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net專欄 命運占星台】不知大家的office中有沒有辦公室戀情/ 表白示愛發生? 田田被上司/同事追求,欲拒還迎,就話製造搞笑劇情啫,如果發生在現實當中,如果唔識得處理,分分鐘惹禍上身,甚至影響事業前途。
如果遇上了上司或同事的追求,但自己真心不喜歡,可以如何拒絕呢?
http://www.etnet.com.hk/www/tc/lifestyle/officetips/horoscope/72965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 CHANNEL Jupiter 占星塔羅研究所 ,跟你專門談占星塔羅!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egLRzwTGFzdMNhxkl48GQ
.
占星塔羅課程,文章 :
www.magiclife.com.hk
如何 拒絕 上司追求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月薪嬌妻】請勿私訊來問病情
「我會加油!我會全力幫妳的!」
「不對!小孩明明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這是我們要一起面對跟承擔的事情!為什麼我要自己一個人學習然後為你指路?一起學習,一起成為父母,夫妻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在日劇月薪嬌妻特別篇一開始,就指出普遍男性跟女性之間對於養兒育女的想法有所不一致。
最近我身旁有個朋友正在創業,同時家中也添加了新的寶寶,新手媽媽相當焦慮與擔憂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奶量不夠多、能不能調整好小孩的睡眠等等等等,所有對於"好媽媽"的角色責任就像是枷鎖一樣扛在她的肩膀,無奈她的丈夫忙碌於事業,有著非常正當的理由難以跟她分攤共同的育兒責任或是減輕她的焦慮感。
這是我們這個社會共同正在面臨的困境。
「我們想要獲得接納、受到敬重,那壓力是無止境的。我們把許多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滿足他人的預期,以及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因此老是感到憤怒、怨恨和恐懼。有時我們把這些情緒往內壓抑,說服自己真的不夠好,也許我們真的很糟,遭到拒絕是應該的。有時我們對外發洩,無緣無故對另一半或是小孩大吼大叫,或是對朋友或同事酸言酸語。無論是往內壓抑或是往外發洩,最終我們都感到精疲力竭,不堪負荷,又極度孤單。害怕著被他人評斷自己是一個"失格的母親"或感覺自己太愚蠢或受教育不多而不敢發言,也是出於這種狀況」--我已經夠好了
#情緒勞動
「"這種我該怎麼做,好讓大家皆大歡喜?"的內心對話經常上演,消耗很多心神,那些精力原本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或更有創意的事情。」情緒勞動一書進一步說明:「我不需要"幫忙",我需要的是通力合作的夥伴,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幫忙意味著"這不是我的工作","這是你的責任"。幫忙意味著助人者特意騰出空檔去幫助進度落後的責任方。既然如此,我們過著共同的生活,為什麼只有一方是責任方?拋棄了"幫忙"的概念,並以一種平等的方式承擔責任。」
#女同志的家庭分工
說起來有點汗顏,身為女同志的我,自以為可以打破這種"幫忙"的假設,但其實我工作一忙起來壓根就看不到地板上的貓毛跟髒亂的貓砂,我根本就沒有心思在意我周遭的環境以及貓咪的狀態。每次我親友都問我養五隻貓會不會家裡很臭或是很髒亂?我都心虛地說:還好啦,我太太每天都有整理。
因此,每每翻"情緒勞動"這本書時,我總會有種"做錯事"或是"過於遲鈍"的愧疚感。
「不投入情緒勞動的男性,在很多方面就像幾十年前的女性,過著不太實在的生活。在你在家中感覺可有可無,沒有情感聯繫,不必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時,你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你的職業地位。在我們所知的世界裡,你還有甚麼價值呢?由於社會告訴男性,他們不該展現脆弱及情感聯繫,許多男性不會去追求女性努力打造的全面生活。他們只在乎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文化告訴男人,他們的價值與他們是誰無關,而是與他們做甚麼有關。」引自"情緒勞動"一書。
看到這一段我心裡只想著:嗚嗚嗚,對不起,我在家就是個廢物,我連開罐頭都很少,我對貓咪來說就是個大型的廢材家具。謝謝主子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我。
#男性的自卑
#男性的脆弱
「我們男性也會自卑,深切的自慚形穢,但是當我們想接觸外界,分享自己時,情感卻大受打擊。而且不只其他的男人這樣對待我們而已,當然,他們會痛扁我們,但女人也是如此。你說你希望我們展現脆弱和真實的一面,但是少來了,你們根本受不了,你們一看到男人那樣,就覺得噁心。」
"我已經夠好了一書"進一步說明:「我們先天就渴望與人連結,不分男女,我們都有渴望獲得接納的基本需求,都希望自己有歸屬感、受到重視。然而,男性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他們必須展現出強悍、堅強、堅忍、強大、成功、無懼、一切在掌握中、能幹的樣子。這就是社群的預期,為他們塑造出想要的身分。女性必須平衡、協商、穿梭於高不可攀又矛盾的預期之間,男性則是承受著永遠展現"堅強、無懼、強大"的龐大力量,那壓力一樣高不可攀,令人窒息。」
"性別打結"一書的作者若看到這段對話大概會跳出來大喊:妳看!父權主義對我們大夥兒幹了甚麼事?
#性別打結
事實上,這些性別角色的標籤處處在影響著我們,就連在家中所有的小細節、床笫上的私事都難以放過,不然那些總可以號稱"重振雄風"藥物老是可以賣得嚇嚇叫是為什麼?
「只有平等的結構才能指引我們如何擺脫這種混亂。事實上,這世界上有個部落稱作:Aka Pygmy部落約有兩萬人,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他們不是不分性別,只是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在家中及狩獵中都是可以互換的,男人可以輕易承接照顧孩子的角色,不需要任何微觀管理,而女人外出狩獵時,往往表現得比男人更出色。Aka部落的男性在養育孩子方面,完全顛覆了生物學上的爭論,當他們湊在一起過著"男人之夜"時,他們會一邊把嬰兒抱在胸前、一邊喝棕櫚酒的情況並不罕見。父親和嬰兒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常態,就像母親和嬰兒一樣親密。」
一開始我在看"情緒勞動"這本書時,其實是滿不舒服的。因為作者在前面花了很多章節解析甚麼是"女性的情緒勞動",並且試圖舉了很多例子,除了母職的角色還有服務人員、專業人士與醫療人士,在書中最讓我訝異的是一位護理師聚精凝神、小心翼翼地在替病患進行治療行為;過沒多久,該病患居然跟醫院投訴說,這位護理師從頭到尾都沒有帶給她一絲微笑。這是一個很荒唐的事情,但卻往往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發生。
#請勿私訊來問病情
#ICU陳志金
即便是非常專業的醫療人員也被期待情緒勞動,且看ICU陳志金醫師粉絲專頁文章:"請勿私訊來問病情"下方有多少慘烈的經驗留言。
這或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上的不同?
畢竟東方文化更講究關係與連結性,因此,情緒勞動一詞似乎不僅僅用在女性身上,男性在職場上也會遇到不得不情緒勞動的狀態,例如拍上司馬屁、喝酒應酬等等,只是女性就不單單在職場上這樣被要求,連在家庭生活當中也會時刻被檢視著。
而在"我已經夠好了"與"性別打結"書中皆有提及,現代的社會架構太過於強化"男性或是女性應該如何"才會導致我們的獨特性不被看見,以及我們真正有價值所在不被認同或是重視,因為我們沒有活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應該有的樣態之中。
「真正讓我們達到雙方都覺得舒適的平衡點,是因為我們為了瞭解彼此而做了必要工作。我們觀察彼此的生活經驗時,主動積極地鍛鍊同理心。我開誠布公地對丈夫描述我的生活經驗時,他專心聆聽並融會貫通,不再辯解,而是展現出理解(這也是我很努力在學習的,我太太總說我對個案比對待她溫柔太多了),並自然而然地促成行動。他給了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是被重視、肯定並且擁有歸屬感);不是疊得整齊的毛巾或是乾淨的流理台,而是變成真正「看見我」的伴侶。」
#水瓶時代
#唐綺陽
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生存著,難免會接收到主流價值觀的制約,但我們正迎接著水瓶時代的來臨,那是一個不分異同、共享資源的時代,如同唐綺陽老師在2021星座運勢大解析一書中提及:「我們將往自由、平等、突破與改寫的時代前進」。
願我們也能夠撕掉這些性別角色的標籤,勇於改寫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ps:有人問看了很有感觸卻又不知道怎麼辦?可以試著先從家裡做起?主動關注身旁的環境與家人的狀態,倘若你已經是家中較容易情緒勞動的人,那也就試著表達你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也蠻好奇其他同性伴侶都怎麼分配或討論家務事的?
延伸閱讀: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By 潔瑪哈特莉
性別打結:拆掉父權違建 By Allan G. Johnson
我已經夠好了 by Brene Brown (My favorite author)
唐綺陽2021星座運勢大解析 (My favorite author)
-----
【高雄工作坊】如何使用多元媒材帶領小團體
https://pse.is/3ckvwr
【塔羅占卜】2021上半年是否會有脫單的機會?
https://rothluffy.pixnet.net/blog/post/69529226
如何 拒絕 上司追求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x2本
你是否在新的一年,許下了很多新的願望?你還停留在思考和規劃的起跑線嗎?你開始執行了哪幾個?如果這幾個問題讓你感到難以招架,你並不孤單。我們總是有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經驗,如何在新的一年擺脫這個老症頭,用「行動」邁向更滿意和理想的人生?
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power-of-taking-action/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的作者是知名的潛能開發專家高原,他寫過多本著作,同時也經營「行動力」課程,鼓勵人們將想法化成行動,用行動促進改變。他感嘆到很多人總是訂了計劃,之後卻「想著想著就算了」。因此他想透過這本書,化解人們在想法和行動之間的鴻溝。
作者想讓每個人都理解一個做事情的原則:「無論你懂得多少知識,胸中有多少讓人激動的偉大想法,都得先做到,而非坐在沙發上空想。」這本書裡沒有一堆學術研究的數據,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實作的建議,以及一些能讓你有所領會的真人故事。
他在自己的行動力課程中,看過太多學員因為各種原因,阻礙了自己的行動,停留在原地。因此在這本書裡,他把原本的課程內容,搭配學員們遇到的問題,用實際的故事、條列步驟的組合方式編排呈現,讓我們逐步學到:察覺滯足不前的五種原因、破解阻礙的七種方法、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的架構很好理解,分別是三個大章節:覺察篇—滯足不前的五種原因、破解篇—破解阻礙的七種方法、實踐篇—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
.
【為什麼遲遲不肯行動?】
許多人無法將想法轉化成行動,主要有五個原因。這些原因阻礙了我們採取行動的勇氣,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察覺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並且運用下一段的七個破解方法對症下藥。
1. 資訊恐慌症:每天任由自己接受四面八方的訊息轟炸,結果一直在修改自己原定的想法,造成最後無所適從。過量的資訊反而是最大的絆腳石。
2. 消極思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心生畏懼。例如怕被人瞧不起,索性不做;怕說錯話,索性不說;怕上司不高興,就把想法藏在心底。
3. 追求完美主義:一開始就對自己要求太高,導致什麼都做不成。如果消極思考在這時候湊上一腳,甚至會想:「既然現實這麼不如意,乾脆什麼都不做了。」
4. 拖延和藉口:一種是總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一直拖延自己的行動。第二種是凡事只要做不到,就想找藉口掩飾自己的平庸,而不是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 害怕失敗的玻璃心:總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好像做什麼事都很難順利。遇到微不足道的失敗就垂頭喪氣,結果更害怕未來的挑戰,變成一個負面的循環。
.
【讓想法動起來的七個方法】
.
當你察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之後,接著就要採取一些具體的做法,來讓自己跨出「改變」的那一步。一開始不求多,而是循序漸進的改變,試著把這些建議的方法放到日常生活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法。
1. 化繁為簡:別讓太多資訊干擾自己。當你要吸收資訊的時候,把目標訂清楚,捨棄那些不要的想法和執著。掌握七成的資訊就開始行動,透過行動後的結果,再回頭修正原始的想法。
2. 減法思考:避免無用思考,善用簡化法。最好的方式是把腦中的想法,平常就逐條寫在筆記上,定期檢視,刪除不必要和不重要的,只保留少數真正重要的事情。
3. 正面態度:克服凡事總往壞事想的思維。與其一開始就想著困難,倒不如先把實現目標之後的「好處」鉅細靡遺地寫下來。好處對意志力有幫助,意志力才能幫你集中精神克服困難。
4. 接受不完美:拒絕完美主義,先力求完成。別想著一次到位,先力求完成,再求完美。接受自己一開始做的一定不完美,而且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不要一心只想著自己的缺點。
5. 立即行動:別等萬事俱備,先從小目標開始。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並且將目標分類,實現「最容易實現的目標」為優先,而不是盯著遙遠的終點。
6. 時間管理:開發黃金時間,善用截止時限。利用筆記的方式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起居,找到自己精神最集中、生產力最高的黃金時段。為每個小目標設定截止期限,用「倒數日子」的方式比傳統訂日期的方式來的好,這會讓自己更有急迫感。
7. 告別畏難:認清困難本質,換個不同角度。不要遇到挫折就內疚、怪自己懶,有時候真的是運氣不好就不要怪罪自己,有時候是卡在自己不願意前進。你需要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卡在五大障礙之一,改變想法之後再出發,無論狀況如何都要推動自己走下去。
.
【展開行動的四個步驟】
.
1. 立刻寫下行動清單。動手寫下明確的行動步驟清單,並且用想像力預先體驗成功的滋味。
2. 暫離3C,集中火力。關掉你的電子產品,用離線的時間專注在重要的工作上。
3. 不求完美,慶祝失敗。忘掉不切實際的高標準願望,對執行時遭遇的失敗感到開心,因為失敗只有行動的人會遇到,不會失敗的人根本沒前進過。
4. 從小任務點燃動力。先從簡單的任務開始,完成之後對自己會有信心和成就感,可以更快進入狀況。專注的滿足感是繼續的動力。
.
【我得到的啟發:不要當一個「完人」】
.
之前我曾經分享過另一本談克服完美主義謊言的書《完成》,教我們運用一些技巧來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那本書比較著重於「目標」的本身,例如降低目標的標準、放棄不必要的目標、要讓目標本身有樂趣。
而《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這本書有一個觀點讓我感到很有意思,作者談的是我們對「自己」優缺點的看法。如果你總是希望自己當個「完人」,耗費大量精力用在彌補缺點的時候,反而就沒有功夫集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了。作者認為,我們可以改幫自己定下這三個目標:
1. 我不要努力去做完人。做「完人」既不是實用的目標,也不是實惠的理想。我不能將自己一生的經歷用於改造缺點,等我改造完這些缺點,我可能已經人到中年了。
2. 我要把自己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別人創造價值上。如果一個人的辛苦努力僅是讓自己更完美,而不是對這個社會產生價值,那麼這種完美毫無意義。
3. 我要重視和運用自己的優點。這並非否定改善缺點的必要性,而是讓自己明白,不要制訂太高的目標,不要對自己施加無謂的壓力。
對我自己而言,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曾經有過一些計畫和想法,但目前都還停留在構思的階段而已。回想起來,好幾個月過去了,我仍然在腦中有個「理想中的自己」的模樣,這個模樣限制了我的行動。直到我讀到書中這段話「對這個社會產生價值」,我的思緒便逐漸清晰起來,別人或許根本不在乎我的模樣,只在乎我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價值。
.
【後記:先行動、後思考】
.
這是一本難度適中的書,統整了各種我們曾經看過的行動力指南,用流暢和條列的方式,依序陳述各種察覺自身問題和實踐行動的方法。如同作者所說:「快速高效的行動,遠比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夢想,更能決定我們的命運」,動起身來,命運大不同。
但是,這本書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第三部分的「實踐篇」只有10頁的篇幅。對我這類喜歡將書中所學,實踐到日常生活的讀者來說,這個章節的薄弱令我感到十分不過癮。雖然這本書前面的兩個章節精彩又流暢,但是對同樣重要的實踐篇這樣處理,讓我覺得非常可惜。作者擁有許多行動力課程的學員範例,應該可以在實踐的部分給出更精彩的著墨才是。
順帶一提我之前讀過另一本很棒的商管書《破框能力》,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也強調要成為一個優秀領導者,必須採取「先行動、後思考」的做法,這才是促成真正「改變」的關鍵。重點在於,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外在行為」,然後才會改變自己的「內在認知」。
你還在沙發上做白日夢嗎?空想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只有行動才會。
.
【抽獎辦法】感謝 發光體文化 Luminous Publication
1、抽出「2本」《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落實行動來達成今年的新希望」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9(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20(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購買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Q3zv90
誠品:https://reurl.cc/n0e8En
金石堂:https://reurl.cc/N6V7p5
MOMO:https://reurl.cc/r8M7Db
讀書共和國:https://reurl.cc/4mZ0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