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的1/4房屋持分被法拍了,家人被告變賣房產該怎麼辦?
有一位網友說:她阿姨的先生在5年前過世,留有一棟透天厝,繼承人有阿姨與3個小孩,其中小兒子欠了不少錢,小兒子執意要繼承父親的遺產,於是辦妥繼承登記沒多久,小兒子擁有的1/4房地持分就被查封拍賣。
阿姨不懂法律,沒有在法院拍賣程序行使優先承買權利,買回那1/4持分,就被別人買走了,變成阿姨,兩個兒女以及”投資客”共有姨丈所留下來的透天厝。
最近”投資客”向法院提告分割共有物的訴訟,法院通知開庭,要變價分割房地,該怎麼處理不會被獅子大開口?
心法:運用法律程序,給予投資客適當的利潤解決
投資客持有1/4房地的持分,在法律上,他有權向法院提告分割共有物,提出變價分割或金錢找補…等方法來解決彼此的”共有”關係,讓透天厝變成由1人所有的單純關係,法院不會因為阿姨他之前不懂法律,所以沒有在之前拍賣程序買到…等原因就不判,所以阿姨只能面對,阿姨家人只擁有3/4產權的事實。
方案一:
阿姨家人必須要”拿錢去買投資客1/4持分”,價格就依照市價與投資客取得成本之間,找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金額,盡量在法院達成和解,阿姨一家就可以取得完整的所有權。程序費用也會比較節省。
方案二:
萬一投資客獅子大開口,就讓法院判決變賣透天厝,看最後拍賣多少錢,如果價格接受,就再優先承買房子,再單獨取得所有權。
律師很有感觸…
1.如果明知道子女有欠債,寫一份遺囑也許就可以避免房子被拍賣。
2.如果知道自己有欠債,就拋棄繼承,持分也不會被賣。因為,繼承的財產還是要拿來還,現在電腦連線很厲害,債權人找的到。
3.如果被法院拍賣持分,其他共有人趕快買起來,就不會有問題,現在持分房屋還是有人會買。
預防總是勝於治療!
#心安傳財富
#恩典來守護
#繼承
#共有
#持分
#拍賣
#投資客
#法拍
姨丈過世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該去打針嗎?我媽這麼說!
我有三個長輩接到政府打疫苗的通知,第一位上陣的是兩個多月前剛滿100歲的大姨。聽說打疫苗時很多人圍觀,早知如此,我就辦個記者會幫阿姨打造成網紅。
姨丈很早就因病過世,大姨守寡超過70年,伴著表哥,兩人相依為命過了一輩子。表哥每天幫姨媽做早餐,陪她做瑜珈,從二樓爬到四樓觀看街景。看照片就知道,她是個非常Tough的女人。活了一個世紀,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我老爸92歲了,下週二打疫苗,老好人,一輩子好商量,政府要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我娘就不同了,唸過中學,自認為是知識份子,非常務實,要經過分析,請教過專家才做決定。前幾天舅舅過世,堅持我們子女不可參加喪禮,以免出現群聚問題。我娘在家裡排行老六,要不要打針,先問了五姨媽的兒子。我表哥榮總出身,管過大醫院,還在大學教公衛,問他就對了!
表哥說,要打,還打電話來催。專家說話了,原本還有點猶豫的老媽反過來跟我說,我88歲了,不會吃虧,要我們放心。要群體免疫,大家都得參與,我媽說的!台灣很美,一起守護!
姨丈過世 在 瑪姬飛飛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過年的儀式感
屬於小時候的過年儀式感是每年大包小包南下到高雄避冬,在除夕店家關門前先把所有美食吃一輪,再到西子灣看夕陽,最後心滿意足的回奶奶家吃年夜飯。
奶奶的木頭飯桌上ㄧ定會有燉到軟嫩長年菜、炸到金黃酥脆的花枝丸、香煎土魠魚(最大最肥的那條)、浸泡過米酒的烏魚子、煎到酥脆的蘿蔔糕,還有沾滿蛋液的紅豆年糕。
奶奶過世後轉而回三重阿嬤家過年,回鄉的四小時車程縮短成走路十分鐘的距離,少了清晨睡眼惺忪的爬起上路,多了台北巷弄的冷冷清清。
阿嬤的過年要從ㄧ個月前算起,從每扇紗窗的清理到挨家挨戶送禮,再從購買食材到產出滿漢全席。
「媽你別煮那麼多,我們吃不完!」
「阿嬤你太辛苦了啦,我們各自帶食物簡單聚聚就好。」
阿姨、姨丈、孫子、印傭,ㄧ個月來聽了不下十次這種對話。我想這也是每年在每個家庭都會反覆出現的演出,年節ㄧ不小心就成了一觸即發的壓力。
餐桌椅的擺放不能隨便,客廳的蘭花要買最好最紫的,送禮的禮盒老早在年節前發放出去,盛裝糖果餅乾的盒子是喜氣洋洋的紅。最後就是食物了,阿嬤對食物的堅持是連菜頭湯的菜頭沒有到味,都會整鍋換掉的那種。
那天去阿嬤家參與了雞卷的製作,因為不熟練而得到阿嬤ㄧ針見血的嫌棄。
「這雞卷長得很不好看,包也包不緊」阿嬤說。
「阿吃到肚子裡不是ㄧ樣嗎?」我回嘴道。
老人家的那些眉眉角角我真不懂也以為永遠都不會懂。
而後看著阿嬤將腐皮完整包覆肉泥,壓緊後捲起雞卷,束口、入油鍋,動作雖慢,但依舊ㄧ氣呵成地熟練。當下恍然大悟發現原來阿嬤追求的是將食物的味道和形狀完美的複製貼上,那是對回憶的延續也是對節日傳統的尊重。
除夕那天再次進了灶咖幫忙,滿臉油光的煎著蘿蔔糕、年糕、福州糕時小心翼翼翻面、擺盤,ㄧ心想製作出最完美的拼盤,又再次體會阿嬤所有的堅持和對於每ㄧ道料理的追求完美都是來自於滿滿的用心還有愛。
「什麼味道會讓你想到家?」
我說是那碗小學下課後阿嬤鑊氣十足的蛋炒飯,是奶奶每一年在高麗菜盛產之時醃漬的台式泡菜,也是媽媽飽滿又多汁的玉米水餃。
食物承載了記憶,卻難以代代相傳,當年夜飯已變成外送來的佛跳牆,或許有ㄧ天就再也想不起家的味道。
別再說你的生活有儀式感,儀式感絕對不只是杯盤花草的擺擺拍拍,阿嬤的儀式感才是真正的儀式感,是擋都擋不住的那種。
今年過年我參與了阿嬤儀式感的千分之一,應該也是值得拿出來說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