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破裂家庭的周杰倫「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
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
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裡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
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
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
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
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
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
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
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
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
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
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
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
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
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
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
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
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
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
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
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
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
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
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
《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
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90的網紅風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一位愛王傑嘅歌迷朋友們, 請你留言給王傑打氣支持! #王傑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王杰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https://youtu.be/CbTij0b254Y 作詞:王傑 作曲:王傑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直到我寫的歌 你不再聽之後 我想了很多藉口 給...
娛樂 從 歌手到天王巨星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自破裂家庭的周杰倫「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
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
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
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裡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
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
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
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
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
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
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
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
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
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僵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
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
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
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
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
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
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
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
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
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
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
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
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
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
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
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
《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
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娛樂 從 歌手到天王巨星 在 鄭宜農 Enno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前,現在可以笑說是年輕的時候,時常在想自己跟這個世界的關係。
自己寫歌,站在舞台上唱給大家聽,竭盡所能地去引起迴響與共鳴。在這個產業裡,期望得到一絲專業認可,被肯定才華,被肯定價值。在意評論、在意獎項,然後為永遠得不到的那一份傷神。
「你到底想要走去哪裡?」,這句話我是常常被問的。有些做不來的事,不是覺得它們不好,而是努力起來竟認真顯得畸形,最終發現人真的不能做跟自己個性不相符的事。說白一點,我天生不擅打扮,甚至是有些土味,自然無法引領潮流。天生不夠靈巧、反應也不算特別機靈,自然無法讓人感覺輕鬆娛樂。
如果有人說「你已經夠努力了」,確實吧,32歲以前我幾乎把整個人生花在精進以及生產上,寫大量的歌、拼命學習,但其實閱覽一下世間各色各樣的創作者跟演出者,努力是基本的事,我覺得自己是永遠不夠的。可敬的人太多太多,因此而這實際上並不是能拿來說嘴的事。
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為這個世界做的事情,竟是以性向上的自我顛覆為開端。一切都來得太快,我在一團混亂之中掙扎了兩年,最終做了一個不計後果的決定,結果把自己嚇得半死。大家都說你很勇敢的時候,我只想躲起來,因為我的初衷根本不是那個意思,不是想說愛很偉大、不是想成為什麼女權或者同志的代言人,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聽到「出櫃」這兩個字就害怕,因為沒想過自己這樣叫做出櫃,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還給長期陪著彼此的另一半,一份公開的自由,一個明朗的後半生。同時當下他又在一個浪頭上,你總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最真實的狀況,不要多做猜想。當然這更是對自己的聽眾負責,因為畢竟是一個創作的人,創作是很赤裸的,無法說謊。
我一開始還是只想著好好地做音樂,一直在強調「請大家關注我創作的本質,跟我討論音樂的事」,並屢屢對自己終究逃避不了離婚出櫃的話題而懊惱,。
說真的,能夠走出那段掙扎的歲月,成為現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為有太多人,可能包括正在閱讀著這篇文章的你,在現場、在留言、在各式各樣的訊息中,告訴我你們因為我一個魯莽的決定而感覺有了力量,不再那麼孤單、迷惘。這些訊息讓我開始意識到,如果渺小的我能夠用微薄的力量做一點什麼事情,為了一個我其實根本愛著的這個世界,那可能我有必要開始去面對自己做的事情帶來的,一點點可以轉化為能量的價值。
今天的我總是說,自己的使命大概是用音樂與對話,讓大家感受到被理解。我更知道自己的創作核心為何,更知道自己該用什麼姿態說話,然後或許某種程度上,是用一種火力全開的姿態在把自己的話語權建立得更加無暇。所謂的無暇並不是指說漂亮的話,反過來說,我必須去理解事情到底有幾種面貌,每一面的弧形與亮度是怎麼樣,反照回來的人性又是如何,結果好像因為這樣被逼著變得比較聰明了一些?(笑)
為了成爲這樣的自己,我變得對自己特別嚴苛,每一言行、每一微小的反應,都有可能為自己能帶給大家的視野與觀點,帶來決定性的改變。不輕易站在任何一方,不輕易表態單一立場,並不是因為我沒有。好幾次幾乎要衝動行事,但必須深呼吸一百口忍耐下來,那是因為以角色分配來說,我覺得我擔任的,應該是一個盡量保持多元開放的說話者,不能被自己一時的激情所蒙蔽。我有這個可能可以讓還在理解世間一切的靈魂,找到一個溫和的途徑去開啟他們對一議題的關注,而這樣的角色設定是一旦確立下來,勢必極為嚴謹的事情。
這個想法也深根於我的音樂創作之中了,只不過音樂終究比思想自由很多,我們有幾千幾萬種器樂與音色可以鑽研,有更多視角與觀點可以切入。音樂終究是娛樂,所以必須以此為前提去說想說的話。我深信有時候一首簡單可愛的歌,背後的寓意其實可以是嚴肅的,因此而誕生了〈591〉、〈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這樣的作品,然後再從小延伸到大,變成一個完整的中心思想,最終《給天王星》包括整體企劃、文宣,專輯的曲序,搭配每一首歌的故事內容,集合起來才會成為一封給新世代的情書。
說到這裡有點矯情,也因此必須一再強調這一切其實都是後知後覺養成,我總是誠惶誠恐,只敢說一切盡力。不過總之走到現在,我很明確地知道這必將是一條奉獻的道路。我的意思是說,從某一刻起,我給自己創作與發言的期許,就已經不再只是代表個人,並且要求自己帶著這樣的覺悟去面對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
現在對我而言,成功、肯定的意義,是在於你有多少力,能夠影響多少人,與多少人一起去思考、辯證,一起去找讓世界更好的可能,或者你能帶給多少人慰藉與能量,讓多少人放寬自己、接納別人。就目前而言,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例如說影響一個環評、一個政策,但是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努力,去把訊息傳得更遠、更多元,這是我很珍惜以及感激的。未來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也許這輩子的力量就只能那麼大,畢竟時運難說,有才華的人又這麼多,大家真的都做得越來越好,光是去年底到今年發片的歌手們就有太多令我尊敬的人,像是魏如萱、吳青峰、9m88、陳姍妮老師,這些創作者的能量都非常強大,我打從心底敬佩。總之,我的作品能帶我走去多高的地方,這是很難去預設的。如果一輩子都拿不到一座金曲獎,或是一輩子都辦不了小巨蛋,雖然這些事情我靈魂的一部分確實是在意的,但我知道其實沒有什麼事情錯了,又,說不定是什麼事情對了呢?一切只能盡力再盡力,把每一次做好做滿,不愧對自己。我現在可以說《給天王星》真的是一張很扎實的專輯,它很棒,我為它驕傲,然後讓這些歌自己去陪伴你們,與你們走上一段,那就已經很幸福了。但是,如果有這個機會,大家能夠用你們的傳遞力,幫我補足我們少少的資源做不到的宣傳,以你們理性地喜愛(或者不理性也沒關係啦,我會覺得很可愛),去告訴更多人鄭宜農的歌曲以及演出,有什麼值得交流之處,那我會非常感激。
我也是很好奇自己最終能為這個世界做多少呢?這可能是交給大家決定的事。謝謝你們給我這些那些,誠惶誠恐、繼續努力。期待接下來的每一次露出,也期待很快再見面。
謝謝!
—
說來好笑,寫了這麼多,我也不過是看了Taylor Swift的紀錄片《美國小姐》,結果淚流滿面、夜不成眠,竟然有了這些反思,與大家分享。這部片記錄了Taylor Swift如何成長為一個創作者,一個巨星,其背後在思考以及面對為何。再到後來她首次決定發表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歷了怎麼樣的辯證過程。對於一個創作者與演出者來說,它是一部極具啟發性的作品,首先是針對我們自己目前能有多少影響力,進行殘酷的捻壓(笑)(我真的太小了啊!),但在那之後你確實會獲得重生,因為你會去重新認知自己的作為,它的進程究竟為何,命運又到底要你做哪些事、做到哪裡。
而對一般觀眾而言,這也是一部同時具有娛樂性與思考價值的作品,它關乎你怎麼去看待一個人、一次事件、一句從你自己口中說出來的話,以及怎麼去判斷何謂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推薦給大家。
#給天王星DearUranus
#MissAmericana
娛樂 從 歌手到天王巨星 在 風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一位愛王傑嘅歌迷朋友們,
請你留言給王傑打氣支持!
#王傑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王杰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https://youtu.be/CbTij0b254Y
作詞:王傑
作曲:王傑
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
直到我寫的歌 你不再聽之後
我想了很多藉口
給自己一個解脫
縱然有很多咀咒
也只能接受
人生起起落落
每個人都精彩過
你也曾對我無怨無悔的愛過
直到我閃亮的眼眸
不再光芒的時候
你的笑容 離開了我的左右
我想了很多藉口
給自己一個解脫
縱然有很多咀咒
也只能接受
面對利益誘惑
多少良心能敵得過
你也曾對我無怨無悔的愛過
直到我光輝的歲月
慢慢暗淡的時候
你也開始 鄙視我
哦..我從來都不認輸
又能向誰傾訴
這段心酸的路
哦..我躲不過這黑幕
只有任它擺佈
哦..我從來都不認輸
直到被傷到體無完膚才清楚
没有白色 黑色會孤獨
我從來都不認輸
怎麼突然想哭
心痛到想吐
哦..我從來都不認輸
等不到你救助
哦..我躲在夢的深處
直到 生病了淚乾了 心..跳停了
我聽見 他們笑了
王傑(Dave Wang Chieh,1962年10月20日-),香港和台灣創作歌手、音樂人,1980至90年代活躍華語樂壇的巨星,名列台灣四大天王。註釋一代表作有《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孤星》、《故事的角色》、《幾分傷心幾分痴》、《誰明浪子心》、《傷心1999》等,兼唱國語歌和粵語歌。歌手形像不羈,結合憂鬱嗓音,故有「歌壇浪子」、「憂鬱歌王」等綽號。1987年以《一場遊戲一場夢》在台灣出道走紅,1993年再婚後淡出樂壇並移民加拿大。1999年復出香港樂壇,跟香港英皇娛樂簽約十年「死約」,也成為他的低潮期,2010年自曝在香港遭下鉛毒令嗓子沙啞。2009年香港約滿,創作新歌《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自嘲,此後多在中國大陸舉辦演唱會。2017年宣告將出版最後一張專輯結束歌手生涯,2018年5月宣告最後專輯腰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dkmLm7oosk/hqdefault.jpg)
娛樂 從 歌手到天王巨星 在 YankiD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on.cc東網專訊】 狄易達師妹丁可欣(Yanki)16歲開始學跳舞,年紀輕輕已為郭富城、許冠傑及徐小鳳等多位天王巨星的演唱會伴舞,現在更是跳出彩虹,由舞蹈員變身藝人,並定下奮鬥目標:「希望有一日觀眾係認識我Yanki,再唔係邊個藝人嘅Dancer!」
現年20歲的Yanki並非從小學舞,而是四年前才開始跳舞:「我性格係好動型,讀書時鍾意跑步同跳遠,點解突然會鍾意跳舞?嗰時美國一隊女子組合The Pussycat Dolls,佢哋幾個女仔啲舞跳得好犀利又唱得好,上網搵佢哋啲MV嚟睇,學佢哋跳舞,就係咁鍾意咗!」
花4年由零起飛
從一竅不通到跳上舞台,Yanki花了不少汗水和努力,最初是到青年中心上堂,接着開始與朋友參加一些小型舞蹈比賽吸收經驗,後來為提升舞技,她報讀舞蹈員課程,漸漸發覺對舞蹈員這個職業有興趣,幸好又遇上不少跳舞老師給機會, 介紹她入無綫做跳舞表演,最後正式入行成為舞蹈員。
Yanki去年正式簽公司做狄易達師妹,現在除了繼續教跳舞,還初嘗拍戲滋味,早前台灣歌手王子來港拍戲,Yanki便有份演出,最令她開心的是導演知道她懂跳舞,便臨時加了一場跳舞戲給她自由發揮:「雖然只係小小一段,但已經好滿足!」由舞蹈員變藝人,或許不能再接騷為藝人跳舞,收入可能變相大減,Yanki坦言:「我會咁諗,幫Artist跳舞做騷,始終Focus唔喺自己度,企喺後面跳舞,冇人會察覺到,我希望唔再係邊個嘅Dancer,而係識我Yanki!依家我覺得好似去緊人生另一階段,希望可以似一顆Star吸引大家,我會好努力去做!」
更喜歡唱歌
Yanki咁跳得,原來唱歌和跳舞兩者之間她更喜歡唱歌:「嗰時唔知點入行,跳舞嗰邊見到出路,所以就行咗跳舞條路先,估唔到依家行行吓會有機會入樂壇。」Yanki早前獲公司安排到錄音室試音,雖然未知能否圓歌手夢,但有機會試音已很興奮。
郭富城畀壓力 「舞」得彈!
在Yanki的舞蹈員生涯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能參與天王郭富城的演唱會,可說是很大挑戰,她大讚城城超級專業:「佢台上表現永遠做足一百分,令企喺佢後面嘅一班Dancers都Push自己要跳得好好。」綵排期間,城城就算不用排練都會來看大家排舞:「一開始覺得佢好Cool,喺現場睇住跳幾大壓力,驚跳得唔好唔畀我跳,不過耐咗發現佢唔係咁Cool,會買嘢畀大家食, 同大家傾偈講笑輕鬆吓。」
MY IG | YANKIDIN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YANKI-DIN-%E4%B8%81%E5%8F%AF%E6%AC%A3-148267291925584/?ref=settings
WEBSITE | http://yankidin.wix.com/yankid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kYGA8G_p3o/hqdefault.jpg)
娛樂 從 歌手到天王巨星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楚留香,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首廣東歌,1982年,楚留香在台灣造成港劇炫風,超過70%的收視率更是電視神話。念國小的我,也是香帥迷,還當起追星族,擠進來來飯店(喜來登)看鄭少秋、沈殿霞登台,到處炫耀握過香帥的手呢。當時影迷還分成沈慧珊與蘇蓉蓉兩派,為香帥比較愛誰爭執不下。
楚留香的超高收視率,把張小燕的「綜藝100」打得落花流水,也讓本土藝人發出受到威脅的驚恐抗議,電視學會最後決定三台播出港劇以4個月為限,使楚留香由中視硬生生被轉到華視。從「楚留香」回顧民國70年代的台灣電視生態,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玩味的軌跡,現在日劇、韓劇逐一興起,娛樂事業的文化霸權史,也可從「楚留香」窺見一二。
1982年3月6日:中視以金鐘獎外片觀摩展名義首播粵語原音的楚留香。
1982年4月18日:晚上8:00楚留香正式以國語配音在中視播出。
1982年8月5日:鄭少秋、沈殿霞於來來飯店登台表演。
1982年8月8日:楚留香在中視播出第17集。
1982年8月14日:楚留香轉華視播出。
1982年8月18日:「無花和尚」關聰、「胡鐵花」吳孟達等人來台,關聰並於包國良「歡樂假期」節目落髮為颱風災後募款。
1982年10月2日:楚留香播出完結篇。
1982年12月1日:「沈慧珊」汪明荃來台宣傳在台視播出的「楊門女將」,上崔苔菁的節目「夜來香」。
1982年12月3日:「蘇蓉蓉」趙雅芝來台宣傳。
從1982年4月18日中視播出「楚留香」、華視「琥珀青龍」、台視「楊門女將」、台視「英雄出少年」、中視「十三妹」、中視「飛鷹」、華視「天蠶變」、一直到1983年12月4日台視播出「天龍八部」完結篇,在各方角力下,港劇炫風暫時告一段落。
但楚留香的熱火並未因政策熄滅!
鄭少秋開拍楚留香系列電影,與林青霞合演「楚留香之午夜蘭花」,「楚留香大結局」,電視劇也不少,包括鄭少秋與米雪來台拍攝的「楚留香傳奇」,1985年中視推出「楚留香新傳」,女主角是陳玉玫。至此,鄭少秋接演楚留香的版本之多,已讓人眼花撩亂,稱得上是民國70年代的傳奇。
「楚留香」開啟了港劇熱潮,之後透過錄影帶出租,「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新紮師兄」、「鹿鼎記」、「上海灘」、「倚天屠龍記」等港劇在台灣爆紅,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喬偉、湯振業等「無線五虎將」,還有劉嘉玲、張慢玉等港星在台灣打開知名度,也陸續來台發展。
劉德華、陳玉蓮的「神雕俠侶」,讓周遊搬到台灣,拍成潘迎紫、孟飛的台版「神雕俠侶」,馮寶寶的港版「武則天」,也被周遊引進,讓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製作人宗華則邀請馮寶寶來台,主演「楊貴妃」、「西施」等歷史大戲,其中「楊貴妃」還與湯蘭花同戲對打,相當精彩。
港星來台發展大致分成「戲劇」與「歌唱」兩種,一開始多屬巨星蜻蜓點水的方式來台宣傳,炒短線,片紅就來登個台,上幾個節目,再炫風離台。港星來台灣演戲,大多有語言的障礙、需要配音。歌唱部份,香港藝人大多影、視、歌全方位發展,容易塑造巨星,但早期港星在歌唱這塊,遠不及當時台灣國語歌壇創作的豐富。港星在台所推出的唱片,大都直接翻唱粵語歌,非國內作家所作,感覺上有份疏離感。
梅豔芳挾著香港天后地位來台出片,台灣則以同屬中低音的「蔡琴」迎戰,台灣創作的歌曲,就是比較動人,但梅豔芳「中華體育館」售票演唱會成功,她的舞台魅力、能歌善舞,也給台灣歌手上了一課。
1988年劉德華將在台推出唱片「回到你身邊」專輯,開始由國內創作人製作,所有音樂和詞曲風格的走向都以台灣聽眾為主,梁弘志、曹俊鴻譜曲,鈕大可、陳復明、陳家麗、楊立德、林秋離等耐人品嚐的精緻文筆,讓港星真正打進台灣流行歌曲市場。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與在台灣拍廣告紅回香港的郭富城,都與台灣創作人合作,繼起的草猛、杜德偉的專輯,也都由台灣團隊製作。不管國語是否標準,只要詞曲動人,加上港星特有的魅力,就容易受到歡迎。
1990年代台灣在國語歌壇、電視劇的發展逐漸追上香港,港星則在電影的發展立於優勢,香港四大天王都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巨星,台灣何時能出一個「全方位巨星」,令人期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SmOiggvon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