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地震、強震是同時環位處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以及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擠壓處之上的台灣島的宿命。
這是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USGS地震資歷庫中所記錄的,自1900/01/01~2020/11/02這120年期間,曾經發生在台灣本島以及地圖所顯示的周遭地區上的規模超過4.5的地震之震央位置以及地震規模大小、震央深度與發生的時間。
左側欄目內所列的是,在這段期間內120年的時間內,在地圖所顯示的範圍內所發生過規模最大的前十大地震的相關資料。
台灣地區地震頻繁的程度,大家自行參考。再次強調,這張地圖內所顯示的,只有規模4.5以上的地震,依據中央氣象局自1994 ~ 2013 年20 年的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3,000 次地震(扣除民國88、89年個數),其中有感地震約1,000 次。
PS. 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USGS地震資歷庫中所記錄的,自1910/01~2017/10/13這108年期間,曾經發生在台灣本島以及周遭海域上的規模超過2.5的地震之震央位置。
這張圖是以彩色地形圖的方式呈現,而地震震央的呈現方式,如果同一地點層積發生過多次地震的話,則規模最大的地震,排在最上層,然後依照規模大小依序堆疊下去,重點在凸顯出該地點在過去108年期間所發生過最大的地震規模為何。
特別要說明的是,這只是過去108年之間USGS所記錄下來的台灣地區地震資料,而USGS資料庫中針對台灣及周遭區域最早的資料是始於1910年。
因此,在地圖上沒有顯現出有地震震央分佈所在的地區,有幾種可能性,一為從來沒有地震震央座落於該地點,或是在過去108年之間沒有記錄到過發生過規模大於2.5的地震震央出現過。至於超過108年之前的時期,則不在本資料庫有效的紀錄範圍內了。
此外,美國USGS所採用的是「地震矩規模 (Moment magnitude scale, Mw ) 」來描述地震大小,與我國中央氣象局所慣用的「芮氏地震規模 (Richter magnitude scale),亦稱為近震規模 (local magnitude, ML)」 在判定地震規模時,會有些出入,例如直到今天大家都還印象深刻的台灣九二ㄧ集集大地震,USGS判定為地震矩規模7.7,而中央氣象局則依芮氏地震規模判定為規模7.3,特別跟大家說明以避免誤會。
由於當初設計芮氏地震規模時所使用的伍德 - 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限制,當芮氏地震規模大於某數值(約 7.5)以上時會有「飽和」現象,也就是計算出來的所有地震規模值都趨近相同。此外,觀測點距離震央超過約 600 公里以上時,芮氏地震規模的計算會產生極大誤差而不適用。
於是地震學家發展出表面波規模 (surface waves magnitude, MS) 和體波規模 (body waves magnitude, mb) 來描述較遠距離的地震規模值,以地震波中特定波相的最大振幅來計算,但是這兩種計算規模的方法,對於大型地震也會有飽和的問題。
到了 21 世紀初,地震學者採用更能直接反應地震破裂過程物理特性 (如地層錯動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 的表示方法即地震矩規模 (Moment magnitude scale, Mw ) 來描述地震大小。
地震矩規模的優點在於它不會發生飽和現象。亦即,大於某規模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將不會發生。另外,此地震矩規模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因此,地震矩規模已經取代芮氏地震規模成為全球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尺度。
美國地質調查所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監測全球地震活動並發布地震消息,對於規模大於 3.5 的地震幾乎都已經使用地震矩規模來描述地震大小。
完整的相關資料請見這個相簿中的相關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76309132504673&type=3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
「始於1910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Lovely Chef 小廚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始於1910年 的評價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中华老字号福州土伯捞化,百年传承的汤米粉,始于1910年 的評價
- 關於始於1910年 在 全國花火競技大賽, #煙火 #Fireworks 在 雄物川河 Omono ... 的評價
始於1910年 在 Lovely Chef 小廚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吃驚為天人提早超久就預告的
Inés Rosales橄欖油手工脆餅
是西班牙百年品牌,創始於西元1910年
沿襲傳統配方與技術手工製造
每一片脆餅都是由手工製麵、擀平、 烘烤
#無添加物,完全天然健康
#全素可食
未經漂白的小麥粉、100%特級初榨橄欖油
獲得歐盟傳統技術認證
不含化學添加物及人工香料
是下午茶點心的最佳選擇
西班牙旅行必帶的伴手禮
現在跟團超划算呀(吶喊)
帶著樸實的麥香與清麗的橄欖油香氣
清爽健康無負擔又美味
而且每片是用油紙折包起來的
沒看過這麼假掰的餅乾,恕我孤陋寡聞
這樣很方便攤開接餅乾屑
也適合放點東西加工成輕食拿著吃
▪️ 五種口味食用心得▪️
▫️原味甜橄欖油
添加海鹽、大茴香,有糖粒的經典甜口味
帶點異國風情淡淡的大茴香很對味
(以台灣人熟悉的名詞來說就是八角)
▫️肉桂橄欖油
肉桂搭糖粒,配上酥脆充滿麥香的餅不會錯的
喜歡肉桂的朋友可以多帶幾包
冬天最適合來杯熱飲配餅乾
這款絕對是最佳選擇
▫️甜橙橄欖油
塞爾維亞橙的芬芳在這邊
甜口味都會撒糖粒,邪惡又愛不釋手
原本以為柑橘會很突兀
沒想到滿清爽的,我喜歡!
▫️芝麻海鹽橄欖油
安全牌鹹口味,有海鹽、芝麻顆粒
半夜肚子有點餓又不想太罪惡的時候
我會選它
▫️迷迭&百里香橄欖油
迷迭香、百里香兩個經典香料鹹口味
地中海風味非常好吃
也是個不罪惡的好選擇
▪️料理變化▪️
單純搭配茶、咖啡食用
加入起士、果醬、煙燻鮭魚、火腿、鮮果⋯等
捏碎搭冰淇淋也會很棒
可追蹤 #inesrosales 吃出新創意
我自己滿喜歡鹹口味搭水果蜂蜜一起吃
海鹽解甜膩超唰嘴
早餐來一片假假掰掰的
還能拍照打卡呢
🈵️900免運,可以揪朋友買十包
很愛吃的自己要買到免運也行
一包只要130(划算到哭出來)
期效到明年七月
我已經比價過了,保證全台最低價
⏲️ 團購時間:即日起~ 2020/10/23
🔗 團購連結:https://gbf.tw/71q1l(IG 首頁)
💳 付款方式:轉帳、信用卡
🚚 運費:本島運費NT70,滿NT900免運
⚠️關於出貨
▫️現貨商品:對帳完成陸續出貨
🔺效期:2021/7
#跟著廚娘一起買 #西班牙薄餅 #手工薄餅 #西班牙餅乾 #橄欖油薄餅 #餅乾 #手工餅乾 #全素 #素食
始於1910年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enon
Denon DHT-S216 Soundbar,纖巧機身, 強勁低音, 逼真音效,一步靚聲到位!
Denon DHT-S216 Soundbar 絕對是為家中電視升級音效的最佳拍檔!它本身支援 DTS Virtual : X 功能,為家中輕鬆製造有如身歷其境的 3D 音效之外,其內建藍牙功能讓用家可以輕鬆從流動電話或平板電腦傳送音樂給 DHT-S216 播放;DHT-S216 亦特設 Denon Dialogue Enhancer (對話增強器) 功能,播放電視或電影內容中的人聲、對白等音效時更清晰突出,讓您睇戲、煲劇更加倍投入!Denon DHT-S216 Soundbar 更榮獲日本權威網站 VGP 2020 Summer 選為 TV Soundbar 界別 (3 萬日元以下) 之金賞。
現在仲有限時快閃優惠!現凡於 29 / 9 / 2020 - 9 / 10 / 2020 期間去全線 AV Life 生活影音店購買 DHT-S216 Soundbar,除了可享即減 HK$350 優惠,以 HK$2,030 就可以帶 DHT-S216 Soundbar 回家,更額外送您價值 HK$50 之 Deliveroo 戶戶送 或 foodpanda 禮券,讓您在家中睇戲、煲劇、聽歌、打機同享用外送食物時都可以享受好聲、好音效!一齊 Upgrade to Denon!
速到 AV Life 各分店及網店了解更多優惠詳情:
銷售熱點 - AV Life 各分店:
https://bit.ly/2S3rHK1
AV Life 網上銷售點:
https://bit.ly/2Zbynsn
了解更多 DHT-S216 產品資訊:
https://bit.ly/2YrVr72
#Denon #日本品牌 #始於1910年 #110年經驗 #專注於音響
#DHTS216 #SoundBar #家庭影院 #Bluetooth
#DialogueEnhancer #人聲對白更清晰突出
#DTSVirtualX
#UpgradeToDenon
始於1910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的未來。
發現之道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
另一方面,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標本並非調查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的代表,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在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標本中發現自然秩序」因此就構成另一個當時博物學傳統的重要特色,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臺灣新象
本展第二單元:「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主導調查的臺灣高山植物、臺灣昆蟲研究開創者素木得一所發現的「寬尾鳳蝶」、博物館的傳奇標本採集者菊池米太郎所採集的「黑長尾雉(帝雉)」、臺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全能型博物學者堀川安市採集的貝類標本與其發現的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獨幟一格的歷史博物學者尾崎秀真所蒐集的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還有在1910年代由森丑之助指導製作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博多人偶」、1920年代末蒐集的「佐久間財團蒐集品」、1960年代造成萬人空巷的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與1970年代臺灣化石大發現出土的「早坂犀」等,館史上重要的發現者與發現,莫不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過去的未來
最後,名為「過去的未來」的本展第三單元,則始於一個問題:究竟這些臺博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換句話說,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裡以三個物件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另一方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同樣也能提供當代創作者充分的素材與靈感。本展場最後兩件「標本」是兩件當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分別取材自博物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的型態,衍生發展出兩件匠心獨具、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回歸收藏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也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場內總共展出367件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其中屬於臺博館藏品者共計265件,在這265件臺博館藏品中,其中不乏出自於著名發現者本人所親手採集並標註的歷史性標本,如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在上個世紀初所採集的泰雅長衣、史前石器、與鳥類標本;更有一些雖非經名家採集,卻是屬於首度亮相的「歷史性首展」,如近年發現的佐久間財團在1920年代末所收藏的莫那魯道之貝珠踝飾。
同時,為了忠實呈現這些藏/展品作為「標本」的採集入藏脈絡,許多當時採集或入藏時的「歷史標籤」,都「破例」隨著其「物主」一起於展場中展出,細看其上不難可發現一些著名的調查採集者,如森丑之助、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等人的親筆墨跡,至今仍斑斑可識。
始於1910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東華三院文物館(Tung Wah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建築外觀採用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但內部的部分裝飾則揉合了1900年代流行的西式建築風格。文物館大堂洋溢着濃厚的禮儀氣氛,極像中國南方鄉村的祠堂或祖先堂;中央設有中國醫藥始祖神農氏的神位。神農氏是傳統公認的中醫藥發明者,古語亦有謂「神農嚐百草」;東華供奉神農氏的傳統,是表徵東華以醫療服務起家,並堅守贈醫施藥的傳統,肩負救病拯危的重任。神位前的香案、酸枝桌椅等都是從1911年開 始沿用至今。此外,大堂內外掛有不少外界送贈東華的牌匾和對聯,從內容可以略知東華三院過往的功績。當時病人先在大堂登記,再等候到左右偏廳接受診治。廣華醫院於1958年進行全面重建,僅保留富特色的原大堂建築。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命名為東華三院文物館,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由於該館別具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2010年11月12日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為法定古蹟。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古色古香的外貌,加上紅磚綠瓦、門前的千步廊、人字頂、館內的祠堂佈局,以及從建築物正面看到的中式裝飾等,充份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及外廊的桁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入口大門門板以鍍金花卉雕刻作裝飾,紅色窗框上以格子和花紋圖案點綴。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屋脊始於1991年重建而成,當時仿照1910年原有的屋脊設計建造,中央飾有一顆寶珠,兩端有一對置於幾何紋飾上的鰲魚。屋脊上亦刻有製造該琉璃屋脊的石灣工廠名稱和重建年份。西方影響可見於建築物多處地方,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由大堂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的楣窗、館內的拱門、閣樓及辦公室的窗框、後門外牆等均充份發揮二十世紀初流行的西式建築特色。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展覽簡介東華三院自1870年創院至今,在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以至籌募活動方面的發展。展品大部分是透過1999年舉辦的文物徵集活動向廣大市民收集得來的,包括五十年代的覆診咭、三十年代的義學畢業證書、五十年代的義莊收據、二十年代的捐款收據等,並加上文物館及東華屬下服務單位的藏品。該展覽不但見證了東華的成長,也印證了香港的發展史。東華三院文物館位於廣華醫院內,由《古物及古蹟條例》(第53 章)界定為法定古蹟。 醫院在工程期間會採取足夠的保護措施, 以避免2016年動工之改建工程對法定古蹟帶來不良影響。
始於1910年 在 中华老字号福州土伯捞化,百年传承的汤米粉,始于1910年 的推薦與評價
美食#旅行#吃播#特色美食#福州#中华料理. ... <看更多>
始於1910年 在 全國花火競技大賽, #煙火 #Fireworks 在 雄物川河 Omono ... 的推薦與評價
Sep 10, 2016 - 全國花火競技大賽, #煙火 #Fireworks 在 雄物川河 Omono River 上空綻放,日本 Japan 秋田縣 Akita。此大賽最早始於1910年(明治43年), ... ... <看更多>
始於1910年 在 始於1910年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始於1910年at Facebook. ... 現在由2022年9月23日起至10月31日,同時購買Denon AVC-X3700H AV擴音機(建議零售價:HK$10,980)及Denon Home 250 無線串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