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在中國與台灣同時流行著一個說法,現在的社會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女博士。這樣的說法點出了除了傳統的生理、社會因素區分性別之外,還多了一個工作與職業生涯因素創造出來的性別分類。當然,這個網路流傳的說法主要是希望指出高學歷女性在當代華人社會所面對的困境,她們的困難不是傳統男性或女性所面對的,而是一個新的必須兼顧學術、職業、工作、家庭、婚姻、情感等面向的艱難挑戰。當我們認為當代社會對於女性越來越開放,女性也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時,高學歷的女性卻會面對「不得不」選擇學術、職業的一邊,或是放棄學術這一面去追求家庭與感情的那一面。這樣的選擇困境並不是被明文規定的性別歧視,但是透過一些工作指標、投入心力等要求,華人社會的高等教育機構仍舊以一種掩蓋的方式讓男性與女性工作者產生了選擇上的差異。為什麼高學歷男性就在學術事業或家庭只能擇一投入,而高學歷女性卻往往必須做出選擇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討論高學歷女性在職場性別不平等的文章。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台灣看似平等,男女都可以追求高學歷,然而學術界制度面的困難,真的平等了嗎?
前陣子我和多位女科技人參與女科技人的形象影片拍攝,其中一環是錄下我們對新生代的女孩們想說的話,於是拍攝前我們邊聊天邊討論該對新生代說什麼,突然其中一位女學者說,現在女性追求學位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不在求學,而是在取得學位之後。
今天我想談談當拿到博士之後,學術女性可能面臨的困境。
我們先從成功案例講起,2019 年台灣社會學刊發表了一篇「做學術、做媽媽:學術媽媽的建制困境、協商策略與智性母職」的學術論文,紀錄學術媽媽的專業掙扎和家庭責任上的掙扎與努力,普及版也發表在女科技人電子報第 152 期《專題報導》專欄。
學術專業對時間和心力的需求非常大,博士期間只要專心學術,有時當助教協助教學,但若在大學裡找到專任教職工作,前幾年往往都在忙教學、指導學生、學校行政事務,很難有力氣好好做研究。
但偏偏大學教師的升等,是以學術產出為主,助理教授被現在沉重的學術發表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但當媽媽又是另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上述學術媽媽都是女超人。
學術媽媽固然忙碌,但她們象徵某種成功經驗,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
雖然有些女性很快就拿到博士學位,但取得學位後可能還要經歷博士後研究和專案助理教授等工作,真正拿到一個較穩定的專任教職工作,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但現在助理教授苦於期限內升等制度的壓迫和不穩定性,時間壓力一直都在,男性沒有生理時間的顧慮,但女性很快就進入生育年齡的尾端。
台灣父系社會對傳宗交代還是有所執著,過了四十歲,即便伴侶願意沒有孩子,那也得看家族接不接受,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系所幾乎都有不同世代單身未婚的女教授們,誰都不想去當家族沒有後代的罪人。
有些女老師幸運有家庭,但沒孩子,不是因為樂當頂客族,而是女老師因壓力太大生育困難;我也有女學者朋友提到,前些年她和老公都是年輕助理教授,升等壓力很大,她們共同決定選擇工作不要小孩,但這不代表她沒有遺憾。
學術工作的聘任是殘忍的割喉戰,只看學術發表篇數,一兩年的中斷,基本上會連博士後研究員或專案助理教授都申請不上,因為男性競爭者不會有發表的中斷。目前台灣沒有協助女博士回到學術界的機制,因此很多女博士生育後面臨回不了學術界的困境。
我剛收到另一位女學者朋友,生育後努力了七年,終於拿到了第一個一年的工作合約。七年,人生有幾個七年可以這樣消耗等待。另外,我也有看到前輩以「個人因素」從專任教師辭職,以捍衛有家庭的權利,但這是個人因素嗎?還是集體的掙扎?
我們需要制度性的改變,保障學術女性安心建立家庭和增產報國所面臨的困境。但在制度結構有所改變前,每一位女性學者都在用自己的生命進行一場革命,祝福大家革命成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162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介紹 訪問作者:劉善群 內容簡介: TOKYO 1964‧2020 人文、創意和科技,就是東京奧運的精神與態度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奧林匹克的人 體育記者資歷達20年的劉善群,1991年首次到訪東京,採訪了...
女科技人電子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生時只有一杯手搖飲料重量的諾亞寶寶
25週又3天,諾亞誕生,只有788克重。
我們有的不是喜悅與期待,而是徬徨無助,
還有無止盡的擔心與不捨,
因為諾亞需面對的是接踵而來的重重難關...詳全文↘↘↘
#華人精英 #陳煒傑 #女科技人電子報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女科技人電子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印象中的父親是一位不苟言笑的醫生,
或許是因為身為家中的經濟支柱、
被傳統所賦予的責任感等關係,
在我的成長中似乎缺了席。
等到我自己當起父親,
或許是小時候的怨懟,
讓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
從職場返回家庭
面對這一個我自己全然未知的職位…。
#客座精英 #女科技人電子報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女科技人電子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介紹
訪問作者:劉善群
內容簡介:
TOKYO 1964‧2020
人文、創意和科技,就是東京奧運的精神與態度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奧林匹克的人
體育記者資歷達20年的劉善群,1991年首次到訪東京,採訪了在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見識到世界先進國家如何舉辦頂尖賽事,也對1964年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運動設施仍然被延續使用著,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過了半個世紀,日本在311東北大地震之後,東京再度拿到2020年奧運的主辦權。於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的1964年出生的劉善群,在爬梳東京奧運史料時,從中強烈感受到日本人堅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如同〈昂首向前走〉歌詞形容的一樣,56年前的東京奧運,日本人以此精神贏得全球的掌聲,2020年也將以這種態度團結人心,即使會遇上困難而哭泣,但仍勇敢地昂首抬頭不讓眼淚掉下來,成功辦出一場令國際驚豔盛讚的東京奧運。
奧運不僅是一場運動盛會,它與國際政治、國家建設和財經預算都息息相關。兩屆東京奧運無論是場內到場外,都有太多的事與物令人期待,尤其是「追求卓越」。劉善群以30年前的「東京印象」為基礎,加上參與過7屆奧運和其中4屆的現場採訪與轉播經歷,從人文、創意設計和科技三部分,和大家分享東京奧運的故事。
【歷史與人文】
20年不滅的奧運聖火/原爆之子、東洋魔女與赤腳大仙/從昭和到令和/「火中取栗」建築大師隈研吾/新日本人/全球矚目的焦點──東京奧運開幕典禮/Hope Lights Our Way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活動
【創意與創新】
飄櫻吹雪──融合日本絕世美景的聖火火炬/8萬噸家電垃圾提煉製作的奧運獎牌/奧運史上頭一遭──由小學生票選出的吉祥物/江戶時代的格紋──東京奧運會徽/向一九六四年致敬!奧運競技項目圖標/創意設計番外篇—浮世繪保險套
【科技與未來】
未來都市交通工具──無人車/機器人/帶你去看流星雨/奧運居,大不易!/黑科技──人工智能、評分系統、全新的轉播技術/5G在東奧、即時翻譯、新替代能源:氫
作者簡介:劉善群
1964年東京奧運當年出生於台灣宜蘭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台北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碩士
世新三年制編輯採訪科
曾任:
民生報體育記者
台視體育主播
台視首任駐北京特派員
鴻鷹動畫策略總監
中天電視協理兼發言人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暨時報資訊總經理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公共事務處處長兼發言人
台開集團新天堂樂園總經理、風獅爺購物中心總經理
奧運經驗:
參與七屆奧運會採訪作業(1988-2016,2004除外),1996亞特蘭大、2000雪梨、2008北京及2012倫敦等4屆奧運現場採訪、轉播。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女科技人電子報 在 機械領域的女科技人們| 行行出老母導讀女科技人電子報 的推薦與評價
... 女科技人電子報 的兩位客座主編們,有什麼對大家說的話吧! 收聽本集、閱讀電子報文章http://www.twepress.net/home/editor/item/1368-2023-03-14-21 ... ... <看更多>
女科技人電子報 在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的推薦與評價
2023年女科技人大會的主題為「科技女力國際進行式- 前導」,鍊結國際女性科技人 ... Taiwan e-PRESS vol. 185 · TWEPRESS.NET. 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85期. 親愛的訂戶您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