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漂浪島嶼主張「#輸氣海陸兩管還不夠?」的這篇文章,我只能說,工程的問題不是像您們想的這麼簡單。
首先,海(高雄永安/台中港→苗栗通霄→桃園大潭)還有陸(下起高雄林園上至基隆,大致沿台一線走)兩條管路,夠不夠用?要知道26吋陸管不是只有供應發電廠而已,還基本負責整個台灣西部的工業與民生用氣,早就已經是用到緊繃的狀態。海管呢?當然以漂浪島嶼郭志榮先生的樂觀預估,36吋海管的輸氣量「不僅滿足大潭電廠擴廠後,規劃的年營運300萬噸,甚至更已接近2025年規劃所需的年營運600萬噸」
要知道這是郭先生在2017年的樂觀預估,這時川普都還沒認真開打貿易戰,產業回流台灣的趨勢也不明顯,除了政府誰都對台積電的三奈米還沒什麼概念。這時既有的海管供氣能力,都只能是「接近」2025規劃所需的年600萬噸,時空變遷到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是很保守的估計。
況且管線就是工業設備,工業設備逃不過一個宿命,就是「催到緊繃就快點壞」長時間一直把管線的供氣能力用到容許最大值,對於管線的養護是莫大的壓力,更拉高了風險係數。再者,輸氣能力完全仰賴海管,也降低了事故的調度能力與承受能力,815大停電就是明證。
漂浪島嶼在文章裡樂觀地說,兩管不夠,難道不能再拉一條陸管嗎?那麼問題就來了,土地如何取得?拉管經過苗栗,光是石虎問題恐怕就會吵不完,更別說牽涉到土地產權,免不了又遇到新一輪的抗爭(土地正義團體表示躍躍欲試)。光這樣抗爭來抗爭去,陸管要在十年以內擺平所有爭議,我看是阿婆生子。
況且以台灣人口密集的程度,要再拉一條百公里以上的陸管,週邊影響的人口不止百萬。現在已經不是像國民黨時代,都不用考慮到風險,也沒有所謂環評,管子埋下去就好了,連圖面都不用留,反正四五十年後自有人收爛攤子(陳菊表示…)。
再建一條陸管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著毋庸議。即使是像很多環團說的,從台北港接氣再拉條海管送大潭,也是難度高高。
再來就是儲槽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漂浪島嶼寫文章的時候有沒有三思。首先給大家一個基本知識:天然氣船上載的是高壓液態天然氣,儲槽裡存的也是;在輸氣管裡面跑的則是汽態天然氣,電廠則直接從輸氣管接汽態天然氣來燒。
天然氣船靠港卸貨,直接把船上的液態天然氣泵進儲槽就行;從儲槽到管線裡面要進行汽化,是釋放能量的物理反應。這兩個部份的能耗基本上不是什麼問題。
但如果你是在大潭蓋儲氣槽,然後再從通霄海管接氣的話,那在大潭這一端,就要再把汽態天然氣重新壓縮回液態,這中間的能耗就十分可觀了。進口天然氣是作為能源,結果相當一部份要消耗在這種轉換之上,總有種多此一舉的感覺。
管線也是一樣的道理。天然氣沒有腳,不會自己走路,在長達數百公里的管線當中,也要沿途加壓,管線愈長能耗愈大。更不要說,每多一吋管線,就是多一吋的風險係數與養護成本,也是多一吋對於陸地/海洋生態的影響。
看到這裡是不是眼睛都花了?但大型公共工程,本來就是必須要考慮到無數的因素,從中艱難地找出較佳解。無關人的因素,還比較好評估;而牽涉到「人」的因素,討論下去基本上是沒完沒了。而且任何一個因素冒出來了,也許是陸管必須經過某個人的私有土地,也許是陸管經過某個地方的地質鑽探結果不理想,也許是海管經過的某片海域發現了新物種……更不要說,還有經費和時程的要求;而隨著2017以後世界局勢的急速轉變,時程的要求更是吃緊。
這不是說政府就不必努力去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但,至少就我個人來看,工程的面向上,政府已經夠努力了。
千思萬想,還是要回歸到一個常識:「#最佳解是永遠找不到的」,這也是環保人士最常有的思考盲點。環保人士可以永遠堅持著他們的理想國,但再怎麼發散的討論,最終還是得找到一個收斂點下去實踐。
更不要說,極少數有心人士,他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想要找到解決方案,而是總是開出漫天要價的姿態,讓討論永遠進行不下去。我相信環團的朋友們,絕大多數還是可以理解妥協與收斂的必要性的。但社會運動的本質就是,一旦極少數別有企圖的人起鬨,其他人迫於壓力,很難不跟進。
但問題是,龍鳳大戲演完,回到現實社會上,一般大眾要怎麼論您們的功過呢?
言盡於此,望諸君三思。
天然氣壓力係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境之外,台17之西】陳坤宏:有T-REC也沒用 台灣綠電為何如此難買(上)?(07/18/2019 天下雜誌)
文:陳坤宏
幾年前Google想買綠電,卻擔心綠電源頭不清而「不純」。經濟部推出再生能源憑證T-REC,給了綠電身份證,但台灣每年太陽能發電有25億度電,卻只有0.26%取得憑證,企業想買都買不到。到底問題出在哪?
2018年底,兩位來自Apple北美總部的代表,來到天泰能源拜訪。該次會議的重點是,Apple希望替它們在亞洲的供應商,購買到足夠的綠電。該次的會議給我相當的震撼,在台灣,政府提減碳或能源轉型,通常都會引起許多民怨。但是,Apple的代表卻緩緩道出,低碳或是零碳的產品才能符合當今世界的消費潮流。
Apple不但加入RE100組織,該組織已吸引全球大型企業加入,包括Nike、IKEA、BMW、Google、微軟、臉書等185家具有影響力的公司。這些公司都具體提出在2025或2030年前,達到100%再生能源的電力使用目標。根據RE100 2018年的年報統計,這些加入RE100的企業,到了2020年時,綠電的年總採購量將達到1590億度電。這個電量相當於在地球上第24名的用電國,僅次於埃及的1600億度電/年。(延伸閱讀:用陽光作面膜 和蘋果平起平坐的台灣小巨人)
台灣的經濟非常仰賴製造業出口,上述新聞卻沒有在台灣引起太多注意。根據彭博(Bloomberg)的研究調查指出,加入RE100 的企業年度營收達2.75兆美元。台灣的供應商每年從RE100和CDP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 成員企業中,獲得590億美元的營收。
因此可以預期,台灣供應商在未來幾年內將會遭受到來自於品牌客戶對於100%綠電使用的強大壓力。這件攸關台灣製造競爭力的大事,政府,產業與民間,該如何攜手合作,讓台灣在地的廠商能在台灣買到足夠的綠電呢?
綠電不純,Google棄購?
我還記得在5年前,台電曾經推出台電版的綠電認購,連續兩年都獲得半導體大廠如台積電的積極認購。但就在2016年出現了一則新聞:「台電綠電不純,Google棄採購」。究竟台電版的綠電認購出了什麼問題,讓Google放棄採購?
幾年過後,我們可以慢慢釐清,當年Google的需求是,綠電需要有明確的源頭管理。也就是,要求綠電供應者(台電)能夠明確指出販售的綠電,是來自於哪一個地區的再生能源電廠。
這類的源頭管理,在一般的製造業透過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不會太難處理。但是對於電力系統來說,燃煤、天然氣、核能、與再生能源發的電,一旦進入電網,就全部混合在一起而無法區分。就像水庫的水來自不同河川,自來水公司無法告訴消費者喝的水來自哪條河;台電自然也無法回答Google,究竟這些綠電來自何方。
台灣每年太陽能發電,只有0.26%取得綠電憑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濟部標檢局於2017年開始著手制訂相關標準,並且成立了「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對於每1度的綠電,都建立了源頭追蹤的標準認定辦法,每1000度的綠電集合成一張綠電憑證,標檢局也將憑證命名為「國家再生能源憑證」,簡稱為T-REC。更重要的是,T-REC的查核手段與標準,也獲得了RE100與CDP的承認,正式與國際綠電交易的平台接軌。
但是,與國際接軌的T-REC,在台灣的交易狀況如何呢?
台灣的太陽能發電已達2GWp,也就是1年的發電度超過25億度電,但真正流通在市場上的T-REC有多少度呢?只有650萬度!對,你沒聽錯,只有0.26%的太陽能發電取得憑證。大家可能會問,究竟是出了甚麼問題呢?是產業不想盡企業責任,還是再生能源業者都不想賣T-REC嗎?(延伸閱讀:有台灣第一家太陽能銀行的國泰金控 安裝「綠色」防毒軟體防風險)
這幾個月我接觸了許多前來詢問能否購買T-REC的大型產業,充分感受到他們的焦慮與急迫。但重點是,縱然台灣每年有超過25億度的太陽能綠電,但這些綠電超過98%都賣給了台電。這些企業主也會問,難道台電不能再把這些綠電賣給企業嗎?
綠電賣給台電,不能再轉買給企業
答案是不行,為什麼?
無論是綠電、或是憑證,真正的核心價值就是「零排碳」。在台電的電費帳單上,都會看到一行字——CO2的排放量。當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將綠電賣給台電後,綠電的減碳效益就貢獻在台電CO2的總體排放係數上。倘若再將同樣的綠電所產生的憑證拿出來賣,相當於重複宣稱的環境效益。這個概念相當於一屋二賣,自然不被允許。
因此,現階段如果企業要購買T-REC,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要喝牛奶自己養頭牛」,例如在自家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並且選擇自發自用。至於有沒有更聰明的方式,比如說透過電能轉供的模式?讓我之後再向各位說明。
本文作者陳坤宏,天泰能源集團創辦人與執行董事,為國內從事太陽能發電之新創公司,創立於2012年,致力於偏鄉畜禽農舍屋頂建置太陽能電廠,並開創融合農民、太陽能業者、與金融機構三方共贏的創新模式。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057
♡
天然氣壓力係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現代政治強人代表-普丁 完美操作車臣獨立.烏克蘭危機議題 煽動俄羅斯民族主義 成功轉移經濟過度仰賴石油.天然氣崩潰後 民眾對通貨膨脹.經濟推退的不滿 掌握俄羅斯政權十七年 更成為川普的偶像】
「我已經說過了,他真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他是目中無人的川普,眼中唯一的英雄,川普當然是2016年的風雲人物,但是普丁才是連續四年被富比世雜誌,選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這四年以來,從美國在伊拉克撤軍之後,ISIS的崛起,阿拉伯之春引爆一發不可收拾的,敘利亞內戰,歐洲的烏克蘭危機,包括歐債壓力下瀕臨破產的希臘,維基解密和史諾登事件,一直到才落幕的美國大選,普丁無所不在,他是誰?
「他是一個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人物,也是一個他眼中俄羅斯利益的冷酷算計者,」前美國務卿季辛吉說。普丁像是俄國文豪代表作,複雜糾結的"克拉馬助夫兄弟",三個兄弟的合體,他更是一個西方看不透的,由KGB親手打造的俄國娃娃,1999年,蘇聯解體還不到十年,南斯拉夫的分裂導致,巴爾幹半島戰爭威脅到歐洲,北約組織在沒有聯合國決議下,直接出兵轟炸南斯拉夫,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爾欽毫無置喙能力,只能成為國際舞台上的笑柄。
面對國內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貪腐纏身,葉爾欽也束手無策,淪為一個被寡頭石油大亨牽制的傀儡,任期將滿的葉爾欽,任命KGB出身的普丁,為俄羅斯的第五任總理,「我覺得他是可以領導國家的,弗拉迪米爾・普丁,」葉爾欽說。
任命不久,莫斯科突然連續發生5件爆炸案,死傷慘重,共有三百多人喪命,普丁直接指稱車臣獨立份子為兇手,立刻嚴厲還擊,「我們絕對不會放過這些恐怖份子,就是藏在廁所裡,我也會把他們趕盡,殺絕,」普丁說。
沒沒無名的普丁果然一戰成名,爆炸案後來被俄國媒體懷疑幕後黑手是KGB,但是普丁仍然在六個月後的選舉裡,順利成為俄羅斯的總統,相對於葉爾欽酗酒多病,衰老軟弱,普丁是他們等待已久的強人新血,鏡頭前他炫耀自己的年輕肌肉,鏡頭後他運用恐嚇偷拍等手段,透過KGB,一步一步鞏固他的權力。
全世界,對普丁在車臣進行的屠殺群起而攻,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攻,普丁主動釋出與美國合作反恐的善意,「這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我看得到他敏感的靈魂,」布希說。
但是2003年美國,不顧普丁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反對,執意出兵攻打伊拉克,並且在2004年,把冷戰時期屬於華沙公約組織的東歐七國,包括,俄羅斯門前的波羅底海三小國,一一納入北約組織,「讓我今天把話說清楚,冷戰早已經徹底結束了,」普丁說。
2004年底,由歐盟和美國公開支持的,一連串中亞地區的民意抗爭,尤其是烏克蘭的橘色革命,要求民主與自由的烽火四起,直逼莫斯科,在這段時間裡,普丁必須面對國內幾乎崩潰的經濟,一一收服霸佔瓜分俄羅斯天然資源的,寡頭大亨,還有對他在車臣殘暴的手段,極盡批評的國內媒體和反對派,他還無法在國際舞台上,和美國抗衡,他的當務之急,是繼續利用KGB一貫的手段,扳倒反對勢力,扼殺新聞自由,鞏固自己的"垂直權力"。
上一個世紀,被稱為"俄羅斯最後的良心",人權鬥士,沙卡洛夫不再,哪裡還會再有反對的聲音,「我以為這些事情都是過去式了,不會再發生,沒想到,歷史竟然重演,」沙卡洛夫說。
2008年,普丁兩任期滿,不得繼續參選,於是安排溫和的梅德維傑夫出任總統,自己擔任總理,杜絕破壞憲法的悠悠之口,「你可以想像普丁和自己的對話,你知道,他是總理,之前是總統,弗拉迪米爾,你想你對出任總統有興趣嗎?是的,我想我有興趣,我們何不就這樣宣佈,然後告訴梅德維夫,他可以是總理,太好了,太好了,好主意!我們是有程序的,」希拉蕊說。
普丁眼中,冷戰之後由美國規範的,民主自由和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目的都在造就由白宮領導的獨霸秩序,「我常常聽到有人說要尊重俄羅斯,您不也是嗎?難道有人願意被羞辱?」普丁說。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可以忍受天寒地凍,卻不容被羞辱的民族,俄羅斯的驕傲和對蘇聯輝煌歷史的懷念,是普丁有恃無恐的催眠藥,比伏特加烈酒更有效,為他換來86%支持的民調。
普丁從此背對大西洋,把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2012年當選總統後會見的第一位領袖,就是中國十八大之後的習近平。
同一年歐巴馬也完成連任,但是普丁早已不把華盛頓放在眼裡,除了把他妖魔化之外,歐美對普丁毫無招架能力。
新任美國總統川普,寧可信任KGB在駭客事件裡的無辜,不願意相信美國FBI的報告,寧可相信普丁虛無飄渺的善意,不願意繼續維持和歐洲盟友的北約關係。
沒有任何水晶球可以預測,川普就職後的世界局勢,唯一不變的國際係數,是莫斯科的強人普丁,依然會是2017年最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