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解惑」吧,如果「下課」對於老師是指…,時間到了,把該教的東西教完了,學生學會了,那工作就結束了,那我想這樣子的「下課」是簡單的,但身為「老師」,以及身為「創作者」角色,我的心情並沒有隨著鐘聲而下課,因為我本身仍是不斷的「創作」,並且將「創作」的東西,帶回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
🟥備課漢
我還記得一開始在教攝影時,每周都在「備課、備課」,這個班上完了第二堂,也許二天後換下個班上同一堂課,二天的時間檢討一下講義內容,修修補補改改,以修改後的講義,拿下一個班嚐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然後不斷的重複下去。
開始教攝影頭一年,不時都在「備課」是真的,因為不夠熟練教學內容、技巧,要把腦中會的東西「攤在學生眼前成為講義」非常苦惱,一份講義改上非常多回,每改一次,多少會影響上課表現,有時改的不錯,前文搭後文串得不錯,節奏流暢,覺得這樣子改就對了。
但到了下一堂課,也許隔沒兩天,同一份講義在不同班級,又覺得不對勁了,前一堂課給自己表現也許有 90 分,這一堂課又倒退為 70 分,又在檢討哪裡不對勁? 明明都一樣的東西,學生也都是初學者,怎麼會落差這麼大呢?
然後再修改、再嚐試,直到一份講義適應了每一堂課的學生,表現也都差不多,那麼這份講義就算是「安全了」,未來要再變動的機會不大,最多是把裡頭的例子稍微換點新拍的例子,雖然是訴說相同概念,學生也不知道眼前頭影片是「新的例子」,但對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同一張照片講上數十次、近百次,其實也會很膩,換換新照片,讓自己上課的心情好一點也是不錯。
每天面對著「上課、檢討、修改、再上課、再檢討、再修改」,每天都在反複做這些事情,「備課漢」那段時光,我仍現在仍深深體會。
🟥舉手提問
學生觀念沒學懂,老師責任最大,但這個「不懂」是哪裡不懂,需要在課堂上搭配一些教學技巧,打好上課氣氛,才能讓台下學生別畏懼「舉手」發問,說到這,真的不得不說,我們台灣人上課風氣與文化真的需要改改,不懂也不敢問,怕問了蠢問題被他人視為傻子,但通常舉手發問的學生,往往自己學習效果最好,正是因為「不懂」加上自己「主動」,才能在課程中學到該學到的部分。
🔹但身為老師,其實我是「非常感謝舉手發問的同學」,理由有三點。🔹
其一是讓整場 2 小時的課程,不會讓老師像是在唱「獨腳戲」一樣,一個人在台上自顧自的說完整個課程,再數著還有幾頁投影片要講,那…其實有一點痛苦,說真的,舉手發問的學生能改變上課氣氛,同一門課在二個班,只要一個班有那麼 1-2 個學生真能發問的話,整個 12 堂課都會非常和樂融融,反之亦然。
第二點,若是學生提問,更能帶動整個課程的「深度討論」,如果問題適合該堂課,反而會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讓我延伸更多深入的觀念,或是引用更活潑的例子,學生獲得的更多,我很喜歡這樣子「有問有答」的上課方式,或許未來課程設計,就設計一堂「你問、我答」,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課程設計。
🔹第三點,對身為「老師」是最重要的 – 透過學生提問,才知道自己哪裡講的不好、不夠清楚,還是太快? 還是自以為學生懂? 最後這點才是最糟糕的,這是「授課」不是「個人表演」,重點是學生吸收,而不是台上老師個人表演 show,如果沒有學生提問,反而老師會沉浸一種「自 High」的心情,覺得自己真的好棒棒,內容超紮實,學生都沒問題,都聽得懂,如果真的身為老師真心這麼認為,我想…,這老師要小心了。🔹
其實還有第四點,至少對我來說…這點比前三點還重要要,透過學生的發問,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你不懂」,雖然講義也寫明,透過問答也解決當下問題,但我反而會特別將學生的提問,成為我攝影網站教學的文章題材,一但文章上線後,我再帶回來修改講義,有好有壞,好的是讓講義內容更加充實,壞的是頁數一直增加,從 2 小時 100 頁,一路加到 110 頁、120 頁,這樣子一直增加下去也沒完沒了,又得要回頭適當的刪減…,這對講義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不但影響課程設計主旨,同時也會影響上課節奏。
🟥為何你不懂?
傳道、授業並不難,只要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解答」就好,如果能真的讓學生滿意,那這一問答過程,是對學生、老師完成一項任務,學生既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能知道學生哪裡不懂,教學相長。
難的是「解惑」,如果用在攝影教學上,我是這麼樣的解釋:
🔹身為老師,難的不是備課的辛苦,也不是回覆學生的問題,難的是去了解「為何大家都了解,偏偏你不懂」,如果大家都是初學者,同處一個班級,聽到的東西看到的講義也都相同,有什麼原因讓你「不懂」,這個不但困惑著學生,更困惑著老師。🔹
但這也不意外,坐在台下的學生,雖然每個都是「攝影初學者」,但終究素質不一,有些人稍微接觸過一些,有些人則完全沒概念,在講述一個抽象觀念,透過實體例子來講解,不見得台下每個同學都能接受,這跟每個人生活經驗多少都有關係,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更多不同的例子,來解釋相同的一句話,多少能解決這個困境。
🔹當一個學生提問,對我的挑戰不是如何回答表面的問題,而是「你為何不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到「困惑」,如果課堂上有機會我會多問二句,而若是一對一的教學,更讓我有機會透過學生「表面所提問的問題」,去挖堀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一挖堀反而讓我感覺到「問題表面終究是冰山一角,問題底下永遠藏著另外的問題」問到再深,往往會離了題,有時反而變成去「了解這個學生 “生活、生命” 的經驗」,才比較能了解為何相同的課程,有些學生有問題,有些則完全不被困擾過。🔹
🟥老師,沒熱忱了怎辦
在一次外拍,一位同學靠近我問說「老師,我拍照也拍了二、三年,很多主題也都拍過了,雖然稱不上多好,但好像也都體驗過了,好像有點失去熱忱了」,這問題真是個大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好好的回答,不過我也稍微跟他聊聊「熱忱」這件事。
🔹相信你也接觸很多不同的攝影主題,找到哪些喜歡、不喜歡,喜歡的主題追求下去,不喜歡的主題就避開,沒有人什麼主題都喜歡拍,更沒有人什麼主題都拍得精彩,我是你的話,我會在自己喜歡的主題,找到拍得比我更利害的攝影師,破解他的技巧,並且嚐試拍出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就是你的風格」,不彷試看看朝著這樣子努力看看。🔹
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也許…,我這番話他也曾在別的老師口中聽到,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嚐試過,但是若要談談「熱忱」這件事,我可是能夠花上數萬字來說說我拍照至今近 20 年下來,心裡那「熱忱如何起伏、心裡峰迴路轉折的心路歷程,甚至一度還真想放棄攝影,把相機、鏡頭通通賣掉的衝動…」,我很想分享,但不是今天。
🔹我已經有一個…,我這輩子對於「攝影熱忱」有了定義,以及設定了目標,這目標永遠達不成,只能在有生之年,看是能做到哪裡,就到哪裡,直到我相機拿不動、雙腿走不遠、眼睛看不清、腰也打不直那天為止吧,今天我並不害怕是否會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該如何也讓他人跟我一樣,找到自己的「攝影熱忱」並且設定目標持往下走呢?🔹
🔹我想做為「攝影老師」,應該做的不只是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外,更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除了學到該學的知識、技巧外,更能讓「攝影」,成為他們生命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生活過的更開心、更美好的一項美好的事情,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他人攝影老師,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當我開始嚐試走出國外,且還是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開始第一步,由於自助旅行自由度非常高,你能自由地安排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待多久隨便你選擇,讓我對陌生的國家的「好奇心」,在此自由下得到大大的滿足,開拓了我不少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的大,更期待還有什麼不曾踏過的國度,能有什麼驚豔的景觀,讓心靈空虛的我能得到一點點的救贖。
當我不斷的走,特別是這幾年跑的更勤,就像著了魔一樣停不下來,除了心裡的「好奇心」之外,同時我也在追尋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到底為何那麼熱愛攝影,不只是興趣,也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我有這個責任,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角落帶回給所有人欣賞,這也是我對「攝影熱忱」的目標之一。
🔹但我的體會告訴我「照片離現場十萬八千里遠」,不是拍照技巧問題,是更多的「感觸」是要你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於是我考上外語領隊,開始帶團,帶著我的學生、讀者造訪我看到的「世界、視野」,我相信這是另一種更積極的做法。🔹
我自認我還算幸運,能有機會與能力去這麼追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會,於是我盡可能的,從課堂的設計,到講義的安排,至觀念的例子,盡可能將我所感受到的種種感觸,傳達給課堂的學生,以及我的讀者朋友,希望上過我課程的學生,不但能學到攝影基礎,更能感受我對攝影的熱忱,當課程結束後,進而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攝影熱忱與目標。
我想,讓你看到、感受到我所看到的一切,現在在設計課程,都抱著這想法在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觀念、例子、每一張投影片,這也是讓我的「課程」更加充實,也不至於內容一成不變。
這,就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
「好奇心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生命大數據- 好奇心如何讓你成為一個幸福且有趣的人? 托德 的評價
- 關於好奇心例子 在 3招重新塑造好奇心的方法【好葉】 - YouTube 的評價
好奇心例子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很多時候研究主題,就是這些很 #吸引人的問題,與 #強烈的好奇心 開始的,這是個很不錯的例子。 │
⠀
【快訊 🎉 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洗腎與腎移植患者接受全關節置換術之預後統合分析,獲 EFORT Open Reviews 刊登!】
⠀
📝 文章介紹
⠀
末期腎病變的患者,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後,手術部位併發症較高,人工關節感染機會也較多,不過,末期腎病變患者一般會接受洗腎治療,但也有部分人最終會接受腎臟移植,蔡醫師團隊對於這兩種人的手術預後究竟有沒有差異,很有興趣,於是有此研究。
⠀
收入了 22 篇文獻共 9384 位患者後,共有 8921 位洗腎、463 位腎臟移植者,手術後整體死亡率,在腎移植患者中略高於洗腎患者(15.8% vs 13.8%),整體手術部位併發症也是(3.6% vs 3.3%)。關於人工關節感染,洗腎患者則略高於腎移植患者(4.0% vs 3.7%)。
⠀
使用多變項迴歸分析,確認各種因素的影響後,會發現其實使用洗腎或腎移植,並不是顯著的預後決定因子。
⠀
這是個蠻有意思的研究,腎臟不好,會造成關節手術的風險,那如果之後把腎移植進去呢?風險會降低嗎?至少以本篇研究來看並沒有,雖然也可能是因為腎移植患者通常經歷過一陣子的洗腎,且移植後的照護也同時合併許多藥物,但無論如何,接受腎臟移植,並不會讓預後神奇的逆轉。
⠀
📝 期刊介紹
⠀
EFORT Open Reviews 創刊於 2016 年,2020 年 impact factor 為 4.618,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2/82) 期刊。
⠀
--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學員回饋
⠀
「這種 #以成果為導向 的學習方式貫穿了整天課程,在這樣的學習架構底下,每堂課都只教必學的重點:繁雜的統計觀念,只聚焦在發表文章必備的部分;統計軟體當然選 CP 值最高的。也因為有這樣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迅速消除對統合分析的恐懼,也對統合分析的架構及寫作有較全面的理解。」
⠀
「新思惟的一天課程學習,教會我們從題目、寫作及分析技巧、文章架構及排版,到繪圖及美化圖表,製作出賞心悅目、令人不忍拒絕的圖表,教會我們如何 #快速踏入寫作的旅程中,告訴我們 meta-analysis 文章並不難,難的是你不願意開始,只要開始你就有機會拚出一篇自己的 SCI。」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好奇心例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好奇心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候,天琴座人逃亡到了宇宙各地,
亚特兰蒂斯逃亡到了昴宿星团,
而后又被弹劾到了地球。
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是天使一樣美麗的外觀
(沒有翅膀,沒有一個人是長得醜陋的),
白皮膚,金髮藍眼,高鼻樑,瓜子臉;少部分人是棕紅發,綠眼睛;
手指的指數為六根,腳趾趾數也是六根。
目前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外星人創造的人種中,
只有白色人種中的雅利安人與斯拉夫人
在外觀最能保留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但是手指腳趾數量上是5根
因為蜥蜴人的手是5根爪子,
人類是基於以蜥蜴人為主體,所以有5根,
但是輔以大量的天琴座類人族的基因,
所以不以爪子的形態呈現,以5根手指的形態呈現。
那麼究竟黑暗勢力的外星人,有哪一些呢?大家知道嗎?
以下的幾個都屬於黑暗勢力外星人:
第一,獵戶星人:來自獵戶星團,屬於6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的大本營、主要基地就是獵戶星團。
第二,天龍星人:來自天龍星團,屬於5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也居住在此。
第三,澤塔星人:來自澤塔雙星,屬於4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類機器族外星人。
小灰人與灰人,主要就是來自澤塔雙星。
為何說是類機器族外星人呢?
小灰人與灰人有一個大特點,就是完全沒有情感。
而且已經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前二十年新聞曾報導過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就是牠們做的事;因為牠們捕捉人類,
以便用基因工程造出牠們的後代。
但最近的7年裡面,這類事情已被光明勢力銀河聯邦阻止。
還有接下來就是火星人:
上一集提到有一群4次元的類人族光明勢力外星人居住在火星。
其實火星也有少許4次元蜥蜴人居住著。
接下來是金星人:同樣的,金星也有少數4次元的蜥蜴人居住。
還有就是月球人:月球又被傳說稱為「阿努納奇」,
實際上月球背面被一群來自4到6次元的爬蟲族外星人,
也就是蜥蜴人佔據著。
牠們透過月球,作為基地,以便更容易的操控一些人類。
本次我們就來講解,什麼是爬蟲族外星人?
什麼是蜥蜴人?牠們跟類人族外星人差別在哪?
爬蟲族外星人簡稱蜥蜴人,無論是爬蟲或蜥蜴,
都是用來描述牠們的身體特徵。
牠們就像是能長期站立的爬蟲類動物或者蜥蜴;
你可以簡單一點,想像成牠們是一半恐龍一般人類。
因為牠們的原型確實是這種模樣。
但牠們可以使用上一集所提到的「體態偽裝能力」,
偽裝成人類的外表,默默在背後控制著人類的社會。
本系列就先介紹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麼就沒有光明勢力外星人,直接把這些蜥蜴人給全部消滅?
這樣人類就能和平了不是嗎?
我們將以這個議題,銜接到6次元天狼星人以及仙女星人,
帶出靈魂轉世前的協議。
首先,仙女星人是7到9次元的,
就是光明勢力類人族外星人。
而仙女星人主要就是作為銀河聯邦的重要幹部,在拯救著整個銀河系。
然而仙女星人有一個特性,牠們對於蜥蜴人傷害地球人的這件事,
本身是持著「不干預的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人類就被蜥蜴人殘害,為什麼不伸出援手呢?
原因就是,無論是類人族外星人、地球人、蜥蜴人轉世到地球,
每個靈魂個體都要進行「轉世前的協議」,
而這些靈魂在轉世前,都會有一群來自7到9次元的仙女星人,
為這個靈魂個體進行靈魂契約、靈魂協議,
祂們會把這個靈魂前世,甚至前前世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做一個總回顧,然後分析其中能夠進行改進的部份,
做為轉世到地球後,這個靈魂主要必須學習的「靈魂課題」。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被蜥蜴人殘害,
但這一切都是在「宇宙業力法則」允許之下存在的。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如果有些靈魂本來就在很久以前,跟蜥蜴人互相戰鬥,
然後殺死了一個蜥蜴人;在「宇宙的業力法則」的推動下,
這個靈魂之後就轉世成了現代的地球人,
於是這些地球人就這樣別無選擇的被蜥蜴人殘害;
只看這一世的話,地球人看起來很無辜,對嗎?
但在「上帝視角」之下,地球人本來就欠這些蜥蜴人一些「業力」,
所以地球人才會怎麼樣都逃不過蜥蜴人的控制!
這裡我們帶到6次元天狼星人的部份,因為這與我們現代文明較為接近。
在5千年前,有一群亞特蘭提斯人的後代
在古埃及地區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有很多人都對古埃及的法老王、金字塔有濃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講講,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文明狀況?
其實,當時的古埃及,有一些歷代的法老王,
都被當時的6次元天狼星人注意到了,
這些天狼星人透過2種方式將「靈性進化法則」教導給法老王。
第一種方式,將法老王作為「通靈器皿」,
類似道教神明透過「乩童」進行通靈,一樣的方式,只是稱呼不同。
這樣做,法老王底下的宰相、官屬們,
就能聽到法老王把天狼星人想要教導的「靈性進化法則」一點一滴的講出來。
第二種方式,是令次元較高的法老王,直接進入「通靈狀態」,
然後法老王本身自己也聽到,
也一邊對著宰相、官屬們講述天狼星人的「靈性進化法則」。
這裡就來簡單介紹,什麼是「靈性進化法則」?
當時天狼星人告訴古埃及人:
『按照我的方式,將我們建造的金字塔好好運用,
你們將能獲得「冥想能力」、「心電感應力」,
並且可以將「靈魂的振動頻率」提升到4~5次元。』
於是天狼星人就在10天內,就建造起了金字塔。
然後古埃及人就聽從天狼星人的指示,
把金字塔朝向的「天空中的方位」,
作為他們「靈魂修煉」的定位點。
其實金字塔通通都是朝著天狼星的「天空方位」建造成的。
而古埃及人只是進入金字塔中的「冥想室」,
就能在裡面「打坐」、「冥想」,
吸收金字塔頂端來自天狼星的光明力量。
就這樣,古埃及人一個一個的「覺醒」了,
所謂覺醒就是成為4~5次元的靈魂個體。
然後你可能會有疑惑著,為何古埃及文明突然在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告訴你,答案就是他們有超過7成的人,都已提升到4~5次元,
然後轉世到4次元的金星、火星;5次元的太陽、大角星、昴宿星去,
進行更進一步的「靈魂修煉」。
這邊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你跟古埃及人一樣提升到了4~5次元,
難道你還會繼續停留在3次元的地球?不去更高次元的星團生存嗎?
這就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得離奇的真正原因。
好,那麼我們這一集就講到這裡。
第三集我們將講到: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訪問錄2、
蜥蜴人以及透明人的介紹、光明與黑暗的相連性。
好奇心例子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蠻推薦book們可以蒐藏這本書的,其實裡面講了很多很抽象的概念,但那概念很多又只能亦會但很難用很具體方式來表達。
唯一的知識更多的是我們自己透過追尋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真正的好奇心以及你的激情來發現,不是透過上學去找尋什麼最搶手的工作,也不是通過進入什麼投資人說的最熱門的領域來實現。
但很多時候我們人類本來就是一種很靠共感的生物,像是在談戀愛時,我們會知道自己的「第六感」對不對;或是在打籃球的時候,就算球還沒有進框,但手感的直覺都會跟我們說:「這球進了!」
而閱讀也是一樣的,很多我在閱讀的時候,其實會常常在書中看到認識朋友的模樣,會知道:「哦!這個感覺就是在形容XXX」或是覺得原來他們的行為就是這樣;抑或是像上面有舉到的螞蟻的例子,就會讓我知道,有時候一昧的要求員工要100%的生產效率其實可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代表今天有突發狀況,可能就必須犧牲一些事情或是要靠加班來補足,更危險的事如果事情滿到100%的話,那就會失去跟靈感碰面的機會了。
這本書後面也有提供11大領域以及99本書目,讓我們在閱讀時避免吃進垃圾的風險,而且書裡面也有很多名言佳句,時常可以讓自己當頭棒喝,所以蠻建議可以抽抽看或是直接買一本。
#高效閱讀法 #自學 #抽象化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博客來書籍介紹:https://bit.ly/2Eez4Le
👉🏻將於10/19,在YouTube抽出1位幸運兒送出《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中獎條件:只要「留言」此次觀看心得、公開「分享」影片連結,並「訂閱頻道」、「追蹤IG」,就有機會❤️
💬註:
(1) 19號截止於隔天20號公布得獎人。
(2) 僅限台澎地區,若不在此區域將重新抽出。
(3) 請於2日內,將條件證明截圖私訊FB粉絲專頁,否則視同放棄,將重新抽出。
(4) 行政作業需要時間,敬請耐心等候。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青春正效應》
https://youtu.be/zZZnuKHx19s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好奇心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心理 #實驗 #正能量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不講外星人,不講古文明,今天我們來講孤獨和人性,人在歷史以來都是過著群體的生活,
現在的每個人離不開手機,社交媒體如果有一天,當你被迫獨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面,裡面沒有電話,電腦和任何可以和外界聯繫的工具,你會怎樣過呢?
最常聽到的例子就是在監獄裡面的水飯房,就是如果當囚犯犯錯的時候,監獄長就會把他們困在一個獨立的房間內,只提供水和白飯,最長可以到一個月,但是由於是人道問題,在1980年已經取消了這個水飯飯。
英國的Channel 5做了一個反社交的實驗,他們找了四個自願者參加這次的實驗,在一個幽閉狹小的房間裡面度過五天,房間裡面有一張床和廁所,除了三餐會定時提供之外,實驗者可以帶三件非電子的物品進去這個房間裡面。
在這四個自願參加實驗的人當中,其中一個就是這個節目的主持人,George。其他的三人都是有各自的原因要參加這次的實驗。
第一個自願者叫露西Lucie Kerley,她是一名INSTAGRAM的網紅,剛剛和交往7年的男朋友結婚,但是僅僅四個月她的老公就有了第三者而和她離婚,她想借這次的實驗,想證明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堅強和克服這個孤獨的恐懼
第二個自願者是Lloyd,勞埃德,是一名社交網紅,專拍一些搞笑的影片,是大家心目中的開心果,同時也是一個網絡上癮者,他希望借助這個實驗遠離自己的手機。
第三個自願者是Charmayne,是一名兒科護士,家庭美滿,老公很疼她,孩子也很乖,而她從來沒有離開她老公在外面生活過,她就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獨自也可以生活
第四個就是這次節目的主持人,喬治,為了更能體驗這種反社交的感覺,他也身先士卒也參加其中。
這個的實驗是由心理學家Pauline監督的,基於可以保障所以的自願者的情緒和心理因素可以得到保障之餘,如果她覺得自願者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可以直接終止實驗的。
Pauline在自願者進去房間內,和他們先說說一下裡面的規矩,他們可以隨時按房間裡面的按鈕來放棄這次的實驗,當你們做完這個實驗後,會比之前更加了解自己,記得,如果你覺得焦慮或者害怕,這個正常的,把這種情緒轉化成興奮感,享受這次的實驗吧!
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即將面臨的實驗,是比他們想像中難很多的。
當Pauline回到監視房間裡面,開始觀察每個人的動向時,她比較感興趣的是:究竟他們會如何選擇那三樣非電子的物品呢?
第一個自願者露西,她帶了一支筆,畫畫的工具和一個啞鈴
第二個自願者勞埃德,他帶了他女朋友的照片,一些茶包和一副撲克牌
第三個自願者Charmayne帶了一封他老公給她的信,一盒橡皮泥和一瓶潤膚乳。
而主持人喬治,就是帶了一支筆,一副撲克牌和一些畫畫工具。
露西一開始就在白板上寫下自己健身的時間表,開始畫畫。
勞埃德就興致勃勃的對著鏡頭介紹他的女朋友,對於四周的東西都很好奇,而不斷的對著鏡頭講話。
Charmayne一進來就在白板上寫下:你可以做到的!也是不斷的對著鏡頭講話,就說太好了,可以睡到幾點就幾點,沒有人來打擾她。
主持人就在裡面玩牌。
當大家在三個小時後,已經沒有了對陌生房間的好奇心,開始靜了下來,房間異常的寧靜讓他們不知道究竟是白天還是晚上了。
第一個最先出現狀況的是Charmayne,由於她長期和老公還有孩子一起,這次是她真正自己一個人獨自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面,當一個人真的是與世隔絕時,你唯一能對話的就是自己,當想完所以開心的事後,就開始想一些負面的東西。
她開始哭了起來,她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就去廁所洗洗臉後,讓自己覺得好一些
情緒其實就是如此的無預兆,就是那麼的突然,尤其是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但是這樣並沒有讓她好一點,她還是那麼的情緒低落。
一個小時過去了,她的情緒沒有恢復,就想起她老公給她的信,原本她老公希望她在兩三天過後,真的忍受不了的情況之下,才打開來看的。她就看了她老公給她的信,更加想念她老公和孩子了,她把白板上的字搽掉過後,按了按鈕就放棄了這次的實驗。
僅僅是四個小時45分鐘,她就放棄了,她出來後對著鏡頭說,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他老公,和他說其實對於愛自己的人,不需要去證明什麼。
由於她太早放棄,為了這次實驗可以有足夠的人,他們另外找來了Sarah,一個單親媽媽繼續這個實驗。
第二個就是主持人喬治,他玩了撲克牌一段時間後,就玩不下去了,開始抱怨,狹小的空間會讓人的孤獨感加倍,他開始躺在床上發呆,在房間的一些小問題,例如是燈光太亮,或是冷氣太大,床不過大等等的這些小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是加大十倍的問題,他開始對著鏡頭爆粗,其實這些都是幽閉恐懼所帶給人的負面情緒,不只是是在情緒上,在身體也會,所以不要輕視情緒對於身體的影響。
到了23小時,他真的無法忍受了,就按下按鈕放棄了。當門打開的時候,他看到工作人員,開始露出久遠的笑容,他說到:你們無法相信在裡面是如此的難,在裡面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快或慢,不知道白天還是晚上。
第一天過去了,已經有兩個人出局。
勞埃德過了第二天,開始煩躁了起來,開始把襪子做出足球來發洩,他說:我太無聊了~就躺在床上靜了下來,開始想起自己的母親,每次說要去看他母親,都是一天拖一天的,他很久沒有去探望他母親了,加上父母的離異,令他覺得為什麼他父親要拋棄他們,還有覺得對於拍片搞笑的並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他覺得那些社交媒體都是垃圾,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與其在社交媒體上面去關注一寫對於你生活不屑一顧的人,不如去關心身邊的人。他在獨自一人時,真正可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了,他突破了這些習慣而找到他真正想要的。
而露西在前三天都一直的畫畫和健身,極少對著鏡頭說話,她畫了她家人的畫,是因為在她婚姻失敗,是她的家人陪伴著她度過那段痛苦的經歷,因為她以前很多的計劃都是和她老公一起想的,當老公背叛她的時候,她沒有時間靜下來想究竟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獨自一人的時間裡,讓她走出來人生的陰霾。
五天過去了~主持人響起了號角,他們第一次聽到外界的聲音,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證明自己終於熬過了這個實驗,每個人都在這個實驗中體會到一些東西。
我們人類的腦袋是有個地方是需要接觸外界的刺激來保持腦運作正常,而在這種刺激從來沒有間斷過那麼長的時間,當腦失去外界的刺激時,會暫時失去正常運作,而會發生情緒上的波動來維持腦的正常運作,無論是悲傷,恐懼,抱怨等等的行為,只是要讓它再次受到刺激。
就好像Joker裡面的對白,現在我腦海裡面都是負面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情緒對於人體的傷害就是那麼的突然,那麼的強烈。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一個人給他少少的擁抱和關心,那麼結果會不一樣。
當靜下來後,你唯一可以對話的就是你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呢?現在你所做的一切,是你真的要的嗎?你還在看一些對於你生活無關痛癢的人們嗎?而忽略了身邊關心你的人呢?
靜下來的時間,好好的和自己對話吧!!希望這個影片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以後除了外星人和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我也會講一些關於心理和自我激勵的影片,像我之前開始這個頻道的初心,就是希望散播正能量,雖然今天你跌倒了,情緒低落了,希望可以透過我的影片,讓你從新振作起來。
加油吧!在生活上!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好奇心例子 在 3招重新塑造好奇心的方法【好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IB 盈透证券】全球最低手續費券商,點擊了解詳情:https://rebrand.ly/IBRK訂閱好葉電子報☞ https://school.growingbar.co/newsletter【保持 好奇心 ... ... <看更多>
好奇心例子 在 生命大數據- 好奇心如何讓你成為一個幸福且有趣的人? 托德 的推薦與評價
...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好奇心天生就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之中,它有一項特殊功能,可以推動我們去探索、發現、成長,也為人類的自我進化提供動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