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布2020年200大供應鏈名單:要求綠色能源,「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05/31/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蘋果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綠色能源製造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
文:莊貿捷
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外界紛紛盤點台灣供應商,其中台積電、鴻海及大立光仍入列,而台灣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本次最大看點是,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
由於是否使用綠色能源,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因此,供應商多奮力轉型,這當中又以「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蘋果表示將持續推進製鋁技術,讓無碳鋁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方。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 主要台廠據點曝光
日前,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受到外界矚目。其中,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依然列位其中,報告中指出主要廠區,包括台灣新竹、台中、台南等。而蘋果自主開發處理器晶片、iPhone關鍵晶片,也都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鴻海代工廠區,則遍及中國、印度、美國、越南和巴西等地;和碩集團主要據點分布中國、印尼、日本、澳洲等地;仁寶集團代工蘋果產品據點在中國重慶和江蘇;泰國佛丕府(Phetchaburi)和越南永福省(Vinh Phuc),而仁寶主要代工iPad產品。
另外,光學鏡頭廠大立光據點在中國廣東和台灣台中;光寶據點在中國廣東和上海,法人指出,光寶主要供應蘋果iPhone充電器。由於近年大立光股價疲弱,日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指出,蘋果鏡頭供應鏈價格競爭最壞時期已過。
因此,台系光學廠大立光與玉晶光自2021年第3季起受惠蘋果新產品動能,並同自2022年開始受惠於蘋果開發的48MP高階鏡頭與AR/MR頭戴顯示器(HMD)帶動新升級週期。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主要據點,包括中國江蘇和上海,供應蘋果系統級封裝(SiP)和WiFi模組產品,另外日本山形市(Yamagata)、韓國京畿道(Gyeonggi-Do)、新加坡、以及台灣高雄和桃園中壢廠,也是供應蘋果所需晶片先進封測基地。
被動元件廠國巨主要據點包括中國福建、廣東、江蘇;墨西哥塔茅利巴斯州(Tamaulipas)、台灣高雄、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以及越南同奈省(DongNai)。
廣達據點在中國重慶和上海和泰國曼谷,法人表示廣達主要代工Mac筆電和Apple Watch;英業達據點在中國上海,法人指出英業達主要代工組裝AirPods藍牙耳機;緯創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以及美國德州。
電源供應商台達電據點在中國湖南和江蘇、台灣新竹和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iPhone機殼可成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通訊連接器正崴精密主要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等。
HDI廠華通主要基地在中國重慶、廣東和江蘇以及台灣桃園;IC載板廠景碩據點在台灣桃園和新竹;印刷電路板南電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及台灣台北和桃園;印刷電路板欣興電子據點在中國江蘇、日本北海道、台灣新竹和桃園;石英元件廠晶技據點在中國浙江和台灣桃園。
郭明錤報告指出,未來高速成長的折疊手機市場,將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兵家必爭之地,折疊手機可望帶動高階手機下一個超級換機週期。他認為蘋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配備8吋QHD+可撓式OLED顯示器之折疊iPhone,未來供應鏈將會改變。
蘋果承諾碳中和 供應鏈明顯綠化
蘋果去年承諾,將在2030年碳中和,持續在產品中提高低碳和回收的使用比例。因此蘋果在美鋁、力拓成立合資企業Elysis研發無碳冶鋁材料,去年中開始投入生產用於16吋MacBook Pro。
早在2018年蘋果就提及,無碳冶鋁的計畫,如今仍處於研發階段。因此蘋果提倡再生鋁製造仍是供應鏈主流,南平鋁業就是蘋果再生鋁的夥伴之一。於2019年開始為蘋果提供iPad、Macbook的鋁製機殼。
這一次公布的名單中,新進金橋鋁材為福蓉科技主要競爭者,該公司是亞洲中最大鋁材加工廠之一,除了手機的金屬中框與筆電外殼外,還跨足航空、汽車和建築等項目,並推動綠色工廠計畫,以天然氣取代重油,建置氣體、汙水處理系統。
另外,荷蘭帝斯曼(DSM)公司,為蘋果USB-C連接器主要供應鏈之一,為了實現「輕量創新」,目標將在2030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三成,旗下新產品碳足跡較現有產品低65%。
據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報告指出,新上榜的奧地利稀土金屬加工商攀時,是全球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關鍵廠商,主要供應導電膜與薄膜電晶體面板的鎢塗層。
據蘋果近日公布的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百家家供應商承諾,未來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環保化正在加速,也代表無碳冶鋁、金屬回收利用等環保、再生技術的成為趨勢,市場也可能進一步推升國際鋁價的走勢。
2018年蘋果執行長Tim Cook也強調,蘋果致力推動益於地球的技術,也期待未來能使用這種製程不直接排放溫室氣體的鋁金屬來生產產品。未來投資人也將持續關注這波節能減碳的風潮,才可以做好投資上的分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739
♡
天揚精密科技股價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擁聲學技術的瑞聲】
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股票代號:2018
市盈率:18倍
每股盈利:$1.84
市值:$500億
業務類別:資訊科技器材
集團主席:張宏江
主要股東:潘政民(40.9%)
集團網址:http://www.aactechnologies.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收益(億人民幣):117/155/211/181/179
毛利(億人民幣):48.7/64.4/87.2/67.4/51.0
盈利(億人民幣):31.1/40.3/53.2/38.0/22.2
每股盈利(港元):2.98/3.64/5.22/3.54/1.84
每股股息(港元):1.20/1.30/1.68/1.29/0.36
毛利率:41.5/41.4/41.3/37.2/28.5
ROE:30.4/31.6/33.6/20.8/11.6
--企業簡介--
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瑞聲)成立於1993年,目前全球員工超過5萬人,其中研發工程師超過1500人。
瑞聲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以智能手機為主。
擁有材料研發、仿真、算法、設計、自動化以及工藝開發等高技術,在聲學、光學、電磁傳動及精密結構件、微機電系統、無線射頻與天線多個領域,提供微型專有技術解決方案。
當中以聲學方面業務佔最大貢獻,同時這方面擁有相當的技術。
--業務分析--
【圖1】-瑞聲的業務模式
瑞聲以「聲學業務」起家,由聲學元件如手機揚聲器及聽筒做起,於手機的聲學業務領域,已有一定的優勢,瑞聲經過多年發展,慢慢擴展至其他業務。
現時,「聲學(動圈器件)」業務仍佔這企業最大收入來源,其次就是「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業務。這兩項業務貢獻了瑞聲約9成收入。
瑞聲表示,現時全球有9成旗艦智能手機的聲學解決方案,都來自瑞聲,可見瑞聲擁有一定的技術及優勢。
--聲學業務--
聲學業務是這企業的主打業務,當中以動圈器件為主,即是包括聲學模組(微型揚聲器模組)、聲學單體(受話器及揚聲器)等相關的組合。
瑞聲在手機聲學方面的技術,一直都處於全球前列的位置,加上這企業投放在研發開支的金額相當大,每年投入資金都佔營業額7%、8%,令這企業能保持在聲學方面的優勢。
近年,瑞聲在精密聲學技術領域,取得較大突破,推出了超線性結構聲學平台產品,一年的出貨量超過7500萬件。
瑞聲表示,將在市場鞏固入門級超線性結構產品的優勢地位,並加速超線性結構技術平台升級,提升超線性結構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預計超線性結構產品將覆蓋所有主流品牌旗艦機,並加速拓展至中端機型市場,從而促使超線性結構產品整體出貨量大幅上升。
同時,超線性結構通用的技術平台,將有望幫瑞聲進一步提升聲學市場份額,帶動收入增長及改善毛利率,對這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利。
--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
【圖2】--精密結構件相關技術
瑞聲除了在聲學方面的優勢外,同時擁有不少延伸或手機相關技術,瑞聲在「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業務的收入貢獻,亦是相當大,這部分不能忽視。
近年,屏下指紋、一體化3D玻璃及大彎折3D玻璃後蓋的面世,以及漸漸普及,將繼續推動觸控馬達規格升級。瑞聲在觸控馬達方面擁有一定的技術,這應用於手機震動提示,以及有關於手機震動上的體驗功能,普通的馬達,只能造出強烈的單一震動,但觸控馬達,震動感覺會更加良好。
而智能手機的遊戲功能,則需要更高性能或多顆馬達,以帶來更豐富的觸感體驗,這些都利好馬達業務的發展。
從上圖可見,瑞聲在不少領域,都能走在全球領先的位置,擁有一定的技術,反映企業在研發方面做得不錯,同時過往投入的資金產生成效,令這企業擁有一定的優勢,發展正面。
--研發與專利--
瑞聲每年都願意投入相當的資金在研發方面,這令瑞聲在聲學及某些技術,都走在全球前列位置位置。從圖中可見,瑞聲擁有相當多的專利,同時專利數目的增長甚快,在專利的分類中,以聲學類別最多,可見這是瑞聲的強項。
【圖3】--瑞聲擁有的專利分類
【圖4】--瑞聲在全球擁多個研發中心
瑞聲在全球擁有9個大型的製造基地(分別位於中國、越南、菲律賓)。另外,亦在中國、美國、芬蘭、丹麥、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設立的15個研發中心,可見在研發上,投入了相同的資源,同時更是持續性的。
--財務數據正面--
從財務數據可見,瑞聲的生意增長不差,生意與盈利整體都有理想上升,但到了2018年,生意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這主要由於智能手機的市場在這年出現了放緩,以及全球經濟較多不明朗因素,加上消費者正等待5G時代,令手機市場暫時進入較平靜的狀態。
從毛利率可見,這企業過往的毛利率處於穩定水平,但2018年則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受到時明顯的影響。這反映瑞聲雖然有一定的技術,但在大環境轉弱的情況下,業務難免受影響。
這企業的ROE處高水平,除了受惠於近年的生意增長快速外,亦反映再投資回報率理想,企業投入在研發的開支,能令瑞聲處於優勢狀態,長遠得到更多的盈利。
現金流量方面,這企業都是很正面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保持在理想的正面,反映獲取現金的能力強,同時令這企業有一定的派息之餘,仍有相當的資金進行投資。
--風險因素--
雖然這企業有上述的優勢,但同時存有風險的,首先是客戶的依賴,瑞聲的5大客戶,佔總收入超過8成,若這些客戶的生意不佳,都會間接影響瑞聲,2019年的華為事件就是一例。
另外,這企業在2018年的毛利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跌,反映這企業雖然有優勢,但當面對大環境不利時,不止生意受影響,企業的賺錢能力同時下跌。這反映瑞聲未能做到價格自主的情況,只能賺取一個合理而不能過多的利潤。
另外,智能手機競爭激烈、日新月異,瑞聲在聲學雖然處領先位置,但每年都要持續地投入大量資金作研發,只要技術稍為落後,都會快速地失去市場佔有率。因此,除了令研發成了「無可避免」的支出外,行業的變化及技術發展,都會對瑞聲造成潛在的風險。
--前景發展--
隨著5G的發展,智能手機將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瑞聲的技術優勢,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5G要求的高速數據傳輸應用,將令智能手機規格進一步升級,以配合包括聲學、光學及其他人工智能多媒體功能的新應用。
由於瑞聲在聲學方面有優勢,很多智能手機都採用當中的產品,當手機要求更高,只會要求更高技術的配套,這是一個同時逼整個行業走向高端的過程,而令到擁有技術的企業受惠,因此,瑞聲的前景仍正面。
--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瑞聲擁有一定的優勢、技術,是不錯的企業,就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年轉弱,這企業仍有一定的盈利,不過賺錢能力就略有下跌的情況。
企業都算有質素,但上述所講的風險因素,就令這企業略有扣分,不過長遠而言,仍是正面的。
這企業有長線投資的價值,但股價波動,成為投資者的風險。2017年當市場熱炒手機設備股時,這企業的股價就被嚴重高估,其實手機市場轉弱,以及市場以為正常的角度評價手機設備股,都令這股的股價回到正常。
這企業在手機的聲學擁有技術,但將技術延伸到其他行業的應用,這企業就不算太著重,又或未必能做到有效應用。因此,往後的增長力仍會集中在手機領域,這因素令企業的估值不會過高。
當投資者為這企業進行估值時,不能以太高的市盈率計算現價是合理水平。另外,不能以高增長股去理解這企業。以平穩增長去分析會較好,以穩中求勝的角度會析會較合理,投資後值得長線持有的。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天揚精密科技股價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擁聲學技術的瑞聲】
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INC.
股票代號:2018
市盈率:18倍
每股盈利:$1.84
市值:$500億
業務類別:資訊科技器材
集團主席:張宏江
主要股東:潘政民(40.9%)
集團網址:http://www.aactechnologies.com
5年業績
年度:2015/2016/2017/2018/2019
收益(億人民幣):117/155/211/181/179
毛利(億人民幣):48.7/64.4/87.2/67.4/51.0
盈利(億人民幣):31.1/40.3/53.2/38.0/22.2
每股盈利(港元):2.98/3.64/5.22/3.54/1.84
每股股息(港元):1.20/1.30/1.68/1.29/0.36
毛利率:41.5/41.4/41.3/37.2/28.5
ROE:30.4/31.6/33.6/20.8/11.6
--企業簡介--
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瑞聲)成立於1993年,目前全球員工超過5萬人,其中研發工程師超過1500人。
瑞聲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供應商,以智能手機為主。
擁有材料研發、仿真、算法、設計、自動化以及工藝開發等高技術,在聲學、光學、電磁傳動及精密結構件、微機電系統、無線射頻與天線多個領域,提供微型專有技術解決方案。
當中以聲學方面業務佔最大貢獻,同時這方面擁有相當的技術。
--業務分析--
【圖1】-瑞聲的業務模式
瑞聲以「聲學業務」起家,由聲學元件如手機揚聲器及聽筒做起,於手機的聲學業務領域,已有一定的優勢,瑞聲經過多年發展,慢慢擴展至其他業務。
現時,「聲學(動圈器件)」業務仍佔這企業最大收入來源,其次就是「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業務。這兩項業務貢獻了瑞聲約9成收入。
瑞聲表示,現時全球有9成旗艦智能手機的聲學解決方案,都來自瑞聲,可見瑞聲擁有一定的技術及優勢。
--聲學業務--
聲學業務是這企業的主打業務,當中以動圈器件為主,即是包括聲學模組(微型揚聲器模組)、聲學單體(受話器及揚聲器)等相關的組合。
瑞聲在手機聲學方面的技術,一直都處於全球前列的位置,加上這企業投放在研發開支的金額相當大,每年投入資金都佔營業額7%、8%,令這企業能保持在聲學方面的優勢。
近年,瑞聲在精密聲學技術領域,取得較大突破,推出了超線性結構聲學平台產品,一年的出貨量超過7500萬件。
瑞聲表示,將在市場鞏固入門級超線性結構產品的優勢地位,並加速超線性結構技術平台升級,提升超線性結構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預計超線性結構產品將覆蓋所有主流品牌旗艦機,並加速拓展至中端機型市場,從而促使超線性結構產品整體出貨量大幅上升。
同時,超線性結構通用的技術平台,將有望幫瑞聲進一步提升聲學市場份額,帶動收入增長及改善毛利率,對這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利。
--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
【圖2】--精密結構件相關技術
瑞聲除了在聲學方面的優勢外,同時擁有不少延伸或手機相關技術,瑞聲在「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業務的收入貢獻,亦是相當大,這部分不能忽視。
近年,屏下指紋、一體化3D玻璃及大彎折3D玻璃後蓋的面世,以及漸漸普及,將繼續推動觸控馬達規格升級。瑞聲在觸控馬達方面擁有一定的技術,這應用於手機震動提示,以及有關於手機震動上的體驗功能,普通的馬達,只能造出強烈的單一震動,但觸控馬達,震動感覺會更加良好。
而智能手機的遊戲功能,則需要更高性能或多顆馬達,以帶來更豐富的觸感體驗,這些都利好馬達業務的發展。
從上圖可見,瑞聲在不少領域,都能走在全球領先的位置,擁有一定的技術,反映企業在研發方面做得不錯,同時過往投入的資金產生成效,令這企業擁有一定的優勢,發展正面。
--研發與專利--
瑞聲每年都願意投入相當的資金在研發方面,這令瑞聲在聲學及某些技術,都走在全球前列位置位置。從圖中可見,瑞聲擁有相當多的專利,同時專利數目的增長甚快,在專利的分類中,以聲學類別最多,可見這是瑞聲的強項。
【圖3】--瑞聲擁有的專利分類
【圖4】--瑞聲在全球擁多個研發中心
瑞聲在全球擁有9個大型的製造基地(分別位於中國、越南、菲律賓)。另外,亦在中國、美國、芬蘭、丹麥、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設立的15個研發中心,可見在研發上,投入了相同的資源,同時更是持續性的。
--財務數據正面--
從財務數據可見,瑞聲的生意增長不差,生意與盈利整體都有理想上升,但到了2018年,生意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這主要由於智能手機的市場在這年出現了放緩,以及全球經濟較多不明朗因素,加上消費者正等待5G時代,令手機市場暫時進入較平靜的狀態。
從毛利率可見,這企業過往的毛利率處於穩定水平,但2018年則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受到時明顯的影響。這反映瑞聲雖然有一定的技術,但在大環境轉弱的情況下,業務難免受影響。
這企業的ROE處高水平,除了受惠於近年的生意增長快速外,亦反映再投資回報率理想,企業投入在研發的開支,能令瑞聲處於優勢狀態,長遠得到更多的盈利。
現金流量方面,這企業都是很正面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保持在理想的正面,反映獲取現金的能力強,同時令這企業有一定的派息之餘,仍有相當的資金進行投資。
--風險因素--
雖然這企業有上述的優勢,但同時存有風險的,首先是客戶的依賴,瑞聲的5大客戶,佔總收入超過8成,若這些客戶的生意不佳,都會間接影響瑞聲,2019年的華為事件就是一例。
另外,這企業在2018年的毛利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跌,反映這企業雖然有優勢,但當面對大環境不利時,不止生意受影響,企業的賺錢能力同時下跌。這反映瑞聲未能做到價格自主的情況,只能賺取一個合理而不能過多的利潤。
另外,智能手機競爭激烈、日新月異,瑞聲在聲學雖然處領先位置,但每年都要持續地投入大量資金作研發,只要技術稍為落後,都會快速地失去市場佔有率。因此,除了令研發成了「無可避免」的支出外,行業的變化及技術發展,都會對瑞聲造成潛在的風險。
--前景發展--
隨著5G的發展,智能手機將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瑞聲的技術優勢,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5G要求的高速數據傳輸應用,將令智能手機規格進一步升級,以配合包括聲學、光學及其他人工智能多媒體功能的新應用。
由於瑞聲在聲學方面有優勢,很多智能手機都採用當中的產品,當手機要求更高,只會要求更高技術的配套,這是一個同時逼整個行業走向高端的過程,而令到擁有技術的企業受惠,因此,瑞聲的前景仍正面。
--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瑞聲擁有一定的優勢、技術,是不錯的企業,就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年轉弱,這企業仍有一定的盈利,不過賺錢能力就略有下跌的情況。
企業都算有質素,但上述所講的風險因素,就令這企業略有扣分,不過長遠而言,仍是正面的。
這企業有長線投資的價值,但股價波動,成為投資者的風險。2017年當市場熱炒手機設備股時,這企業的股價就被嚴重高估,其實手機市場轉弱,以及市場以為正常的角度評價手機設備股,都令這股的股價回到正常。
這企業在手機的聲學擁有技術,但將技術延伸到其他行業的應用,這企業就不算太著重,又或未必能做到有效應用。因此,往後的增長力仍會集中在手機領域,這因素令企業的估值不會過高。
當投資者為這企業進行估值時,不能以太高的市盈率計算現價是合理水平。另外,不能以高增長股去理解這企業。以平穩增長去分析會較好,以穩中求勝的角度會析會較合理,投資後值得長線持有的。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