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所說找不到票站的問題,都是真的。
只有寄望更多人能就票站一事助一臂之力。
我為難以動員大家開設票站而感到羞恥。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7%80%e9%bb%9e/article/20200609/s00012/1591641001722/%e8%81%9e%e9%a2%a8%e7%ad%86%e5%8b%95-%e6%b3%9b%e6%b0%91%e4%bb%8a%e5%85%ac%e5%b8%83%e5%88%9d%e9%81%b8%e6%96%b9%e6%a1%88-%e7%a5%a8%e7%ab%99%e5%95%8f%e9%a1%8c%e6%9c%aa%e8%a7%a3%e6%b1%ba-%e6%96%87-%e6%9d%8e%e5%85%88%e7%9f%a5
//泛民今公布初選方案 票站問題未解決
立法會選舉臨近,民主派初步完成協調,預料將於下月11、12日舉辦初選,今日將公布詳情。初選尚有一堆技術問題要處理,如尋找票站就是一大問題,不少區議員均表示,在區內找票站困難重重,包括租約問題、設備不足等,負責民主派協調事宜的立法會前議員區諾軒稱尋找票站是「現時面臨最大的挑戰」。
據筆者了解,負責協調民主派初選的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近日有拜託各區區議員尋找票站。票站可包括私人地方、「黃店」,以至民主派區議員辦事處,若是區議員借出辦事處,舉行初選的兩天租金不能申報;此外,票站亦有要求,包括有足夠空間,有人手分別保管平板電腦、監察票站運作、協助選民及維持秩序等,亦要有足夠器材,包括平板電腦等供選民投票。
有區議員表示,私人地方難求,因涉及租約等問題,亦擔心舉行兩日初選將影響黃店生意。據悉,在2018年「3.11補選」的初選中,部分票站設於戶外,並有就初選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有政圈中人笑言,當時警方甚至會協助維持秩序,現時則擔心或違反限聚令。
以泛民佔主導的17區區議會日前舉行聯合特別會議期間,區諾軒曾到場派單張宣傳初選,盼每區有更多區議員辦事處及黃店可作票站用途。有區議員稱,若在議員辦事處舉行初選,憂慮民政事務總署會以違反守則為由,不准申領當月開支,因此即使提供議辦,亦只能在辦事處外投票,但若議辦設於商場,就相信投票有困難;若在公共屋邨,又擔心涉及房屋署用地而被干擾,形容有技術困難。另有人指出,若以議辦為票站,亦要解決不同黨派的互信問題。
有區議員表示,並非不肯提供議辦作票站用途,然而,初選票站要求提供平板電腦等設備供選民投票,憂慮未能找到足夠設備,「唔知點搵畀佢」。有區議員稱,戴耀廷盼18個區議會行政區,每區可有8至10個票站,然而在票站難尋下,每區有一個已是成績不俗。
黃大仙區議員、考慮參加九龍東初選的民協主席施德來稱,在任何地方設票站都有風險,區辦已是最有機會作為票站的地方,認為可以借出,他稱最重要是票站工作人員,估計初選作為全民運動,有需要公開招募。
區諾軒承認找票站不易,是「現時面臨最大的挑戰」,舉例即使他曾任港島區立法會議員,亦未能在港島區找到足夠票站,憂慮票站數量未能達標。他以新界西為例,初選門檻是要有逾4.8萬選民投票,一個票站有1000名選民投票已「好誇張」,意味最少需要48個票站,「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若要多人參加(初選投票),不能不夠票站」。
對於區議員反映設備不足等問題,區諾軒稱,資金不足亦是大問題,在2018年「3.11補選」的初選中,每名候選人均需繳付初選費用,惟今次不少候選人憂慮會招致巨額選舉開支,「壓縮選舉開支,代價是要大家捱義氣」,他理解各方難處,但若過不到這關,「(民主派)協調的嘗試,就跨越不到」。他並稱,不少人問及由區議員互選的區議會(第一)會否有初選,「𠵱家連基本溫飽都未能餵飽大家,處理不到區一的問題」。
除了票站,初選亦有其他具體操作考慮,施德來稱,核實選民身分相信較平日選舉需要更多時間,估計屆時選民要「排長龍」。他亦擔心系統設於網上,或有黑客攻擊。區諾軒則稱已有考慮,投票系統是線下投票,然後傳上雲端,有科技界人士稱不會找到雲端傳送地,毋須擔心,目前最大的挑戰,仍是尋找票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130商舖知識: 天水圍舖市全面睇》 天水圍有時被人形容為悲情城市,但是舖市又如何呢? 有幾多間舖,有幾多個商場,租金/售價走勢又如何呢? 內容大網: 呢度係天水圍,由92年第一個公屋天耀邨落成, 到私人嘅長實嘉湖山莊97前後相繼落成, 而家就住咗30萬人。 做舖,天水圍整體嚟講係一...
天耀邨租金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土研究社:思考新發展模式
根據地政總署去年底的數字顯示,全港有超過5000 份短期租約土地,涵蓋面積約800 公頃。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政府過往只聚焦在興建具規模的公屋,卻沒想過新的發展模式,「可以善用面積不大的土地,短時間解決迫切的房屋問題」。
他認為貨櫃屋並非不可能,即使有民營機構有興趣合作建造,亦需要政府予以配合,「政府須用正面態度,不要從賣地的利益出發。」
香港01周報 2016-07-29
房策新出路 荷蘭貨櫃屋可借鏡
社聯促港府研解住屋困局
「上樓」入住公屋,對香港大多數「無殼蝸牛」來說,既與希望畫上等號,但同時亦是一個無了期等待的緊箍咒。
縱使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到,「解決房屋問題初現曙光」,但對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來說,改善生活的期待,已在漫長煎熬的歲月中磨蝕。輪候公屋申請持續增加,截至今年3月底突破28萬宗,全港仍有20萬人囿於百多呎或更細的劏房內生活,苦不堪言。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為尋求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方略,全港最大的非政府組織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早前遠赴荷蘭取經,發現當地社會房企善用舊貨櫃興建臨時房屋,更頗具規模,而一些營運房舍模式,亦可對本港有啟迪作用。作為倡議型媒體,《香港01》將一連兩期,與社聯探討蝸居劏房、棲身公屋兩者以外的解決房屋問題第三條出路。
撰文:黃靜薇
攝影:黃靜薇、部分圖片由社聯提供佔地等同18 個標準泳池與香港相隔千里之外的荷蘭,多年前已經着手大量興建過渡性房屋,作為短期居住用途,以解決基層市民無力置業或租樓的窘境。荷蘭多個大城市近年面對青年以及外來人口增加,政府遂放寬建築物條例,允許社會房屋企業利用貨櫃物料,興建過渡性房屋。
最早期的貨櫃屋邨Keetwonen,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東南面,距離市中心車站約15 分鐘車程,佔地共1.8 公頃,即等同18 個標準泳池大小。
政府2005 年將貨櫃屋邨土地租予私人發展商「Tempohousing」,為期5 年。Tempohousing 遂用舊貨櫃改裝為學生宿舍,以9 個月時間興建共1000 個貨櫃屋,並交由社會房企「de Alliantie」負責管理租出,社區亦會提供超級市場、球場及單車維修店等設施。有見貨櫃屋邨模式廣受歡迎,當局遂以更多貨櫃興建酒店等短期住宿,為外來員工或有需要人士,提供暫住宿舍。
低地價售予房企
早前到荷蘭視察當地社會房屋的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何俊傑表示,當時赴阿姆斯特丹東北面一個以貨櫃組成的學生宿舍參觀,形容是眼前一亮:「空間大,而且設備齊全,最重要是每間房有個大窗,採自然光入屋,與黑房般的劏房差之千里。」他認為獨立的房間私隱度高,可以在毋需與他人共住的環境下,擁有300 呎的私人空間。他到訪的一個學生單位,內裏有簡單的開放式廚房,衣櫃、茶几、書桌,一應俱全。另外比較新式的貨櫃屋邨,房企更注重居住外的環境,打開窗戶,面前是一幅綠油油的大草坪,生活寫意怡人。
他指,每間貨櫃屋扣除租金津貼後,每月租金約2,600 港元,「長方形的面積非常實用,放一張雙人床、大電視也不成問題。」然而,在香港如想以不足3,000 元,租一個不足200 呎的劏房,簡直是天方夜譚。
貨櫃屋的背後,其實揭示出一個強大的社會房屋網絡政策。除了成本低廉的貨櫃屋,荷蘭亦有類似香港公屋的永久性社會房屋,但就會交由非牟利的社會房企管理,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有租金管制的住宅,申請者的入息上限大概是26,000 港元,平均每月租金約4,500 元;當地政府則會負責購買土地,再以低於市值的價錢賣給上述的房企,並提供一系列的經濟支援,如貸款擔保、低息貸款及租金津貼等。
社會房屋佔整體近三分一
何俊傑說,荷蘭是歐洲內社會房屋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本年荷蘭社會住宅企業聯盟的報告顯示,在2014 年,荷蘭已有約240 萬個社會房屋單位,佔整體房屋約32%;而當地現時有363 間社會房企,單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已有9 間,「每間房企的對象也有不同,例如Rochdale 專責市區重建、DoWo 和DeKey 主力提供青年住宿等。」除了居住環境之外,當地政府亦關心住戶的社區生活。相關房企會與其他社會服務團體、大學等機構合作,鼓勵弱勢社群參與社區活動,例如位於東面的貧窮區「Indische Buurt」,推行Makkie 社區貨幣制度,居民只要做義工,便可賺取貨幣,可享有超市消費以及租借體育設施等折扣優惠。
不過,社會房企也曾爆出醜聞,由於企業自負盈虧,法例賦予他們權利可利用來自社會房屋的租金及收入等自由投資,如購買酒店和商場等,結果出現嚴重虧蝕,如其中一間房企「Woonbron」購買郵輪改裝酒店卻投資不利;另一間「Vestia」在2010 至2011 年期間,購買金融衍生工具作對沖,結果虧損200 億歐元,須售出三分一的社會房屋單位作補貼。
去年國會再修改法例,規定八成房企須出租予低收入家庭,一旦發現房企的投資純粹獲利,就無法再申請低息貸款。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社會發展)黃子瑋表示,新修訂法例亦着重租戶的參與:「房企要在房屋議題上,先諮詢租戶聯盟,監察他們是否真房企,又會與政府共同訂定協議,達到制衡的目的。」
英美印度俱建
「基層未等到公屋,惟有『卡』在私人市場,現時市面上充斥劏房,如果連劏房也住不起就要住工廈,為什麼你(政府)知道他們的處境,又不去尋找中間方案呢?」黃子瑋建議,港府可利用市區非住宅臨時用地,興建如貨櫃屋等過渡性房屋。他以旺角一幅仍未出租的臨時用地為例,該處面積約250 平方米,估計可放置3個貨櫃作項目試點,「既然市區有一塊熟地,貧窮的人,不一定要住在邊緣。」中大建築學院榮譽兼任教授林雲峯表示,貨櫃屋最大的好處是「易建、易拆」,不少國家如英國、美國,甚至印度都有使用貨櫃屋作住宅,香港最大的問題仍是土地問題,「要改變規劃用途是很難,但如果『偷雞』興建臨時住宅,避免涉過多改則等規劃問題,可能是折衷的辦法。」身兼全國政協的林雲峯已報名參選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則及園境界,他的對手還有現任議員謝偉銓及泛民背景的姚松炎。
本土研究社:
思考新發展模式
根據地政總署去年底的數字顯示,全港有超過5000 份短期租約土地,涵蓋面積約800 公頃。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政府過往只聚焦在興建具規模的公屋,卻沒想過新的發展模式,「可以善用面積不大的土地,短時間解決迫切的房屋問題」。
他認為貨櫃屋並非不可能,即使有民營機構有興趣合作建造,亦需要政府予以配合,「政府須用正面態度,不要從賣地的利益出發。」房屋局:有地應建永久房屋過往社聯曾向政府提出以私人協約批地的方式撥出臨時用地,卻面對重重難關,黃子瑋批評當局僵化:「運房局說地不是他們管轄,發展局就指要和各個部門商討,結果就是問來問去也問不到。」黃子瑋認為政府應成立跨部門小組,讓本港的非政府機構可申請臨時用地,推行貨櫃屋等過渡性房屋的試驗計劃。
他提到現時西貢和元朗朗邊的中轉屋,均用預製材料興建,但不如貨櫃屋方便,「所使用的材料比較難去搬遷,拆卸後亦不易重新組裝。」他認為技術上無論是貨櫃屋或鋁製組裝屋也一樣可行,問題是政府是否願意為解決房屋問題提供短、中期措施。
然而,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在7 月初房委會的公開例會上表明,興建過渡性房屋「不切實可行」,因為所需時間不會比公屋短太多,而且單位數量有限,即使有土地,也應該用來興建永久性房屋,明顯見到當局不傾向採納興建貨櫃屋的建議。
雖然政府對此有保留,但陳劍青認為,貨櫃屋可以是一個方向,但不應淪為劏房產物,或者成為當區商廈化的手段:「除了只租一輩子的公屋,政府可否提供其他的短租機會,似乎長策會也沒考慮到租住市場的發展。」比較新式的貨櫃屋邨,房企更注重居住外的環境,打開窗戶,
天耀邨租金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抗領展壟斷】
//說到底,當年政府出售公共資產予領匯釀成大錯,領展及外判商繼續肆虐,令民生問題一直惡化。現在方法建議已經備全,政府出來執行解決問題,實在是理所當然,責無旁貸,不能逃避!//
#張超雄 #領展壟斷 #政府又逃到哪裡去了 #責無旁貸 #自己的禍自己補 #不要讓市民成為犧牲品
-------------------------------------------------------------------------
對抗領展壟斷 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全港各區掀起街市商場風波,馬鞍山頌安、青衣長發、大圍隆亨等多個街市瘋狂加租逼遷;天水圍天耀及黃大仙街市整個清拆,更多街市商場豪華裝修趕走小店,居民被逼捱貴餸、小商戶被逼結業,可謂腥風血雨,嚴重影響民生。自○四年房委會向當時領匯出售街市商場及停車場,問題一直發生,近年更變本加厲,領展外判街市及出售後的項目問題更大,前天連領展行政總裁亦批評早前出售的商場,新買家以有問題手法經營停車場,令民怨沸騰。急市民所急,政府實在責無旁貸!
局部回購物業 減少壟斷
領展問題討論多年,回購聲音此起彼落,當年政府出售物業,約帶來三百四十億收益,但根據領展年報,一五年三月領展的基金單位總值約一千一百億,現時回購涉及一定公帑,當然比一些不必要的基建工程不算昂貴,但爭議可能較大。
另一個相對容易處理的方法,是分部回購,過往兩年,領展一直有出售旗下的零售物業及停車場,例如一四年,領展共出售九個物業項目,涉及約三十億,而一五年,領展再出售五個商場及停車場,涉及十七億,今年再以約二十億出售七個項目,即合共以六十七億出售二十一個項目。
六十七億,對於小市民當然是天文數字,但今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派糖」已有三百三十億,當中大部分是「派」給中上階層,政府豈會沒有錢回購商場街市呢?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只要將每年部分財政盈餘用來購回商場街市停車場,就可逐步減少領展的壟斷。 領展所以成為問題,是基於其壟斷民生,如果能增加市民的選擇,亦能紓緩問題,所以回購以外,政府亦應盡快於各區增建公眾街市,政府提供的街市,能有效控制租金,讓小商戶有更多空間提供廉價貨品。
事實上,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於今年曾比較六個領展及食環署街市的物價,都發現公眾街市的物價遠比領展街市便宜,然而現在不少屋邨居民卻只能被逼使用領展街市,因為購買日常用品及餸菜,跨區實在不容易,尤其長者及殘疾人士,在狂風大雨時大多只能到樓下購物。當然,這還要政府配合改善公營街市的管理,包括安裝空調、清潔衞生、宣傳推廣等。
增設街市墟市 增加選擇
另一個更快捷及容易執行的建議,是開放屋邨空間設置墟市,前幾天,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已通過議案,要求「房屋署盡快落實在各公共屋邨內增設商鋪和假日墟市,房屋署並設立專責委員會處理假日墟市事宜,以抗衡領展的壟斷」,我義無反顧的贊成,設置墟市政策,不但令市民有更多選擇,亦能鼓勵區內市民就業,也可推動居民自主,參與屋邨內的規劃、社區經濟運作等,實踐生活民主。
事實上,不同地區團體早已向政府提出具體的墟市政策建議,有團體更集合規劃師及居民意見,具體列出可執行的地區墟市計畫。食衞局局長高永文雖然曾表示支持墟市,但至今進度仍然非常緩慢,真正「成事」的墟市絕無僅有,市民都活在水深火熱,商戶捱貴租、市民捱貴餸,但一眾高官卻未有急市民所急!
說到底,當年政府出售公共資產予領匯釀成大錯,領展及外判商繼續肆虐,令民生問題一直惡化。現在方法建議已經備全,政府出來執行解決問題,實在是理所當然,責無旁貸,不能逃避!
天耀邨租金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130商舖知識: 天水圍舖市全面睇》
天水圍有時被人形容為悲情城市,但是舖市又如何呢? 有幾多間舖,有幾多個商場,租金/售價走勢又如何呢?
內容大網:
呢度係天水圍,由92年第一個公屋天耀邨落成, 到私人嘅長實嘉湖山莊97前後相繼落成, 而家就住咗30萬人。
做舖,天水圍整體嚟講係一個福地嚟嘅。 整體上因為本區人口增長, 消費北移同埋「困獸鬥」效應, 呢度嘅舖價/租值都好硬淨。咁其實天水圍個舖市仔細啲睇係點,有幾多間舖,有幾多個商場呢? 依家同你喺天水圍東南西北走一轉睇睇。
1 天盛 110 舖 (領展)
2 天耀 100 舖 (領展)
3 天慈 20 舖 (領展)
4 天晴 8 舖 (房協)
5 天秀墟186 跳蝨攤檔 (東華三院)
6 天一商城 250 舖 (億京/散業主)
7 俊宏軒 40 舖 (俊和/宏安)
8 天澤 100 舖 (領展)
9 天恩 20 舖 (房協)
10 T Town 150 舖 (領展)
11 天瑞 60 舖 (領展)
12 置富嘉湖 160 舖 (長江)
13 嘉湖新北江 900 舖 (長江/新北江/散業主)
總結,天水圍由天耀邨開始,27年間有13個商場,唔好計街市檔口同埋天秀墟嗰啲跳蝨攤檔, 淨係鋪,大約就有1918間咁啦。 全部都係商場的, 淨係新北江商場都佔咗一半,無獨立街舖賣。 30萬人口,千九間舖, 即係大概156個人分一間舖度啦。 劏場舖,我一向唔係太睇好。 但如果係條街度,有舖賣嘅話,不妨可以投資下。 今次我喺天水圍都走咗成日呀,希望都有助你了解天水圍嘅商舖市場。 買舖,租舖,記住搵我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VJfzPwu99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