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課程的由來]
好幾年前,人本教育基金會,還有很會說故事的陳培瑜和我一起到立法院,找立委田秋堇。
為了越來越多愛說話、無法久坐、好動、愛幻想做白日夢的孩子,在學校被冠上"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直接往醫療推去,而學校卻協助有限。
我為了這次的拜訪,還到好幾所學校,拜訪了輔導主任和學務主任,了解學校的困難是什麼,在基層的老師有什麼建議能改善教育的無能為力。
那次,我們談得非常興奮,甚至想設立一所實驗學校,教室內不再是小朋友排排坐,而是可站可坐可躺可搖,每天都有課外活動時間,讓孩子習得各種生活技能,有接觸各種體育與藝術活動的機會,回家作業多元化.....。
可是,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台灣的主流教育,依舊著重記憶背誦書寫筆試,上課最好乖乖坐著聽,不要動來動去,更不要講話。不重視音樂體育美育藝術教育生活技能…..。大家無視於世界在變,社會活動與從前大不相同,仍然一如往昔,繼續拜著科舉制度,追逐分數與名次,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憐的是孩子。被大人安排學習著據說長大會有用的東西,然後,長大才知道過去所學,有用的沒多少,倒是最精華的童年和青春年華,都在安親班補習班評量中虛度了。
於是,人本教育基金會想著如何從讓大人了解孩子、協助各種各樣的孩子開始。無論是從學習上、生活上,最重要的是--從最根本的人的價值去思考,進而改變大人,改變大人對孩子的看法,改變大人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改變大人對孩子的想像與期待,而養成一個能獨立思考,自助助人,生活快樂的孩子。
這是策畫”是小搗蛋還是愛迪生?”系列課程的發想由來。
大力推薦系列課程中,每一位老師的課,都非常精彩,一堂都不能錯過。
很多父母一再抱怨孩子很難教,搞得一個頭兩個大。請不要只會抱怨。孩子真的不好教,我們來上課,學習重新做現代的父母與老師。
《讓小搗蛋變愛迪生 啟迪工作坊
親職教育講座》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過動兒。每一個生命,本來就應該要動。大家熟悉的愛迪生,小時候被當麻煩大王,特別是在學校裡:無法墨守成規、愛思考(很分心)、愛發問(沒規矩)、愛自己實驗(不服從)…,製造很多麻煩,堪稱『小搗蛋』代表。然而愛迪生的母親卻很能欣賞他,很能看出他的優點,還能在別人指責『這個孩子怎麼這樣子』時,挺身而出,說出愛迪生的過人之處,保護孩子並讓別人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他。
在家裡、學校中的現代「愛迪生們」,因為分心、過動、控制不了自己、不停地發問,常帶給身旁的大人困擾;但他們也同時具備善良、熱情聰明、有創造力、勇於冒險、不畏懼威權…的特質。當小搗蛋的父母、老師們擁有看見愛迪生的眼光,小搗蛋就能蛻變成屬於自己人生的愛迪生。
【啟迪工作坊】是安排給家長、教師及對教育議題有興趣者的系列講座,希望幫助您:
• 越過行為的表象而看到孩子們的本質與能力。
• 增長愛的能力,陪伴孩子面對困難、建立自信,並發展優勢。
• 協助父母發現並去除阻礙,以溝通取代命令、以行動取代焦慮,減少親子衝突等。
這幾年來,「啟迪工作坊」陸續在鳳山、苓雅、岡山、小港、旗山等區舉辦,引起熱烈響應,今年持續辦理,提供家長、教師們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請千萬不要錯過!
週三班課程表(9/1、9/8、9/15、9/22),上課時間:13:30-16:30
日期/星期 講題 講師
9/01(三) 是小搗蛋還是愛迪生?─理解過動的孩子 李佳燕(傳家診所醫師)
9/08(三) 以啟發取代懲罰─陪孩子面對問題 陳培瑜(兒童獨立書店創辦人)
9/15(三)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陳生慶(人本基金會資深親職講師)
9/22(三) 滋養孩子的大腦─協助孩子有效學習 張萍(人本基金會全國校安中心主任)
週六班課程表(9/4、9/11、9/18、9/25),上課時間:13:30-16:30
日期/星期 講題 講師
9/04(六) 是小搗蛋還是愛迪生?─理解過動的孩子 李佳燕(傳家診所醫師)
9/11(六) 以啟發取代懲罰─陪孩子面對問題 陳培瑜(兒童獨立書店創辦人)
9/18(六)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陳生慶(人本基金會資深親職講師)
9/25(六) 滋養孩子的大腦─協助孩子有效學習 張萍(人本基金會全國校安中心主任)
上課地點:線上課程,將於課前通知發出邀請
免費系列課程,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連結網址或掃描QR CODE):https://reurl.cc/XeZ0dR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 承辦單位:人本教育基金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eball.tw/news/23494 蘇貞昌今(10)日下午參加苗栗縣黨公職座談會,現場聚集了超過七百名的支持群眾,文學家李喬現身表達對蘇貞昌的肯定,苑裡鎮長杜文卿、縣黨部議員李貴富、縣黨部評召徐進榮、十多名縣黨部執評委以及十多名里長與鎮民代表,也都到場為蘇貞昌打氣。蘇貞昌在致詞時...
威權優點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發了一篇關於小蘇姑娘閱讀的反思文,和朋友有一番討論。
朋友問:「對於孩子成長歷程的擔心,你提到要時時提醒自己閉緊嘴巴、釐清擔心來源、好好欣賞。你通常是怎麼幫助自己的呢?」
朋友提到她有位學生,焦慮的爸爸在停學後,和孩子有了不少的親子衝突。原因是因為孩子補私中課程的成績下降,爸爸嚴厲責罵孩子,並且對於孩子的生活作息、網路使用習慣、與家長應對的態度……多有指責。親子衝突持續發生,孩子回應態度冷漠,讓爸爸的焦慮與指責似乎更高了……
我嘆了一口氣,基本上關於「補私中」,又因「成績不佳而動怒」,顯然家長已有對成績的迷思。只要因成績不理想就會責備小孩,說起來都是大人對成績的內在課題。
朋友也怕孩子這陣子獨自在家,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想請問家長可以怎麼幫助自己度過焦慮?
所以,我先跳脫老師的立場,試著用同理心,來思考這位爸爸的心情。
「自從停課後,親子衝突的頻率的確有上升,包括我和小蘇姑娘也不例外。因為相處時間變長,看到小孩不順眼的行為也變多了。」
「但很多所謂的『看不順眼』,都是一種擔心。」
「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佳,擔心他的學習態度不夠好,擔心生活習慣紊亂,擔心網路成癮該怎麼辦.....」
「擔心之餘,只好出言提醒。但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不佳,提醒到第三次,就變成不耐煩或嚴厲的指責,並用高強度音量來限制或強制執行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小孩他一定也有很多委屈。他覺得爸爸並不了解他,小孩有做過很多的努力,他有試著配合,但他不理解為何爸爸始終看不到這些努力。」
「做這也不對,做那也不對。小孩心裡害怕,怕東怕西的,最後什麼都不做或不敢做,只好整天擺爛、放空,更惹來爸爸的不悅。」
朋友說:「這下可好了,進入了惡性的循環……」
我說:「我相信爸爸的內心一定也好痛苦,因為他是如此的努力,卻把孩子推得愈遠。他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都黏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何在心裡把他形塑成凶狠的壞人、或是整天氣呼呼的怪物?」
我對朋友說:「所以,可以的話,要轉達那位爸爸:他心裡是愛孩子的,孩子也愛他。」
「他是如此的愛孩子,才會如此擔心。孩子也愛爸爸,那些努力的蛛絲馬跡,都是線索。」
「只是我們常把愛變成擔心,化成一種傷人的指責。我們做家長的,要清楚看到自己表達愛的方式,不經意會成為孩子害怕的利刃。」
「傷痛和裂痕,是可以被修復的。只要好好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愛,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來說話。並讓孩子選擇他自己運行的方式。」
朋友說:「是啊,我曾努力回應爸爸他的擔心,也示範如何跟孩子開啟對話,提醒指責、直接命令跟孩子互動的方式,只會把關係越拉越遠……」
我說:「一般人,尤其是在電話裡,不容易理解我們所說的。畢竟一轉身,又處處看到孩子的缺點。」
我試著提出建議:「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很重要,讓他說出十個孩子的優點好了。」
朋友說:「這好適合!請爸爸把看到的缺點先記下來就好,先不要跟孩子說。」
我說:「並且讓他說說十個關於孩子很小的時候,他覺得最開心、最狂喜的時刻。」
「當孩子愈來愈大時,我們常用更高標準來檢視他,卻忘了當他小時候,只要每一次的第一次:第一次笑、第一次會爬、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開口叫爸爸、第一次生病後痊癒.....我們內心是有多麼的狂喜。我們常忘了,那種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的單純時刻。」
「我自己常常想著『愛與擔心』這件事。也常常告訴自己:要記得孩子小時候那種單純的快樂。」
我繼續說:「對了,我還常常跟小蘇姑娘說『對不起』。我會說:『對不起,剛才我凶巴巴的。』、『對不起,我剛才語氣不太好,我太心急了。』」
朋友說:「我必須說,這對傳統形象的爸爸來說,好難哦!爸爸的形象,是這麼強韌的一家之主……」
我說:「而且,我還會跟她抱抱,說:『你知道爸比很愛你的。』她會說她知道。」
朋友說:「光想像那個畫面,無論原先在爭吵什麼,都化解了啊!」
我說:「哈哈,這的確很難,但只要做了一次後,後面就自在多了。」
朋友說:「嗯嗯,這是爸爸的小小一步,卻是親子關係修復的大大一步。」
我說:「你要告訴這位爸爸,孩子小時候就要多抱,再大一點,他就不給抱了。而且,從小沒有常被抱抱的小孩,未免太可憐了!」
朋友說:「這心情,想必身在其中,會好深刻。」
我說:「我之前有po文說我跟小蘇姑娘說『對不起』,在底下有留言:『沒見過有爸爸跟小孩說對不起的。』我才發現原來大多數的爸爸沒做這事。」
朋友說:「真的啊,太不符合社會對家長威權的形象了!為了鞏固自己家長不可違逆的尊嚴、事事掌握的控制感、消除不符合期待的焦慮……這些總總,都是破壞親子關係的利器。」
我嘆了一口氣:「等孩子大了,就覺得爸爸在情緒勒索,接著,就跟家長斷絕親子關係……」
討論至此,我們又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過往親師溝通時,我發現大多數家庭都是由媽媽們與老師密切聯繫。然而我卻發現,在孩子的行為問題上,爸爸這角色扮演深具影響力的關鍵。
所以,現在我都很直接的撥打電話給爸爸們,希望在孩子的教養上,用正向溝通的語言,為彼此找到成長型思維的立足點。
去掉愛裡那份的擔心與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對他的純粹的愛。爸爸們,我們一起來校正回歸吧!
.
.
#歡迎分享
#希望更多的爸爸看到這篇
威權優點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單親撫養孩子的阿萍,原本在護理之家當照服員,工時長,月薪只有3萬多,轉至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當照服員,近兩年的年薪都破百萬元。在資本主義當道的時代,關於「勞動合作社」,我們知道的都太少了,勞動合作社有著各式各樣的好處,你既是員工也是老闆,又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你打拚,一起獲得收入,也能回饋社區,更多勞動合作社的優點以及制度環境的問題,跟著本期社區力專題來一探究竟吧!
🔹《合作大於競爭 民主取代威權 勞動合作社實現勞務自主勞動尊嚴》https://pse.is/3jtpk6
🔹《憲法 公約保障 制度環境卻不友善 勞動合作社在台路 還遠迢迢》 https://pse.is/3hm7db
🔹《勞動合作社與社區共生 解套社會問題帶動善循環經濟》
https://pse.is/3kqkhb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勞動合作社 #合作經濟 #創業 #資本主義 #社會經濟
#有限責任智立勞動合作社
#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高雄芥菜種會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
威權優點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ttp://eball.tw/news/23494
蘇貞昌今(10)日下午參加苗栗縣黨公職座談會,現場聚集了超過七百名的支持群眾,文學家李喬現身表達對蘇貞昌的肯定,苑裡鎮長杜文卿、縣黨部議員李貴富、縣黨部評召徐進榮、十多名縣黨部執評委以及十多名里長與鎮民代表,也都到場為蘇貞昌打氣。蘇貞昌在致詞時表示,能代表民進黨出線與馬政府分庭抗禮的人選,應該是要能了解人民的困苦,並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蘇貞昌也呼籲現場民眾自己就能做決定,接到民調電話一定要說出自己心中支持的人選。
蘇貞昌說自己是創黨黨員之一,當台灣要打破戒嚴、要衝破威權、要爭取民主的時候,他很幸運地能跟黨內前輩站在一起。蘇貞昌感性道出,民進黨中央黨部門口貼了一張第一屆黨主席江鵬堅抱著募款箱的照片,場景是民進黨第一場的演講,當時還是白色恐怖,沒人敢來站台,也沒人敢來聽,到場的都是勞動階級的工人,演講結束後,江鵬堅主席抱著募款箱,蘇貞昌回憶自己也抱著一個募款箱跟在後面,看著那些工人將他們一天賺來的血汗錢投進募款箱裡,蘇貞昌說每一個箱子都裝滿了台灣人的期待,希望民進黨可以照顧辛苦的人,他永遠不會忘記。
話鋒一轉,蘇貞昌指出馬政府辜負了當初七百多萬票的支持,選民在三年前用如此高票讓馬總統當選,立法院又有四分之三的國民黨籍立委,蘇貞昌認為馬政府如果有心一定能做好,但是馬政府卻讓人民相當失望、怨聲載道,政府債台築高、貧富差距加大,薪資低、失業率高,台灣再這樣沉淪就看不見希望,所以人民期待換黨、換人執政。
蘇貞昌接著表示,要代表民進黨出來與馬政府分庭抗禮的人,自然要與馬政府不同,要選能做事、了解民意的人,蘇貞昌說自己從省議員做到立法委員,從屏東縣長、台北縣長做到行政院長,一路從基層做到中央,三十年的歷練,所以他能清楚知道人民的需要;蘇貞昌細數自己曾帶著屏東縣的農民北上賣農產品,在台北縣打造科技園區,也因此創造了就業機會,甚至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屏東縣倡導客家話。此外,蘇貞昌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杜文卿時任立法委員,當時杜文卿向他反應南橫公路卓蘭到三義段工程,因為經費不足而延宕,蘇貞昌立即協助爭取32億經費。
首場政見發表會甫落幕,蘇貞昌也再次強調初選期間,黨內一定要團結,不能怒目相向,否則將被國民黨操作,蔡主席跟許主席都有很多優點,而人民都是總統的頭家,大家應該自己判斷誰較有資格跟馬政府比較,誰較了解人民的困苦,並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蘇貞昌最後呼籲在場民眾自己就能決定,初選期間接到民調電話一定要說出自己心中支持的人選。
威權優點 在 台灣夯創業- 「威權領導的好處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威權 領導的好處是,企業可能得以快速發展,但缺點就是,後繼無人。一旦領導者慢下來,企業很容易停止成長,甚至衰退。」 這是全球最大刀庫(存放待換刀具的裝置)製造 ... ... <看更多>
威權優點 在 习近平执政分析——从威权主义到极权主义;最坏的独裁;个人 ... 的推薦與評價
主题二:习近平执政分析——从 威权 主义到极权主义(主持人:邓聿文)个人崇拜在当今中国的回潮和“人民领袖”在二十大以后的走向(宋永毅,加大教授, ... ... <看更多>
威權優點 在 [心得] 《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民主提供選擇,主權歸於人民──讀《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2202
民主與民主化
民主的概念可溯自古希臘,然現代的民主概念則是誕生於18世紀末的西方。若要對民主進行定義,或可通過政體的目的(例如民主應包含自由、平等、博愛)進行,然而這可能會產生模糊的問題,故本書的進路係以「程序」作為民主的判準,即:「民主政治最主要的程序是被統治的人民經由競爭性的選舉來挑選領袖。」這是熊彼得式的民主理解,簡言之,政體中的權力者是否係經由自由競爭且為公平、公正、定期且普選的選舉產生,這樣的民主政治包含了競爭(contestation)和參與(participation)兩個面向,並有分析上清晰之優點。然應切記者為這種形式的選舉僅為ꔊ薔D的「必要條件」而已,故依此方式選舉產生的政府可能是腐敗的、被特殊利益所操縱的或是無法採納公益政策的,不過,只要是透過這種方式決定權力者,這就是一個民主政體。
「民主是一種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
而本書所關注的不是「民主」,而是「民主化」這一動態的進程,而在這過程中的關鍵即為透過前述之正當程序中所產生的政權取代先前非以正當程序所產生的政權。第一波民主化是源自美國革命與法國革命,而在著作問世的90年代,正處於民主化的第三波浪潮中,根據作者分析提出的民主化浪潮(括號為民主國家數目)之時期如下:
第一波民主化:1828~1926(33)
第一波回潮:1922~1942(11)
第二波民主化:1943~1962(51)
第二次回潮:1958~1975(29)
第三波民主化:1974~(62,預估回潮將減少三個民主國家)
以今日的數據,依照經濟學人的民主索引2017,有76個國家屬於民主國家,這包括了完全民主與瑕疵民主(註1),對照於90年代初完成的此著作可以發現作者的預估是保守地準確,相較於前兩波浪潮中的約莫半數民主國家向威權政權(authoritarian regime,註2)的逆流,作者對於第三波的估計相當地指出今日的民主現況(且不減反增)。
而以浪潮(wave)來形容此政權轉化的過程我認為是貼切的,蓋民主化既是動態的過程,並非僅前進,民主化就像浪潮一般亦漲亦退,根據過往之經驗,民主化就像兩步前一步後般的節奏移動著(參照前述註解資料,第三波前進的比過往的都還要遠)。本書所關注的是第三波民主化,而促進民主化的因素參照70、80年代出現的民主政權可見得有:經濟提升(識字率、教育和都市化的普遍、中產階級擴大、民主態度成長)、天主教會領導反對威權、歐洲共同體及美國與蘇聯在80年代政策轉變為對民主的支持、因西班牙或阿根廷等國家出現民主所產生的滾雪球效應;相對地,參
照過往經驗可知造成回潮的因素有:對民主價值觀念薄弱、惡化社會衝突的經濟危機增長威權式強制解決方案的歡迎度、操之過急的社會經濟改革造成兩極化、保守份子決意把群眾或左翼或下層團體排除於權力外、恐怖統治或叛亂導致的秩序或法律崩潰、非民主的外國之干預、其他國家民主崩潰的滾雪球效應。不過這些因素因為各地域之不同,影響力也有所差異,亦即,民主化的漲潮或退潮可理解為皆係因某些一般原因再加上該地之特殊原因所致。就此而言,若除去外部因素(如外國壓力或滾雪球效應),則產生主要影響者有二:經濟發展與政治領導。國家的經濟發展未必
會產生民主的轉向,然而經濟發展卻與民主化具有高度關聯;同時,社會中的人民與菁英對於民主的態度,以及政治領袖所為之行動,則是使得民主化實現的關鍵,「經濟發展使得民主成為可能;政治領導使得民主成為真實。」因素的存在,係為創造民主之條件,然而浪潮無法創造民主政權,浪潮為肇因(causes),民主得以出現有賴於政治領袖與人民作為肇端(causers)之行動,主體行動之實踐,才可能創造民主政權。
而,民主化的過程是一妥協的過程,無論是公開或私下的協商,參與範圍皆擴大,更多人或團體得以參與權力競逐,並依據公開協議或默契獲得權力(且同意採取溫和立場),在這(參與及節制間形成之)民主交易中使得參與者得以克制,這代表著暴力或革命之放棄,而接受現行社會、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基本制度(私有財產制、市場機制、軍方自主權或教會特權等等),並且透過選舉或議會來取得權力與政策提出與實踐。
於此,可提出一個問題,民主化既然代表的是原先的威權體制走向正當程序產生的民主體制,則原先的統治者何以願意放棄利益壟斷的狀態進行轉向?動機何在?答案是或因其等相信民主作為目的自身,或為將民主當作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一種代價、附帶利益(所以民主或許不是領袖原先所願促成的,而是意外也未必)。就後者之情形而言,原因可能是需要恢復正當性(註解3)、希望獲得國際尊重、國際壓力,又或者是選舉的風險更小(統治者可能認為他們能獲勝,因其控制著政府、資源組織,甚至是選舉)。固然反對勢力可能利益個別,惟若集結卻足以擊敗統治者,눊臚T波中這種爆冷門式的選舉結果並不少見,這也就促成不少國家的民主化。當然,統治者可能會舞弊,惟過度猖狂的做票將使得原先舉辦選舉的目的(恢復正當性)產生矛盾。另外,在第三波下所產生的外國觀察家對於民主化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因其等作為對於選舉公正性的監督者,若拒絕其之監督,亦將因此而削弱正當性。
威權懷舊症與二次輪替考驗
進入民主所帶來的自由,將使過往以秩序與安全為名所進行的威權體制減壓,然或會有些不適應這種失去原先秩序的感覺,所以可能出現「威權懷舊症」(authoritarian nostalgia),這在過往的威權壓迫相對而言較為輕微、取得一些經濟成就或領袖幾近自發地推動民主化的國家不難見得,例如西班牙對佛朗哥、祕魯對維拉斯科等。症頭即為受迫害的記憶漸消,某種程度上被過往威權時代的秩序、繁榮和經濟成長之印象所取代。
然而,人民對於政權與領袖的區辨能力將會左右民主之穩定性,故而即便發病亦無需過於擔憂。承前所述,向民主轉型的政權中原先的反威權聯盟將會分裂,政權的首任領袖將會被認為漸失效能,而人民亦或將會發現民主體制本身不能為國家所面臨的重大經濟、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故而領袖時常被看作是狂妄的、無能的、腐敗的,甚至,三者兼備。此時菁英與民眾從原先的歡騰中醒來,降低期望,而開始適應現實上艱辛的民主現實。然而,解決所有國家問題是不可能的,政府可能會失靈,而民主政治即為一具制度化的方式來更換政府之政體,畢竟,民主不代表所有問題
將被解決,而是代表統治者可以被更換,由人民選擇他們認為可以解決他們所欲被解決之問題的人來進行統治。
「當人們了解,民主政治只是解決專制問題的一種辦法,而未必能夠解決所有其他問題,民主國家就會越加穩固。」
又就民主之穩固,作者也提出了所謂「二次輪替考驗(two-turnover test)」作為衡量標準,亦即轉型初次選舉的執政團體若在此後的選舉失利而將權力轉移給勝選者,而勝選者又將權力和平轉移給次屆的勝選者,亦即二次輪替,則如此的政權即可被認為鞏固。這個測驗所得說明者有二:一為社會的政治領導階層忠於民主且願和平轉移權力;二為菁英與人民皆在民主體制內,即便出了紕漏,替換的對象是統治者,而不是政權本身。
結論
民主化與自由化並不相同,所謂自由化亦會發生在威權政體中,所謂自由化代表政體中的局部開放,然而並未開放自由競爭的選舉以決定統治者,所以自由化對於民主化而言並沒有決定性的關聯。舉例來說,90年代鄧小平開放了中國的經濟,但至今沒有人會說中國是個民主國家,因為他們(部分)自由化了,但是從未民主化,若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 D. Acemoglu 與 J. A. Robinson 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個有著閉鎖性政治與開放性經濟之組合的國家。
在第三波中,選舉是民主化的目標,也是工具。選舉所代表的是國家的靈魂—主權的主體乃是人民,人民透過意志決定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在這樣體制下生活的人民,亦遵從著這個體制。走向民主體制也好,維持民主體制也好,不可忽視者為人民對於民主這個價值的態度與行動上的實踐。
https://vocus.cc/commentonbooks/5d4add24fd89780001fc5480
註1: https://pages.eiu.com/rs/753-RIQ-438/images/Democracy_Index_2017.pdf?mkt_tok=eyJpIjoiWkRKbU1HWmxNVEUwTW1FdyIsInQiOiJPdlltVFV0blFRQzZNVERCZHhVeitZRElmUGplOHh3NWs1d2wzVzdRS1JvNU1kVmUxQVRESU9LbEVSOVwvR1F4aG1PV1NlS0ZZcng4NzBcLzVNZ09JOUxiZU5TTEVPekVHayttOTRqQkQ5TkNzWGN08RlowQTZ0UzlUK0pDdm9PVGlcLyJ9 )
註2:本書中的威權政體代表相對於民主的不民主政體,故包含極權政體、獨裁政體等。
註3:於此,應有必要說明何謂恢復正當性,威權政權的正當性乃係奠基於政績,而當政績衰弱無法提升時,統治者所另尋之路即為透過選舉中人民的意志獲得正當性的補充。而政績作為正當性之來源,於民主程序中亦有其地位,然其之重要性於民主體制中則較為次要,蓋因民主政權的正當性主要來源係「程序」—正當程序的選舉以決定統治者。故即便民主國家面臨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或許無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但該能力並非其存續之關鍵因素,民主政體的存續取決於此系統對無能力解決此國家所面臨之問題的因應之道,簡言之,政體中人民對於體制之尊重與服從。
--
エル・プサイ・コングル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63.1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6697934.A.74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