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的筆記本又到了必須換新一本了,放在最高攤開的那本就是最新的,其他我堆積起來的,是我過去寫滿的筆記本。
當中所記錄的,包括從我20歲開始記錄關於修行的資訊。之後開始學NLP,又開始記錄關於如何影響人或影響群眾的資訊。之後開始學把妹,有一段時間我是有記錄出招的效果,包括搭訕時後說得到的反應和心得。我多年來的招生說明會時,說測試的各類話術和故事,也一樣被記錄下來。
講課當中有時候,我的嘴巴也會給我驚喜,我也會跟我的學生稍微打斷一下,因為我要即場的把我自己剛說過的話記錄下來。
為何要不斷的寫這些筆記呢?
人腦要過濾資訊時,是需要斷定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
其中一個讓腦袋覺得某些是資訊重要的方法,就是透過寫筆記來強化印象。一旦你有快速的把心得、點子、想法、聯想等等寫下,你的腦袋就認為既然這些資訊是重要的話,它就會如同Facebook的演算法,繼續給你更多這方面的心得、點子、想法、聯想!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跟朋友聊天時,討論你的心得。
演講也是一種方法,所以以前的中國、印度、古希臘都有教學相長之說。
我相信二十年前,可能也沒有人想到,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透過社交媒體,也能做下這種腦內強化的方法,也沒有人想到你是可以用直播來強化自己腦內創意。
筆記、視頻記錄下來後,需要重看嗎?
不用。
要重看,當然不是問題。不過要讓自己腦袋活躍,記錄了自己的想法就夠了,你會收割很多的創意好處。
你剛開始的記錄,可能只是簡單的抄寫下你覺得重要的資訊。你只要堅持下去,必然會發現抄寫著的時候,會有自己的聯想會冒出來,這當下就很重要了!
你必須不過濾你的想法,也把它們抄下!
一旦你抄下了自己想法,你腦袋就開始意識到「哦!原來有想法是很重要的!」
之後它就會給你多一點想法。
剛開始的時候,講得直接點,你的想法是很普通的;講得難聽點,可能不少的想法也是很爛的。不管你的想法多普通、多爛,你都得把他們盡量抄下。
只要你肯堅持下去,有素質的想法才有機會出現,這就是大家所講的創意!
剛開始的時候,你的創意,可能也只是一般級別,但你只要堅持的記錄下去,有素質的創意又會冒出來。
你如果肯玩這個寫筆記的習慣,你會發現有時候你的腦袋會在臨睡前玩弄你,突然間給你一個靈感,這時候你怎麼辦?
你會擔心如果不馬上寫下,明天早上你就會忘記掉一個珍貴的點子、靈感、創見。
逼不得已下,你就起來快速的記錄下來。
問題是你寫下這些記錄時,又會有想法、答案、聯想的出現,這下你抄還是不抄?
你會對你腦袋忍氣吞聲抄下,然後你滿意了,就掩蓋筆記本、關燈、拍拍枕頭,微笑的躺下。
當你的後腦一碰枕頭時,你心中又罵「Fuck!」,因為又有新的點子出現了,怎麼辦?
你就會變成自己腦袋的奴隸,死死的聽命,又起來再翻開筆記本,更快的抄下,然後盡快的再躺下。
結果一躺下,你心中又喊「Common!What the fuck?」
我試過最高記錄,被自己腦袋靈感來回虐待了七八次後,它才肯放過我,讓我終於可以睡。
有一項研究是針對小說家的,發現當小說中的一個角色或事件會「不聽話」的時候,不肯跟隨作者的原定預設時,故事才開始有生命。
英劇 His Dark Material原著者 Philip Pullman在寫他的小說時,當中一個女反派角色 Ms. Coulter一直「不聽話」,最後 Philip Pullman還要跟這角色「談判協商」。這個女反派的角色應該是整個小說裡面最精彩的!
我會說,Philip Pullman就是被自己的靈感虐待過,所以才寫出了經典。
那麼可能有人問「是否只要記錄自己的想法、心得、感受」就有機會腦中的靈感會虐待我們?
答案是不會!
因為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人是寫下自己心情感受的,幾乎等同心情寫照的日記。
寫日記當然也有好處,特別是對於觀察自己的的念頭情緒。
但對於創意的靈感,你不能只是靠「自己」的想法,因為你的「自己」,是有局限的。你的人生經驗就是局限於你活了多少年。
唯有你在筆記本中也抄下其他人的經驗、想法、資訊,你才能突破自己的框架。
所以我才會常說大量閱讀很重要。
雖然過去這幾年我都直接的在我所閱讀的書上寫批註、做筆記,但我本身的這些筆記本依然也不斷做記錄。
這是一個會上癮的習慣,因為它會讓你腦袋中那種多觸角旁通聯想的境界出現時,你就能明白這些上癮都是值得的!
根據一個研究能夠改變這世界的人,大概是少過人口1%。曾經有人研究三百個這 1% 內的人,發現大部份都有每天寫筆記的習慣。愛因斯坦會跟你聊著天時,突然間抽出一本筆記,不理你的不知在上面寫些甚麼,達文西的筆記本還被博物館保留著,愛迪生有上百萬頁的筆記。
我們不用幻想要改變世界,你要創業,可以記錄管理、行銷和推銷的心得想法。
幾年下來,你的筆記本可能會變成你最貴重的身外物。
你要經營男女關係,除了看書上課,你也要每天記錄這方面體驗、心得、想法、點子。
你有記錄你跟老婆做愛時的技術、狀態、心得、創意嗎?
我就因此發現在做愛前多少個小時的運動量,對我的持久力會有甚麼影響,哪類的運動是會讓我的射量更多,我的超強高潮(那種幾近負荷不到的強度)是怎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就算你是個嫖客,可以透過筆記把自己變成個有出息的智慧型嫖客。
就算妳有公主病,妳也可以透過筆記把自己變成個有深度、細思極恐的公主婊。
先別說改變世界,改變到自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何 讓腦 不 忘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公有了「人與人的連結」,老婆別鴕鳥心態,才可能雨過天晴】
疫情連日升溫,很多有趣的名詞在這期間被發覺出來,像是:#校正回歸、#人與人的連結,前者讓人聽得霧沙沙一頭霧水,後者則讓大家心領神會發出會心微笑,也令許多在婚姻中的人妻忍不住提高警覺,深怕身旁的老公一不小心,就跟自己以外的第三者有了不應該有的互動,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是說,人與人的連結有很多,但無論是哪種連結,都教大老婆們想要斷開魂結、斷開鎖鏈。但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在此和大家聊聊該採取的處理方法。
《#第一個情況是老公仿效基隆茶裏王_三不五時上茶室報到》
網路上有些論點是說茶室很多是純泡茶純聊天,並無色情交易,但在這裡欣西亞就姑且將能上下其手的摸摸茶、攝護腺排毒的手工藝、按摩店的半套全套...有金錢交易通通類歸於此。這組的特點是「使用者付費」,花錢的是大爺,雖然也能點播慣用的師傅或小姐坐檯,有的雖到性器交接的深度,但情感交流的程度尚淺,老公並無暈頭轉向。
當老婆發現老公有這種消費習慣時,不妨敞開心胸和對方聊聊上門光顧的動機,就我長年諮詢的經驗來看,它們不外乎是「#基於好奇」、「#圖新鮮刺激」以及「#缺乏性生活」,或是因為 #有特殊性癖好,害怕跟老婆分享被罵變態,所以只能偷偷摸摸付錢給小姐。讓腦海中的道德禁忌付諸行動。建議老婆先傾聽,然後衡量兩人現下的性生活是否能調整或改善?若真無法配合,也不用勉強自己,一起找性專家諮詢,也許能突破困境。
《#第二個情況則是常見的外遇或出軌_男人有了情感羈絆和肉體修幹的小三》
倘若人妻是無意中發現,就算內心再如何五雷轟頂,我都建議妳沉住氣,先默不作聲搜證一輪。
✅為何要搜證?
因為只有證據能讓妳「保護自己」和「捍衛家庭」,免得到時跟老公攤牌他矢口否認,還反咬妳一口說是妳老婆當得不稱職。有存證妳才能有勝算,有存證妳才能為最壞結果作打算,
不管要不要離婚,我都建議妳找個律師先作法律諮詢和攻防推演,然後,再平心靜氣坐下來跟老公談。
✅至於該不該原諒?要不要挽回?
這也不是妳單方面就能決定的事,那跟男人想不想被原諒?願不願意回家?有很大的關係,別忘記證據是妳談判的籌碼,雖然沒必要一下就亮出手裡的王牌,但起碼不用無限縮小自己,請揮別當了數年如一日的黃臉婆,從這一刻開始,妳的姿態和他平起平坐。
當發現丈夫跟自己以外的女人產生人與人的連結,最忌冷處理或鴕鳥心態,也就是「無動於衷、不理不睬」。一日一日拖下去,期盼著他和門外的女人濃情轉淡,只是內心不敢面對的懦弱,請振作起自己,請鎮定好情緒,請穩定住腳步,堅強地帶著家庭和婚姻遠離這場風暴,夫妻關係才有可能雨過天晴。
🌟⭐🌟⭐🌟⭐🌟⭐🌟⭐🌟⭐
【關於兩性、愛情、婚姻經營、性健康教育的提問】請直接留言或FB私訊,另提供欣西亞一對一線上諮詢付費服務(國英語皆通),也可FB私訊洽詢
《請支持欣西亞的新書!》
📌《我要的歡愉你該懂!欣西亞兩性大膽說》一起Make Love Sexy!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v128Yk
馬來西亞的朋友購買請往這:https://bit.ly/2J7ppIl
📌《欣西亞的IG》cynthianshane
📌《欣西亞的Clubhouse》cynthiasex
如何 讓腦 不 忘記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類圖很準!?】
對第一次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人來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人類圖真的很準!」但這句說話背後是代表着什麼樣的含意呢?
或許是我空白意志力中心的緣故吧,每當我聽到個案跟我分享說「對!真的是這樣!我就是這樣!真的很準!」我總會不期然疑惑,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邏輯上理解,當你認定某個說法很準,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對方說的話與你認識的自己符合。換個角度來看,這代表對方的分享,或許無法讓你看見不一樣,或你只聽見自己想聽到的,只對本來已經認識的自己有興趣。最終不但無法讓你獲得新看法,更反而讓腦海中的某些既定想法更累積加深,把生命中的結越拉越緊。
由傳統的算命看相, 到今天的身心靈工具,都很容易讓人跌進這個盲點:找「權威」(人或知識)去肯定自己內心的答案。在最初接觸Human Design時,我當然也曾經闖進並迷失在這迷陣中。
當我發現自己是2/4人生角色,在接受自己的偏執的同時,卻在不自覺間加強了自己的偏執。「對啊!我是2/4人!就是偏執!那又怎樣?」
我也遇見過不少剛接觸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投射者,被「苦澀」二字弄得更「苦澀」。這並不是說他們的人生本來不存在「苦澀」,而是學會Human Design人類圖後,反而讓他們更常看見自己的「苦澀」。
Human Design 人類圖本來渴望透過讓人察覺自己的「非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找到一個更自在的生活方式,最後卻偏偏使他們困在自我築建的籠牢裡。本來協助我們去制約的工具,卻諷刺地成為了「制約」我們的枷鎖,變成了我們人生中的「二度制約」。這絕非工具的錯。每個工具難免有其盲點,問題在於,這些盲點剛好被我們人性中的陰暗和軟弱顯化出來而已。
然而,選擇性接收資訊,本來就無可厚非。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只聽見自己想聽見的,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尤其在陌生的環境中,這有助我們作出有效率的區分作出有效率的區分,從而把資源(金錢、時間、精神、愛)集中。
試想想,若以另外一個極端來說,假如有人跟你說了一些你完全沒有覺察到的事,即使真的是事實,你大概也無法接受,只會丟下一句「沒有吧?不是這樣的,我覺得你說得不對。」然後大概其他的都聽不進去了,即使對方的話最終有機會能為你帶來啟發。
換句話說,無論是讓人產生共鳴溫暖感的「很準」,還是「忠言逆耳」的「不準」,皆並非最理想的效果。隨着慢慢活出自己的人生,我越來越發覺,最有趣好玩的往往在於,從光譜的兩個極端之間,找出自己喜歡的灰色地帶。
對!人類圖真的很準!但是所以呢?然後呢?
若人類圖的知識無法讓我們獲得實質的改變,只能夠讓你聽完開心,那大概跟看八點檔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渴望做到的,是讓我的個案,聽我分享Human Design人類圖的朋友,可以從他們已經認識的自己中,看到一點點不同的角度。革命無需翻天覆地,只要土壤選對了,當時機點到了,小種子還是可以長出一棵大樹。
這正正也是為什麼我會挑職場作為服務的切入點,作為重新認識自己的跳板。曾經在職場工作過的職人,或多或少都大概認知到自己的某些亮點和盲點。從這個本來已經認識的自己出發,我就能夠引導他們,透過不同的角度看見自己的可能性,如何將自己的亮點盡情放大,然後哪些盲點需要小心注意。只要眼光角度改變,看見的事情也自然會不同,後面的行為自然也會有所轉變。
在活出自己的路上,在台灣展開新生活的旅途上,我一直都沒有忘記初心。我最想做到的是引導每一個渴望改變的人,都至少認真投入一次,在生活中、在關係中,在工作中,去嘗試好好運用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
重點並非必須透過這樣的方法過往後的人生,而是給自己一個嘗試不同的機會。當你嘗試過後,覺得不舒服不習慣,你永遠都可以回頭過原本的生活。然而,若從未作出嘗試,便放棄這些可能性,我真的覺得很可惜。
期待在往後的旅途上,路上滿佈勇敢踏上旅程的人,各自分享著自己的精彩生命故事,散發出屬於他們的那道耀眼光芒,就像星星照耀著那漆黑的夜空。那星空定必很美。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