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僵化,會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很多時候我們能觀察出所謂心靈的僵化,也就是說對某件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或觀念的接收度有著抗拒。這個時候的抗拒會呈現思維的僵化,也就是二分法。我舉個例子。
一位女生與男生在聚會相識,兩人互有好感開始曖昩,等到時機成熟要邁入正式男女朋友的階段時,男方收手了,而女方完全無法接受。男方的說詞是,他感受到她的某些特質與自己的前女友很像,而他不想要傷害她,所以選擇收手。而女方感到忿忿不平的是,憑什麼你來決定我像不像你前女友,我又不是她,為何你以為你傷得了我?
這個案例中先撇除對錯方向性問題(感情中哪來的對錯),我想要表達的是某種思維僵化性。男方有自己的過往經歷(與前女友的相愛相殺),因此投射在這個女生身上,深怕會再來一回,所幸就此打住。如果這時女方追問:「那難道你不喜歡我嗎?」,男方無法說不喜歡,否則為何要曖昩。那如果女方問:「喜歡為何不能在一起?」,男方也無法答應在一起,因為他有他自己的過往的鬼魅心結。女方再問:「那既然你認識我時就已經有心結了,為何還要跟我曖昩?」此時,無言就是最後的結局。
這是一個會無限迴圈的對話,就好像男方出軌,正宮會問:「你不愛我了嗎?」,男方會回我還是愛。接下來就是:「那如果愛,你還出什麼軌?」,男方語塞。正宮繼續問:「你愛她嗎?」,男方會回我愛。接下來就是:「你愛她,那難道你不愛我嗎?」、「你不是說你愛我,你怎麼還愛她呢?」,男方語塞。若是正宮問愛不愛小三,男方回不愛,那又回到原點:「那如果不愛,你出什麼軌?」
這樣的對話卡在一個點上,那就是二分法。如果你愛,你就不會出軌;如果你不愛,你就會離開她。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但套一句令人發笑的說詞:「只有小孩才做選擇」。是不是?應該太難選了,很多時候不是選擇這個就不要那個,也不是我的意思是這樣,就代表不是那樣。人很複雜,情緒及感受更複雜。
你當初說的永遠愛我,是真實的,在那一時刻。在那一刻裡,你「認為」你會永遠愛,但彼時彼地與此時此刻,又如何相提並論呢?二十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會一樣嗎?如果人一直在變,世事也一直在變,當初說的愛,又怎麼不變呢?但是變了,就一定代表不愛嗎?
事件的演變很多時候除了時間推演及外在變動因子之外,還有你我整條脈絡發展的前因後果,以及每個選擇及經驗所帶出的情緒與感受,這都會影響一整個事件的演變。並非截取其中單一片面裡的一個現象,抽出來比擬如果當初這裡換成是你會如何演出。因為如果當初這裡換成我,可能我根本不會走上同條路,也不會有這個單一片面的假設。
因此要破除心靈上的僵化,意識上的擴展是需要的。能讓我們增廣見聞的事都能起到作用,比如旅遊、閱讀、探索或與不同的人交談。當下次我們聽到一個自己不熟悉或不認識的新領域或觀點時,先不要急著反駁與自己不同的意見,而是抱持著好奇心去探索那個差異性,這會幫助我們拓展自己思維的侷限。
真正的自由,不是脫離被局限在獄中的身軀,而是解放心靈的枷鎖。
#靈魂之旅課G班登記中
#想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歡迎報名
illustrator: lost7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要開啟中文字幕,請按畫面右下角CC按鈕。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 第二天:面對一切關係,學習寬恕與愛 人生大部分情緒都跟未寛恕有關,每一段關係裡的所謂愛都必然包含恨,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所有的愛與恨都是讓我們覺醒的功課,在關係中若能寛恕與信任,找回內在的安全感,就不用再找別人來填滿自己,付出時就...
如何 整合 不同的意見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元的整合若是人生的課題,那麼絕對得從自身開始。要達到合一,得先從分裂憶起。若是沒有忘記自己是誰過,又如何記起自己是誰呢?一個需要整合光明與黑暗的靈魂,必需經歷黑暗,才真正知道什麼是光明。只有在對應關係的暗黑中,才看得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光,看到自己內在的神性,也才能整合自己的陰暗面。接納自己的各個面向後,才能真正對他人敞開。那麼,社交能力及與他人的互動,才能夠流通。
能真正接納自己的人,才能敞開心去接納他人、去聆聽和自己不同的意見或想法。
-。-。以下為個案分享-。-。
感謝老師幫我的靈魂藍圖做精準的分析,剛剛半夜又重複聽了一次錄音檔,因為結尾那邊沒聽到(可能水逆使然...)我就再聽一次!
最近因為被家人的情緒勒索到一定程度,尋求老師的幫忙後才發現,自身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情緒而有所波動,而且本身帶了太多二元本質,很多時候都往負面情緒發展,進而我的思維都開始一面倒趨向負面,但是沒有黑暗怎麼知道光明,老師點醒了我,其實自身已經很完整了,不必再一昧的追求表象的成功,更要聚焦在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學習喜歡著自己優點!(講到會注重外貌整個起雞皮疙瘩...自己從以前就開始不滿意臉上胎記,進而做了兩次手術來改善,希望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當老師說我的藍圖帶有很多靈性特質時,突然發現從去年當兵時就開始接觸占星,從基本的行星、宮位及相位,開始買書來自習,最主要是想透過星盤來初步了解自己,避免自己在迷茫裡徘徊。
突然覺得我的身體裡,住了一個老靈魂,千迴百轉到我這一世來,要來重新摸索自己以前所學到的一切!希望以後也能在社群平臺跟大家分享自己經歷。
#想了解自己的靈魂藍圖歡迎私訊預約
#個人覺得整合及平衡是人生兩大難題
如何 整合 不同的意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睿光老師的助教-佳怡老師。
我們常常很想知道,為什麼渴望的事物,還沒有顯化在生命當中~
在昨晚的全年靜心成長課程中,睿光老師的這句話,點出了重點!
.
【我們要去共振這個世界之前,要先整合自己內在的平衡,讓正向的念頭成為單一的節奏】
.
除了身邊的人會給你不同的意見,自己的內在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聲音。要如何擴大你的正向目標,變的非常重要!
.
2月過年期間,老師帶的財富顯化課程,真的好多人都實現願望了。
連續七個晚上正向的強化目標,三月目標居然輕而易舉的實現了!
.
更讓我明白這句話背後深刻的道理......
.
祝福每個人都有源源不絕的正向力量,整合內在邁向圓滿的生命。
如何 整合 不同的意見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要開啟中文字幕,請按畫面右下角CC按鈕。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
第二天:面對一切關係,學習寬恕與愛
人生大部分情緒都跟未寛恕有關,每一段關係裡的所謂愛都必然包含恨,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所有的愛與恨都是讓我們覺醒的功課,在關係中若能寛恕與信任,找回內在的安全感,就不用再找別人來填滿自己,付出時就能放下一切的期待,學習真正無條件的愛。
寬恕,它是由恐懼的幻相邁向愛的實相的橋樑。
今天要講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稱為「真寬恕」與「假寬恕」。我首先想說一個案例,我才再定義甚麼是真假寬恕。
有位太太來找我,說不知道為甚麼,自己長期都很焦慮。
太太:沒甚麼大事發生,只是有時會不滿丈夫看輕兒子,不過我已經寬恕了他。是這樣的,兒子有讀寫障礙,比同齡學童學習慢些,某天當我買練習簿給兒子時,老公跟我說:「不要再買那些練習給他了!他不懂的!」,我覺得老公在看輕兒子,我渴望有個幸福家庭,而不是那麼負面的家庭。
我:在當時的情況,你老公在看輕兒子,這是真的嗎?
太太:真的。
我:慢下來,再回想一下,你能百分之百肯定你老公在看輕兒子嗎?
太太:(靜了一下)我不肯定。
我:這個「不肯定」為你打開了你的心,讓你看到你不曾看到的世界。當時當你相信這個想法「老公在看輕兒子」,你是如何反應?你如何對待老公?
太太:我不敢說甚麼,但內心不滿,覺得他不支持兒子,不是好爸爸,覺得他破壞了這個家庭,我很生氣,很傷心,我雖然沒說甚麼,卻冷漠地對待他。
我:試一下,閉起雙眼感受一下,在當時的情況,我不是要你否定事實,想像老公沒說他說過的話。當時老公的確說了「不要再買那些練習給他了!他不懂的!」,但現在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老公在看輕兒子」,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是甚麼?
太太:我看到他只是說事實,兒子真得不會做那些練習,每次我都必須緊貼兒子做這些練習,其實兒子也感到很大壓力,如果我沒有這想法,我就看到老公只是關心兒子,不想他在讀寫障礙下還有那麼大的學習壓力,老公一向不理會兒子學習,只是我想兒子可做好一點。
我:老公不理會兒子學習,這是另一個你要探究的信念,這是真的嗎?
太太:噢!我的天啊!我如夢初醒!你說的對!這也不是真的,老公常常說要讓他輕鬆學習,不用迫得太緊,這就是他管教兒子的方式。
我:聽起來,你老公很接納兒子啊!將「老公在看輕兒子」反轉過來,換成是「我在看輕兒子」,你看看這是不是一樣的真實?
太太:我的天啊!我不願承認,但的確是,雖然我口裡從來沒跟任何人說,但其實我心裡常常覺得兒子比不上同齡兒童,所以才不斷要他學習,好追回進度。我以為我是接納兒子,其實不接納他的是我。
我:很欣賞你有一顆非常開放的心,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另一個反轉「老公沒有看輕兒子」,這是否一樣真實?
太太:是的,他常常說現在電子世代不會讀書寫字也沒問題,他一點也不擔心兒子的讀寫障礙,只是我太緊張,太擔心,太焦慮,老公其實認為他沒有問題。
我:是的,所以當你老公說「兒子不懂的」的時候,他就只是說出事實:兒子不懂的,而不是看輕他。還有另一個反轉「我在看輕老公」,有沒有真實性?
太太深思:當然有,我常常取笑他,覺得他某些事做得不夠好。
我:在管教兒子上,你也在看輕他。
太太:是的,我一直認為我的方法才是對的,認為他不理會兒子。
我:有時,我們寧願自己是對的,也願自己是幸福的,一輩子,我們在所有關係都追求「我對你錯」,讓自己失去當下的幸福。沒有你覺得老公看輕兒子的想法,沒有你對老公是如何的想法,負面的老公在哪?你的幸福家庭又在哪?
太太:負面的老公已不存在,而我已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親愛的,我很感動啊!這是多麼深的智慧,你能看到原來你想要的幸福家庭,一直都在!現實永遠都是仁慈的,讓我們痛苦的永遠都只是我們的想法,對一切人事物的詮譯!焦慮就是不斷判斷外境對與錯而來的,放下判斷,認清仁慈的實相,焦慮自然會解除,幸福與愛一真都在。
這個個案,說明了甚麼是真寬恕,我很喜歡《奇蹟課程》對寬恕的定義,就是寬恕是寧靜的,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
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想法或信念的相反也有一樣的真實性時,我們就開始覺醒,我們開始獲得心靈的自由,因為我不再執著於自己的信念,我可以容許別人跟我持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接納任何好的壞的的事發生。
任何痛苦,必然是我們相信了不真實的想法,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的賭注就是自己的幸福與自由。認為對方做錯,把他人定罪,等如將入關在監獄,而我成為獄卒去看守這個囚犯,其實我跟對方都同被關在監獄裡,而寬恕就是判他人無罪,放對方自由時,我這個獄卒亦可自由。
其實若我們真的相信對方做錯了事,我們是不可能寬恕的。就算我們以為自己寬恕了對方,但可能一年後,兩年後,甚至十年後在吵架時會舊事重提,並沒有真正放下,這其實是假寬恕,如果我們相信對方真的犯錯了,好像上面那位太太那樣評斷了老公看輕兒子,我們是不可能寬恕的。真寬恕是看清「老公看輕兒子」只是幻相,並非真相,所以真寬恕是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它是一個「無為」。
不要以為寬恕一定要用在大事,我們的小我其實扎根在我們的生活裡,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若觸動到我,也值得去寬恕。
例如:當家人喝完咖啡,把杯放在檯面一整天也不收拾,本身一隻用過的杯在檯上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我決定幫家人收拾或決定把杯留在那裡都不會造成我們的痛苦,但當我開始評斷,認為家人不應該那麼不負責任,他應該自動自覺收拾,這些判斷才造成我們的痛苦。現實就是杯在檯上,當跟現實爭辯,我們準輸無疑,現實的別名就是神,跟神爭辯,我們毫無勝算,同時這不是消極的想法,相反地,這是非常積極的。試想,當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發生了時,我們去不斷抱怨比較好,還是立刻接納眼前事實,然後去想一個最有效讓自己最平安的行動比較實際?
記著,我們能夠操控只是一個錯覺,如果有能力控制,我們每個人都會控制自己去想一些開心的事,而不想一些不開心的事,事實上,我們連自己的想法也無法控制,更遑論去改變別人、並操控這個世界呢?
我們唯一能夠下功夫的,並不是去改變別人,甚至不是改變自己,而只是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對過去、昨天、上一刻唯一最接近真實的描述就是「它已過去了」,在此時此處,每一刻都可以重新選擇,在寬恕的幻相與愛之實相之間作一個選擇。
#請分享 #真寬恕 #關係
活動詳情:http://www.hypnohealinghk.com/rebirth0/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gzaPtqcO5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