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接二連三的危機,我想說的是】
在過去數個月中,台灣接二連三爆發了幾場令人擔憂的危機。先是中南部缺水,然後是513大停電,再來就是疫情的再度升溫。
當然台灣絕非獨自面對危機。除了肆虐全球超過一年的疫情,和就疫苗效用的存疑以外,還有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緬甸抗爭運動被血腥打壓、香港的政治大搜捕⋯⋯
面對危機,我們總希望「不好的」盡快過去,「往日的美好」早日歸來。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永遠活在幸福美滿之中,希望生命中不要出現危機。一旦危機真的出現了,我們又總會用盡辦法,企圖把「惡之根源」消滅掉。
我們希望婚姻和感情關係可以海枯石爛、可以天長地久,所以即使有爭吵,也情願息事寧人,即使在關係上出現了必需面對的問題,也選擇視而不見,最終即使在感情上出現了無法修補的裂痕,也盡量裝作沒事,或把責任推到其它人身上(例如:小三、對方的爸媽、小孩)。因為我們相信「不好的」總有一天會過去,只要撐過去就好。
做生意的希望生意興隆,每年有所增長,上班的希望自己職涯順利,能夠步步高陞。只要遇上平台期,甚至進入「倒退期」(收入、薪資或職銜比上一份工作低),我們難免覺得無法接受,不禁困惑自己是否走錯了路。為了解決這份不安,我們為自己訂下一個又一個的新目標,鞭策自己一直向前跑,不准停下休息,不准遲疑退縮。
同樣地,我們也害怕自己生病,只要身體一出現任何狀況,就只管吃藥打針做手術,卻忽略了身體給自己的訊息,忘記察覺自己的作息飲食習慣如何。我們更討厭自己的體力大不如前(中年危機和更年期),補健品大口大口的吃,醫美整型甚麼都來做做,卻沒去想如何跟自己的身體變化相處。我們聚焦的,往往是如何讓自己可以回到那青春健康的當時。
然後面對疫情,我們總愛說「希望疫情早日完結⋯⋯」「不久後定能重回正軌⋯⋯」「待疫情完結,我們⋯⋯」類似這樣的話。
面對各種各樣惹人討厭的危機,我們彷彿總渴望能夠一切如初。但一切如初就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
危機的出現,並不一定是因為誰做錯了甚麼(或者就算真的是,也並非重點)。它只是代表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大家沒有預期到,或不想遇見到的「異數」。正正因為沒遇過,沒有經驗,所以才會被大腦視作危機,提醒我們好好面對。
面對「異數」,我們慣常的做法就是把「異數」消除。沒辦法消滅的話,就等待「異數」自然消失。然而,我們更值得問自己的是,當面對危機,面對這些「異數」時,究竟下一步我們可以作出什麼樣的改變。
既然存在「異數」,既然環境條件改變了,那理所當然,唯有作出思想、態度和行為上的調整和改變,才能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當婚姻出現裂痕,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段婚姻對我們來說是否還健康?當生意或職涯出現瓶頸,我們可以問自己,對我們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我們是否願意為此作出改變?而當疫情的恐慌籠罩全城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面對這個當下,我們最想做和最可以做的又是什麼?
相反,若不假思索地按照以往方法去面對,刻舟求劍,不但無法有效應對危機,更可能釀成更大的危機。
世事本無常。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只有改變。
全球性的疫情,相隔17年再爆發;香港的移民潮隔了30多年又重來一遍;金融危機更是每隔10到20年就不斷重複發生。每次的危機雖然看起來相似,卻總有著不一樣的演員,在不一樣的時代背景下,上演不一樣的戲。重點在於,大家有沒有從上次的危機中,學習到新的應對方法,還是仍被過去所發生牽絆。
正正是因為17年前的SARS,台灣和香港更懂得如何面對疫情,在處理上更有經驗。也因為這次疫情的環球大爆發,也促使到 Home-Office 文化和線上會議/課程的興起。這就是危機和改變這一體兩面的野獸的威力。
危機令人恐懼,只因我們未曾遇見過這樣的情況,缺乏經驗。但只要我們能夠冷靜看清眼前的狀況,客觀地作出相應修正,只要我們願意作出改變,我們就必定能夠從危機中成長。這並非代表我們就此能避免下一次危機,而是你將擁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下一次的危機,然後繼續從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成長。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每一次危機的出現,皆是宇宙給我們的一個新機會,讓我們可以去作出改變;而每個改變的機會,也代表著每個可以成長的可能。
相反,若我們害怕危機,拒絕作出改變,最終只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危機。
外面的環境或許紛擾,但就像惡劣天氣,就像滂沱大雨。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外面的天氣,但是永遠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如何看待這場雨,也能改變自己的相應行為:選擇打傘、穿雨衣還是留在家中。
前面的路或許不容易走,但只要認清自己的力量,只要能如實看見自己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又是什麼,我們就一定能夠找出自己的路,就必定有足夠的力量面對當下的危機,並從中學到寶貴的一課,從中成長。
雨或許真的下很大,或許還要下一陣子。但不用怕。
身體被雨水沾濕了,輕輕抹乾一下不就好了嗎?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如何 消除 長 鞭 效應」的推薦目錄:
如何 消除 長 鞭 效應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周,中研院長翁啟惠涉入浩鼎案,引起廣大討論。今天下午兩點半,中研院長翁啟惠預計抵達台灣,至總統府向馬英九進行報告。在此之前,翁啟惠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針對浩鼎案的風波進行回應:
以下為翁啟惠公開信全文
各位台灣的鄉親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翁啟惠。首先,先向大家致歉,我晚了一些時日回國,不僅延誤了赴立法院說明的時間,也讓中研院的形象受到傷害,在此要先致上我十二萬分的歉意。
過去這段日子,我面臨人生最大的挫折和打擊。我怎麼也沒想到,在 1998 年因為我的技術專利而創立的一家公司,會在將近 20 年後,成為我人生最大的惡夢。到底我在這整個過程中,做錯了哪些事?這是過去兩週、我一直反覆思考反省的地方。過去我雖然有許多專利技術移轉的經驗,也創辦過兩家公司,但我從來不曾是個公司經營者。長久以來,我一直鞭策自己,致力做一個可以為社會貢獻專業知識的科學家,這也是我一生專注努力的唯一目標。或許是長久科學研究的訓練方式,讓我的思考應對方式,明顯與現實社會大眾的期待有落差。
在我出國期間,國內爆發浩鼎事件,嚴重傷害了中研院和我的個人名譽,我因為身在國外,無法一一及時回應外界的諸多指責,更加深了事件的傷害程度。在沈重的壓力下,我在 3 月 27 日晚上身體不適就醫,醫師也囑咐,短期內避免長途旅行。說實話,當下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龐大壓力而導致身心俱疲。雖然我在 3 月 8 日出國後,就已延長請假並獲准到 4 月 14 日,但立法院臨時決議要求中研院在 3 月 31 日進行業務報告。我如果不即刻回國,勢必給人我不尊重立法院的印象,因此,我在美國時間 3 月 28 日深夜電告總統,因擔心個人風波影響中研院運作,希望請辭中研院院長職務,但總統未准辭,並囑咐我身體狀況復原後儘快返國說明,以釐清事實真相。
我的這些舉措,立刻引起了國內強大的批評,指責我逃避責任、不願承擔。甚至有許多人說,因為我擁有雙重國籍,「翁啟惠準備落跑,不會回來了」。許多朋友幫忙轉述國內輿論,並警告我,你已經被妖魔化、被人格謀殺,你真的要回來嗎?百口莫辯、講再多都沒用了,他們說,回來勢必要面對無情的追殺和指控,等著我的,將是一連串的難堪與羞辱。坦白說,面對這樣的壓力,我確實又不知如何應對,心裡極為害怕。這是我一生中從未想過的不堪情節,我該如何面對一直支持我的中研院前輩和同事夥伴?我該如何面對社會大眾質疑的眼光?過去這段時間我寢食難安,各種情緒起伏反覆,一直在內心掙扎。
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從此滯留國外、不回台灣。雖然因為過去研究工作的關係,我取得美國國籍,但是,台灣是我的家,一個人怎麼可能永遠不回家?更重要的是,中研院院長是國家名器,其地位重如國士,台灣承受不起一個怯懦逃避的中研院院長!在這個過程中,謝謝更多朋友給我諍言建議,他們誠實轉達了社會大眾對我不諒解的原因,其中一點,就是我在回答媒體詢問時,表達自己沒有浩鼎股票,卻沒提到女兒的持股。我反覆回想我當時的心態,其實,是因為我女兒名下的浩鼎公司股票和中研院技術移轉無關,因此,當我被問到個人有沒有持股時,完全沒有想到女兒的持股。當然,現在我理解了,我當時的回答,顯然完全沒有考慮到社會大眾在意的重點。因為大家當時正在關心內線交易和利益輸送,問你有沒有浩鼎股票,當然是問你全家啊!如果當時我知道這類發言對股市大眾心理影響的嚴重性,我一定會更加謹慎,回答問題時,也不會忽略揭露女兒持股的必要性。遺憾的是,在引起軒然大波之後,我才理解這簡單的道理。
我的思慮不周,也反映在浩鼎解盲後,我直率單純的從科學角度解讀解盲的結果,但卻被認為是意圖幫浩鼎股價護盤背書。我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出發點極單純的發言,可能對股票市場造成極大的影響。雖然沒有這個意圖,但錯誤卻已造成,我愈解釋愈混沌。而事實是,我在 2 月 21 日、週日上午參加浩鼎專家會議,才知道解盲結果。但是,我在 2 月 18 日,因為營業員一通電話主動建議,隨口回應賣了十張股票,卻讓我陷入意想不到的泥淖中。
我知道一旦回到台灣,迎接我的,將可能是一連串的難堪與羞辱,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挑戰,但我已做好準備,我知道我必需謙卑誠實、勇敢面對。中研院擁有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和人文法律社會學家 ,他們在台灣長期默默耕耘,做出許多世界級的研究成果,不能因為我一個人,而讓中研院國之重寶的名譽受創。我個人聲譽事小,但若因為浩鼎事件,傷害台灣生技產業的未來,傷害中研院最高學術殿堂的地位與形象,傷害社會大眾對中研院的信任,這將是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地方。
有人問我,我會不會後悔當年回國接任中研院院長?有幸接掌中研院,是我人生莫大的榮耀。我當年帶著回饋故鄉的夢想回到台灣,今天在不同的情景下回國,雖然心情複雜,但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初心不變。
在這裡,我也要感謝中研院同仁,基於知識份子良知與維護中研院形象,對此風波提出許多憂慮與要求檢討的建言,本人至感感謝,將會在日內向院內研究人員社群公開完整說明事件始末,同時重新檢討有關技轉與利益衝突迴避規定,以回應社會大眾對中研院的高度期許與關切。
今天回到台灣,我將盡快向馬總統以及立法院報告,並詳實提供各項資料,盡力協助各項調查,希望盡快釐清真相,如果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諒解與包容,我將感激不盡。
謝謝大家!翁啟惠 敬上
各界回應翁啟惠 黃國昌:盼盡速釐清爭議
隨著翁啟惠回到台灣,浩鼎案爭議將在下午會有更具體的解釋。過去同樣在中研院任職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在閱讀完翁啟惠的公開信後,也感受到翁啟惠在這次事件中沉重的心情,希望可以釐清整件事情爭議並能提出資料,消除國人疑慮。民進黨立委黃國書也認為,作為立法院監督的角色,也希望翁啟惠能針對事件具體說明,解釋內線交易的疑慮,面對浩鼎案後續引發的效應,翁啟惠作為科學家,同時也是中研院院長,應冷靜處理。
近日引發如此騷動,翁啟惠今日的解釋是否能夠消除眾人對中研院,以及台灣生技業內線交易的疑慮?但無論如何,在這封誠懇的公開信之後,希望浩鼎案在今日能盡速釐清爭議,並且盡可能降低社會對於台灣科技發展的負面觀點,讓專業不要埋沒在風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