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害怕的功課就是作文。因為學校作文功課,通常都只鼓勵記載事情美好的一面,而美好的一面往往又與事實不符。結果要寫出在現實中並未出現的美好時,內心不期然出現矛盾。
家裏有很多兒童讀物,有中文書也有英文書。我留意到一個現象,就是英文故事書的內容較為寫實:派對中有人倒瀉汽水、薄餅被貪吃的小狗咬了一口、蛋糕在焗爐裏焗燶了……等等。
反而中文故事書的內容偏向美化事實:一家人開開心心到主題公園遊玩;快樂地與喜愛的故事人物合照;過了輕鬆愉快的一天……等等。
說到底,這或多或少是源於文化差別。而我認為,我們港式教育比較偏向創作事情的美好一面。
記載事實 結果如何
我在想, 如果在女兒《記遊覽九龍公園的一天》這篇作文用以下方式創作,會有甚麼樣的結果。
「今天爸爸媽媽提議帶我到九龍公園遊玩,其實我心底裏是想留在家一邊享受冷氣一邊看電腦視頻的。但既然爸爸媽媽盛意拳拳,我也不好意思推卻。
「我們從九龍公園的南大門進入,熾熱的陽光曬得我汗流浹背。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兒童遊樂園區,那裏的小朋友多得很,令遊樂設施不勝負荷。期間我更加被正在追逐的小朋友撞倒了跌在地上,痛得我放聲大哭呢……」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女兒好像我上面這樣作文,不須重作也要大改,因為這並不符合大人期望小朋友對於九龍公園的美好想像,而這想像,很大程度上是作出來的。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學生的作文範文。說得直接一點,學生的修辭用語以及內容愈接近範文,愈容易取得高分。
結果作文就變成了模仿範文比賽。而小朋友的創意就在這模仿比賽之中,不知不覺被扼殺了。
AM730 Colum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好不 快樂 修辭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浪漫月巴睇2000(131)
【RubberBand給「我」聽到的】
當初友人向我介紹RubberBand並說主音「6號」把聲好好聽時,我記得我說:吓乜陸浩明識唱歌㗎?
1.因為是說話,話語分不到「6號」和「六號」。至於「六號」識不識唱歌?與本文無關。
2.說回6號。他的聲線,固然好聽,但我必需承認,當初對RubberBand實在沒太大感覺,於是友人便理所當然地以為,我是偏愛跟RubberBand同時期出道的Mr.。
3.這個理所當然實在太過不當。為何面前有兩個選擇時就一定要二揀一?但的而且確,同樣在2008年推出首張專輯的RubberBand和Mr.,總是被拿來比較,比較可以分好多層面,比較音樂風格、比較歌曲主題、比較隊員形象,以及比較——面對社會和時代的態度。
4.做流行歌手,真的有權只去專心演繹別人寫給你的詞,你只需努力去唱,唱一些跟社會和時代未必有關的人情事,只要感動到Fans,他們覺得啱聽便可以了。社會發生了甚麼?時代正在醞釀甚麼變化?你可以有感受可以去理,但唱片公司經理人會叫你咪理。你的感受,務必隱藏。
5.樂隊不同。留意,不是組合,「組合」只是唱片公司將幾個有潛質但又仍未能獨當一面的人拉埋一齊,那幾個人,不需要擁有共同理念(除了想紅之外),甚至不需要所謂理念。樂隊,絕對需要理念,尤其當你是玩搖滾,搖滾其中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反叛,反叛衍生質疑,質疑現存的各種似乎理所當然的事物——當事物變成理所當然,事物附帶的隱藏價值也變成理所當然,一般人就在這麼一個被指為理所當然的社會生活,並去維繫這個社會的穩定(和理所當然);流行歌手,可以附和、支持、高舉這種穩定,但搖滾,不能,搖滾的本質不容許這樣做,所以一定不會出現所謂建制樂隊,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樂隊,Sorry,他們根本不配「搖滾」。
6.我有聽RubberBand,不是好迷那種,只是有聽——他們作的曲,好聽,沒有Mr.那種外露的流行味(不知是幸或不幸),Mr.的流行味絕對無遠弗屆,甚至可以跨界為某連鎖快餐店新推出的潮州打冷做宣傳,絕對前無古人。
7.RubberBand從來沒有遇上這類Crossover機會(不知是幸或不幸),他們的歌,我固然明白是有嘢想講,但有時會嫌講得太扭擰——扭擰可以是修辭手法,營造大量意象,卻又只停留在意象,意象講到尾都只是意象,太朦朧,不入肉。
8.問題是時代已發展到不便入肉,入肉,隨時入獄。RubberBand沒有再簽大公司後,推出了《Hours》,那是2018年,我們還可以唱《逆流之歌》叫人加油,甚至還可以期待未來見,結果到了未來,亦即現在,見到甚麼?我們甚至再不會這晚與你逃離鬧市盛況,因為六點後不設堂食只能外賣,亦最好不要在街上出出入入,免得有人眼冤。
9.「i」,RubberBand新專輯名字。這一年,除非你有去跳舞,又或同幾十人迫在一間酒店房開P,你肯定會無可奈何地多了獨處時間,面對你自己——你可能會想起往事,想起跟某某的First Date,想起過去的自己也曾快樂過;也可能會想起現在,作為一個微小的孤島人,每天被陰濕地毒害,究竟做錯了甚麼?但你更有可能要做的是:練習說再見,因為身邊不少人都將要走了,未來有機會先再見。這一次聽RubberBand,入肉了。
10.最後想說的是,明晚,他們有個線上音樂會,請課金支持,食住外賣聽。
(圖片來源:RubberBand fb專頁)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好不 快樂 修辭 在 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場學習溝通表達的思考課】
下午的總統政見辯論會,我邀請兩位女兒從頭到尾的觀賞聆聽,結束後,我要求她們要針對三位候選人發表感言。
小四的小女兒一直笑,中間還跑去寫作業。因為一些用語她聽不太懂,但她記得韓國瑜最後的結論,如果你很快樂,請投民進黨,如果你不快樂,請投國民黨。
這是一種修辭學,以及比較的方式,訴諸的是感受。小女兒還聽不懂理性的溝通與邏輯論辯,所以她比較會記得「快樂」的用語。
我再問她對每個候選人的感覺。她只記得韓國瑜很好笑,我接著問,哪裡好笑?是用語、表情?要她舉例,她又說不上來,就是一種感覺。
接著我請小六的女兒針對三個候選人,說出各自印象最深的事情,以及重點。
女兒說,蔡英文講話很清楚、有條有理,她聽得比較清楚。她記得蔡英文說要讓年輕人未來有夢想。宋楚瑜講話也很清楚有條理,會批評民進黨與國民黨,不會只講某一政黨。
我這時候插話。「把拔平常是不是要求你,講話要慢慢講,講清楚,別人才聽得懂,否則你再有想法,別人聽不懂、聽不清楚,就太可惜了!」
最後輪到韓國瑜。她說他講話很快,會一直罵人(主要是罵媒體),不太記得說了什麼?只記得他說記者良心被狗吃了。(這是很具體的畫面與比喻,不過卻是負面教材。女兒講這句話時,我其實沒印象,還反問他有講嗎?事後在臉書看到真的有這句話,我當下驚覺,我們大人選擇性排除這個負面用語,但小孩子如白紙,反而會記住)
她印象最深的是媒體記者問他「反送中」議題時,他沒有針對這個問題回答。我從邏輯上追問原因,女兒想了一下。他可能知道問題,也有想法,但是「避談」這個問題(小女兒這時插話,什麼是避談?我就解釋,不太想談這件事的意思)。
「那為什麼會避談?」我追問,讓女兒練習思考。
女兒說,他可能不想得罪人,或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我繼續跟女兒討論,如果有人問你問題,你不想回答、或讓你不舒服,你可以怎麼做?她想了想,就說我不想講這件事。
我建議一個回答技巧。你可以說你是想問我這個意思對嗎?就是揣摩對方問問題的用意,以及想得到什麼答案。接著,你可以說,這個問題如果是我個人隱私,我不需要回答,或是這個問題我不懂,我很難回答。
不過我補充,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都是公共議題與示範,其實需要澄清與說明,尤其是公共議題,更需要讓人知道你的想法與立場,因為有了想法與立場,才會有後續該有的作為。
我也問女兒,如果有人問你問題,不管這個問題好不好,你可以辱罵對方嗎?她想了想,這樣不太有禮貌。
也許你認為對方的問題不好,但你可以用優雅的態度巧妙回應。
這是一種考驗與挑戰,也是測試總統候選人未來面對各種壓力與抉擇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化解的智慧與能力。
尤其這是全國觀眾收看的內容,考驗的是候選人即席反應的智慧,一言一行,都是示範,對於青少年或小孩,都是一種學習。
從教育角度,我們真的要慎選用語,尤其在網路時代。因為這些都會被記住、流傳,你希望你的孩子對政治人物的印象,或是政治人物自己,被他人記住的,就是只有這些不好的語言嗎?
政見發表會、政見辯論會,都是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與技術,就跟我們從小應該扎實訓練的寫作與口語表達一樣,要有主張與論點,要根據、要有邏輯、更要有吸引人的內容(不過我們的教育,都嚴重缺乏這個訓練,素養課綱應該就是要加強這個能力)。
如果我們能培養思辨與邏輯,掌握溝通的技巧,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輕易受到各種商業或政治操弄的能力。
言語是思考的凝結,思考有力量,言語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