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初、林文瀚、區慶祥的共同謬誤】
必須同意,上訴庭就《禁蒙面法》一案的上訴解決了很多法理問題,只是未能解決的問題更嚴重。3位法官不敢面對前終審法院法官烈顯倫涉公然蔑視法庭這一重中之重的嚴重問題,但又帶給筆者更大批評法院的言論自由,於是筆者亦不得不對這件充滿法理邏輯謬誤的上訴庭裁決,表示歡迎。
前終審法院法官烈顯倫在本年1月8日在報章發表長文,那是上訴庭正在準備聆訊本案雙方陳詞之前的時刻,公然批評高院就本案屬違憲的裁決,公然支持了警員過去多個月來彰彰在目的暴力執法。恭喜烈老,你成功開創退休法官干預現任法官的先河,充分發揮中國人(烈顯倫倒非純種中國人)退而不休老人干政的傳統,極為成功。
只是普通法從來視批評正在審理中的案件,係蔑視法庭,係對法官施加不當影響力,係中傷法院,威嚇法官。這等言行與在法院外塗鴉寫大字,甚而放個小火,性質相同,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大家相信不止一次聽到司法部、律政署及兩個律師會跳出來指摘公眾不應謾罵法官,但為何德高望重的烈顯倫老先生享有特權?法律界精英對烈老就算不是違法也是極不尊重法治的行為,屁也不敢放一個?因為烈老的觀點反映了北京法學權威的想法嗎?
[ 成批評法官先例 ]
這些問題筆者在本欄1月14日的文章公開提出了。(烈顯倫何以不怕蔑視法庭?)筆者準備若然司法界及法律界及政府不公開澄清,則一定見賢思齊,一改以往不評論審訊中案件的做法,公然藉激烈的評論影響法院審訊中的案件,包括對法官的言行作出以個人為本的批評。本想坐言起行,但疫情令社會的焦點轉向,也就沒有執筆效法烈老指導潘兆初、林文瀚、區慶祥3位法官應如何判案。
這也許是好事。今天《禁蒙面法》案也就成為「烈顯倫先例」的同義詞及先例。按此先例,一眾記者評論員及網上KOL再無禁忌,大家可就審訊中任何案件無差別限制地作輿論監督,可隨心所欲地作出猛烈批評(烈老文章很激烈,直指原審不識如何判案),不批評不再是不方便不合適或是要尊重什麼的,更非違法,而是失職了。
再強調一次「烈顯倫先例」給大家罵法官教法官如何判案的自由,筆者從來認為本當如是,所以極表歡迎。
回到這件受烈顯倫指導下的上訴庭案件,筆者沒有細閱判詞也就分不開哪一觀點是哪一位法官提出的,但既是一致的裁決,3位對本案的基本謬誤有負有共同責任。
而事實上,潘兆初、林文瀚、區慶祥的法理保守與終審庭的張舉能、馬道立沒有大差別,差別只在於迎合北京法學界的意欲方面如何包裝得更符合普通法傳統而已。可惜就算沒有筆者這類懂得法律又不給面子的評論員,市民憑常識也知道法治不保,法官聽令於北京多於尊重市民的權利,對本案的結果與其失望,又無謂地大呼小叫法治已死,不如思考如何行動,人人直接行動發揮革命精神,令法治可以如戴耀廷教授所期望,得以「浴火重生」,而不是將希望寄託給終審庭那幾個法官。
3位法官的邏輯不單謬誤,而且矛盾。3位既要表現出獨立見解,沒有受到烈顯倫的影響,但事實上已經受到他的影響,也不敢批評受到北京器重的烈顯倫行為不當。於是結果是既要接受《禁蒙面法》的制定沒有違憲,但又要裁定其中第5條違憲無效。
這是既不同意警察有隨意的執法權力,但又不批評人人皆知皆見的濫權警暴事實;不敢基於事實果斷地裁定這次立法是理應無效,只好在原則上同意特首有權就緊急情況立法,這不是矛盾咁簡單。西諺有云:想討好所有人,結果是沒有討好任何人。法官想保持自己崇高獨立的司法形象,但就表現出一個小媳婦要想討好幾個婆婆的尷尬相。
[ 無視已發生的事 ]
被廢的第5條是指警員有權要求市民在公眾地方除去蒙面物品屬違法,這一點市民還須記取,法官老爺保護你們了,但市民亦深知警察不單濫權亦濫釋法律,很隨便就指市民在非法集結,馬上就執行濫捕,3位法官的裁定從何保護市民的人權?完全經申請合法的集會警方多次隨意宣告取消,馬上變成未經批准的集會了。現實如是,3位法官的持平就變成只是方便警方的偏幫了。
3位無視已經發生的事實,就是市民的人權已經受到零尊重的事實;充滿想像力地指出:「法例有必要阻遏人們通過佩戴蒙面物品,以妨礙《公安條例》的正當執行。」空洞的道理已經令人生厭,前提的「正當執行」早被無情的事實打破而3位法官不置一詞,你們以為受害的市民會給你們的法理予以尊重,還是回應以一句粗口?
相信市民會同樣以粗口回應說堅持會就本案上訴到終審庭的郭榮鏗及梁國雄。上訴之日上訴庭首席應該換了張舉能吧?未換也好不到哪裏,更重要的是政客不帶領政治改革而天天去打官司(用公眾籌來的錢),將政治問題交給被指偏藍的法官去解決,何必再投票支持你們?
市民不必再重視這條法令及對什麼上訴什麼法治再有幻想,必須記着的是警方無權在公眾地方叫你除去口罩,有警員叫你除口罩時大聲說:第5條已經廢了便可。其餘的事,各自修行,量力而為,抗爭就是抗爭,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打官司,從來如是,此案之後更清楚而已。
信報財經新聞 2020-04-14
A15 | 時事評論 | By 王岸然
威嚇同義詞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論
張善政的憤怒與李顯龍的警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路透)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宣布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為其副總統搭檔。一向形象平和的張善政說,他挺身而出,是「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因為她執政太糟把台灣弄到氣數將盡。同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一場演說中提到台、港人民的悲觀,直言台灣「愛拚才會贏」的拚搏精神減弱,他呼籲新加坡社會團結凝聚避免分裂。
張善政的憤怒,和李顯龍的警語,都提供了台灣人民思考明年大選投票的鮮明指標與線索。我們的選舉,不應該停留在候選人的風格與小節上,而應注意國家發展的遲滯與方向偏歧;不應沉醉在政府撒幣催眠式的「台灣真好」迷思,必須警惕台灣民主正在消蝕,台灣經濟早就落在四小龍之末,而執政者卻還在用「重回第一」來麻醉百姓。
張善政不是一個久經江湖的政治人,二○一二年他放棄Google亞太基建總監的高薪,應邀入馬政府擔任科技政委;四年後,以閣揆卸任。亦即,他實際從政生涯僅短短四年,迄今仍維持「無黨籍」身分,沒有沾染太多藍綠習氣與包袱。正因如此,張善政和韓國瑜的「國政配」雖不意外,卻頗有幾分「非典型」的味道。
張善政的「非典型」,可從幾方面看出。第一,從去年縣市長選舉,他即主動幫藍軍候選人丁守中、韓國瑜等人輔選站台;其積極,和國民黨諸多老將的推諉閃避迥然有別。第二,這次他主動出任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總召,延攬各路好手獻策,運用政策論述擴大韓國瑜的治國思維,攻守有致,兩人具有互補效果。第三,張善政學經歷及形象良好,親和力強,政治上沒有拉幫結派之癖好,這對知識菁英、科技菁英及經濟選民具有吸引力。韓國瑜對庶民深具魅力,張善政則能在菁英階層加分。
以張善政這樣無黨籍的半業餘政治人和假日農夫,願意出任韓國瑜的副手,想必不是出於個人的政治欲望,而是出於一個知識菁英不忍見國家沉淪的義憤,才會挺身而出。這點,和藍營不少工於盤計而吞吞吐吐的國民黨人,顯然大不相同。正因如此,他說出「不要讓蔡英文做第二任」的訴求,才會如此堅決有力。原因是,這無關個人恩怨或藍綠糾葛,他關心的是國家前途。
以四小龍的發展評比為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預估,今年新加坡的人均所得(GDP)將為六.四萬美元,香港為四.九萬美元,南韓為三.一萬美元,台灣為二.四萬美元;明顯的階梯狀發展,我國遙落在小龍之末。然而,蔡英文總統卻可僅用兩季的經濟成長,聲稱台灣「重回四小龍第一」,這是多可怕的自欺欺人。事實上,台灣半年來瀰漫的「亡國感」,完全不是因為中共對台進行了什麼威嚇,而是蔡政府玩弄皮影戲,放大中共的威脅黑影來恫嚇台灣人民。蔡政府企圖掩蓋的,是它自己鎖國自肥及施政不力的醜態,卻假藉「抗中」的愛國者遊戲來欺矇百姓。殊不知,「抗中」的同義詞不是「愛台」,而是「鎖台」,更可能「害台」。
因此,當李顯龍對港、台情勢發出感嘆,並惋惜台灣「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削弱,他其實是深感憐惜的。「愛拚才會贏」曾經是鼓舞台灣從戰亂及貧瘠中崛起的奮進精神,是鼓舞台灣人拎著手提箱走向世界的動力。但曾幾何時,這個政府不斷拘限人民的腳步,不許西望,不許交流,必須以製造業思維強制一例一休,必須唯美國臉色是從。更諷刺的是,台灣明明享有獨立的主權,民進黨卻不斷自我矮化去比附兩制下的香港,說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喪志之語。
張善政說「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和李顯龍說台灣喪失「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其實不只是個人感傷,而是對台灣淪落的深沉痛惜。若看不出這點,台灣將跌入更深的山谷。
威嚇同義詞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論
張善政的憤怒與李顯龍的警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路透)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宣布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為其副總統搭檔。一向形象平和的張善政說,他挺身而出,是「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因為她執政太糟把台灣弄到氣數將盡。同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一場演說中提到台、港人民的悲觀,直言台灣「愛拚才會贏」的拚搏精神減弱,他呼籲新加坡社會團結凝聚避免分裂。
張善政的憤怒,和李顯龍的警語,都提供了台灣人民思考明年大選投票的鮮明指標與線索。我們的選舉,不應該停留在候選人的風格與小節上,而應注意國家發展的遲滯與方向偏歧;不應沉醉在政府撒幣催眠式的「台灣真好」迷思,必須警惕台灣民主正在消蝕,台灣經濟早就落在四小龍之末,而執政者卻還在用「重回第一」來麻醉百姓。
張善政不是一個久經江湖的政治人,二○一二年他放棄Google亞太基建總監的高薪,應邀入馬政府擔任科技政委;四年後,以閣揆卸任。亦即,他實際從政生涯僅短短四年,迄今仍維持「無黨籍」身分,沒有沾染太多藍綠習氣與包袱。正因如此,張善政和韓國瑜的「國政配」雖不意外,卻頗有幾分「非典型」的味道。
張善政的「非典型」,可從幾方面看出。第一,從去年縣市長選舉,他即主動幫藍軍候選人丁守中、韓國瑜等人輔選站台;其積極,和國民黨諸多老將的推諉閃避迥然有別。第二,這次他主動出任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總召,延攬各路好手獻策,運用政策論述擴大韓國瑜的治國思維,攻守有致,兩人具有互補效果。第三,張善政學經歷及形象良好,親和力強,政治上沒有拉幫結派之癖好,這對知識菁英、科技菁英及經濟選民具有吸引力。韓國瑜對庶民深具魅力,張善政則能在菁英階層加分。
以張善政這樣無黨籍的半業餘政治人和假日農夫,願意出任韓國瑜的副手,想必不是出於個人的政治欲望,而是出於一個知識菁英不忍見國家沉淪的義憤,才會挺身而出。這點,和藍營不少工於盤計而吞吞吐吐的國民黨人,顯然大不相同。正因如此,他說出「不要讓蔡英文做第二任」的訴求,才會如此堅決有力。原因是,這無關個人恩怨或藍綠糾葛,他關心的是國家前途。
以四小龍的發展評比為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預估,今年新加坡的人均所得(GDP)將為六.四萬美元,香港為四.九萬美元,南韓為三.一萬美元,台灣為二.四萬美元;明顯的階梯狀發展,我國遙落在小龍之末。然而,蔡英文總統卻可僅用兩季的經濟成長,聲稱台灣「重回四小龍第一」,這是多可怕的自欺欺人。事實上,台灣半年來瀰漫的「亡國感」,完全不是因為中共對台進行了什麼威嚇,而是蔡政府玩弄皮影戲,放大中共的威脅黑影來恫嚇台灣人民。蔡政府企圖掩蓋的,是它自己鎖國自肥及施政不力的醜態,卻假藉「抗中」的愛國者遊戲來欺矇百姓。殊不知,「抗中」的同義詞不是「愛台」,而是「鎖台」,更可能「害台」。
因此,當李顯龍對港、台情勢發出感嘆,並惋惜台灣「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削弱,他其實是深感憐惜的。「愛拚才會贏」曾經是鼓舞台灣從戰亂及貧瘠中崛起的奮進精神,是鼓舞台灣人拎著手提箱走向世界的動力。但曾幾何時,這個政府不斷拘限人民的腳步,不許西望,不許交流,必須以製造業思維強制一例一休,必須唯美國臉色是從。更諷刺的是,台灣明明享有獨立的主權,民進黨卻不斷自我矮化去比附兩制下的香港,說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喪志之語。
張善政說「不要讓蔡英文再做第二任」,和李顯龍說台灣喪失「愛拚才會贏」的精神,其實不只是個人感傷,而是對台灣淪落的深沉痛惜。若看不出這點,台灣將跌入更深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