存款跌至前所未有嘅新低,Jenny終於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或者,「我的志願」從來只係一個俗濫嘅作文題目,有幸能夠貫徹目標嘅人,由始至終都係極小數。
喺朋友介紹下,Jenny去咗一間後期製作公司全職工作,佢成日都會模仿唔同經典卡通角色嘅說話去回應同事,成為咗Office嘅開心果,有次有個同事就同佢講:「喂Jenny,你扮聲咁勁,唔做配音員真係嘥晒!」
當晚Jenny返到屋企,望住堆滿成間房嘅動畫DVD,佢發現,原來自己真係唔想放棄做配音員呢個志願。
但係配音員呢個身份係由邊個定義?到底要演繹過咩角色、要得到過幾多掌聲先配得上呢個稱謂?
Jenny拎起書櫃上佢最鍾意嘅一本書《天地一沙鷗》,呢本書係講一隻叫Jonathan嘅海鷗,佢天性特立獨行,不甘飛翔術只係用於執麵包碎,頂多捕捉一啲小蝦小魚填飽肚子。為咗鍛鍊飛翔嘅技藝,體驗遨翔的愉悅,佢不但承受其他海鷗嘅冷言冷語,更選擇離群遠飛,歷盡洗練後,終於領會到飛翔嘅真義。
Jenny用佢自己嘅方式,將故事由佢一個人重新聲演,錄音完成之後,Jenny配上自己簡單嘅手繪圖畫,然後upload到YouTube。
網絡世界每一日都出現不同驚喜,當有人用嘩眾取寵嘅方式務求獲得十五分鐘成名,亦有人真誠懇切地表現自己。Jenny嘅配音版《天地一沙鷗》大受歡迎,好多素未謀面嘅人,透過Jenny嘅聲音,搵到追求理想嘅勇氣。
Jenny繼續隱身喺幕後為不同嘅故事配音,有啲有志寫作但入行無門嘅人將自己嘅故事交畀Jenny聲演,故事爆紅之後更被出版社爭相搶購版權。
而Jenny喺自己嘅Channel簡介上面,簡簡單單寫咗三個字──配音員。
***
故事啟發自Gin Lee新歌《天地一沙鷗》,呢本書曾經啟發過無數咁多人,鼓勵大家要勇於追求夢想。聽返Gin Lee之前另外兩首派台歌《很堅強》同《自我感覺還好》,主角由自我懷疑,到經歷身心磨練,然後到呢首《天地一沙鷗》,走出comfort zone尋找人生意義,彷彿就係一個完整嘅人生三部曲。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沒有甚麼事物可以阻擋你。」
《天地一沙鷗》MV: https://youtu.be/ftI3b-HQtBs
天地一沙鷗電影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週末因為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首度跨足劇場的作品【熱室】演出,所以去了一趟台中國家歌劇院,【熱室】由3年前阿比查邦自己的電影作品《華麗之墓》延伸而來,基本上此次劇場創作仍延續了阿比查邦影像創作的核心母題:『夢』。
和現場所有觀眾一同席地而坐觀看【熱室】時,一開始在跳脫正常思維的敘事中摸索,而隨著影像和故事的推進,才慢慢有所感受,阿比查邦利用此次作品的呈現,帶著現場的我們回到天地初開的渾屯之時,在光影不斷地交錯變化,聲音不斷地環繞四周時,發現自己從觀者變成實際存在於作品中的參與者,而此時腦中居然開始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子,忽然感到自我比起「時間」、「宇宙」、「生命」等,何其渺小,其個人主體不過天地一沙鷗,如白駒過隙般稍縱即逝而已,阿比查邦甚至還將文本拉到人類初學用火時,那時人類在洞穴中以火投射出的影子,應該就是影像誕生的源頭,瞬間的投影意象,身處當下的我感動不已。
阿比查邦藉由聲音、煙霧和燈光的相互引領,在漆黑的窄小場域中交織出一場「如幻似夢」,卻又如此「真實」的體驗,【熱室】中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是神秘、新奇且震撼的。
除了劇場作品【熱室】外,主辦單位還舉辦了蔡明亮和阿比查邦的大師座談,蔡明亮一直是我非常非常喜愛的電影創作者,兩人除了都以緩慢甚至靜置的長鏡頭著稱外,其實創作欲探索的元素也很接近,座談在主持人孫松榮的引導下,從「身體」、「緩慢」「電影院」、「夢」、「美術館」、「歷史」、「靈」、「光」出發,探討兩位當今影壇獨樹一格創作者幽微的內心世界。
雖然【熱室】已經於這週末結束了,但阿比查邦畢竟由電影創作出身,他的電影作品還可以藉由很多管道看到,這邊首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其對生命的視野與格局超然,東方神秘主義色彩濃厚,而蔡明亮的作品,這邊首推《愛情萬歲》,對台北城市男女間愛情的渴望與疏離做了精彩的呈現,從人與人的關係進而探討家庭意義。
#阿比查邦 #蔡明亮 #熱室
#其實蔡明亮的我都很愛
天地一沙鷗電影 在 小山老師- 天地一沙鷗電影主題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天地一沙鷗電影 主題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bToBxhZU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