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和女兒分離多年,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的父親;另一邊則是覺得自己被父母是為累贅,無法和久未蒙面的父親說出心裡話的女兒。被凍結的關係,不是單方面哪個人的錯,只不過能夠化解這種困境的,卻也只有他們自己。
黑崎徹與黛伊月這對父女,因為黑崎與妻子離婚而分離的他們,從三個月前因緣際會開始了睽違5年的共同生活,卻成了一個屋簷下,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5年的隔閡,缺席彼此生命中的一段時間,都讓他們變得不坦率了。
對於黑崎來說,他並不知道女兒喜歡什麼、會為什麼事情開心、想去的地方、想吃的東西,因此他只能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以物質試圖滿足伊月,但這卻成了他的自以為是;同樣的,面對不知道如何溝通的父親,伊月總覺得他無時無刻充斥著怒氣,彷彿自己的出現打亂了父親原本的生活,而她能想到的便是逃離這一切。
《# 家族募集中》以兩話的篇幅,呈現了這對父女的故事,從黑崎看似霸道的介入,以及伊月的不敢表得自我的憂愁,到後來才知道,「這是我女兒第一次跟我說她想要的東西」,黑崎這句話背後的涵義,是她們兩人第一次的交流,卻也在一開始就卡住了。
原來,黑崎並不是這麼的惡劣,他只是不知道如何應對;伊月也不是真的厭惡著父親,同樣的,他不知道怎麼與眼前的這個幾乎消失在記憶中的人相處。
還好,她們誤打誤撞地來到了虹屋,雖然繞了點遠路,但是他們卻在眾人的協助下,獲得了踏出第一步的契機。父親終於能夠和女兒聊聊小時候的事,而女兒也放下了戒心,想要多多了解這個缺席已久的父親。
而看著女兒在虹屋祭忙進忙出的身影,黑崎的嘴角終於微微的上揚了。而看到父親笑顏的伊月,也終於知道,父親其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嚴肅、不苟言笑。
雖然5年的隔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但是,即便最後回家的路上,這對父女們還是沒有把手牽起來,不過原本兩人之間遙遠的距離,至少已經又更近了一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如何 跟 自以為是 的人相處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總是因為那句話而受傷的你 #文末有贈書活動
———
『我發現我看不到綠圈圈的限時動態,原來我不是他的摯友。』
『為什麼我媽總是要講話這麼傷人?』
『我真的是玻璃心嗎?』
———-
這些話,不只在診間時聽到,我相信每個人偶爾都曾經因為人際關係與他人的話語而困擾。困擾時怎麼辦?你可能會:
▶️假裝不在乎
▶️一律反擊
▶️和人相處總是戴上面具
▶️遠離人群
▶️…..
然而這些話的背後的情緒,可能還是存在的,也是需要花時間消化的。韓國心理師朴相美,過去十年來開設許多同理、溝通及人際關係教育課程。她發現,大家最煩惱的問題始終都是「人際關係」,包括職場、家庭、戀人及朋友等,人們總是因為各式各樣的關係而受傷、痛苦。
身為心理師的作者表示,我們要做的不是切斷關係,而是練習溝通與連結,就能保護自己,建立一段好關係。不過,該怎麼說,才能開啟好關係呢?作者列出以下幾種情境:
▫️遇到愛說閒話的同事怎麼辦?
▪️害怕人群,我是不是生病了?
▫️跟自以為是的人相處心好累
▪️該如何面對易怒的主管?
▫️上司像個瘋子讓我好痛苦
▪️主管好愛找我碴怎麼辦?
▫️同事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當然,因為是一段『關係』,我們也需要學會感受他人與表達自己的方式,因此書中也提及了#表達期待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表達想法。最後,作者也提及了讀者們最想要知道的問題:『如何做,才能不受他人的話影響』?#拋開自責與被害意識,才能把對方的話語和自己真實的狀態做區分。
出版社提供了2個名額給粉專的朋友,希望藉由贈書活動能讓大家在疫情高密度的人際相處之下,找到安定自己的力量。
🔶活動辦法如下
1. 公開分享本文
2.在本文下方留下:「修復自己,修復關係」
會在7/6 晚上9:00抽出兩名夥伴,各獲得本書一本喔!
———-
🔸我的線上課程:覺察與溝通,重要關係的相處之道
http://go.hoost.tw/3jgryh
如何 跟 自以為是 的人相處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天,到某學校演講,最後,有一位媽媽遞上一張紙條:「如何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犯錯,我們不用規範他嗎?如果打孩子是事先約定的處罰方式,有何不可?孩子不可以放縱和沒有禮貌,沒有任何老闆和客人喜歡和不尊重的人相處……」
我看完紙條,心情很沉重。我把紙條擱置在書桌上,有千言萬語湧上喉頭,不吐不快……
但是,更多的情緒是沮喪與挫折……為什麼都聽了演講了,卻還在原地繞?我的演講哪裡出了問題?顯然,這次的演講,是無效的演講,究竟要如何講述,才能撼動這許多根深蒂固大人卻不自覺的觀念?
如果「平等」,就不會出現約定「打孩子」的罰則。
就像早期當我們在討論性別平等時,男士往往不以為然……有什麼不平等?
是的,往往優勢的、強勢的那一方,要感覺不平等,比較困難,同時,要交出較獲利的好處,更是困難。
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翹翹板,大人是強勢的那一方,小孩甚至必須依附大人,倚靠大人,才能好好長大。「我生你,我賺錢養你,我自然是你的老大,你當然都要聽我的……」(我經常為這些大人的自信與自以為是,感到困惑與惶恐。大人怎麼會這麼大膽!?你怎麼知道你的要求,對孩子就是絕對好的,有利於他未來的人生?!如果你錯了呢?你現在要孩子閉嘴,乖乖聽話,這對孩子的人格與未來的發展,是好的嗎?……)
孩子在與大人協商的過程,本就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那根本是訂下「不平等條約」。孩子有拒絕的可能嗎?
什麼是平等對待?
我在演講時,其實都有提到……你會跟伴侶這樣說話嗎?會跟同事這樣協商嗎?你會希望別人這樣對你嗎?跟你訂下「如果你再犯錯,就要打」的罰則?
大人總是害怕沒有處罰,就沒有規範,沒有規範,就是放縱,就會無法無天。
國有法律,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家有家規。我們活在世上,隨時被各種規範管束著,不可能沒有規範。
問題是出在家裡的一些小事。
演講中,我也提到:請重新思考家裡與學校的規範。真的有必要的,才規範,沒有必要的,請鬆綁。
只是講道理而已。
例如,有學校規定孩子不准燙頭髮,有家裡規定孩子一定要睡午覺……這樣的規範,是否必要?要思考的是:如果沒有遵守這些規範,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嗎?想想,好像沒有。那這樣的規範是否有必要存在,是必須再討論的。
尊重,是彼此的。我們不可能只單方要求孩子要「尊重」。
就像有一次,我們在荷蘭用餐。有一個客人因為等很久,對服務生咆哮。老闆出面處理:「請你離開,我們餐廳不歡迎你。」
其實,我只是一直在講: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生他、養他,但是,你沒有權力對孩子施予各種暴力,包括:肢體的、情緒的、精神上的各種暴力。
我演講時,經常舉我小時候的例子。連我母親叫我去幫爸爸盛飯,我都會反抗的。因為我認為大人應該看孩子正在做什麼?他有空做這件事嗎?爸爸真的沒有辦法自己盛飯嗎?
小時候,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被媽媽拿掃把打……媽媽叫我去洗澡,可是,我和我家的小狗正玩得開心,我不想那個時候洗。媽媽不准,掃把就拿出來伺候了……
從小,我的腦袋就有許多的為什麼?為什麼大人可以憑自己高興,要小孩怎樣,就一定要怎樣,為什麼?
昨天,我跟兒子說:「要換床單了喔!也要把冬被換成夏被了……」
兒子說:「我不想現在做這件事,因為我沒有那種心情。」
好吧!改天吧!等心情對了再換。
底下的照片,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小學老師,給孩子們的連假作業……看了感動。
如何 跟 自以為是 的人相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