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選擇開實體店還是網路商店part2
/
此篇文章來分享開一家實體店的花費
實體店可以分為兩種
以下以時間做為分類
👉開之前準備
👉開之後管銷費用
我自己屬於很窮的人
是陸續有錢才慢慢放在店裡做改善
但不建議你們這樣
因為光牆面在兩年內我改了三次
那些拆了又裝的費用跟時間實在不敷成本
/
我以下先分享我花的費用
然後我自己過程是把開之前應該準備的
都挪到開店後
因為我沒錢
一毛都沒有
所以我幫你們歸類好應該在什麼時間點做
/
👉#開之前應該準備的(但我自己只準備租金押金就開店,所以後果蠻慘)
/
💰房租$17000
/
💰押金$17000(押金我很努力的將我的窮跟房東太太說,好險房東太太好心給我一個月押金,讓我多買了一台四門冰箱)
/
💰門面(我因為這個任性的門面要求花了$60000找木工來裝,差點害我倒店)(門面你們自己會佈置的就可以不用跟我一樣冒險)
/
💰桌椅(關店咖啡廳售出得來,湯姆開車陪我去載,一桌兩椅購入一組約$2500)
/
💰杯/盤/水瓶(同一家咖啡廳買的約花費$2000,每個單品約$80)
/
💰餐具(蝦皮找甜點叉/甜點匙每隻約$30)
/
💰冷氣(外面冷氣是爸媽送的免費/一般來說安裝分離式冷氣約$33000)
(內場冷氣因為可以省下來所以先用本來的二手冷氣,後來家裡搬家拆家裡的冷氣來用,標準啃老族XD)
/
💰油漆(10坪空間的天花板加一面牆約$9000)
/
💰櫃台(木工客製櫃台約$45000)
/
💰假掰黑板(IKEA購入/$999)(兩個人為了摩托車載這個差點害人家出車禍,阿彌陀佛)
/
💰蛋糕櫃(環河南路二手購入$26000)
/
💰特力屋防水防火木地貼(地板自己找自己裝,但不便宜,因為是最安全的裝潢材料,10坪自己作業大約$28000)
/
總共$242999(包含爸媽送冷氣也算錢,因為最後有還他們)
/
👉#開之後的管銷「以當初我的一人工作室為例/產量部分也是一人」
/
💰水費每個月$150(20坪)
/
💰瓦斯費每個月$130
/
💰夏天開冷氣電費每個月$5500/冬天沒開冷氣每個月$2500(以一台好先生烤箱/冷氣一台/電燈為範例)
/
💰人力(廉價勞工自己不用錢做到死)
/
💰房租最基本每個月$17000
/
總共每個月$21280
(有沒有覺得比實際想像少很多XD)
/
👉#營業額能做多少
以我當初一人為例
/
自己開店/關店/載貨/叫貨/擺攤/外送/清潔/宅配/粉專經營/訂單整理
扣除完做甜點8小時時間
睡覺時間是6小時
8小時的產量以一般甜點店來說營業額可以做到$6000~$8000左右
這個金額是每天都可以把你操死的程度
/
不過也要你有賣那麼多
因為當初的我每天營業額大概是$500-$1000
每天來的人大約是2-4人
這個狀況因為我不懂行銷撐了半年
我是到連飯都沒得吃的程度才獲得解救
/
$6000營業額*26天=每個月營業額$156000
/
食材包材成本約$52000
自己薪水$28000
管銷費用$21280
每個月自己固定花費進修$7500
剩餘$47220
/
能做到以上營業額是最好
雖然我當初開半年都做不到
每天都在養蚊子
是一個開雜貨店概念
都沒人
不過我後面會慢慢帶到我自己如何行銷
雖然我常常跟不上時機點
不過我有自己的一套作法
Lag fashion🤣
反正
東西好吃不難看就好
人不要臉皮薄沒耐心
這個生意就能漸漸被你做起來
————————
當然帶到行銷部分我還是會依照我自己學習歷程帶你們走過心態面的調整
以及實務的操作
實務部分能結合心態是最重要
我不想當個空口說白話的分享者
我希望帶你們看到實際面
分享給你們我的歷程
/
不過以上歷程我自己開店前只準備了房租押金
千萬不要跟我一樣
因為客人看到門面不敢進來
每個人都站在外面覺得這裡是哪裡!?
後來我還把媽媽的音響搬出去放音樂吸引人注意⚠️
結果當然是慘上加慘
/
你會走進一個白牆鐵門窗然後木板門沒招牌
像個監獄一樣的甜點店嗎....
所以乖乖的門面可以整理成你要的風格
現在的我可能不會拆掉重做
因為我知道仿舊/衝突也是種另類美感😎
你們可以找最省錢的方式去作業
我先分享以上我花的一些費用給你們
之後我們在慢慢探討理想值可以怎麼做更好
/
以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何 改善 啃老族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關"情緒勒索"引發的人際困境淺論】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劉仲矩教授
人際互動有時會有一種難解的困境,又稱卡普曼戲劇三角形(Karpman Drama Triangle),此三角形主要形容人際互動中有三種角色存在:拯救者(rescuer)、迫害者(persecutor)及受害者(victim),意指三方關係中,當迫害者對受害者產生壓迫行為時,受害者會求助於拯救者,而拯救者除了會協助受害者外,有時也會去阻止迫害者,若我們將此關係應用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彼此對彼此產生情緒勒索的情形類比,例如:常見新聞媒體報導中提到家中一位不肖子女,不停的向父親或母親情緒勒索要錢花用,但又不努力尋找工作,成為尼特族(NEET,全稱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但父母親因為年事較高或已退休,無力賺錢,只有向家中經濟地位的強勢者懇求協助,如不肖子女的兄弟姊妹甚至親戚朋友,而這些強勢者一方面要聽從父母親的要求接濟,一方面又責罵不肖的兄弟姊妹應該自立自強,趕緊去尋找工作,此時不肖子又會回頭向父母親進行勒索,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終日弄得家庭氣氛十分糟糕,也無法解決問題。
有時三方中的一方採取了一些激烈的手段如暴力對待家人或傷害自己,不但無法改善現況也造成了一些無可彌補的遺憾,要解決此問題有很多種方式,第一種方法如引入外界的獨立人士,具體方式有里長的調解、社工的介入,第二種方法是阻斷其一方與另一方的互動等,降低彼此接觸而產生情緒勒索的問題,第三種方法則是了解彼此情緒勒索的原因,給予適當的應對,試圖降低情緒勒索的頻率,取而代之的是鼓勵與愛,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近年,台灣有少子化的趨勢,不少尼特族與啃老族的出現也造成台灣社會不少的震撼,上述卡普曼戲劇三角形的情形也屢見不鮮,如何強化就業機制的媒合、社工機制的介入及適當法律條例的制定,或許都是在面臨此卡普曼三角形困境時可以改進的方向。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如何 改善 啃老族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華人社會中的「恩情結構」,本質上就是一種「創新殺手」;因為,在環環相扣的恩情氛圍內,難以培養出個性,更不用談創新的爆發力。
若有些刺耳,且聽我道來。
一個嬰兒在美國生下來,從零歲到14、15歲,由父母照顧,這期間他是依賴父母的。到了15歲開始打零工,開始體會自主個性及經濟自主性。18歲之後,基本上就已經是一個自由體,上大學靠(將來必須還的)政府貸款或者老爸貸款,生活方式自主。大學畢業後開始賺錢還貸款,社會信貸容許他改善物質生活。成為父母後,他把孩子養到18歲便了事,此時年邁的父母自有退休金、儲蓄和社會福利支撐,基本上不用他煩心。雖然近年來的金融危機導致了一些改變,但基本上還是如此反覆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循環中極少「恩」的成分。由於整個循環機制並未預設「恩」為一種道德義務,父母子女之間流露出的便是真情,不管這真情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好萊塢電影中的家庭倫理劇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它描述的都是真情,而不是混雜著各種道德義務的虛情。
掐指一算,一個美國人一生80年當中,有47年是屬於自己的,得以充分發展個性,這才是創新力的真正原動力。如此代代相傳,本身就有個性的父母更能容忍、培養孩子的個性,三代之後,很可能就出現創新力的爆發。
我們轉過身來對比傳統的華人世界;其中中國最甚,台灣雖然好多了,但本質問題也是一樣。
一個嬰兒生下來,一般來說,從零歲到25歲都屬於父母,考大學要父母噓寒問暖,家長甚至代為考察考場,陪考。選擇配偶時父母通常有否決權,畢業開始找工作後,收入好的人給家裡寄錢,收入不足的人向父母伸手做啃老族。婚後父母催著抱孫子,孩子一落地開始供養孩子到25歲,其後就要為父母養老了。
掐指一算,一個華人一生80年當中,只有3年是屬於自己的:0歲~22歲屬於父母,22歲~25歲屬於自己,25歲~50歲屬於子女,50歲~60歲屬於父母(養老),60歲~80歲屬於子女(期望子女的供養)。如此代代相傳,本身就個性壓抑的父母,無從培養孩子的個性,三代之後,創新力就從這個家族中消失了。這是一個道德義務制約下的「恩恩相報」依賴性循環。這循環可以產生社會凝聚力,但難以產生創新力所必須的個性,除非一個人背叛傳統倫理。
再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恩恩相報」的問題,這現象在中國特別明顯。飯館裡常看到三代同堂聚餐,爺爺奶奶忙著給孫子夾菜,「來,這個好吃,你多吃一點」,父母不忘為爺爺奶奶夾菜,「爸、媽,這個對身體有好處,你來一點」。結果,滿桌菜餚,每一個人都吃不好,每一個人的碗裡都有一大堆他當時不想吃的。充滿了恩情,不錯,但誰都沒有做自己。
相比,一個美國大家庭在西餐館,大人人手一份餐牌各點各的,爺爺奶奶會問還看不懂餐牌的孫子:「小山姆,你今天想吃什麼?」。
一個以「恩情」為基礎的社會,在創新力上,永遠比不上一個以「個性」為基礎的社會。如何用社會機制、經濟機制來平衡「恩情結構」,應該是華人社會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