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情緒亂竄。孩子自己不明就裡,往旁人身上出氣。我都看在眼裡,知道這時候強要曉以大義,只是讓雙方徒增生氣。
我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先求平靜,再等待時機。
我曾經在新書分享會,跟朋友們說明。助人前,得先整理好自己。自己整理好了,需要幫助的人自然會靠近你。
靜下心,就會看到孩子正在跟我求援。忽略他的脾氣跟嘴硬,他主動抱了我幾次,他說「愛爸爸」,他常想黏在我身上,想要我陪他一起…
如果一個孩子,在依附階段,可以跟照顧者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便能夠使用此照顧者作為安全感來源,在心理上面對困境。
從理論來看,我這時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安全感充電器。孩子自己不知如何排解他情緒上的混亂,想藉著我的關愛讓他暫時緩解,或者補充他的正向情緒電瓶,也幫助他自己轉移注意力。
最近,我注意到自己的反移情,「父愛」過於旺盛。這次非常罕見地,不是對孩子,而是對著一個可能年紀小我沒多少的成年人。我感受到這位成年人,似乎非常需要父親角色的指引。
可惜,我無能為力,因為根本沒進入治療關係。幾次公開場合見面,只能算閒聊幾句。
我在想,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成年人,如果要找到安全感的來源,那是多麼不容易。親密關係是一個途徑,但其實要遇到能穩定提供安全感的另一半,那真的要有很好的運氣。
最終,要給自己安全感的,最不會背叛自己的,就是自己,也許全世界只剩下自己。這樣說來真是過於殘忍,也不太合邏輯,要一個本身就沒安全感的人,能提供安全感給自己,談何容易?
我只能說,跟自己和好,沒有捷徑。成為認識自己的專家,那是需要苦心經營。
譬如,最近突然發生一件事讓我有些情緒穩不住,我立刻提醒自己,該靜心反省,而非不斷讓自己忙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大概靜靜坐著半小時或更久,我有些受不了情緒的衝擊,但又忍住不讓自己找事來打斷專心。大約一個小時過去,就明顯感覺情緒開始穩定,對事情的看法,也整理出一番脈絡道理。
給自己空檔,去接納與理解情緒。當自己沒有安全感,受怕擔心,先試著對自己講講好話,好像一個慈愛的長輩想要照顧自己、關心自己那樣。讓情緒流動,別阻斷扭曲,許多回憶自然會翻滾湧起,把自我成長與教育過後的成熟,拿來詮釋過去記憶中的自己—看清這麼多年來,自己也不是完全沒累積一些力量。
如果有幸,我們會進入一段關係,由有經驗的人帶著,讓我們逐漸獲得療癒,那真是非常恭喜。如果我們只能靠自己,也沒關係,只要自己不放棄,透過苦難認識自己,我相信也會有契機。
.
改編自《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