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直覺得心裡不踏實不知道哪裡怪。
.
澔哥最近迷戀當搜倪雅一直說也想那個麥克風。
搜倪雅是英文老師很擄獲澔哥的心,
他回來會強迫教學我們關於新的發音跟單字,
最近關於fork & bowl 我唸了好幾十次,
而關於搜倪雅的教學配備澔哥一直很想要。
『搜尼雅上課頭上有戴耳機🎧』
『然後嘴巴這裡有一個麥克風🎤』
『然後有皮帶這裡可以綁一個喇叭📢』
#我想沒猜錯的話就說耳麥配擴音機吧
.
然後里長伯澔哥每天回家都是沿街拜票道晚安。
今天一貫的經過路口轉角花店跟花店阿姨說掰掰,
結果阿姨不只母親節連兩天送了康乃馨給澔哥,
今天加碼又收到蘭花!?
#花店阿姨只是笑咪咪說下課了好辛苦
#阿姨是我去工作賺錢才辛苦😅
然後再往前走是鞋店老闆。
鞋店老闆平常會開玩笑先說「班長你下課啦!」,
今天澔哥加碼追問:
『老闆我的漢堡車涼鞋送來了嗎?』
『你有去幫我叫貨叫他趕快來嗎!』
「有有有我再幫你催催他我再幫你注意。」
#老闆今天遇到昨晚才訂貨今天就來追貨的🤣
.
最後是今天一直覺得心裡不踏實不知道哪裡怪,
到家後想說應該沒什麼事吧正要卸下警戒心,
打開廁所門想上廁所,
.
.
.
.
.
早上為了倒澔哥的小便斗隨手把便斗放上洗手台沖個水,
然後水龍頭就這樣沒關流一整天😭😭😭
#看到那水流的我心都寒了
#誰跟我說說這樣10小時水龍頭沒關要多少水費
#我哭啊😭😭😭
♪─── 活動分隔線 ────♪
小娘惹參巴醬開團中(只到6/3手腳要快)
★分享文底加:https://reurl.cc/0okW0Y
★下單網址:https://www.littlenyonya.tw/
★來抽2瓶參巴醬:https://reurl.cc/nzxpOl
娘惹發音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肉骨茶是南洋華人的原創料理。裡面雖然有帶骨豬肉的「肉骨」,但並沒有茶,那麼為什麼名稱上有「茶」字呢?原來,中文的「茶」不僅包括茶葉而已,有時還有「湯汁」之意。甚至,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和肉骨茶的淵源分不開的。
南洋華人的主要勢力可以二分為福建派與廣東派,其他還有海南島和客家。肉骨茶的發音是「Bak-Kut-Teh」,由此可知這道料理是出自福建派移民的傑作。」
野島剛,《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五十歲的一人旅,從「吃」進入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奇妙田野探訪》,臺北:有方文化,2020。
▎博客來☞https://bit.ly/2yB3LXT
──────────────────
本月關鍵字 #瘟疫之戰:🦠⚔️☞ bit.ly/un-ik-tshia-piann
訂閱故事,完整解鎖這場戰役 ☞ http://bit.ly/storian
娘惹發音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信報》專欄
南洋特色年菜
有些香港朋友知道我來自吉隆坡,會問:「你們馬來西亞華人的年菜,會不會有些不一樣?」怎麼說呢?基本上,大原則和大方向是一致的,譬如說,無雞不成席,做節一定要有一隻雞,還要有頭有尾;魚也不可少,年年有餘嘛!象徵橫財就手的豬手很重要,特別是我們家是客家人,客家菜式中最常用豬肉,豬手絕對是餐桌上的要角。還要有海參、鮑魚,每逢過節前一個禮拜,看爸媽為了浸發豬婆參而忙碌,心裏已開始投入過年的期待。至於鮑魚,家裡多年來都是墨西哥車輪鮑的捧場客,原罐焗煮兩三個鐘後,開罐取出,一分四,以蒜頭、乾蔥、薑粒等料頭爆炒,最後沾酒、撒蔥花,味道和口感均一流。在香港住了14個年頭,有感:其實選材、意頭上的講究都差不多,只是烹調手法有所不同,而對於新馬華人的年菜來說,有些環節上的地方色彩會更為濃厚——比方說,我的朋友是福建人,他們家的年菜就必須要有波蘿炒豬大腸或豬皮,因為波蘿在當地叫做黃梨,福建話的發音是「旺來」!意頭很應節!
有一道散發著娘惹風味的特色年菜倒是南洋獨有,可以向讀者介紹,那就是一般在年初二開年飯會出現的酸辣芥菜燜豬手/燒鴨/燒肉/白切雞………可以二合一、三合一,以此類推,或是任何你認為可以夾味的素材,都能加入。讀到這裡,大概不難理解,這是將之前團年飯剩食的二度創作,將食之乏味、棄之可惜的剩菜花點心思重新演繹,再次粉墨登場!調味的新鮮指天椒、辣椒乾、亞三片(又被稱為羅望子),是食味的靈魂,菜餚裡的酸辣味全憑這三款素材去調較而來,比例憑個人口味去拿捏,有的人喜歡辣味多一點,指天椒、辣椒乾就多下,反之亦然。新鮮的芥菜跟材料一起燜煮至軟透,吸儘精華,最為美味。是以有朋友的家裡做這一味,除了芥菜,還會加入白蘿蔔,一樣盡得精隨。這是一道非常刺激食慾的菜式,所以普遍受到喜愛,以致就算沒有剩菜,很多媽媽都會去買燒豬手、燒鴨、排骨等材料來炮製成桌上佳餚。
說起南洋特色年菜,不得不提已融入香港社會的「撈起」,在新馬兩地叫做「撈生」。撈起早在大約二十年前,於新馬華人社會已經廣泛流行。一開始的版本很簡單,鯇魚魚生用麻油、胡椒粉等稍微醃過,跟其他佐料如薑絲、甘筍絲、蕎頭、花生碎、薄脆等一起吃,吃之前,眾人站起來舉筷一起撈、一起喊出各種各樣願景的動作才是關鍵,通常是舉筷一次喊一句,說的不外是風生水起!財源廣進!之類的吉利話。撈起猶如在喜宴中大喊『飲勝』一樣熱鬧,特別適合節日氣氛,是以熱潮歷久不衰。
新馬兩國曾經為了撈起掀起一場飲食專利權之爭,兩地都說他們才是撈起文化的發源地,爭著申請列為自屬的世界文化遺產,擾攘一時,之後也就不了了之。查經據典,有說撈起根本就是源自廣州,早年多客工南下謀生,人在異鄉,過節特別心繫家鄉美食,於是保留了家鄉撈起的習俗,後來被廚師加以改良,才發揚光大。美食的起源,從來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來到近代,社會逐漸富裕起來,撈起的面貌也悄悄有了革命:鮑魚絲、火鴨絲、三文魚刺身成為主要材料。事實上,若是對食物衛生稍有常識,都會知道鯇魚、三文魚魚生都有寄生蟲的問題,恐會帶來食物中毒的危機,以海蜇絲、鮑魚絲等取而代之,是較為妥當的做法!
圖解:
酸辣芥菜一品鍋,以指天椒、辣椒乾、亞三片三大調味要角,將剩菜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圖片:Yee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