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選單
讓人自主的方法是讓人們挑選路徑,自行選擇要如何抵達你希望他們去的地方。
家長隨時都在利用這個概念,例如要求小朋友吃某種食物,通常會失敗。孩子要是原本就不想吃花椰菜或雞肉,強迫他們吞下,只會讓他們更加抗拒。
聰明的父母不會強迫小朋友,會給予選擇:你想先吃哪一個,花椰菜還是雞肉?
提供孩子選項,孩子會感到事情是由自己掌控:爸比媽咪沒命令我;我自己挑想吃的東西。
然而,爸媽提供的選項引導了孩子的決定。小麗莎吃下她需要的營養食物,只不過是依據她挑選的順序。
你需要看醫生打針,你想打在左手還是右手?你必須準備上床睡覺了,你想現在就洗澡,還是刷完牙再洗?這一類引導式的選擇,讓孩子保有自由與掌控感,又能協助父母達成想要的結果。
聰明的老闆也常做同樣的事。潛在的受僱者知道應該要談條件,也因此幾乎不論公司提供什麼條件,他們通常要求往上加。
處理這種情形的方法之一是讓面試者自己挑:多一星期的休假等同薪水少五千美元;薪水多一萬的話,股票會減多少。
允許潛在雇員挑選哪個層面對他比較重要,可以讓他們在過程中感到自己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順利的話,就能滿足他們的談判需求。讓應徵者擁有老闆會同樣開心的兩個選項,應徵者感覺握有更多自主權,又不會傷害到老闆的利益。
這個方法就是提供選單——人們可以在幾個有限的選項中做選擇。
如果去義大利餐廳吃晚餐,大部分的餐廳提供一個以上的食物選項。大駕光臨的顧客可以挑選肉丸義大利麵或羊肉醬寬麵、波隆那肉醬或夏威夷豆青醬。
消費者能否想點什麼就點什麼?不行。他們不能點壽司、炸春捲、羊肉串燒,或是任何餐廳沒提供的各式餐點。
儘管如此,顧客可以挑菜單上有限的幾道菜。那是選擇,只不過是有範圍或受到引導的選擇。餐廳列菜單,消費者在範圍內挑選。
廣告公司向客戶簡報也會做類似的事。如果廣告公司只分享一個點子,客戶會整場會議忙著抓簡報的漏洞、挑三揀四,列出種種行不通的理由。
聰明的廣告公司會因此提出數個方向——不會到十或十五個那麼多,而是兩三個——讓客戶挑最喜歡的一個。不論最後客戶挑中哪條路,他們接受提案的機率都會增加。
試圖說服人們做某件事,他們會花一堆時間唱反調,想出各種那樣做不好的理由,或是為什麼做別的會更好:滿腦子都是為什麼不想做別人提議的事。
但是,只要給人們幾個選項,轉瞬間,事情會全然不同。
只有一個建議時,人們會思考那個建議哪裡有問題;有數個建議時,他們會開始想哪一個比較好。從尋找提案的漏洞,變成思考哪個對自己最有利。此外,由於他們參與了過程,最後更可能接受其中一個選項。
我朋友向我抱怨,太太總是詢問他的意見,接著又否決他提議的事。另一半會問:「你晚上想去哪裡吃飯?」或「你這個週末想做什麼?」但我朋友要是回答:「墨西哥菜好像不錯。」或「星期天去看某某慶典好了。」太太就會拒絕:「我們上星期才剛吃過墨西哥菜。」或「我覺得星期天會很熱,不適合整天待在戶外。」
我朋友快瘋了。「她幹嘛要問我想要什麼,就為了否決我?」他抱怨,「難道她把我當成某種反指標?」
我朋友後來採取稍微不一樣的做法,不再只提一個選項,而是兩個。從問要不要吃墨西哥菜,變成墨西哥菜或壽司感覺都不錯。從建議參加慶典,改成提議看要參加慶典,還是追一部他們兩人都喜歡的劇。先生從給太太一個選項,變成提供選單。
突然間,大嫂不再爭論。她從未欣然同意他的兩個提議,依舊會想出其中一個選項不理想的理由,但至少會從兩個中挑一個。
因為有兩個選項後,就不會只是先生強加在妻子身上的建議。那是她的主意,畢竟那是她挑的。
.
本文摘自《#如何改變一個人》
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作者:約拿.博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贈書直播時有提到過,摘文中的方法,不單純只是騙小孩的把戲而已。事實上,我們一次能考慮的事情有限,如果希望對方更快做決定,幫對方先想好可行的選項,才能雙贏。
我自己以前是稱這種作法為「強迫選擇」,但如果孩子選擇之後,可以搭配增強。尤其是看見孩子如何克服自己的困難,去選擇一個對自己有益,但目前還不習慣的行為,這樣改變的效果可以更加持久。
祝願您,能多傾聽對方的意見,對方自己說出口的作法,他執行的動機會更強烈!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處
如何說服父母看醫生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度努力 第一步:探索
.
【01-失去靈魂的購物公主:沒有感覺,就不會被傷害】(摘錄自《過度努力》)
.
.
「我沒有感覺。活著,沒有感覺;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她坐在我對面,小小聲地說。
.
.
面前的女孩,叫做品萱。看起來性格柔順,說話聲音輕輕的,常常會擔心話語冒犯到我;說話時,時常會留意我的表情與反應。
.
.
品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父母是退休公務員,經濟能力不錯,她不需為家中生計煩惱。比起一些同年的朋友,自己工作的穩定與優渥的薪水,是讓身邊許多人欣羨的。
.
.
她會來找我,其中一個原因,是發現:她對自己生活的感受,與身邊的人對她生活的羨慕,兩者有非常大的落差。
.
.
因為這樣的困擾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協助的人,其實並不少。
.
.
他們有著共通的特點:看起來生活無虞,甚至會被稱之為「人生勝利組」,當他們不小心透露出一點煩惱,就會被某些人回:「你就是過太爽,這有什麼好煩惱的?」
.
.
面對別人對他們生活的欽羨與嫉妒,讓他們覺得自己「應該要懂得惜福」、「應該要覺得幸福快樂」,只是,自己的感受卻不是這樣。
.
.
時常覺得「空」,就像身體的中間破了一個大洞,什麼都感覺不到、覺得空。卻又因著別人的說法,而忍不住懷疑自己的感覺:
.
.
「我『應該要幸福快樂』的,如果我做不到,是不是我有問題?」
.
.
只是,當「幸福快樂」變成「應該」、變成義務,沒有人真能幸福快樂得起來。
.
.
人啊,如果連自己的感覺都不能相信,那生活,幾乎沒有可以憑藉與判斷的標準。
.
.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什麼都感覺不到。感覺不到快樂、悲傷,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會真的想死,但不知道,活著要幹嘛?只是為了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嗎?」
.
.
忍不住不快樂,但又聽別人說:「你不能不快樂」;感覺到痛苦,卻又被說過太爽、所以「抗壓性太低」。心裡忍不住想:既然生活不能有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感覺永遠都是錯的,那麼,讓自己沒有感覺,似乎就好了。
.
.
努力讓自己活著,日復一日的工作、加班,回到家倒頭就睡。帳戶裡的錢雖然一直增加,卻不知道意義是什麼。
.
.
「可是,我的生活,卻有很多人羨慕。有些人會跟我說,我有一個不用讓我擔心錢的家庭,有一份不用讓我擔心錢的工作,到底還有什麼不滿足?
.
.
聽他們說這些話,好像也很有道理。對啊,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活不活著,好像都沒差?是不是因為,我真的不惜福?」
.
.
聽著她那些疑惑,以及想要說服自己的話,我卻聽出背後有許多的困惑、無力感,還有求救的聲音。
.
.
「我應該要惜福、應該要珍惜、應該要覺得很棒」,這些話聽起來,似乎真有道理。如果能夠不思考、不感覺,用這些「應該」、外在的標準,就能說服自己;如果自己的感覺可以這麼簡單,就滿足於這些表面上「別人接受的生活」,就這麼生活下去,那有多好。
.
.
但是,就是覺得,這一切「一點都不棒」。在這樣的生活中,感覺到自我一點一點地慢慢死去,快要滅頂了。
.
.
「能不能有人來拉我一把,幫我離開這個狀況?」在心裡忍不住大聲呼喊著。
.
.
因為,我快沉下去了。
.
.
「你想聊聊你生活中和其他人的關係嗎?」我好奇問她,「例如,你和家人的關係如何?或是說,他們對你的工作跟生活,有什麼看法?」
.
.
似乎沒有料到我會問她的家庭,她稍微遲疑了一下,斷斷續續地描述她與家人的關係。
.
.
品萱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從小就灌輸孩子一個觀念:「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父母對於品萱與哥哥的管教與要求也相當嚴格,認為「唯有父母的決定才最正確」;因此父母習慣幫他們兄妹做每一個決定。幫他們決定進哪間學校、念哪個科系、未來做哪種工作,甚至是要找怎樣的對象,父母都一手安排。
.
.
父母的行動,傳達給他們這兩個孩子的感想是:「只要按照我們的安排去做,你的人生就會完美無缺。所以,你一定要照做。」
.
.
在父母的期待下,品萱所做的選擇,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所做的:念父母覺得好的學校與科系,找父母喜歡的工作,選父母安排認識的男友。
.
.
特別是,當哥哥在大學時,因為選擇科系而與父母出現極大的衝突,一怒之下離家後,這件事更讓品萱在心中默默下了決定:
.
.
「最好不要違逆父母的想法,否則會破壞家庭的和諧。」
.
.
於是,這麼多年來,品萱很習慣地做父母的「乖女兒」,讓父母不擔心,讓別人可以羨慕,也成為父母可以向她邀功的理由。
.
.
「你現在能過這樣不愁吃穿的生活,不就是因為我們要求你,你有乖乖聽我們的話。你看哥哥,現在工作多麽辛苦,薪水還沒有你好。」
.
.
哥哥與父母吵翻,大學之後就搬出去住,現在在廣告公司上班,工作相當辛苦。
.
.
但她覺得,哥哥看起來工作得很開心,和她不一樣。
.
.
她知道,自己沒有靈魂。
.
.
因為生活中缺少自我的意志,也不容許插入太多自我的安排。於是,品萱的生活中,被別人的要求,填得滿滿。在工作與生活上,她也習慣性地如與父母相處般,迎合同事、主管或伴侶的需求,盡可能地讓每個人覺得滿意。
.
.
結果,換來的就是自己的不滿意。
.
.
「我有時會犒賞自己,買很多喜歡的包包、衣服,那個時候,會帶給我一點點快樂,雖然很短。」
.
.
「購物」,成為品萱日常生活中紓壓的管道。因為「買東西」這件事,可以快速立即地得到一些回饋,不管是實質上買到東西,或是購物過程中的那種「可控制感」與「成就感」。這過程能讓品萱覺得:努力至少是有用的,至少可以化成物質上的享受,安慰一下總是為了別人而辛苦的自己。
.
.
所以,品萱養成藉由「購物」這個習慣來安撫、說服自己:「至少我有得到些什麼。」
.
.
「只有買東西的時候,我可以有點感覺;覺得生活中,總算有些事情能夠讓我自己掌握跟決定。一直以來,我什麼都聽你們的;至少,我總能拿我自己賺的錢去買些什麼,就像是買一些快樂。
.
.
可是父母卻覺得我買太多,要我停止,叫我來諮商看醫生…..如果工作那麼辛苦、那麼努力,結果連隨心所欲買東西都不行,那生活的意義,又剩下什麼?努力,又是為了什麼?」
.
.
聽到品萱說的話,我感覺到她話中沒說出的情緒,那些憤怒和無可奈何。
.
.
氣的是父母;無可奈何的,是不知道怎麼改變的自己。
.
.
也氣自己。
.
.
於是,品萱找到了購物的這個出口,可以離這些情緒遠一點,讓自己生活好過一點。
.
.
面對購物行為遭到父母的否定與干涉,品萱覺得累,她不認為這樣的自己有問題。花自己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什麼不對?她又不是花不起。
.
.
但她還是來了這裡。
.
.
她想知道,為什麼不管再怎麼努力,她都覺得活著空空的,心裡空空的,好像很需要什麼來填滿。
.
.
她想問: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
(未完)
.
🌺本文摘自《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一書。
.
(購買連結請參考留言)
如何說服父母看醫生 在 Coucou法國我的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ucou法國我的愛 🇹🇼台法生活日記🇫🇷
#台灣 #法國 #新冠肺炎 #COVID19
今天看到FB的回顧通知,剛好是我婚後入境法國定居滿兩年,然而最近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讓我有所感慨,人生有很多故事還需要經歷...
法國政府從3/16今天起無限期關閉幼稚園至大學,昨天又下令進入第三級,除了藥局、超市賣場、銀行外其他都要關閉營業了。到昨天3/15為止已經有5423確診,127人死亡,明後天可能還會有宵禁,晚上六點過後不得外出。法國人天生鐵齒反骨頑強的個性,演變成至今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都已經下令了,還是一堆人到處趴趴走,大家還是不怕死,他們依然覺得只是流感,死的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也不怕得到後會有後遺症,然後政府依然不提倡戴口罩,戴口罩雖然無法百分百抑止感染,但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對於戴口罩就是得重症的法國人來說,不舒服不想戴也沒必要戴,因為沒用。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慣深植人心,要他們改變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改善。從一月開始有疫情的消息以來,當時我們在法國,我就急著要買口罩,買回到家還跟隊友說,我們之後要開始學習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但是我的苦口婆心沒被接納,反倒被反諷我太神經兮兮,他絕對不會戴,也不想戴,然後那晚我們就吵了起來。難過之餘後,過沒幾天我又看到很多社團的異國家庭都跟我有一樣的困擾,幾乎無於倖免,各各都跟我有同樣的問題,另一半大多是這樣的反應,於是心理覺得舒坦些,我試著去理解文化的不同,但還是會天天找機會、找案例、找資訊來一點一點說服我家隊友,然後到我們要回台灣去機場搭機的那天,他也答應我他會在機場戴好口罩,回台後的兩個禮拜我們出門也是有戴著口罩,雖然他一直說很不舒服,但他算是配合。兩個禮拜過去後老公回法國,又遇上身體不適,雖然並不是新冠肺炎的症狀,但我還是跟他說希望他去醫院檢查微妙,然後他爸爸就叮囑請他打15 SAMU請他們來載,但對方回應,你只是乾咳,沒有其他發燒症狀,所以他們不派人,因此隊友只好自己開車去附近醫院,結果沒去還好,一去被醫生問診知道他有從香港轉機來台灣,又從韓國轉機回法國。醫生嚇到當場把他關在隔離病房五個多小時等待,期間醫生也是有先問診,但由於沒有什麼明顯症狀,醫生說應該只是因為抽菸問題,(隊友平常有在抽菸,所以會乾咳,我們也是一直這樣想)但我一直勸隊友有問題就是要去看醫生,所以隊友後來才聽話去,結果隊友打給我說他在裡面好無聊,現在只能等待另一個專業的醫生來告訴他接下來要怎麼做?過後醫生打來說待會你自己去另一間醫院,下車時請務必先聯繫我們,我們會有專人帶你進去做測試,但是當我聽到這邊,我開始覺得如果是疑似的病患,怎麼可以讓他自己去,不是應該派車帶他過去嗎?而且從一開始SAMU就不打算派車,SAMU在法國一直評價很不好,因為常常有危急的事件因為他們判斷失誤導致病人死亡的案例。無論如何,隊友照著做也完成了測試,測試是用棉棒往鼻腔畫一圈採集樣本去做測試,然後隔天等通知,好在隔天通知是陰性,所以沒有問題,醫生在檢查說只是一般抽菸人的乾咳,問很多抽菸的人說的確有些人會這樣,我就說盡可能戒菸,但我知道他不可能,因為隊友有說過,他就是還沒要戒,要戒自然會戒,所以我也不曾再因為抽菸的事一直給他壓力,只是要求他抽菸請下樓到戶外抽,不可以在家裡。事情還沒結束,隊友隔天又說他收到通知單說他要居家檢疫14天,不得外出,這個通知對他而言晴天霹靂,因為他本來就是花錢改機票提早一天趕回來工作,因為手上有很多案子要忙,結果現在沒得工作又得在家無法出門,原因是因為他的旅遊史有香港韓國轉機和入境台灣,他內心覺得很倒楣,說早知道就不要跟我回來,因為當初他一直很猶豫要不要跟我回來,他就是怕影響到工作,果不其然。然而14天對一個天天要出門工作的人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就說經過這14天你終於能夠體會當初我嫁到法國,語言不通,不敢出門,天天在家的感受了吧!是多麼無聊,感覺像關在監獄,他才說我可以理解了。在這期間他只靠家裡的義大利麵渡過,告訴我他覺得自己像活屍,臉色很憔悴,是有沒有這麼誇張?歷經這樣的體驗,加上最近法國疫情不斷地攀升,老公慢慢地感受到這股威力,每每我在闡述這些嚴重性的時候,他才說他現在知道它的嚴重性,但我給他的口罩他還是沒有乖乖戴,這樣說是不是法國人還是很反骨呀!!但畢竟法國就是不讓人戴口罩,還會被歧視被視為重症病患,連我們華人想戴的也都因為這樣不敢戴出門,有些不管戴了,還是被指三道四的,更何況是這些法國人,所以我可以體諒,但不是認同,因為法國的防疫不果斷,演變成這樣,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這些異國人妻每個也早都預測會是這樣的局面,只是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什麼?只能天天跟隊友抗戰不同的防疫文化觀念,對於法國佛系防疫的措施,我們每看一次新聞,就多了一份擔心,有些人在法國無法回台的,只能囤貨保護好小孩繼續與隊友抗戰,我們這些回台的人妻也只能靜觀其變,每天關注時事狀況,機票改來改去,猶豫來猶豫去,擔心來擔心去,回法的日子也遙遙無期,不知道該如何?大部分老公都會因工作而先離開,只能自己帶著孩子暫且在台灣畢竟還是自己的國家令人安心,而台灣的防疫也讓全世界有目共睹,借鏡學習。我們也不屑加入WHO,陳時中部長說的,中共講的話沒人敢相信,而WHO是根本不敢講,這樣台灣哪有資格說什麼預測。我們還是做好自己先。
而台灣日前也將法國列入旅遊警示第三級,從明天3/17凌晨起回國後都要進行居家檢疫14天,不得外出、不得搭乘公交。而這幾天也有很多法國的台灣留學生也都紛紛趕著回台灣避難了。回國後務必遵守台灣的規定,做好居家檢疫。因為這幾天的新增確診案例都是從國外旅遊境外感染的,實在令人憂心。但我們也無法阻止這些台灣同胞在外地回國的人呀!大家將心比心,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也許你沒有住在國外的家人,但是有的話,也都是希望回到自己的國家會比較安心。只是大家真的要落實做好居家檢疫。
這波從去年底至今還在蔓延的新冠肺炎搞到全世界人仰馬翻、妻離子散、百業蕭條、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何時能夠停止沒有人能夠保證,而且就算日後疫情控制住也有可能變成一種流行病。庚子年六十一甲子的這一年實在如期天下不太平,大家只能多祈福、心存善念、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這個難關。
#祈福守護家人
#抗戰大家一起來
#第三次世界大戰
#病毒世界戰
#台法家庭的抗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