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直接叫父母的名字,你能接受嗎?】
延續前幾天關於稱謂的話題
在明白稱謂不過是個代名詞
以及隱藏在稱謂當中的權力、責任與期待後
我不禁問自己:
「那我可以接受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嗎?」
坦白說,當我開始想像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時
我的確有被冒犯的感覺
甚至覺得怎麼可以沒大沒小
但我也明白這樣的感受
來自於長期被教育下的結果
就像有一道封印刻在腦中,跟你說不可以這樣
或是應該要那樣,但,真相與真理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另一則故事
「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
雖然窮,但一家人非常的相親相愛
每天粗茶淡飯卻過得很幸福
母親每週都會預備一頓豐盛的餐點
而餐桌上都會有一條新鮮又肥嫩的魚
開動後,母親總是先將魚頭夾進自己的碗裡
孩子們以為母親愛吃魚頭
還會主動幫忙夾魚頭給母親
母親只是笑笑地說謝謝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
因著努力的學習與打拼而有一番成就
生活品質相對也改善許多
孩子們紀念著母親一直以來的付出
於是準備了豐盛的一桌菜來招待母親
其中有一鍋滿滿的魚頭,是為母親特別預備的
而當這一鍋魚頭端到母親面前時
母親的表情非常錯愕,大家感到疑惑
在孩子們的詢問下才知道
原來母親並不愛吃魚頭
而是為了將魚肉留給孩子們
選擇先將肉少刺多的魚頭吃掉」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
我的想法與認知不一定完全正確
如同聖經裡說的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
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 哥林多前書 8:2
蘇格拉底也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我很喜歡去質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觀點
並且透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微調甚至是修正
拉回小孩直呼成人名字這件事
在我原有的觀點中
直接稱呼比自己年長對象的姓名
就等同於沒禮貌、沒教養
就連我的舅舅一直以來都表示
可以叫他的英文名字就好
我也從來「不敢」這樣叫,還是以舅舅稱呼他
深深刻印在腦中的觀點與認知限制了我的行動
階級制度、縱向關係,以及人有長幼尊卑之分
已烙印在我的生命裡
當我擁有這樣的觀點
我就無法落實真正的平等在親子關係中
要突破,就需要有新觀點的加入
與舊觀點碰撞激起火花,最後整合成新的方向
我想起有認識一對母女,他們一同都在教會服事
女兒也都是直接叫媽媽的英文名字
會覺得沒禮貌嗎?
完全不會! 反而覺得還隔外的親切零距離
同時也想到國外很多家庭成員
也會直接以名字稱呼彼此
所以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完全是跟文化和習慣有關
再來探討那被冒犯的感受來自於何處?
以下為我腦中各種想法進行辯論的小劇場🧕🏻🆚👸🏻
🧕🏻「被冒犯是因為被小孩叫名字感覺不被尊重」
👸🏻「不被尊重的感受來自於什麼樣的觀點?」
🧕🏻「因為我比較大,在家中地位比較高
所以需要被尊重」
👸🏻「所以小孩比較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嗎?」
🧕🏻「話不能這樣說,這是兩件事」
👸🏻「所以你覺得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帶給你威脅是嗎?」
🧕🏻「是的」
👸🏻「威脅到你的什麼呢?」
🧕🏻「權威」
👸🏻「所以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讓你有被降階的感覺是嗎?」
🧕🏻「好像是」
👸🏻「降階不好嗎?」
🧕🏻「人都想往高處爬阿,當然希望自己擁有權威」
👸🏻「不過往下走一步
就能與孩子站在平行的位置」
也能與孩子更靠近、更親密」
🧕🏻「好像也是」
👸🏻「放棄權威不容易
但能換得與孩子更多的連結
你,願意嗎?」
當我突破心防的封印
(這時好想學庫洛魔法使大喊:封印解除!)
再次想像小孩叫我名字時
那種被冒犯與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
於是,身為實踐派的我當然展開行動
👩🏻「從今天開始,你們可以叫我瑋玲喔!」
🧒🏻「媽媽」
👧🏻「瑋玲」
👩🏻「恩,要叫媽媽或叫瑋玲都可以」
🧒🏻「媽媽」
👧🏻「瑋玲」
喬伊一開始完全不敢叫我的名字
只有在玩遊戲時敢 (老師點名學生的遊戲)
而唯可完全沒障礙,叫得非常的順口
我從一開始的接受,到現在能享受
喜歡孩子叫我名字的那份親暱感
也覺得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誤)
解除封印讓我感覺很自在也很自由
同時孩子們還是最喜歡叫我媽媽
稱謂不再是枷鎖,而是重新連結
脫去當中的權威,回歸為那份獨有的關係
「媽媽,是專屬於我的代名詞
也代表著無人可取代的身分」
稱謂沒有不好,只需要重新檢視
讓稱謂沒有束縛,只有歸屬❤️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賓狗的更多英文學習資源: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bingobilingual · 全英文 podcast · 視訊家教 · 線上課程:發音教學、文法解析 1【clinical trial 臨床試驗】— 名詞 Before the clinical tri...
「威脅英文名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大麻煩翻譯組Jack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寶寶] 體罰為何容易代間傳遞-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英文實用句團go - blackmail~字面上看來是"黑信"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威脅英文名詞 在 威胁的英文 - YouTube 的評價
威脅英文名詞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面「复必泰」的布條讓國民黨陷入了重重的公關危機。當然,這個危機是他們自找的,怪不了別人。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另一件事:為什麼台積電、鴻海與慈濟,這次都選擇與政府口徑一致,強調布條事件並非政治介入,而是純粹法務上的問題。
應該說,BNT疫苗購捐這整件事,台積電與鴻海這兩家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以及慈濟這個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慈善組織,都配合蔡英文政府的領導。
這並非理所當然的事。三、四十歲以上,親身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台灣的財經界與宗教界,其政治慣性都是偏藍的。
如果照著這個慣性邏輯去走,在這次BNT事件中,本來就藍的郭台銘應該要旗幟鮮明地站在民進黨政府的反對面,毫不客氣地從中提取個人的政治紅利。而台積電也必然會置身事外,不可能響應政府的號召出來管這件閒事。
但事實就是,台積電積極配合政府,做了超乎本份的努力。而郭台銘雖然偶爾跟府院唱唱對手戲,顯擺一下自己在兩岸之間的手腕,但實際作為上仍是以府院政策馬首是瞻。
在此先衷心感謝台積電、鴻海與慈濟的急公好義。但,我還是不免俗地在思考,為什麼他們選擇與台灣政府站在一起?
某一期的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先生的訪談,提供了一個精闢的觀點。
如果時間拉早個二十年,來到阿扁執政的時代。當時國民黨的基本人設,其實是「不以在野黨自居」,而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永久的執政黨看待。陳水扁只不過是個「暫時竊國」的民粹僭主,國民黨才能代表台灣的菁英階層,是唯一能扛起治國責任的政黨。
這不是國民黨在自嗨。當時社會上有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而且掌握經濟、學術、文化的中堅階層更是這麼想,也因此有所謂的「知識藍」、「經濟藍」這樣的說法:我們是有經濟頭腦、有文化、有教養的。民進黨是沒有錢、粗鄙無文的鄉民,就算暫時用民粹手段奪得了政權,負不了治理國家的重責大任。政權遲早還是要回到我們這些真正能管理國家的人手上。
但是也不過二十年的時間,這個刻板印象已經幾乎要一百八十度顛倒過來了。當初國民黨「知識藍」、「經濟藍」罵民進黨的話,現在幾乎都應驗到自己頭上了,而且還足尺加二。
不,拿現在的國民黨跟二十年前的民進黨相比,那簡直是XX比雞腿。
二十年前的民進黨,應該說是個想推動建國大業,但是志大才疏、力不從心的菜鳥執政黨。我們不能否認,當時的扁政府根本不足以駕馭深層政府(deep state),甚至也擺不平黨內的傾軋,照三餐爆發領導危機。但至少我們不會懷疑扁政府想搞好台灣這個國家的初衷。
但現在的國民黨,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不負責任胡亂攻擊的反對黨。它的邏輯、政策與行為,已經支離滅裂,談不上任何的建設性,更遑論回到它過去的人設:「以執政菁英自居,隨時都可以取回政權,把國家治理得上軌道」
現在的國民黨的心態,更像是「得不到你就要毀掉你」的自暴自棄的破壞份子。反正破罐子破摔,只要能夠對民進黨報仇,哪怕引共產黨清兵入關,連同整個國家一起毀滅下去,他們也是無所謂的。
愈是這樣想,就離執政愈遠。
上面提到的,居於國家經濟、學術、文化的中堅地位,而政治慣性偏藍的一群人;那些曾經被稱為「知識藍」、「經濟藍」(也許他們自己也這麼看待自己)的人們,也不可能對國民黨這樣的倒行逆施無動於衷。
人的階級本能與政治慣性是很難一下子改變的。我身邊還是有很多這種「知識藍」、「經濟藍」,即使國民黨一爛到底,他們還是拉不下臉支持民進黨,有些成了韓粉,而更多是挺不下去只能故作中立姿態的。
但遲早他們會理解到,2021年的現在,民進黨才是那個能夠治國的政黨;繼續精神上跟隨國民黨,路只會愈走愈死。而且考慮到台灣在野黨的各種幼稚耍賴無能,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必須接受民進黨的領導。
「他們盡管自認為是社會菁英,但是並不能夠承擔長期跟國家政策疏離所付出的代價。這樣做會讓他們喪失自身的階級地位,因此他們必須跟現在的民進黨合作。」
看到這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次台積電、鴻海與慈濟都選擇配合蔡英文政府的領導。這不是蔡英文政府威脅他們就範,而是蔡英文政府已經牢牢地佔住了治國菁英的生態位。她穩健的執政表現,對比到國民黨與眾在野黨的幼稚無能,只要長了顆大腦的人,都知道要表態支持誰-無論是利益上、道義上還是理念路線上的支持。
「而蔡英文政府是符合統戰政權的所有定義的。所以,時間稍微長一點,不到一代人的時間,『知識藍』和『經濟藍』就要變成歷史名詞,不存在了。」
這裡非常耐人尋味的地方,是劉仲敬用「統戰」這個詞眼來形容蔡英文政府。這個詞眼的含義,比較像是:「蔡英文政府是一個溫和派的、花很多力氣在擴大社會支持基礎(而不是死守著基本支持者);以利誘之、以勢導之,讓加入其體系的人雨露均霑,而冥頑不靈者會遭到邊緣化的命運。」
我們做1450的,常常會為了蔡英文政府的過度溫和而感到不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也正是蔡英文政權這種在治國上苦幹實幹、在政治上懷柔拉攏的特質,才能爭取到許多原本不是綠營的群眾與各階級領袖的支持。
這某種程度上也是民進黨轉型為執政黨,甚至可說是「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永久執政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現在這個民進黨也絕對不是沒有弱點的;尤其蔡英文「統戰政權」的特質,變成把很多當前應該壯士斷腕去解決的問題,例如認同問題,無限期地往後拖,這對台灣的長期發展將會是個巨大的隱憂。這又是一個值得長篇大論的議題了。
威脅英文名詞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短評 《薩滿》The Medium
.
與其說這部片恐怖到讓人中途離席,倒不如說是暈車到中途看不下去;建議容易暈車的人,要在精神狀況良好還有備妥暈車藥的情況下去看比較適合。
.
幾個想法分享給大家:
1. 什麼片就該用什麼方式宣傳,如果明明就不是娛樂恐怖為核心,那是不是就不要一直強調「這部電影超恐怖」或是「恐怖到讓人中途離席」這些字眼,來誤導一般觀眾抱著錯誤期待進場觀賞。
2. 與其說這部片是恐怖片,倒不如是一部反思「信仰」核心的驚悚電影;縱使有些橋段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嚇人,但故事核心的本質是透過家庭成員們的心境變化,來探究信仰的真諦,還有對那些看起來虔誠卻信什麼都不堅定的人,提出嚴厲控訴。
3. 我很喜歡電影中「萬物皆有靈」的概念;與其說是「鬼魂」,倒不如說是詮釋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是科學無法解釋的事物,人們應該抱持著敬畏的心情去面對;至於片中所謂「薩滿」的角色,則是協助這些受到非科學現象困擾的人們,如何走出身心靈的病痛,回歸正常生活罷了。
4. 若要說這部電影有很多怪力亂神的元素,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探討「因果關係」的電影。偽紀錄片和大量手持搖晃鏡頭,則是讓本片增添臨場氣氛的手法;許多劇情的細節是前後呼應,或是隱藏在角色的潛台詞中,真的強烈建議想看的朋友要在身心靈都準備好(簡單來說就是要聚精會神去注意到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這部片將會帶給你很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
5. 我很不喜歡電影的中文片名取名為「薩滿」,一方面是原文片名不論是英文還是泰文、韓文,都指的是泰國依善地區的「靈媒」;另一方面是可能會讓「薩滿實踐者」們的「薩滿研究」被貼上標籤,讓「薩滿」這個名詞變得狹隘。
電影故事從一位靈媒出發,但事實上故事的主軸應該擺放在一個女孩被邪靈附身,漸漸走火入魔的過程,進而影響到家庭或是身邊周遭的人們,在面對未知力量的威脅時,那種無助的恐懼感。回頭過來想想,這對本該是療癒、幫助、甚至將意識轉換到「不尋常現實」,將善意的能量、資訊帶回「尋常現實」的「薩滿實踐者」或「薩滿研究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
總之,調整好心態去欣賞這部電影,才會讓這部片變得更有深度更好看;若是抱著看恐怖娛樂電影的心態去想著如何被嚇,那我只能說:你只會被滿足到一小部分的期待。《薩滿》這部片背後所蘊藏的文化,想要探討的主題相當龐大,其實套用到現實生活中,不僅能夠跳脫電影所探討的宗教信仰,還能夠套用到觀眾們對自己的生命價值觀、道德觀、甚至是世界觀,開脫不一樣的視野。
.
P.S. 對,我就是不爽說「毀三觀」;因為根本沒有「毀」啊?
.
.
#薩滿 #themedium
#電影 #影評 #filmcritics #movie #review
威脅英文名詞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賓狗的更多英文學習資源: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bingobilingual
· 全英文 podcast
· 視訊家教
· 線上課程:發音教學、文法解析
1【clinical trial 臨床試驗】— 名詞
Before the clinical trials end, we can’t be sure whether a vaccine is truly safe and effective.
2 【feminist 女性主義者】— 名詞(支持女性擁有平等權力)
Feminist protests across Mexico have turned increasingly violent.
3【coup 重大成就】— 名詞(p 不發音)
The truce will be a major diplomatic coup for Russia if it lasts long.
EP118
EP131
4【mortality 人終將一死】— 名詞
Generation Z knows fear and mortality.
5 【wind turbine 風力發電機】— 名詞
With one blade painted black, wind turbines can be bird-friendly.
簡單複習:
1)clinical trial 臨床試驗
2)feminist 女性主義者
3)coup 重大成就
4)mortality 人終將一死
5)wind turbine 風力發電機
podcast 跟 IG 也有日更喔,各大平台搜尋「賓狗」就可以找到了!
威脅英文名詞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一個單字是 counter、c-o-u-n-t-e-r、counter,抗衡(名詞),例句是:Trump intends the larger group to act as a counter to China.
G7 要從 seven 變成 eleven 了嗎?
G7 是世界七大工業國,簡單來說,就是有錢國家搞小團體啦。川普提議,擴大這個小團體,再增加四個國家,變成 G11。他想邀請的是俄羅斯、南韓、澳洲、印度。為什麼要擴大呢?可能是要跟中國抗衡啦~這個抗衡就是 counter。
https://edition.cnn.com/2020/05/31/politics/g7-trump-economic-summit-postponed/index.html
第二個單字是 factor、f-a-c-t-o-r、factor 因素,例句是:Alcohol is a major factor in crimes.
為了防疫,南非竟然禁止賣酒?這是因為,南非的酒後暴力衝突很嚴重,而這些醉漢受傷後,就會跑去急診室治療。敗脫幾勒,武漢肺炎已經讓醫院忙翻了,哪有餘力應付這種「酒空」,所以政府就禁止賣酒。不過,最近南非已經恢復賣酒了喔。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52874767
第三個單字是 walkout、w-a-l-k-o-u-t、walkout 罷工抗議,例句是:Facebook employees have staged virtual walkout over Trump post.
美國警察亂殺黑人,引發大規模抗議,抗議中出現暴力破壞的狀況,也發生偷竊搶劫。結果川普竟然在網路上 po 文嗆聲:誰要是搶劫,就直接開槍!
川普的貼文,威脅恐嚇人民,推特看不下去,選擇把貼文隱藏起來了,直接跟川普槓上了。但 Facebook 繼續把貼文留著,很多 Facebook 員工不滿 Facebook,怎麼可以支持這種貼文,非常不爽,於是罷工抗議,要臉書表態跟處理。臉書員工罷工抗議,就是 walkout。
https://www.foxbusiness.com/business-leaders/facebook-zuckerberg-disgust-trump-post-george-floyd
第四個單字是 vigil、v-i-g-i-l、vigil 守夜,而守夜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照顧生病的人,也可能是政治抗議,例句是:Hong Kong have blocked the annual vigil for victims of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每年這個時候,香港人會舉辦守夜活動,哀悼天安門事件的受害者。他們會在夜晚舉蠟燭,聚集在一塊。今年,香港政府說,不准辦。香港果然變了,變得不自由了。天安門事件是個抗議活動,當時中國人向政府喊話,希望中國變得民主一點,結果政府用子彈跟坦克回應,血腥鎮壓抗議的人。守夜活動,就是 vigil。
https://www.npr.org/sections/coronavirus-live-updates/2020/06/01/867117838/hong-kong-police-block-tiananmen-square-vigil-due-to-coronavirus
最後一個單字是 measles、m-e-a-s-l-e-s、measles 麻疹,例句是: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is battling massive outbreak of measles , Ebola, and COVID-19 .
剛果民主共和國如臨大敵,武漢肺炎、麻疹、伊波拉全部同時爆發。
其中,麻疹的傳染力強得很嚇人,幾乎所有小孩都會中標,得病後死亡的機率,還比武漢肺炎還高。你可能想說,嗯?我怎麼沒什麼聽過,麻疹的疫情勒?這是因為有疫苗,大概是 1960 年代研發出來的。其實看完麻疹的歷史後,我覺得人類也是蠻了不起的耶,能用疫苗控制住可怕的麻疹病毒。希望台灣繼續謹慎防疫,等待疫苗出來,一起戰勝武漢肺炎。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0/06/new-ebola-outbreak-flares-up-as-measles-covid-19-rage-in-drc/
簡單複習:counter 對抗、factor 因素、walkout 罷工抗議、vigil 守夜、measles 麻疹。
恭喜你!今天學了 5 個新單字,還聽了 5 則國際大事!如果喜歡我們的 podcast,希望你可以訂閱,然後為我們留 5 顆星的評價。如果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也可以到 IG 搜尋賓狗單字,私訊我聊聊喔~謝謝收聽,下次通勤見 ❤️
威脅英文名詞 在 大麻煩翻譯組Jack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kullgirls #Skullgirlsmobile #Lasthope
Skullgirls是一款2D平面格鬥遊戲,故事圍繞在Skull Heart(骷髏之心)這項神奇的物品上,有許願的功能,但只要許願的人心不夠純潔,願望則會扭曲,遊戲中講述各角色自己,以及與Skullgirl所發生的故事
在Mobile手遊版中的劇情模式交代許多原作時空的背景與更多細節的劇情
影片中許多部分並未完全照英文字面意思翻譯,為了能盡量淺顯易懂,並傳達本作故事的劇情與要素,會在一些地方稍做調整讓[中文]看起來能夠更加流暢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告知
[ 剪輯與翻譯許可皆已通過原影片頻道同意 ]
原影片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oi8EMraQU
原頻道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pfW70NNVaYQno8-L4IiLw
-----名詞與註解-----
0:36 – get the greenlight 就是得到獲准的意思
0:54 – 你可以看到Hallow說的Trick是大寫,這是有原因的,在我們的Valentine劇情最後,你可以看到Last Hope的成員代號都是由節日去命名,而之後的劇情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節日雙關,都與當事人綽號的節日息息相關, 但在Last Hope之中,只有Valentine不是用"情人節"去開玩笑,大多時候她都是說醫學上的術語
0:54 – Clinical trial 就是臨床實驗的意思
1:06 – Valentine的生日就是聖誕節當天
(資料來源: http://skullgirls.wikia.com/wiki/Valentine)
2:32 – Easter說的Good Friday就是聖周五,耶穌被釘死的那一天,與復活節有關聯性,此處又是一個節日代號的雙關梗 這邊大概是”Oh My God”的意思
(資料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9%80%B1%E4%BA%94)
2:55 – lil = little
3:05 – 這邊Easter說的就是”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也就是要懂得去分攤風險的諺語,不過我想大概也參一點Easter(復活節)彩蛋與蛋有關係的雙關
3:29 – Christmas說”Looking to add to your coal collection?” 就句子的意思去翻就是”妳想增加妳的煤炭收藏嗎?” 這邊也是有典故的,傳說聖誕老人會在壞小孩的襪子裡放黑碳而不是禮物,所以這邊Christmas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雙關”妳又想搞什麼不安份的事?” 為了保留雙關的味道,我們在這邊翻譯成”妳又想上壞小孩名單了嗎?”
3:39 – Scrub in to help triage也是比較醫療方面的梗,就是分流、分攤照護
4:13 – 我們的Patricia出現了,有看過我們Peacock故事劇情翻譯的你應該就知道了,這位就是Peacock
4:46 – 這位Carol又是誰呢? 從未來的劇情翻譯或是這邊Valentine說”符合要求”這幾點中你可以知道,這位就是Painwheel,在之後的實驗中,她被注入Skullgirl的血,被Valentine和Brain Drain改造成Anti-Skullgirl士兵
4:58 – 不少粉絲很討厭Valentine的原因是,她就是害Painwheel從無辜的小女孩變成那種怪物的元凶,這邊我要幫她平反,其實Valentine當時也有幫Painwheel求情的,不過在那個飽受Skullgirl威脅的世界裡,尤其又是較為極端的Lab Zero, 我想她也別無選擇
5:48 – Treat 萬聖節Trick or Treat”給糖或搗蛋”的雙關
6:09 – Christmas這邊相當有領導風範的用手術刀與手術比喻”成功需要很多條件,各個崗位之間的合作很重要” 同時也有個小特點是,Christmas的擅長武器就是手術刀
7:07 – Pattycakes就是小蛋糕,Patty直接用她自己的代號來雙關小蛋糕
8:33 – Et tu 這邊相當有趣,這句點故其實是拉丁文的文學名言”Et tu, brute?” 直意就是”Brute,連你也有份嗎?” 後世認為是凱薩在被刺殺之前看到自己的養子也參與在這謀殺計畫當中,在文學中用於被至親之人背叛時所說
(資料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t_tu,_Brute%3F)
9:04 – Boo! 這就只是萬聖節常出現的嚇人聲,外加還是有Trick這個雙關
9:23 – Theonite又出現了,可以從我們的Peacock劇情中得知,這是個存在於Skullgirl和寄生蟲兵器中的某種物質
10:20 – ASG = Anti-Skullgirl = 對抗骷髏少女,前面也有出現過
11:19 – 這邊的酢漿草也是節日雙關,與Patty相關的聖派翠克節常出現的物件之一
11:48 – Hallow這邊說的收到牙刷是指,在萬聖節小孩去要糖果時,不喜歡給糖果的家庭故意給小孩牙刷或牙線去諷刺他們吃糖會蛀牙,所以此處也有節日雙關
12:15 – Valentine在這邊是第一次嘗試說這些Hallow常講的雙關,在前面的劇情當中可以明顯看出,所有Last Hope成員當中,Valentine與Hallow感情最好
13:05 – 我想Easter想表達的就是增生很快,不過還是用了兔子來跟復活節雙關
13:17 – Wee lass = Little girl
13:36 – 這邊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梗,童話中彩虹的彼端有一桶金子,和守著金子的小矮人,Patty還把Rainbow(彩虹) 改成Painbow(斜音非常相近,但把彩虹加上了Pain痛這個字) 而此處也是節日雙關
13:53 – Easter又提到蛋了 復活節雙關梗
15:28 – Valentine老樣子帶有醫學感的句子
15:38 – Marie會把她們比喻成”要被掃掉的灰塵”,我想除了藐視那些阻礙她的凡人以外,也加減跟Marie帶有女僕的形象有關
16:16 – Say your prayers! 這句通常在要開槍打死或是砍頭那個人前一瞬間說,就是類似喊出”好好去地域懺悔吧!”然後殺掉那個人,這種情況,而此處Double會說出這話也加減跟她的修女形象有關
影片內容非一人完成,十分感謝與我一同製作此影片的朋友們
並再次感謝原頻道D-Money107提供我們影片與使用權限
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們翻譯組!
訂閱頻道追蹤更多我們的影片!
關於我們翻譯組: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035888
動畫與額外翻譯的網誌:https://weedtrouble.blogspot.com/
我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TransWeed
遊戲官方網站:
http://skullgirls.com/
Skullgirls Steam網站: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245170/Skullgirls/
威脅英文名詞 在 英文實用句團go - blackmail~字面上看來是"黑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blackmail~字面上看來是"黑信",這個字的源義正是黑信,後來解釋為敲詐、勒索、威脅,可作為動詞和名詞。用法如下~ 1. 【commit】 blackmail 犯了敲詐的行為2. ... <看更多>
威脅英文名詞 在 威胁的英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威胁 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跟我们一起边听边学。什么是 威胁 对应的正确 英文 解释?如何正确拼写threatening?我们创建这个视频频道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最 ... ... <看更多>
威脅英文名詞 在 [寶寶] 體罰為何容易代間傳遞-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我記得以前看過《最高的教養》一書,我的感想是父母不能靠直覺教養小孩,有很多事情
必須刻意練習。我們這一輩大多都是被體罰長大,不刻意練習就會很容易複製上一輩的教
養模式,即使我們覺得自己沒有上一輩做得那麼誇張。這一篇文是在說明為什麼體罰對教
養無效,因為小孩面臨巨大壓力時會因為生理機制導致他聽不進教訓。也說明為什麼體罰
這種教養模式很容易代間傳遞。
這邊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小時候因為媽媽外遇跑去住別人家,我有段時間自認為應該負擔
起教育小妹的責任(現在知道這個叫做親職化兒童),所以我會拿曬衣架打小妹,叫他說
出自己哪裡錯,如果不說我就覺得他不受教,會說教到半夜不給小妹睡。但我當時認為我
很理性喔!因為我媽媽是會直接打小孩後腦勺讓小孩頭撞桌子、小孩在機車上坐歪就會捏
小孩大腿、會當著小孩同學的面甩小孩巴掌,跟我媽比我真的很理性吧?但即使如此,我
回想當初,我自認為的理性教養應該讓我妹當機了吧。
這篇提到的新北考第五名被體罰又拍影片的孩子,若大家要google要有心理準備,影片照
片可能會讓自己情緒低落。
--
作者是 李俊宏醫生 現為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治醫師
https://reurl.cc/RzYmV9
我大概幾乎每週都會接到因為童年創傷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造成的影響
前來醫院的個案。
中間有一部份是如同新聞提到的被害者,但也有另外一部份則是其後因為家庭依附 (atta
chement) 問題、學校適應不良,最終導向犯罪行為而來進行司法精神鑑定或是強制治療
的。
前天接到媒體朋友的來電,詢問過度體罰與腦部的關聯性,先前談過當孩子接受到過度體
罰之後,所導向的杏仁核跟壓力系統,順口講一個大腦與身體的連結斷裂 (disconnectio
n),來形容孩子當過度懼怕而無法思考的反應。
這個腦與身 (或心與身) 的斷開連結,是直譯於英文名詞,要說清楚很難用字面上來意會
。
#最好的翻譯大概是美江牧師斷開魂結吧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相當精密的器官,會有先天的保護機制,這從醫學的一些現象就可以
知道,人體在缺氧的時候,會先犧牲其他的器官來保存大腦的氧氣供應,就知道其重要性
。
而,當大腦面對極大的壓力時,有點像是保險絲為了要保護電器一樣會自行燒斷,它也會
自行斷開跟身體的連結。
下圖是我摘自一篇談創傷導致的腦身連結斷開的論文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
ticles/10.3389/fnins.2022.1015749/full),談的就是這個現象,而你可以看到附圖右
下角,指的就是兒童虐待的影響。
如同先前所提,當你的體罰嚴重到某個程度時,左邊通往情緒調控 (emotion regulation
)、抽象思考 (abstract thinking)、執行功能與邏輯推理、時間感 (sense of time)、
動作規劃 (motor planning) 的神經路線就會被斷開。
這是一種在被凌虐之下,不得不為之的大腦保護機制。我舉個例子來說,當你面對永無止
盡的虐待時,你的大腦只好把時間感關掉 (不然你碰上 #無限月讀 還得要細細品味,那
大概會崩潰吧),有的時候孩子被嚴重的虐待,事後有些社工師或是檢調要問細節,很困
難的原因就在於此 (這個機轉,在許多 #MeToo 的被害人也可以看得到,所以也別再問為
什麼你當下不反抗、還是沒有智勇雙全的留下證據,事實上,當下被害者的大腦,已經無
法反應了)。
而,你期待孩子能夠從體罰中得到的教訓與學習,則需要抽象思考 (以具體轉化你的抽象
指令) 與前額葉的執行功能與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他還需要大腦能好好控制住驚恐的情緒
,才有辦法去運作這些能力,被過度體罰孩子的大腦在那個當下,是不大可能做到這件事
情的。
這兩天,網路上又多了一段因為班上考第五名被體罰孩子的影片。大概就是很明顯的例證
。整段影片,這個孩子就是驚嚇跟哭,父親除了責打以外,曾試著要說明一些規範,但孩
子其實已經無法回應了。
我相信你之後問他到底發生甚麼事情,他大概也只知道自己被打而已,就算他能說自己是
成績未達標而來的,其實不是他思考、反省而來的,而是直覺反射複印你的話來的。
這種沒有經過思考的教訓,說真的,不如你把考卷拿出來,一題一題好好陪孩子重新學習
過。
當這個狀況長期下來,這種腦部連結斷開的情形就會變得更加嚴重或頻繁,有的人會形成
解離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的人會變成容易憂鬱、焦慮的性格,甚至是憂鬱症、焦慮
症;也有人因為長期的神經毒性,影響到情緒控制與思考彈性,甚至變得容易衝動、自我
傷害或傷害他人。
這,幾乎是司法精神鑑定個案經常會碰到的議題。
#一組電器經常在斷開保險絲想也知道到後來這組電器也就跟著壞了
這樣的個案在成長之後為人父母,有時候情緒控制失調 (emotion dysregulation) ,讓
他更容易理智斷線,思考彈性欠佳 (inflexible thoughts) 讓他在當下更難想到其他的
替代方案或是更具有彈性的選擇。
一旦成為施虐者,你就想,他的時間感也不大好、一旦打下去,他以為只有打一、兩下,
還是只有打一小段時間,但實際上卻已經是過度體罰的狀態了 (像你鑑定的時候問說打了
多久,他跟你說大概只有五分鐘,但實際上都快半小時以上了)。動作規劃能力 (motor p
lanning) 與控制能力的減損,讓這個人下手不知道輕重,經常是打到孩子遍體麟傷都還
不知道停手。
有的時候,對象也不僅是孩子,甚至會朝向伴侶,或是他人。
#所謂的代間傳遞就是這麼可怕的現象
這種暴力的鎖鏈,有時候很像傳染病,肢體如此,其實語言也很像。
當然,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被虐待,但有其他人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產生夠好的
依附關係,讓左圖的神經連結能有機會有相對好的發展;而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集
齊了許多不利因子,但因相對有自省能力,經過了許多的掙扎,成為了更好的父母 (個人
非常敬佩,但說真的常聽中間的過程也是很心酸)。
所以,也不意味著,所有受到體罰的孩子,將來就會有這類的現象;但,我看過許許多多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很辛苦,事情不是他做的,但他卻為了要成為一個更好
的人,過得很艱辛。
下次,當你要理智斷線前,先停一停,出去走走,深呼吸,想一想。
說不定你會對自己的狀態更清楚,知道這樣的斷線可能其來有自;也說不定,你可以決定
讓傷害停在你的手上,別影響到你的下一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78.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8343569.A.D3D.html
我是主張不使用任何處罰的,但會用邏輯後果跟自然後果(可google一下)。
不過講到不處罰,就又會有人說不可以不處罰否則小孩會沒規矩,我回這些問題很多次所
以在此就不多說QQ
我遇到疑問或焦慮就會問自己
我為什麼這樣想?我的想法是真的嗎?
所以我也建議家長們想一想,為什麼要用「罰站」,「罰站」對教養有效是真的嗎?可能
會連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喔。試想以下三種情況
1.要有震懾孩子的效果,就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然後孩子受到壓力後開啟「戰」或「
逃」反應完全無法吸收家長的說教,結果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好難教。
2.不要給孩子壓力,好聲好氣叫孩子去罰站,孩子去站了但無法理解自己幹嘛要站(行為
跟後果無法連結),結果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好難教。
3.不要給孩子壓力,好聲好氣叫孩子去罰站,孩子不想去站,結果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好難
教。
這樣好像在挖洞給自己跟孩子跳耶…所以說到底為什麼要罰站?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想這
樣做。
也有一說是為了讓小孩冷靜,但是如果今天在公司出包,大人要讓自己冷靜,會自我罰站
嗎@@?
至於在學校,老師想要罰站,只要不帶有侮辱性(如站在教室站給別人看)且孩子感受沒
有很差我就不會講話。
我有大半的時間是沒人可以替手,我爆炸的次數也很多,但是我要知道的是,我爆炸應該
處理自己而不是處理小孩,所以我會自己躲廁所(以前氣到在廁所吃飯XD)。小孩當然也
會在廁所外哭,我就冷靜下來後再出去解釋我為什麼躲廁所。
※ 編輯: suction (220.136.217.97 臺灣), 07/04/2023 09:47: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