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導入「世界明珠」創三贏 南港輪胎再增4公頃太陽能板!(07/07/2020 match生活網)
在永豐銀行超前部署完成國內第一樁綠電融資專案中,睿禾控股能取得單一授信達9.5億關鍵,除了有其多年來白手起家創辦天泰打造太陽能電廠經驗,還有南港輪胎積極出租屋頂及瓦特先生創新的售電服務興起,讓此案談了快一年拍板定案完成簽約。
2012年,曾為友達太陽能電廠專案處長的陳坤宏,創辦天泰能源,現為天泰管理顧問及睿禾控股董事長。截至2020年6月底,已設置屋頂型太陽能板電站達600多座,發電量達210MW(1MW=100萬瓦)。
陳坤宏創辦天泰能源第一桶投資金3000萬,來自國泰創投。第4年時,還曾因取得瑞士私募基金68億新台幣,以其太陽能發電裝置量超越上市櫃集團背景公司,成為下游發電站大哥,於台灣太陽能板電站產業中愈加站穩。
「瓦特先生」則是一家新創公司,由四個台大學生林楷翊、范旭承、楊青晏、吳宥錡在2018年合資創辦。他們因為共同選修學校一堂「創意創業學程」課程,對太陽能電站開發及再生能源感到興趣,並在2019年初社群綠學院活動中,結識發電業者陳坤宏,雙方開始腦力激盪新型電力開發售電服務模式。
而今睿禾控股取得永豐銀行高額融資,全都是為了即將於南港輪胎新竹新豐廠區第二期屋頂型太陽能板建置工程,所需相關投資經費。
「能與南港輪胎合作是非常難得機會,一來可降低電站開發成本,還可讓利給屋頂提供者及用電戶,彼此共享資源。」在此案居為售電業角色「瓦特先生」創辦人之一楊青晏如此解釋。
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表示,南港輪胎是目前接觸產業中,最為積極辦理屋頂型太陽能板招商作業的大型企業。三年前開始與南港輪胎合作,首期已建置2公頃太陽能板,這一次導入瓦特先生「電證合一」(台灣能源再生證)商業模式,獲得南港輪胎名譽董事長林學圃青睞,將展開第二期4公頃建置工程。
以南港輪胎案模式來說,三年前廠房屋頂提供給天泰的太陽能板電站建置使用,當時天泰把發電量賣給台電,再回饋南港輪胎使用場地的租金。
而今南港輪胎願擴大太陽能板區域,具有屋頂提供者及買電需求者雙種身分,透過發電業者「睿禾控股」建置太陽能電站的電量,向售電業者「瓦特先生」買電供給到南港輪胎廠房生產線,以及3.5年後完工的大型建案「世界明珠」。
南港輪胎並可以此作為潔能來源、綠建築標竿,吸引像是Apple、Google、Nike等加入RE100倡議、承諾100%使用綠電企業用戶進駐,提高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
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說,除了現在正洽談101大樓的供電售電合作方案之外,明天還要親赴台中拜訪單車車架業者,期望能將民間綠電電力交易模式,讓更多企業了解及參與,加速市場自由化。
完整內容請見:
http://m.match.net.tw/pc/news/finance/20200707/5392771
♡
太陽能1mw建置成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電為降空污良藥,發展太陽能仍有挑戰?(01/06/2020 TechNews科技新報)
太陽能發電最佳是 5~8 月,正好補足尖峰期用電
國人一直關心的台灣是否有缺電危機,台灣太陽光電系統工會理事長蔡宗融表示,根據經濟部資料,2019 年全台夏天用電高峰時,並未產生缺電問題,且備載容量超過 10%,目前太陽能電站還沒有大力推動前,電量就充裕,若未來廠商積極種綠電,更可以提供更多充沛的電力。
台灣近幾年建置太陽能電站的發展速度很快,以 2009 年甫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到 2016 年,台灣只完成 980MW 電站,但自 2016 年迄今 3 年多,台灣累積裝置量已完成 3.9GW,短短 3 年多已是先前 4 倍。2019 年夏季時太陽能發電已可超越核能,尤其台灣在亞熱帶,日照環鏡充足,而且台灣容易缺電也是在 5~8 月,這時候太陽光電發電也最有效率,正可補足尖峰時候用電。
而各類新能源發電,要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太陽能每發 1 度電,可減碳排放量 0.5~0.55 公斤,對環境衝擊的減少很有利,但不可否認太陽能不是恆常性發電,但目前很多技術在發展,未來儲能系統是否可以補足太陽能只能間接發電的問題,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太陽能可創造投資 1.2 兆,85% 為 Made in Taiwan
蔡宗融表示,以太陽能產業鏈中下游角度來看,台灣除了欠缺上游,電池以下包括模組再到電廠,自給率超過 85%,未來若 2025 年國家政策達到目標裝置量 20GW,蔡宗融表示,將可創造約 1.2 兆元投資,若以台灣超過 85% 自給率,等於將有 1 兆市場留在台灣。
另一方面,依估計,太陽能電廠 1MW 的建置需從業人員約 20~30 人,所以若平均 1 年可新增 2.5GW 的電廠建置量,不包括其他周邊產業,如支架、鋼材等等,估約需要從業人員 5 萬至 6 萬人,等於是創造新的產業模式。
除了建電廠要固定的從業人員,未來若可達到 25GW 的目標,蓋成的太陽能電廠還要維運的人才,包括清洗以及系統維護等,也是可以長期發展的產業。
太陽能為最成熟的再生能源,在台發展仍有土地、饋線問題
以目前的政策目標,太陽能 2025 年達 20GW 的裝置目標很高,推動也有很多挑戰,蔡宗融表示,最主要的 3 大問題即是土地、饋線和資金的問題,但目前台灣願意投資「已併網的電廠」眾多,因固定 20 年的報酬率為 5%~6%,為大型壽險或外資所偏愛,故在投資電站不缺資金;而在饋線部分,在太陽能發電後要接上台電既有的饋線,電壓變動率不能超過 3%,才能維持用電的品質,若部分的電廠離目前電網太遠,拉饋線可能會經過很多土地和道路,其中只要有一戶人家不想被饋線經過,拉線就很困難,這部分台電需要與產業搭配,透過拉專線或改變饋線的方式,解決配電的問題。
但目前最大的挑戰則是土地問題,依估計,要發展 20GW 的太陽能估計要低於 2 萬公頃的土地,目前台灣休耕、受污染、嚴重地下陷區的土地可用,但本位主義的影響下將太陽能產業污名化,以目前太陽能已是對環境最小衝擊的產業,但地方人士的抗爭等因素,抱持著抵制的心態,造成案場無法進行,也提高外部成本。
發展再生能源真的提高工業或用電價格?
太陽能近十年的生產成本下滑快速,過去太陽能模組占整個電站成本約 50%,但目前已降到只占系統建置比重的 20%~25%,模組價格也從過去 1watt 的 1.8 美元到現在 0.33 美元,主要則是因為效率提升以及成本下降,相對於其他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地熱、生質能及水力發電等等,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一直下降,降幅可說是最大。
也因為太陽能產品價格降幅大,台灣補助太陽能的躉購費率也快速下降,由 2010 年 1 度電躉購費率 12.972 元,到 2020 年大型電站躉購費率僅剩 3.9 元,雖然比一般家庭自用電 1 度 2.6 元還貴,但比起用電大戶工業用電要價 5.5~6 元相比,太陽能的躉購費率算在中間,蔡宗融表示,若未來在國內外對環境重視風氣日益提升下,再生能源憑證平台上路,綠電憑證可以自由買賣,目前 1 度電的憑證交易價約 1~1.3 元,若考量到憑證也可買賣的收入,太陽能未來是可達市電同價的基礎,長期來看,太陽能將不用政府靠補助,未來躉購費率制度可望退場。
(本文作者為 MoneyDJ新聞)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0/01/06/challenges-in-the-development-of-solar-energy/
♡
太陽能1mw建置成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加速綠能建設新規定出爐 用電大戶將強制使用再生能源 綠能屋頂參與門檻將放寬 !! (01/02/2018 經濟日報、工商時報)
新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將明訂用電大戶將強制使用再生能源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行政院政委吳政忠已完成《再生能源發展修例》修正草案審查;知情官員透露,草案將增訂契約容量800瓩以上用電大戶,必須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等於中央法規將統一訂定用電大戶將強制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能源。
知情官員說,如果大用戶沒有在用電場所或適當場所,裝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可以購買一定比率綠電憑證替代,否則就要繳納代金。至於再生能源電量占大用戶用電量比重的多寡,將在子法另訂。
考量到目前許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已要求大用電戶強制使用再生能源,將依據這些標準,逐步訂出合理比率。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類似的規定,例如台南市已規定,800瓩以上大用電戶就須自產10%綠電;桃園則是用電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者,應自產10%以上綠電;台中則已在日前分三期公告大用電戶增納10%綠電,第三期用戶則是在明年起用電契約容量達800瓩以上用戶。
依台中市府公告,包括台積電、友達、華邦電、中龍鋼鐵、豐興鋼鐵等業者因契約容量達5,000瓩,已在2016年2月被公告為第一期用戶,要在公告日後三年內完成裝設用電量10%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未來相關規定寫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成為全國一致性的法令,會創造更大綠能商機。
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透露,有關工廠屋頂種電主要有二種方法,第一,要求用電契約容量800瓩以上工業用電大戶,一定比率要裝置太陽光電;第二,會要求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科學園區的廠房屋頂裝太陽能板。
「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門檻有望放寬
(工商時報 陳鷖人/台北報導)據悉經濟部能源局與太陽光電公會達成初步共識,隨著方案改採大、中、小分級推動,廠商參與最低門檻也將等比調降,廠商最低門檻有望降至建置實績1MW(1,000瓩)即可,如此一來,至少有百家業者可共享綠能屋頂商機。
能源局上周三(27日)與公會見面,據了解,公會表達希望降低門檻,能源局雖同意降低廠商門檻,不過,仍希望要一定規模以上的廠商才可參與,初步規畫最低門檻會至少以設置1千戶為基準,也就是說,建置實績1MW以上。
原先能源局規畫是以整合5千戶推算,訂出廠商門檻為建置實績5MW、實收資本額2億元以上,讓中小型業者無法參與,遭業界反彈。後來能源局調整為分級辦理,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綠能屋頂門將分三級辦理,最少要整合100戶。
太陽光電公會理事長郭軒甫指出,既然最低整合100戶即可,站在公會立場,當然希望更多廠商可以參與,應以建置實績100瓩為門檻,不過能源局認為還是要有更高的規模限制,才能保障民眾,也可以理解能源局想法。
郭軒甫分析,目前全台太陽光電業者約有3、400家,建置實績在1MW以上廠商至少有100家,可望受益。
至於實收資本額限制,能源局表示,將依照工程會標準,實收資本額至少為投資額的十分之一。郭軒甫指出,建置1MW太陽光電板投資成本約5億元,依此估算,廠商實收資本額門檻約在5千萬元左右。
依綠能屋頂方案規畫,參與廠商除了享有躉購費率優惠外,可再獲得3%額外費率加成,上半年每度達6.4元,下半年6.2元;廠商再提撥至少10%回饋用戶,3%回饋地方。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90684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2000297-260204
♡
太陽能1mw建置成本 在 水鏡政經學院- #離岸風力發電的價格爭議何來 離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風場,約需500億元,也就是1MW是約9000萬元,目前 ... 進而高估購電成本,也沒考慮風機的建置成本。而經濟 部說的一兆元投資就是把購電成本扣掉風機建置成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