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世界的形成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翻開本地(馬來西亞)的中學課本,想從歷史中尋找「東南亞」的位置。有點意外,董總出版的獨中(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初中一歷史課本竟是在介紹世界四大古文明之印度河文明裏才穿插了一小節「印度文明與東南亞的關係」,簡述馬來半島上的印度化古國(狼牙修、吉打),並說說東南亞著名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的遺產(吳哥窟、婆羅浮屠佛塔),是為古代東南亞歷史的「登場」。
東南亞古國就只是「印度化」嗎?荷蘭學者梵勒(Jacob C. van Leur)就曾批判「印度化」(Indianized)國家的概念。他認為東南亞具有「印度色彩」,是基於本身有此需要,才引進印度宗教,並且使之融入當地的歷史條件。已有學者指出,東南亞對印度文化的吸收是具有選擇性的,他們從來就沒有全盤接受印度文化。例如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沒有被東南亞接受。而東南亞婦女人權及等級不明顯的文化特色,仍被保留下來。這是東南亞人的智慧。誠然,印度文化曾為東南亞的宗教、政治和社會組織提供一些文化元素,但這無損於東南亞「自主性歷史」的文化根基。
不是歷史書寫的對與錯,這裡涉及的是觀察視角問題。從G.D.E Hall到Anthony Reid,早已正視東南亞區域全體史的記述。而在戰後東南亞諸國之獨立,強調「自主性歷史」亦趨成勢。作為本區域的住民,一種從「在地性歷史」 (indigenous history)的觀察視角探索東南亞的歷史,是尤其需要的。
在這方面,持平講,國中(國立國民中學)歷史課本還確實比較具有這方面的認知意識。在國中一年級歷史課本的第三章「東南亞的早期王朝」,編者就從歷史地理生態分析切入,把早期東南亞分成「農業王朝」和「海洋王朝」。前者是吳哥王朝和扶南,後者則包括占婆、赤土、室利佛逝、老吉打和滿者伯夷。課本也清楚說明這些古國曾受到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影響。但該課本的東南亞史書寫框架,卻僅僅是夾在馬來西亞史中論述的。全書先從「馬來西亞史前時代」說起,中述東南亞古國,接續就是馬六甲蘇丹王朝的歷史、柔佛王朝以及馬來州屬王朝和東馬(東馬來西亞)史話。東南亞史就此被切割,看不到整體性發展了。
強調自主性、開展「在地性歷史」,這沒有錯。惟與此同時,「在地」歷史還必須緊扣與外部世界或區域史的發展趨勢,才能觀其大局。在這方面,反倒是日本最普及使用的高中《詳說世界史》(山川出版社)歷史課本,其關於「東南亞的諸文明」部份,寫得更為具體。它分成「東南亞的風土與人」及「對印度、中國文明的接受與東南亞世界的形成」來論述。茲就其「東南亞的風土與人」一節,簡單中譯如下:
東南亞,可分成以中印半島為中心的「大陸東南亞」,以及以馬來半島、今印尼和菲律賓諸群島構成的「島嶼東南亞」兩個部分。來自「大陸東南亞」北部山地的大河川流向低地,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三角洲,分布著講各種語言的複雜人種。至於島嶼東南亞,其河流則是從高地穿越平地,而以河川及海洋作為交通路,那是馬來語系諸民族「重覆移動」的區域。
在氣候方面,溫高。有常年多雨量的熱帶雨林氣候,以及屬雨季和旱季分明的亞熱帶氣候。
東南亞世界因其擁有豐富的香料資源,而很早就與外部世界聯繫。古印度和中國,以及後來伊斯蘭文化的相繼影響,構築了東南亞獨自的文明。十五世紀有以馬六甲為中心的交易活動的展開,十六世紀則是西歐勢力的進入,並在十九世紀把東南亞完全捲入「世界市場」。隨著大陸東南亞沖積平原三角洲地帶的稻作農業,以及島嶼東南亞錫礦等資源的開採和農業(經濟)作物的迅速開拓,其間有從印度南部和中國南部的人口大量移入,致使東南亞住民激增。這種從外部世界移動的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之融入接受,形成了今天的東南亞世界。
以上文字,有力回應了今天甚囂塵上「外來者」的言論。個人認為,寫得比本地的國中和獨中歷史課本,都還要簡明扼要點出了東南亞的共性與多元性。
(原刊於2015年11月15日《星洲日報.言路.邊緣評論》。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婆羅浮屠交通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印尼爪哇,你去過嗎?】
若是要推薦炎炎暑假去哪裡?我首推印尼!
CP高到嚇人,帶家人去玩12天含機票也才2萬出頭,
撇開旅途母女宮心計,
完全推薦與家人共度火山、梯田跟世界遺產婆羅浮屠。
行程:
台灣→泗水→瑪琅→日惹→萬隆→雅加達→吉隆坡→台灣 (順便去吉隆坡吃好料)
費用:
亞航機票四段 21000NT (去程無行李,回程20公斤)
火車三段 4165 NT
住宿九晚 10235NT
所有行程 21198NT
雜支吃喝 15522NT
12天行程共花 75741NT (平均一人花2萬5)
如何規畫一趟家人的印尼自助旅行:
1.利用 機票比價,購買機票
2.利用 窮游網錦囊 閱讀重要的景點資訊
3.利用 背包客棧 跟 GOOGLE 查詢相關內容
4.預定行程跟交通方式
5.打包行李、兌換美金跟到出發
6.問題一定會有,面對他處理他
7.吵架冷戰一定會有,誰都會有脾氣
8.彼此互相包容,和解,開心拍照
9.離開前都互相檢查是否遺漏物品
10.平安回家才是最重要的路途
#這個暑假你去哪了呢 #爸媽也要放暑假
婆羅浮屠交通 在 Phirence 陳寄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uui Buui‘s Jason看世界之在日惹婆羅浮屠看日出-
#歡迎SHARE
.
📍爪哇島日惹,印尼🇮🇩
.
我們的人生有很多目標要完成,如果你喜歡看日出🌄,那印尼日惹的婆羅浮屠就絕對必須在你的bucket list裡。婆羅浮屠的日出,被CNN評選為「人生必看的日出」之一,如果哪天你到了現場,記得要搶個好位子,因為人真的很多!哈哈。
.
許多人到婆羅浮屠,選擇住在日惹市區,日惹市區距離婆羅浮屠距離大約40公里,開車🚗要將近一小時,所以許多遊客可是半夜3點多就出發,趕在4.30AM前抵達Manohara Hotel🏨進入婆羅浮屠。而我們,因為住得比較近,所以時間上就比較充裕了。
.
婆羅浮屠的日出行程,國外遊客每人38萬印尼盾(大約RM105),一般你在找包車的時候就已經包含在當中了。行程結束後還含一份簡單早餐🍳。
.
從Manohara Hotel走10分鐘就可以抵達婆羅浮屠,上去後,我們就靜靜的等待日出。這裡的日出除了震懾人心❤️,你還可以遠觀龐大且冒煙的莫拉皮火山⛰️。
.
婆羅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寺,是在西元842年由統治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興建,至今有約超過1200年歷史。後來被掩沒在叢林之中,直到19世紀初,被荷蘭工程師所發現。目前婆羅浮屠跟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
婆羅浮屠本身就是一座由石塊所砌成的大佛塔,Borobudur在梵文的意思就是「山丘上的佛塔」,共9層高。另外佛塔被下方各層共有總數大約72個舍利塔,每個舍利塔內都有一尊佛像。
.
對了,來到這裡別忘了摸一摸舍利塔祈求帶來好運哦!
.
💯日惹婆羅浮屠、柬埔寨吳哥窟、緬甸蒲甘佛塔群並稱「東南亞三大佛教遺跡」
💯日惹婆羅浮屠跟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CNN評選為「人生必看的日出」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
📌與馬來西亞時差:-1小時
📌當地可以用貨幣:印尼盾
📌交通:距離日惹市區大約1小時
📌入門票:國外遊客每人38萬印尼盾(大約RM105)
-Buui Buui‘s Jason看世界之在日惹婆羅浮屠看日出-
#歡迎SHARE
.
📍爪哇島日惹,印尼🇮🇩
.
我們的人生有很多目標要完成,如果你喜歡看日出🌄,那印尼日惹的婆羅浮屠就絕對必須在你的bucket list裡。婆羅浮屠的日出,被CNN評選為「人生必看的日出」之一,如果哪天你到了現場,記得要搶個好位子,因為人真的很多!哈哈。
.
許多人到婆羅浮屠,選擇住在日惹市區,日惹市區距離婆羅浮屠距離大約40公里,開車🚗要將近一小時,所以許多遊客可是半夜3點多就出發,趕在4.30AM前抵達Manohara Hotel🏨進入婆羅浮屠。而我們,因為住得比較近,所以時間上就比較充裕了。
.
婆羅浮屠的日出行程,國外遊客每人38萬印尼盾(大約RM105),一般你在找包車的時候就已經包含在當中了。行程結束後還含一份簡單早餐🍳。
.
從Manohara Hotel走10分鐘就可以抵達婆羅浮屠,上去後,我們就靜靜的等待日出。這裡的日出除了震懾人心❤️,你還可以遠觀龐大且冒煙的莫拉皮火山⛰️。
.
婆羅浮屠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寺,是在西元842年由統治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興建,至今有約超過1200年歷史。後來被掩沒在叢林之中,直到19世紀初,被荷蘭工程師所發現。目前婆羅浮屠跟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
婆羅浮屠本身就是一座由石塊所砌成的大佛塔,Borobudur在梵文的意思就是「山丘上的佛塔」,共9層高。另外佛塔被下方各層共有總數大約72個舍利塔,每個舍利塔內都有一尊佛像。
.
對了,來到這裡別忘了摸一摸舍利塔祈求帶來好運哦!
.
💯日惹婆羅浮屠、柬埔寨吳哥窟、緬甸蒲甘佛塔群並稱「東南亞三大佛教遺跡」
💯日惹婆羅浮屠跟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CNN評選為「人生必看的日出」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
📌與馬來西亞時差:-1小時
📌當地可以用貨幣:印尼盾
📌交通:距離日惹市區大約1小時
📌入門票:國外遊客每人38萬印尼盾(大約RM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