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的課程以及有正確的預期
常見的實體課程形式可以分成三種,大眾課,私人課以及工作坊。
這幾年的教學累積,雖然時間不長,但也大概教了1000小時以上的大眾課,200小時以上的私人課以及200小時以上的工作坊,我想以一個教學者的角度去分享我課程設計時的考量,以學生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從中知道該預期什麼以及如何學習。
教學的呈現,其實就是老師本身的背景,學習跟教學經驗的累積結果,在同一時期,基本上你不管上什麼課,針對同一個主題老師教的原則一定都會一樣,有些學生有上過兩種以上我的課應該會同意,我教大眾課,私人課甚至工作坊的內容一定不會差距太大。
但,有所差別的是形式跟深入程度。
#大眾課
時間相對短,組成成員相對不固定而且是團體的,所以重點是在每次每次的練習累積,理論有時候會有,但不會太多,不然一整堂課大概講話一下就過了,但長期累積下來一樣可以掌握到老師核心的知識。
#私人課
因為內容會是量身訂做的,所以課程的設計會差距比較大,但針對同一個主題,可能進度會比大眾課或工作坊還慢,特別是技術性的練習,因為既然到了私人課,重點應該擺在其他課程無法得到的東西,那就是老師一對一的評估觀察調整還有給個人化的練習,有時候把一些自己可能都沒發現的盲點解除了,練習反而更有效率且安全,持續的練習一段時間應該也會發現自己明顯的進步。
#工作坊
通常工作坊都一定是主題性的,時間長,所以老師更有時間針對一個主題給出完整的理論知識,練習編排還有進一步的討論等等,所以通常是了解一個主題的最好方法,但了解不代表馬上就能精通,什麼課都是一樣,持續的練習才是重點,所以在工作坊裡可能因為時間相對久,更有時間可以做知識跟練習的整合,甚至更有時間在老師安排的序列中找到更多自己的連結,或”解鎖”,不過回去持續複習,才是讓它真正變成你的東西的不二法門。
但,就是因為工作坊通常都是每個老師的學習精華,所以消化需要時間,如果老師給的內容非常豐富,沒辦法完全消化其實也是很合理的,當下有10%~50%能夠完全理解其實就很厲害了,剩下的就需要時間慢慢去練習消化,或是隔一段時間再次複習,有時候同樣的東西,以前不懂,隨著練習經驗慢慢累積,下一次再聽同樣的東西可能就領悟了。
簡單的總結:
在大眾課,規律練習。
在私人課,個人化的重點調整跟規劃。
在工作坊,了解完整知識架構。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課程。
最後預告一下下半年預計會開的工作坊,因為目前各地的學生大概都是固定的,所以我設計上會以各地進度為主,有些同學常會跨區上的也歡迎喔。
也因為接下來我依然持續在學習,包含KPM,PRT,FMK(厲害的課好像都要三個字母),同時也要當芯瑜伽工作坊跟師資助教,所以大概場次無法再多,但我會希望讓內容更充實,把東西交代得更清楚,所以有些課計畫會延長時間到全日,希望大家來上一次回去可以好好消化跟練習。
謝謝大家,到時候課堂上見啦。
#下半年工作坊
8月 台南 (兩場已額滿)
8月 台北 動物流
8月 台北 手倒立(全日)
9月 桃園 芯瑜伽
9月 中壢 芯瑜伽
10月 台北 芯瑜伽(全日) 6/14延續課
11月 高雄 芯瑜伽(全日)
(有預約的不用擔心,日期場地確定會先收到通知的)
Search
如何選擇適合的課程以及有正確的預期 在 AREEAnswer/answer.txt at master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在陳同學完成期刊論文後,卻發現預期畢業的時限在即,他不確定自己的著作在畢業前能否順利被期刊接受。 ... 引用他人著作於自己的著作中,須有正確的引用方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