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肌肉重大突破登上《Science》,多國科學家聯合實現全新驅動機理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1 日 0:00 |
2021 年,機器人已經「成精」了,公然吵架、組團熱舞再也不是人類專屬。在許多人心裡,機器人還是僵硬、機械甚至冰冷,即便如此,技術日新月異,柔性機器人快速發展,我們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也該打破了。
科學家設計的軟體機器人外形可謂五花八門,比如:
磁場驅動的軟體機器人,看上去像花瓣。
會奔跑、能游泳、能舉重物的「小獵豹」。
可用於軍事行動的隧道快速挖掘機器人。
其實,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往往與一種智慧材料有關:人工肌肉。最近這領域中國科學家聯合美、韓、澳等多國學者有了新突破。
相比傳統人工肌肉,這次設計出的人工肌肉有無毒、驅動頻率高(10Hz)、驅動電壓低(1V)、高比能量(0.73~3.5J/g)、高驅動應變(3.85~18.6%)、高能量密度(高達 8.17W/g)特性。
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2021 年 1 月 29 日,題為「Unipolar-Stroke, Electroosmotic-Pump Carbon Nanotube Yarn Muscles」(單極衝程、電滲泵奈米碳管線肌肉)的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論文出自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江蘇大學(智慧柔性機電研究所)、常州大學(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南韓漢陽大學、首爾大學、澳洲臥龍崗大學、迪肯大學等團隊。
論文題目有個看起來高深的詞「奈米碳管線」(Carbon nanotube yarns)。談研究細節前,先來解決一個問題: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奈米碳管線源自奈米碳管,這是具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徑向尺寸為奈米量級、軸向尺寸為微米量級、管子兩端基本都有封口。外形上,它是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同軸圓管,層與層之間的固定距離約 0.34 奈米,而圓管的直徑一般為 2~20 奈米。
據了解,奈米碳管為一維奈米材料,重量輕、有完美連接結構,因此有獨特力學、電學、化學性能。基於這些特性,奈米碳管線也應運而生。據字面意思可知,這是透過拉伸和鬆弛、碳基奈米管纖維製成的緊密絞合線。
不同於普通線,奈米碳管線其實是種超導體,還可當電池使用。早在 2011 年,德州大學就與美國企業展開合作,致力將奈米碳管線推向市場。
2017 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又研製出名為 Twistron 的奈米碳管線。
研究團隊的李娜博士受訪時表示:
這些線本質上是種超級電容器,但無需外加電源充電。因奈米碳管與電解質的化學電勢不同,當線浸入電解質時,一部分電荷會嵌入。線拉伸時,體積減小,使電荷相互靠近,電荷產生的電壓增高,從而獲得電能。
2014~2016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楚合濤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接受訓練,正是自那時起,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與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Ray H. Baughman 教授課題組,開始了有關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的研究。
這次正是博士畢業生的楚合濤為論文共同作者之研究。
人工肌肉性能達到新突破
那麼,奈米碳管線和人工肌肉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論文介紹,滲透離子(不論正負)會影響著長度、直徑的變化,因此奈米碳管線可用作電化學致動器。據悉,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是典型的智慧材料,主要透過熱、電化學兩種方式驅動,兩種驅動方式有差別。
根據熱力學定律,熱驅動受卡諾循環效率(Circulation efficiency in Kano,一高溫熱源溫度 T1 和一低溫熱源溫度 T2 的簡單循環)制約──比電化學驅動能量轉換效率更高,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基於這點,研究團隊構建全固態肌肉(all-solid-state muscle)。透過向線滲透帶電聚合物,纖維開始部分膨脹,隨著離子損失長度會增加,增加肌肉的總衝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表示,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透過聚電解質功能化的策略,可達成人工肌肉智慧材料的「雙極」(Bipolar)驅動轉變為「單極」(Unipolar)驅動(如下圖),同時發現人工肌肉隨電容降低、驅動性能增強的反常現象(Scan Rate Enhanced Stroke,SRES)。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效果:
做到單一離子嵌入、嵌出的「單極」效應,解決「雙極」效應反向離子的嵌入、嵌出引起的性能降低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與能量密度等性能;
人工肌肉隨掃描速率增加,驅動性能增加,解決了傳統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認為:
此重要突破解決了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為後續設計具有無毒、低驅動電壓的高性能驅動器提供新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突破在空間展開結構、仿生撲翼飛行器、可變形飛行器、水下機器人、柔性機器人、可穿戴外骨骼、醫療機器人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關於作者
早在 1990 年代初,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就確立智慧材料與結構的研究方向。哈工大在這領域的探索離不開一個名字──冷勁松。
冷勁松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專業,2004 年起擔任哈工大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博班導師。
1992 年起,冷勁松就開始開展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系統、光纖傳感器、結構健康監控、複合材料結構設計和工藝技術、可變翼飛行器、結構振動主動控制、光纖通訊和微波光電子器件、微機電系統等等。
另外,冷勁松也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 Nano Materials 擔任主編,《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和《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等國際雜誌擔任副主編。2006 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7 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8 年當選歐洲科學院物理與工程學部外籍院士(Members of the Academia Europaea)。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正是冷勁松。
2020 年 3 月 4 日,冷勁松教授團隊與美國馬里蘭大學 Norman M. Wereley 教授團隊的共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oft Robotics》,展示受象鼻啟發、可伸展/收縮的氣動人工肌肉基礎上設計的新型彎曲螺旋可伸展/收縮氣動人工肌肉(HE-PAMs / HC-PAMs)。
這次研究,將使團隊在人工肌肉方面的探索更深入。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11/unipolar-stroke-electroosmotic-pump-carbon-nanotube-yarn-muscle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奈米碳管特性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基百科 不是導體、也不是絕緣體的半導體,到底是什麼呢?
_
半導體之所以叫半導體,是因為它的導電性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包含矽(Si)、鍺(Ge)等元素,或是砷化鎵(GaAs)、硫化鋅(ZnS)等化合物。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半導體具有這樣的特性呢?
_
不論是導體、半導體還是絕緣體,皆由許多原子整齊排列而成。上過國中理化的我們也知道,原子內含有許多的電子,而它們也是影響材料導不導電、怎麼導電的關鍵。
當原子們的外層電子合併彼此的能量,就會形成帶狀的「能帶區」,能量較低的稱作「價帶」(valence band)、能量比較高的則稱為「傳導帶」(conduction band)。
電子也和人類一樣,嚮往著穩定生活多美好、三年五年高普考(威~),會傾向往能量較低的價帶移動。因此價帶上總是充滿著電子,傳導帶反而 #查無電子 了。
_
這樣的現象若是發生在導體身上,不用擔心!它們的價帶與傳導帶彼此重疊,電子想去哪都可以,導體也因此有著良好的導電性。
如果是在絕緣體身上,則會因為兩者距離遙遠,電子根本無法從價帶移動到傳導帶,也就沒有導電性了。
_
那半導體呢?
半導體中的價帶、傳導帶彼此留有完美的距離 #像極了愛情,只要位在價帶的電子獲得足夠能量,就能跑到傳導帶上自由移動,而導電性也就跟著增加囉!
反之,若是能量不夠,電子就沒辦法跳到傳導帶上,此時就不具導電性!
_
正確用法:半導體的導電性,介於有和沒有之間
錯誤用法:半導體就是全導體除以 2 啦
_
參考資料:寫點科普《晶圓代工爭霸戰:半導體知識(前傳)》、科教館《半導體與發光原理》
_
延伸閱讀:
半導體新製程: 奈米碳管 (CNTs)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590
突破半導體材料限制新契機?二維材料自發磁異向性的新發現
https://pansci.asia/archives/flash/188422
_
用科學預見半導體的未來!PanSci 泛科學現正強力徵件!邀請半導體領域專家、研究者、學生來與臺灣最大的科學社群分享你最懂的半導體科學主題~不管是評論、科普、還是圖文影音,都歡迎與我們聯繫:contact@pansci.asia
————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https://donate.pansci.asia/
國中課本學不夠?更多有趣的科普文章、超認真線上測驗都在《科學生線上學習平台》:https://student.panmedia.asia/#/index
奈米碳管特性 在 Sophia魔幻學習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碳的家族
#同素異形體
#奧妙的物理
碳(Carbon)是普遍常見的元素,透過原子不同的組成結構,在生活中具有不同用處與不同價值。
生活中最常見由碳原子組合而成的就是「石墨」與「鑽石」。
「石墨」中的碳原子是層狀排列,為六邊形的片狀結構。由於層與層的吸引力小,因此石墨的硬度不大,最常用於鉛筆筆芯、以及碳鋅電池。
「鑽石」中的碳原子是最堅固的三維結構(如圖中的四面體),因此質地非常的堅硬,價值也高。
「碳60」又稱巴克球,是後來發現新的碳結構,在科學與醫學上都有重要的功能(奈米技術)。爾後又以此結構延伸出「奈米碳管」,其強大的特性(韌性、導電、抗蝕ˊ),更在科技上具有重大貢獻。
同樣的元素,透過不同的組成結構,也形成不同的硬度及特性。藉由實際的操作,讓抽象的概念能夠真實的呈現,生活就是物理,物理就是生活。
奈米碳管特性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AMG 50週年鉅作 綠色地獄猛獸降臨
Mercedes-AMG GT R震撼出閘
Mercedes-AMG GT R於素有綠色地獄之稱的紐伯林賽道達成7:10.9之單圈成績,締造量產前置後驅跑車最速紐柏林單圈成績,將GT車系性能再度推向極限。
專屬的紐伯林消光綠車漆呼應淬煉自綠色地獄的血統,搭配上源自300SL的經典 Panamericana直柵式水箱罩、AMG主動空氣力學進氣格柵、大型尾翼與競技氛圍滿點的駕駛艙,讓Mercedes-AMG GT R不僅有著最剽悍的性能態勢,更是賽車科技的火力展示。
以紐伯林賽道為研發基礎,延續AMG GT家族前中置引擎與Transaxle後置變速箱架構,動力輸出強化至585hp;搭配專屬底盤套件、後軸轉向系統、主動空氣力學、輕量化車身結構、9段式循跡控制系統等嶄新科技配備,為Mercedes-AMG GT R建構出硬底子性能態勢。
完全承襲AMG GT車系源自賽道更適用街道之定位,GT R為家族中最接近賽道風格的代表,身為首輛以最高比例移植賽道精髓的道路版跑車,Mercedes-AMG GT R根植素有綠色地獄之稱的德國紐柏林賽道,不僅外觀披上了專屬的紐柏林消光綠車色展現血統,更以高達585hp輸出的前中置引擎搭配Transaxle後置變速箱架構搭配專屬底盤套件,與Active Aerodynamic Profile主動空氣力學裝置與輕量化車身結構,於紐柏林北側賽道締造7:10.9之單圈成績,打破市售量產前置後驅最快單圈成績。
「AMG GT R擁有前所未有的駕馭極限,融合賽道基因與賽車工藝,具備淋漓的動態表現、精準的指向性與絕佳抓地力,不僅深入每一寸肌膚,更將沸騰您的血液。這是一款專為極限駕馭體驗而生的跑車,亦是我們運用智慧性能將賽道猛獸馴化為道路跑車的代表作。」 Mercedes-AMG GmbH總裁Tobias Moers如此說著。
誕生於綠色地獄 猛獸般之狂放外型
不僅擁有代表綠色地獄的紐柏林消光綠專屬車漆,AMG GT R更藉由賽車科技的導入,展現獨一無二的外觀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源自1952年Mercedes-Benz 300 SL經典車款的AMG Panamericana直柵式水箱罩,及輕量化碳纖維寬體前葉子板(較AMG GT/GT S車型加寬46mm,提供精確的轉向性與強大的抓地力。AMG Jet wing飛翼式前保桿更導入AMG主動空氣力學的進氣格柵與前下護板(對應車速可自動調降最多達4cm,於時速250km/h時可增加額外40kg下壓力),氣壩兩側輔以側翼輪拱對流孔,將賽車空氣力學完美運用。碳纖維車頂、碳纖維車外後視鏡罩、以及前葉子板雙側散熱孔上的亮黑色散熱孔飾片則構成AMG GT R側影的強烈識別特徵。車尾配備大型可調式碳纖維尾翼、寬體後葉子板(較 AMG GT/GT S 車型加寬 57mm)、消音器氣體散熱對流孔、輕量化碳合金消音器,與中出排氣系統結合側邊雙出隱藏式尾管,構築出最讓人震懾的背影。
競技風華 裏外兼具
滿漲的競技風格,同樣於AMG GT R座艙內全面展開。駕駛操控介面換上了含12點鐘標記的AMG高性能全DINAMICA平底方向盤;搭配AMG高性能賽車座椅,於激烈操駕時給予最紮實與直接的操控感與穩固的包覆性。並藉由橘紅雙色儀表樣式搭配黑色外框、AMG霧面碳纖維控台飾板、AMG碳纖維門檻飾板、黑色織布頂篷(亦可選擇黑色DINAMICA車內頂篷)、與多處的亮黑色飾板點綴的AMG內裝夜色套件,將熱血與豪華質感完美融合。
除了豪華內裝選配,AMG GT R同時提供車主征服賽道的最佳準備,提供AMG賽道套件,包含輕量化AMG賽車桶型座椅、SCHROTH四點式安全帶、滅火器與霧黑色防滾架,讓車主更能將AMG GT R發揮到極致。
M178巔峰之作 0-100km/h加速3.6秒達成
AMG GT R所搭載的動力系統,是代號M178的AMG 4.0L V8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不僅貫徹 “One Man, One Engine” 造車哲學,也擁有「hot inside V」中置雙渦輪設計、「NANOSLIDE technology」奈米鍍層、「zirconium alloy」鋯合金材質打造的汽缸蓋、乾式油底槽及 AMG 動態引擎腳等設計,更將渦輪增壓系統增壓值由原先的1.2bar提升至1.35bar,相對應ECU引擎監理系統也重新調校空燃比與正時控制,讓其最大馬力表現高達585hp/6250rpm,最大扭力為700Nm / 1900~5500 rpm,而AMG DYNAMIC SELECT駕駛模式則提供Comfort、Sport、Sport+、RACE、Individual五種階段,讓AMG GT R不僅擁有更易征服賽道的動態特質,也能依照個人駕馭風格,調整最適宜的動力特性。
Transaxle 後置變速箱設計,藉由輕量化碳纖維傳動軸與碳纖維扭力管相接AMG SPEEDSHIFT DCT 7速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並強化M模式手動換檔的反應時間;對應RACE START超跑控制模式的進化,AMG GT R僅需於D檔靜止狀態全力踩踏煞車與油門即可執行(限S/S+/RACE模式使用),並可藉由換檔撥片依路面狀況調整起跑轉速,造就了0-100km/h加速過程僅需3.6秒成績,極速高達318km/h。
多樣賽車科技導入 成就極限駕馭快感
AMG GT R征服賽道的實力除了動力系統以外,底盤功力更臻關鍵。導入專屬AMG RIDE CONTROL跑車化懸吊,於雙A臂連桿、羊角與轉向節等處皆採用鍛造鋁合金部件,有效降低簧下重量,搭配萬向軸承設計的後軸下連桿、強化版後軸防傾桿,懸吊內的鋼製圈簧(彈性係數手動可調)與筒身皆採專屬設計,並提供C/S/S+三段電子阻尼係數調整功能。
制動系統方面,搭載AMG陶瓷複合材質高性能煞車系統,前402mm/後360mm陶瓷複合材質碟盤搭配前固定式六活塞/後浮動式單活塞卡鉗,擁有絕佳的抗熱衰退效果。再配上AMG後軸轉向系統,以時速100km/h做區分,100km/h以上前後軸轉向同步,以下則前後軸反向轉動,提供高速穩定、低速靈敏等雙重優點。ESP電子操控系統提供三種模式設定,包含最高動態駕馭穩定性的ESP ON、兼顧穩定性與駕馭樂趣的ESP SPORT HANDLING、最小電子輔助干涉性的ESP OFF等。AMG GT R更擁有源自於AMG GT3賽車的專屬AMG Traction Control 9段式循跡控制系統,提供駕駛可針對各種路況進行調整,打造極高自由度,徹底激發車輛操控極限。
除此之外,輕量絕對也是致勝關鍵,AMG GT R除了外觀可視的碳纖維材質外,針對前葉子板、底盤強化支撐件、扭力管外罩、傳動橋車體強化支撐件等處皆導入碳纖維材質,作為選配的AMG輕量化五輻雙肋式霧黑色鍛造輪圈,10J x 19與12J x 20尺碼的前後輪分別僅重8.3kg、9.8kg,更展現AMG GT R於輕量層面所下的功夫。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奈米碳管特性 在 奈米碳管 的推薦與評價
奈米碳管 『未來可能坐電梯上太空!』 1991年,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研究碳60時,意外發現一些管狀的針狀物,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是由多個碳原子組成的 ... ... <看更多>
奈米碳管特性 在 日常生活中,奈米碳管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日常生活中, 奈米碳管 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上? 4.9K views · 9 years ago ...more. 華視新聞CH52. 964K. Subscribe. 964K subscribers. 9.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