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可以演《永不妥協》的女主角,只要不是茱莉亞羅勃茲?】#茱莉亞羅勃茲生日快樂
《永不妥協》改編自真人實事。艾琳本人是個教育程度不高的單親媽媽,卻成為美國知名的欣克利地下水污染事件中幫助居民戰勝禍首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E)的關鍵。
《永不妥協》中茱莉亞羅勃茲精湛的演技,受到評論家廣泛好評,更讓他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后冠,但其實原本這角色可能不是由他演出......
#好文重讀 #電影 #JuliaRoberts
太平洋瓦電公司永不妥協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勇士,願意為價值而戰的人。
----「勇士的國土」自序
如果首部曲「磅礡美國」寫的是果,二部曲「勇士的國土」寫的就是因。創造源於自由,自由因於勇敢。「磅礡美國」描述現代美國的創造性和自由。「勇士的國土」主訴的是美國開國前兩百年中,勇敢追求自由的故事。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和敘事情境和過去大不同。以往是原創的多,這次是改寫和摘譯的多。古人古事無法採訪當事人和現場,只能採訪二手或更多手的歷史和公開資料。取捨總是很難,選擇決定一切,價值決定選擇。從閱讀的上百萬字裡,順著旅程,選擇對台灣可能最有價值的相關片段,改寫成容易順暢閱讀的故事,順便引導讀者領略一些美國的現代風光。這就是作者唯一的「原創立場」。
「勇士的國土」開場於一七六〇到一七七〇年代一系列的「不可容忍法案」。英國的經濟打壓,激起美國的獨立革命。歷經憲法制定,第二次獨立戰爭,政黨創立重組,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度,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在一九六〇年代黑人民權和公民權運動。兩百年的外抗強權,內爭民權,稱霸世界。期間的國土擴張,在「磅礡美國」第二十八章「老鷹變大象的故事」已有敘述,這本書就不再重複。
「哪裏有自由,那裡就是我的國家。」如果富蘭克林的這句話,對今天的台灣人和中國人依然有明確的激勵性和警覺性,那麼這兩百年的美國故事,自然能顯現跨越時空的現代價值。「國會為尊,議會為大」「政府要能自己控制自己」「避免少數人擁有太多的權力」的美國憲法精神,如果能對台灣人的統獨議題和正名制憲,激盪出更深層的憲法哲學和原創性討論,那就是這本書可能的最大價值。
勇士或許不來自戰場。上了戰場就是為了殺敵活命。勇士是願意為價值而上戰場的人。沒有各地民兵拿槍而起,就沒有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場。沒有華盛頓的「裸體軍團」,以小博大,以弱擊強,永不放棄,美國獨立戰爭恐怕只有預告片,不會有下集待續和完結篇。
勇士的奮戰,也在憲法戰場。理念的爭辯,爭辯,再爭辯。事關利益,能妥協就妥協。事關價值,不能妥協就不惜分裂。美國憲法以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創立,處處都是勇士的聲音和足跡。
南北戰爭是美國史上最血腥的一頁。死傷的人數超過美國兩百四十年來所有戰爭的總和。「這個戰爭的大天譴,是國家必須為百年加諸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付出的代價。」這是林肯所做的最終詮釋。
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都是北方打向南方。黑人民權和公民權運動是南方發難,擴及全國。金恩博士領導非暴力抗爭,家裏,教堂,旅行住宿的汽車旅館被白人射擊,丟炸彈。「告訴蒙哥馬利,他們可以繼續射擊,我將和他們繼續對抗。告訴蒙哥馬利,他們可以繼續丟炸彈,我將繼續和他們對抗。」這是他的答覆。
「勇士的國土」的旅程就結束在阿拉巴馬州的首府蒙哥馬利。旅程北到紐約,一路往南。紐澤西,賓夕法尼亞,德拉瓦,馬里蘭,維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喬治亞,轉進不臨大西洋的阿拉巴馬。紐約以北的新英格蘭地區,雖是這兩百年故事的起點,卻是本土四十八州旅行的最後階段,因此,只有歷史故事,沒有現代場景和風情。這部分等待最終曲再補充。
「國家書寫」系列,從二〇〇五年旅行芬蘭,首部曲「芬蘭驚艷」二〇〇六年出版後,歷經「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的歐洲三部曲。接著進入第二個五年計畫,父子三部曲,「告別中國」「惜別日本」「離別韓國」。美國三部曲是第三個五年計畫,「磅礡美國」「勇士的國土」,以及還不知名的最終曲。長達十五年持續的國際寫作旅行計畫就將在今年,二〇一九年完成。
旅行是記憶的釋放,寫作是作家自我探索,重新思考的過程。這卻只是一本書旅程的開始。出版,發行,閱讀,影響或沒影響,才是書旅的全部。幸運的是,作家的旅行寫作已經結束,書的旅程仍然持續進行著。這種共鳴或許暗示著台灣人對改變的渴望。真正的改變不會來自觀念或政策的移植或抄襲,而是來自本質性的理解,在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的新本體。
過去的十五年,正當世界巨變的時刻。科技再興,從電腦到網路,人工效率到人工智慧。中國崛起到可能崩潰的前夕。美國從地中海到波斯灣,再到南海和太平洋。美中關係從戰略夥伴,變成戰略對手。美中台隱而未明的「一中一台」政策,逐步公開出場,甚至面臨攤牌。台灣人習慣於用自己的歷史和現實看世界,或許,從文明的歷史,全球戰略格局和普世價值中才能更了解自己。
台灣產官學的領導菁英幾乎都是留學美國,或只是讀美國知識,但是,在實踐中,卻往往和美國價值背道而馳。希望「勇士的國土」能夠展現更明確的美國價值高度。美國的歷史不獨屬於美國。她是近代殖民地獨立成功的第一個,也是現代化民主的先驅,影響著全球的殖民地獨立,和政體的變化。儘管不夠美好,美國仍是世界的民主燈塔。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或許更能彰顯美國不完美的偉大。
十五年匆匆已過。從兒子們的「小時候」,寫到現在孫子出生上學時。年紀難以改變個性和價值觀,改變的是心境。寫作的敘事情境中,彷彿面對年輕人的熱情,已漸淡漸遠。國家書寫的三個五年國際寫作旅行計畫,今年就當完成和結束。如果想說的十五年還說不完,那還真是囉唆。已經開始想像的是,如果有個小孫女,我會為她說個什麼故事?
要感謝的人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讀者是作家最大的財富,感謝許多讀者長期的支持,這種高成本的寫作方式才能繼續維持。這本書要特別感謝的是美國史學家亞瑟史列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Jr.)和鹿橋出版公司,以及許多位美國史學家。史列辛格有許多美國史著作,一九四六年「傑克遜時代」(The Age of Jackson)和一九六六年「自傳—一千天」(Biography- A Thousand Days)兩度獲得普立茲獎(史學類)。
史列辛格主編的一套一百五十本政治巨人傳記,中文版由鹿橋出版。這是我長年閱讀世界政治的基本讀物。「勇士的國土」敘述的故事,大部分就是改寫和摘要自這系列傳記。特別是引述的部分,由於不知原文,不敢改寫,完全如書照錄。也由於說故事不像做學術研究,如果到處是註,恐怕難以閱讀。更因為,「勇士的國土」的一段故事,可能並不單獨來自某本書,而是來自幾本書的綜合。舉例說,寫獨立戰爭,至少要讀美國的前五位總統的傳記:華盛頓,亞當斯,傑佛遜,麥迪遜和門羅。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比對,融合,才能貫通。寫美國憲法還要把參加憲法會議的五十五個人的背景都Google清楚。
另外要感謝的是美國各個歷史景點所發行和販賣的簡介。「勇士的國土」的一部分故事,就摘譯改寫自這些資料。當編譯的角色成分,比當作家的可能更多。這是要特別感謝和致歉的,也向讀者特別說明清楚。
史列辛格在他一九七三年的「帝王總統」(The Imperial Presidency)書中,提出兩個主要論點。一是美國的總統都失控,二是美國的總統都超越憲法的限制。或許這正印證美國立憲的國父們的憂慮,也幸好有這部基於對政治人物不信任的前提,所產生的憲法,才使得絕對的權力,受到節制和制約。
新時代的開創,都來自於政治不正確的勇士們。這是「勇士的國土」可以有的詮釋。溫和是四季如春的台灣人本質,軟弱是歷代外來統治者高壓加工後的台灣菁英特色。希望您會喜歡「勇士的國土」。
二〇一九年,二月。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