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黃偉民易經講堂
當警察害怕街上祭祀亡靈的鮮花時,這個政府就很虛弱,很岌岌可危了。
《論語》子路篇十六章:
葉公問政。
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政治不是抽象的意識形態爭論,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感受。
葉這地方的行政長官,請教孔子,一個政府的施政學問。
孔子說,政治上,能做到在這裡生活的人都開心,其他地方的人,都渴望來這裡生活,這便是為政之道了。
獨裁專制的政府,都害怕人民談政治,但中華文化不是這樣的。
《論語》二十篇凡一百二十問,其中問得最多的,是問政。因為政治,是眾人之事,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近者說,遠者來。」簡簡單單說出了為政的大原則。這是一個政府的責任和成績表。
對一間企業來說,在裡邊工作的人都開心,以這機構的員工為榮;外邊的人,都想加入這企業。這便是成功的企業,不需要看市值,看股價。
對於一個領袖而言,跟隨你的人都開心,不願離開;其他人,都想加入你團隊,都想跟你,便是最大的成功了。
在個人而言,認識你的人,都以認識你為榮;不識你的人,都希望結識你,這便是一個人政治上,最大的成功了。
魯國的宰相季康子,兩度向孔子問政,第一次,在《顏淵篇》十七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政府的領導人,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的思想言行要正,社會的風氣便自然端正了。
正字,上面一劃,下面一個止字,在一個社會價值的規範前,懂得停下來,在一劃前止下來,不能違反社會的核心價值。用政府的行政權力,超越社會的紅線,那便是不正,那便是歪邪了!
政府是由人組成,政府的政策也是由人來執行,官員的修養便起了關鍵作用。所以,孔子在《子路篇》再引伸: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領導人的言行端正,就是一個良好政治風氣的開端,用不著嚴苛的法令,社會風氣會自然的隨住轉化,而歸於端正。
如果政府的領導人,官員,本身不正,僅以嚴苛惡法來檢控欺凌,要求市民依從,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季康子第二次問政,記錄在《顏淵篇》十九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
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季康子和所有不學無術的領袖一樣,以為用權力,用重典,拉晒反對的市民,殺晒不聽話的人,便可以強政勵治!
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殺晒唔聽話那些,令其他人歸到我正道這邊,聽聽話話,何如?怎麼樣?
孔子回應他,政治不是這樣的,一味靠武器力量,拉拉鎖鎖,殺人就能成功?
首先,領導人,官員,要以身作則。
政府官僚善,領導人善,社會風氣便自然跟著善化了。跟著引用了一段千古名言作例子: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中國人說的風氣,便從這裡而來。
德,是一個人的內心價值觀。一個領袖,應該先從政府造成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影響施政,最後影響社會,像大地的一陣風吹過,草便會跟隨著風的方向,倒向那邊的呀!
孔子的學說主張,重點是政治責任在上不在下。
社會出了問題,應該由居上位者負責。
風氣,是由上而下的。
《春秋》只責備賢者,因為,執掌權力和資源的人,要對社會,對時代,負起全部責任。
魯國的季康子之外,齊景公也問政於孔子。
齊國是春秋戰國時的強國,由太公望姜子牙立國,立國信念是:「舉賢而尚功」。很功利,所以,是春秋五霸第一個稱霸的諸侯。
魯昭公末年,孔子適齊,當時齊國大夫陳氏專政,齊景公又多姬妾,想不立太子。所以,他問政於孔子時,孔子這樣回答: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中華文化的政治哲學,是建立在一套倫常的文化基礎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責任,責任在上不在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一個是名詞,第二個是動詞。
君君,領導人要做回一個真正的領導人。領導人的意義,不在於權力,他有他的責任和道德要遵守。
臣,是下邊的人。下邊的人也有他的責任和角色。但下邊是被動的,他會被上邊拉扯影響。
所以,當君不君的時候,領導人違反了領導人應有的責任和道德時,下邊的人就臣不臣了。
父父子子的道理也一樣,大原則是責任在上不在下。
父親沒有盡父親的責任和道德,暗指齊景公因寵信愛妾而欲廢太子,那時子不子的後果便會出現了。
齊景公似乎收到孔子說什麼,所以,接著說,如果倫常失序,大家都沒有做好自己角色,即使齊國是經濟大國,他本人連飯都無得食了。
除了這些執政的領袖問政外,子路也有從原則上,請教過孔子為政的首要基石。
《子路篇》第三章:
子路曰: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某日問孔子,假如衛靈公請孔子出來主持衛國政局,第一件事,他會做什麼呢?
孔子說,第一件事,是正名。
孔子的意思,是要先確立社會的價值追求,文化信念。
子路聽了,吓,有是哉!唔係嘩,正名有咁重要麼!人家說你迂腐,真的是啊!名正不正,有什麼關係呀!
孔子的意思,執政,先要把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搞清楚,民眾才有努力的方向,安居樂業的總目標。
子路的反應是,這些抽象的東西,有這麼重要麼?
孔子罵他,你這傢伙,真是野蠻無知!唔識就唔識,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跟著,孔子說,政治的重心,當社會的價值追求不確立,施政時做什麼都會自相矛盾。
施政的道理說不清,什麼政策都無法推行。沒有政策,便沒法有一套社會規範,和文化信念。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單靠法律刑罰,也不能達到政府的期望,也不能在社會推行公義。
刑罰不中,社會無法推行公義,民眾便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什麼都犯法,動輒得咎,不知如何生活?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這個名,是思想文化的內涵。名不正,當一個政府,思想不正,心懷鬼胎,各有私心,老百姓不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所以,孔子說過,為政之道,第一步要搞好思想文化的問題,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安居樂業的總目標方向。
中華文化的思想,是講得出,做得到的,而且是平實合理,符合人性,邏輯上要站得住腳,不是空洞理論,「超英趕美」,「為人民服務」,「只為別人,毫不為己。」,「爹親娘親不及毛主席親」……之類。
這是中國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 些自己不會實行的空話。像說愛國,但錢盡調去外國,子女往美國英國送,又說打倒英美帝國之類。不愛這個國家文化歷史,不愛護這塊山河大地,不愛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卻妄談愛國。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政治道德,是心口一致的。不是說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不會遵守的空洞政策。
整本《論語》,都穿插著這些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從這本經典,來印證今日香港特區政府的缺失,便知道香港之病,病源在那裡?香港人痛苦的在追求什麼了!
姬妾意思 在 吳淡如每周一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史以來最好的弟弟🌸🌸🌸
不負責任讀史筆記之七(文長勿入,雖然嬉笑怒罵但絕對不是亂寫。喜歡歷史的人再看,不然多看無益!🌹🌹🌹🙈)
從有歷史以來,最好的一個弟弟,必然是他。
🌹周公,姬旦,我們小時候愛拿雞蛋開他玩笑。
又把睡覺稱為夢周公。這個玩笑是從孔子來的,有天孔子對弟子感嘆說,我真的老了,好久没有夢見周公了。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史上制禮作樂第一人,也讓周朝進入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盛世,使人類的氣質開始脫離野蠻的腥臊味。孔子的意思不是真的要到夢裡去見周公,而是嚮往自己能夠跟周公一樣,安邦定國,結束他那個世界的無序混亂。
話說周武王幹掉紂王之後,没兩三年,他病死了。大志剛成身先死,他最大的兒子,後來的周成王才是個剛剛發育的青少年。
問題大了。周武王是文王的第二子,傳說第一個兒子伯邑考到紂王身邊當人質時,被紂王殺了,所以周武王要趁紂王派兵出去打仗時幹掉紂王,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幹掉,我遲早會有事啊。
武王超級能幹,也幹得好,但就是做得不久,從他嫡長子繼位時才十二三歲來看,他絕對是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很多,因為父親周文王有二十多個妻妾,光同樣姓姬的諸侯國,就有五十多個!光兒子就超多!
武王最信任他的四弟,姬旦,而他的幾個大弟弟也都跟他有革命情感,也分封在過去商朝的老巢附近,一起就近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為什麼没殺武庚?當然是為了讓殷商的老百姓有個依靠感,並且表示自己只是針對著紂王暴政來著的,不能牽連人家子孫,是一種文明的政治智慧。但也要防著,派了幾個厲害的弟弟看住他。
這三位就是管叔、蔡叔和霍叔。🙊🐵🙈
我跟各位保証,當年唸歷史時,我們老師保証就是把課本唸過去,根本没有告訴我們,他們是親兄弟!感覺上像是不相干的鄰居在打架的一樣!其實這是一個骨肉相殘的家庭鬧劇!🤪
史稱三監之亂的管,蔡,霍叔,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是否是同一個媽難考証,基本上周公和周武王肯定是同一個媽),在周文王的兒子裡分別排行老三、老五和老八。
他們竟然在二哥去世後,聯合過去的敵人武庚一起叛變了。這當然是針對周公來的。成王年紀小,周公攝政,大權在握,「感覺四弟根本就是自己在當大王!」身為三哥的管叔姬鮮超級不爽!
反正人類天性愛傳謠言,謠言總是比較有趣。江湖上傳說著周公有一天會幹掉周成王,三哥受不了了,連合了武庚和老五老八一起叛變(從這裡我可以猜到,當時周武王没有讓三弟姬鮮來幫自己兒子是很有道理的,這三弟腦殘了,😜叛變還聯合過去的主要敵人,請問是要復興商朝嗎?這實在說不過去,除非..除非…除非他們和武庚的叛變是個被編派的理由…這樣管叔等笨蛋就死不足惜了。周公啊,請原諒我的假設,不然你告訴我,你三哥是為什麼要去幫助別人搞復辟?❤️還有從這點看來,紂王之子武庚還真討人喜歡,人際關係足以把警察都變拜把兄弟。)
打了三年仗,周公親征,殺了武庚(現在殷商遺民再也沒主子了,只剩下一個超級没有權力欲的微子啟)、管叔,還流放了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貶成了平民百姓。
對於管叔,他當然不是好弟弟。
無論如何,周公有文明腦,在他管理下,老百姓過得比較舒服,社會比較有秩序,我們的課本裡說他建立了井田制度。
哈哈哈,有很多學者認為井田制是虛構的。😂😂😈😈在此不多說,不過,他的確有想到把人綁在土地上,才不會有社會亂象。🙄️🙄️反正各種土地制度,到最後兒子生得越來越多,不管是天子家或平民家,都會分不夠。千萬不要太天真,所有的田還是貴族的,平民就是每天勞動,不愁没事做,老闆老才有得吃。周天子常常把一大批平民送給貴族當成禮物。這時候的平民,等於奴隸,和牛羊没有什麼區別。
制禮,是為了讓人守規矩,君臣之間要有規矩,婚喪祭祀要有規矩…每個階級都要有它的規矩,更不能以下犯上。作樂,基本上是祭祀用,以維護禮儀莊重,別以為周公會讓大家開演唱會。你也不要以為大家都可以講禮,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好意思,平民百姓,你不守規矩,人家不會只責怪你没禮貌,來領罰吧。
周朝的刑罰其實滿可怕的,以刑罰來說,光割鼻子的罪就有一千條,有五百種狀況你會失去手腳,有三百種狀況會失去生殖能力(宮刑)。😈😷😷
周公是個好弟弟,從文獻上看來,武王曾經因為自己兒子太小,想把王位讓他,他的確也曾把權柄牢牢握在手上,把國家管得好好的,管了七年後,送給了周成王,自己摘掉了攝政銜,當臣子,當然這其間免不了和成王發生誤會。看現存記載,周公爺爺一定是個很愛教訓人的老人家,在現今應該是「道德重整委員會」的委員長,比如史記裡面有誡伯禽書(強調出處就表示我並没有真的很相信這是周公寫的,很可能是太史公取材自當時流傳的仿文),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不要驕奢自滿,要謙待賢才;比較可靠的是尚書裡頭他告誡成王和他弟弟康叔,不要奢侈,要知道民間疾苦,糧食得來不易…當然有的孩子也不會完全明白老人家的苦心,周成王也曾經聽信謠言,跟叔叔不高興,周公也不爭,自行走開過好一陣子,最後還是來個家族大團圓。
他對哥哥的大兒子費盡苦心。是個好弟弟,但他兒子可能有嚴重童年陰影。為了教導成王,他的乖兒子伯禽成了伴讀,成王不聽話,不乖,周公打的都是自己兒子…..這種殺雞儆猴還挺有用的。只是伯禽心裡有多苦,就可想而知了。
周朝的盛世,由周公開創。在周公和成王,和成王的兒子康王…有四十年的時間,幾乎没有人犯罪--這當然是誇張說法,其實刑罰那麼重,動不動要割人身上東西,没事幹嘛犯法?
康王晚年,又跟紂王幹一樣的事,派兵討伐鬼方之類的蠻夷,周朝開始走向滅亡,周公再怎麼教誨,第三代照樣開始完蛋,帝王家想要有好子孫,真難!各位創業者,不要想什麼千秋百世,子孫賢能,自己過好點!
總之周公乃有史以來最好弟弟,那最壞是誰?(三秒後再看答案!)👹👹
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唐太宗。👍👍
雖然是「千古一帝」(歷史上最棒的皇帝),但保証名列史上最壞皇弟。
如果不偷偷在玄武門幹掉他大哥(同時還幹掉小弟),他也没有活命機會啊…我感覺,我有替他講話。🙈
PS歷史最壞弟弟排行榜還有:
宋太宗—😈他哥哥趙匡胤一死,馬上進宮奪權,花了幾年間接幹掉哥哥活著的兒子們.
明成祖---😈他爸死没多久,直接起兵搶皇位,趕走哥哥的年幼的兒子…
多著呢….族繁不及備載!眼中有權利,心裡無兄弟!就看權利那塊肥肉有多大,多吸引人!
Best Regards,
WU TAN JU
姬妾意思 在 吳淡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史以來最好的弟弟🌸🌸🌸
不負責任讀史筆記之七(文長勿入,雖然嬉笑怒罵但絕對不是亂寫。喜歡歷史的人可看,不然多看無益!🌹🌹🌹🙈)
從有歷史以來,最好的一個弟弟,必然是他。
🌹周公,姬旦,我們小時候愛拿雞蛋開他玩笑。
又把睡覺稱為夢周公。這個玩笑是從孔子來的,有天孔子對弟子感嘆說,我真的老了,好久没有夢見周公了。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史上制禮作樂第一人,也讓周朝進入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盛世,使人類的氣質開始脫離野蠻的腥臊味。孔子的意思不是真的要到夢裡去見周公,而是嚮往自己能夠跟周公一樣,安邦定國,結束他那個世界的無序混亂。
話說周武王幹掉紂王之後,没兩三年,他病死了。大志剛成身先死,他最大的兒子,後來的周成王才是個剛剛發育的青少年。
問題大了。周武王是文王的第二子,傳說第一個兒子伯邑考到紂王身邊當人質時,被紂王殺了,所以周武王要趁紂王派兵出去打仗時幹掉紂王,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幹掉,我遲早會有事啊。
武王超級能幹,也幹得好,但就是做得不久,從他嫡長子繼位時才十二三歲來看,他絕對是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很多,因為父親周文王有二十多個妻妾,光同樣姓姬的諸侯國,就有五十多個!光兒子就超多!
武王最信任他的四弟,姬旦,而他的幾個大弟弟也都跟他有革命情感,也分封在過去商朝的老巢附近,一起就近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為什麼没殺武庚?當然是為了讓殷商的老百姓有個依靠感,並且表示自己只是針對著紂王暴政來著的,不能牽連人家子孫,是一種文明的政治智慧。但也要防著,派了幾個厲害的弟弟看住他。
這三位就是管叔、蔡叔和霍叔。🙊🐵🙈
我跟各位保証,當年唸歷史時,我們老師保証就是把課本唸過去,根本没有告訴我們,他們是親兄弟!感覺上像是不相干的鄰居在打架的一樣!其實這是一個骨肉相殘的家庭鬧劇!🤪
史稱三監之亂的管,蔡,霍叔,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是否是同一個媽難考証,基本上周公和周武王肯定是同一個媽),在周文王的兒子裡分別排行老三、老五和老八。
他們竟然在二哥去世後,聯合過去的敵人武庚一起叛變了。這當然是針對周公來的。成王年紀小,周公攝政,大權在握,「感覺四弟根本就是自己在當大王!」身為三哥的管叔姬鮮超級不爽!
反正人類天性愛傳謠言,謠言總是比較有趣。江湖上傳說著周公有一天會幹掉周成王,三哥受不了了,連合了武庚和老五老八一起叛變(從這裡我可以猜到,當時周武王没有讓三弟姬鮮來幫自己兒子是很有道理的,這三弟腦殘了,😜叛變還聯合過去的主要敵人,請問是要復興商朝嗎?這實在說不過去,除非..除非…除非他們和武庚的叛變是個被編派的理由…這樣管叔等笨蛋就死不足惜了。周公啊,請原諒我的假設,不然你告訴我,你三哥是為什麼要去幫助別人搞復辟?❤️還有從這點看來,紂王之子武庚還真討人喜歡,人際關係足以把警察都變拜把兄弟。)
打了三年仗,周公親征,殺了武庚(現在殷商遺民再也沒主子了,只剩下一個超級没有權力欲的微子啟)、管叔,還流放了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貶成了平民百姓。
對於管叔,他當然不是好弟弟。
無論如何,周公有文明腦,在他管理下,老百姓過得比較舒服,社會比較有秩序,我們的課本裡說他建立了井田制度。
哈哈哈,有很多學者認為井田制是虛構的。😂😂😈😈在此不多說,不過,他的確有想到把人綁在土地上,才不會有社會亂象。🙄️🙄️反正各種土地制度,到最後兒子生得越來越多,不管是天子家或平民家,都會分不夠。千萬不要太天真,所有的田還是貴族的,平民就是每天勞動,不愁没事做,老闆給才有得吃。周天子常常把一大批平民送給貴族當成禮物。這時候的平民,等於奴隸,和牛羊没有什麼區別。
制禮,是為了讓人守規矩,君臣之間要有規矩,婚喪祭祀要有規矩…每個階級都要有它的規矩,更不能以下犯上。作樂,基本上是祭祀用,以維護禮儀莊重,別以為周公會讓大家開演唱會。你也不要以為大家都可以講禮,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好意思,平民百姓,你不守規矩,人家不會只責怪你没禮貌,來領罰吧。
周朝的刑罰其實滿可怕的,以刑罰來說,光割鼻子的罪就有一千條,有五百種狀況你會失去手腳,有三百種狀況會失去生殖能力(宮刑)。😈😷😷
周公是個好弟弟,從文獻上看來,武王曾經因為自己兒子太小,想把王位讓他,他的確也曾把權柄牢牢握在手上,把國家管得好好的,管了七年後,送給了周成王,自己摘掉了攝政銜,當臣子,當然這其間免不了和成王發生誤會。看現存記載,周公爺爺一定是個很愛教訓人的老人家,在現今應該是「道德重整委員會」的委員長,比如史記裡面有誡伯禽書(強調出處就表示我並没有真的很相信這是周公寫的,很可能是太史公取材自當時流傳的仿文),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不要驕奢自滿,要謙待賢才;比較可靠的是尚書裡頭他告誡成王和他弟弟康叔,不要奢侈,要知道民間疾苦,糧食得來不易…當然有的孩子也不會完全明白老人家的苦心,周成王也曾經聽信謠言,跟叔叔不高興,周公也不爭,自行走開過好一陣子,最後還是來個家族大團圓。
他對哥哥的大兒子費盡苦心。是個好弟弟,但他兒子可能有嚴重童年陰影。為了教導成王,他的乖兒子伯禽成了伴讀,成王不聽話,不乖,周公打的都是自己兒子…..這種殺雞儆猴還挺有用的。只是伯禽心裡有多苦,就可想而知了。
周朝的盛世,由周公開創。在周公和成王,和成王的兒子康王…有四十年的時間,幾乎没有人犯罪--這當然是誇張說法,其實刑罰那麼重,動不動要割人身上東西,没事幹嘛犯法?
康王晚年,又跟紂王幹一樣的事,派兵討伐鬼方之類的蠻夷,周朝開始走向滅亡,周公再怎麼教誨,第三代照樣開始完蛋,帝王家想要有好子孫,真難!各位創業者,不要想什麼千秋百世,子孫賢能,自己過好點!
總之周公乃有史以來最好弟弟,那最壞是誰?(三秒後再看答案!)👹👹
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唐太宗。👍👍
雖然是「千古一帝」(歷史上最棒的皇帝),但保証名列史上最壞皇弟。
如果不偷偷在玄武門幹掉他大哥(同時還幹掉小弟),他也没有活命機會啊…我感覺,我有替他講話。🙈
PS歷史最壞弟弟排行榜還有:
宋太宗—😈他哥哥趙匡胤一死,馬上進宮奪權,花了幾年間接幹掉哥哥活著的兒子們.
明成祖---😈他爸死没多久,直接起兵搶皇位,趕走哥哥的年幼的兒子…
多著呢….族繁不及備載!眼中有權利,心裡無兄弟!就看權利那塊肥肉有多大,多吸引人!
Best Regards,
WU TAN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