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禮物]佛誔,就是釋迦牟尼佛祖的生日。借臺灣昭慧法師一輯學術演說,做了筆記,簡略敘述一下佛教的歷史背景。
古印度,文字仍未全面普及,人們對於重要的事物,靠囗耳相傳。祭祀的儀規,就是其中一項,師父傳授徒弟的重要任務。外界不知底蘊,祭祀就變得神秘,祭師亦於是地位崇高。
婆羅門推崇「祭司」的意色形態,佛教的僧團,不知不覺竟步其後塵。
印度宗教的三大主義,是:(1)吠陀(祭師)天啟(2)祭祀萬能(3)婆羅門第一。
可見,祭司有不可搖動的權威性。因為只有他們懂得處理複雜的祭事、儀規,從而壟斷宗教市場,提高祭司的尊貴性,令祭司無法替代。再加上,對信眾強調祭司是「天啟」的、是上天指派的、是天叫我們崇敬的,就使得負責祭祀活動的人,高高在上。
祭祀是順應人們的慾望而產生的,透過祭祀而達成願望的風俗,早上於佛陀出生前,經已形成。
古印度的阿利安民族,分為四大種氏:婆羅門(祭司)、剎帝利(貴族)、呔舍(自由民眾)、首陀羅(賤民)。這些原本是職業分工的種氏制度,後來變成為社會階級。而祭司當然是四大之首,甚至高於貴族。
古印度的宗教繁多,當中「耆那教」與佛教有不少相同之處,例如素食。而耆那教以「沙門(修道者)」為中心,相信人們可以通過修行改善命運,有異於婆羅門教的「祭司主宰一切」。印度東方地區的小國王,不願臣服婆羅門者甚多,於是有不少人信奉耆那教。
沙門和婆羅門其中一個分別,是沙門是「出家人」,離開了原本的家庭,斷了種氏關係,脫離了四大種氏的系統。
至於印度教的「奧義書」,是最早的「業說」和「輪迴說」,認為兩者互相影響、關連;命運不掌握在祭司手上,而在於個人。但因此,亦出現了宿命論, 使民眾接受社會不公平現象,認定一切壞事,都源於業報,安之樂受。
就這個宿命論,昭慧法師帶出一個真實個案,話說法師去尼泊爾(古時屬於印度)考察,同行還有一個西洋的修行人,懂當地語言。一行法師去到收費公廁,付費之後發現裏面滿地糞便。昭慧法師問,為何收費公廁乏人清潔。西洋修行人為她翻譯,管理員解釋是因為停水。西洋人接受這解釋,事件原本告一段落。
但昭慧法師看見附近有一條河流。建議若不打掃,就不該付費,動議尚未付款者不要付款。管理員見狀,立即派員往河邊取水,清潔公厠。
西洋人接受了管理員的解釋,是被宿命馴化的現象,她甚至同情管理人,認為法師太執著。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去思考。
佛教,可說「他力宗教」到「自力宗教」的突破。前者是靠祭司的法力,後者是靠自己的修行。
婆羅門的理想人生階段,分為四點:梵行(清淨)、居家、林隠、遁世。梵行是人生的學習期,然後成家,到家庭成熟之後便去森林靜坐,最後到處雲遊,以死於異地告終。後兩者有沙門的影響,祭司和沙門的最大分別,是祭司擁有家庭。
佛陀就是在這個背景,誔生於其中一個小邦國。這個邦國的人民,以黃皮膚為主,佛陀屬剎帝利階級,其國家一直受附近兩強國威脅,受婆羅門思想影響。
佛陀的啓悟,源自他週遊四城門,在北門見到修行者(沙門),令他離城出家,尋求生老病死的解決方法,是年他29歲。佛陀的思想,不斷受到婆羅門與沙門的衝擊。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說到:印度的宗教方式歸納為六類:祭祀、咒術、德性(戒律道德)、苦行(改變體質、命運、心靈)、遁世(斷家庭入森林)、瑜伽(禪定訓練)。
咒術後成印度教最受推崇部分,也深切影響大乘佛教。顯示出人性的愚昧,希望引用他力,而達成個人願望。
佛陀在六者中作出取捨,判斷咒術驅遣鬼神的方法,不予採用。一來助長貪心,二來與大貪大嗔鬼神打交道,沒有好結果。(註:「阿含經」講述佛陀保留了「防毒蛇咒」,以保護弟子。但基本上,佛陀反對咒語和法術。)
佛陀亦反對通過祭祀得到福報,認為人類需要通過德性,取之有道。強調屠宰牲口的祭祀,更是得到無量的禍殃。佛陀對於祭祀,是不以為然的。對於亡者的超渡,佛說祭祀只能夠幫助墮入鬼道的亡魂,亡者假如墮入其他道,則無效。
但基於一般人沒有辦法知道,亡者究竟是否進入鬼道,所以祭祀也屬心安理得。後漢傳佛教出現「中陰身」的說法(南傳的講法,是短暫墮入鬼道,等候輪迥)。除了極少數,直接上天堂或落地獄的之外,大部份人都會經過短暫「鬼道」的時間(不是長期鬼道),只屬於短暫性質,因此對於這類情況,祭祀可有可無。佛陀對祭祀的觀感,是基於慈悲,基於孝道,而不是存在什麼撈取福報的動機。
德性,是多方面操行守則。不殺生亦不只限於殺人,而是廣及不殺眾生,這點與其他宗教有所分別,佛教提倡敬畏及悲憫生命。
佛陀贊成種族階級觀念(四姓平等),更規定進入僧團一律平等,這些都是佛教的歷史背景。
(以上是第一節的內容,如果有興趣了解,可以上YouTube繼續。在往後的講座,會帶出現今佛教的現象,例如僧人開始將自己奉為「祭司」,高高在上。也不容許外界知道他們的戒律,要善信接受宿命等等。昭慧法師的講話,全部有文獻根據,很有啟發性。)
[佛誕禮物]佛誔,就是釋迦牟尼佛祖的生日。借臺灣昭慧法師一輯學術演說,做了筆記,簡略敘述一下佛教的歷史背景。
古印度,文字仍未全面普及,人們對於重要的事物,靠囗耳相傳。祭祀的儀規,就是其中一項,師父傳授徒弟的重要任務。外界不知底蘊,祭祀就變得神秘,祭師亦於是地位崇高。
婆羅門推崇「祭司」的意色形態,佛教的僧團,不知不覺竟步其後塵。
印度宗教的三大主義,是:(1)吠陀(祭師)天啟(2)祭祀萬能(3)婆羅門第一。
可見,祭司有不可搖動的權威性。因為只有他們懂得處理複雜的祭事、儀規,從而壟斷宗教市場,提高祭司的尊貴性,令祭司無法替代。再加上,對信眾強調祭司是「天啟」的、是上天指派的、是天叫我們崇敬的,就使得負責祭祀活動的人,高高在上。
祭祀是順應人們的慾望而產生的,透過祭祀而達成願望的風俗,早上於佛陀出生前,經已形成。
古印度的阿利安民族,分為四大種氏:婆羅門(祭司)、剎帝利(貴族)、呔舍(自由民眾)、首陀羅(賤民)。這些原本是職業分工的種氏制度,後來變成為社會階級。而祭司當然是四大之首,甚至高於貴族。
古印度的宗教繁多,當中「耆那教」與佛教有不少相同之處,例如素食。而耆那教以「沙門(修道者)」為中心,相信人們可以通過修行改善命運,有異於婆羅門教的「祭司主宰一切」。印度東方地區的小國王,不願臣服婆羅門者甚多,於是有不少人信奉耆那教。
沙門和婆羅門其中一個分別,是沙門是「出家人」,離開了原本的家庭,斷了種氏關係,脫離了四大種氏的系統。佛教的出家,理念來自沙門,僧尼跟隨「釋」姓,脫離四大種姓。
至於印度教的「奧義書」,是最早的「業說」和「輪迴說」,認為兩者互相影響、關連;命運不掌握在祭司手上,而在於個人。但因此,亦出現了宿命論, 使民眾接受社會不公平現象,認定一切壞事,都源於業報,安之樂受。
就這個宿命論,昭慧法師帶出一個真實個案,話說法師去尼泊爾(古時屬於印度)考察,同行還有一個西洋的修行人,懂當地語言。一行法師去到收費公廁,付費之後發現裏面滿地糞便。昭慧法師問,為何收費公廁乏人清潔。西洋修行人為她翻譯,管理員解釋是因為停水。西洋人接受這解釋,事件原本告一段落。
但昭慧法師看見附近有一條河流。建議若不打掃,就不該付費,動議尚未付款者不要付款。管理員見狀,立即派員往河邊取水,清潔公厠。
西洋人接受了管理員的解釋,是被宿命馴化的現象,她甚至同情管理人,認為法師太執著。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去思考。
佛教,可說「他力宗教」到「自力宗教」的突破。前者是靠祭司的法力,後者是靠自己的修行。
婆羅門的理想人生階段,分為四點:梵行(清淨)、居家、林隠、遁世。梵行是人生的學習期,然後成家,到家庭成熟之後便去森林靜坐,最後到處雲遊,以死於異地告終。後兩者有沙門的影響,祭司和沙門的最大分別,是祭司擁有家庭。
佛陀就是在這個背景,誔生於其中一個小邦國。這個邦國的人民,以黃皮膚為主,佛陀屬剎帝利階級,其國家一直受附近兩強國威脅,受婆羅門思想影響。
佛陀的啓悟,源自他週遊四城門,在北門見到修行者(沙門),令他離城出家,尋求生老病死的解決方法,是年他29歲。佛陀的思想,不斷受到婆羅門與沙門的衝擊。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說到:印度的宗教方式歸納為六類:祭祀、咒術、德性(戒律道德)、苦行(改變體質、命運、心靈)、遁世(斷家庭入森林)、瑜伽(禪定訓練)。
咒術後成印度教最受推崇部分,也深切影響大乘佛教。顯示出人性的愚昧,希望引用他力,而達成個人願望。
佛陀在六者中作出取捨,判斷咒術驅遣鬼神的方法,不予採用。一來助長貪心,二來與大貪大嗔鬼神打交道,沒有好結果。(註:「阿含經」講述佛陀保留了「防毒蛇咒」,以保護弟子。但基本上,佛陀反對咒語和法術。)
佛陀亦反對通過祭祀得到福報,認為人類需要通過德性,取之有道。強調屠宰牲口的祭祀,更是得到無量的禍殃。佛陀對於祭祀,是不以為然的。對於亡者的超渡,佛說祭祀只能夠幫助墮入鬼道的亡魂,亡者假如墮入其他道,則無效。
但基於一般人沒有辦法知道,亡者究竟是否進入鬼道,所以祭祀也屬心安理得。後漢傳佛教出現「中陰身」的說法(南傳的講法,是短暫墮入鬼道,等候輪迥)。除了極少數,直接上天堂或落地獄的之外,大部份人都會經過短暫「鬼道」的時間(不是長期鬼道),只屬於短暫性質,因此對於這類情況,祭祀可有可無。佛陀對祭祀的觀感,是基於慈悲,基於孝道,而不是存在什麼撈取福報的動機。
德性,是多方面操行守則。不殺生亦不只限於殺人,而是廣及不殺眾生,這點與其他宗教有所分別,佛教提倡敬畏及悲憫生命。
佛陀贊成種族階級觀念(四姓平等),更規定進入僧團一律平等,這些都是佛教的歷史背景。
(以上是第一節的內容,如果有興趣了解,可以上YouTube繼續。在往後的講座,會帶出現今佛教的現象,例如僧人開始將自己奉為「祭司」,高高在上。也不容許外界知道他們的戒律,要善信接受宿命等等。昭慧法師的講話,全部有文獻根據,很有啟發性。)
婆羅門教阿利安人 在 婆羅門教阿利安人-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婆羅門教阿利安人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找婆羅門教創始人,婆羅門教佛教,婆羅門教禁忌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
婆羅門教阿利安人 在 婆羅門教阿利安人-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婆羅門教阿利安人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找婆羅門教創始人,婆羅門教佛教,婆羅門教禁忌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
婆羅門教阿利安人 在 雅利安人-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雅利安人at Facebook. ... 《#雅利安人,和他们的#婆罗门教》. 昨晚的直播太烂了,大家就不要去看! 看这篇文字叙述吧,一样的内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