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取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談青少年時期,我們活在各種比較當中,我們也可能被迫介入父母的婚姻,以及渴望同儕的接納。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可以覺察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價值觀,還適不適用現在的時空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感受,作者跟青少年說話的口吻與內容,跟我們活到現在的閱歷,有些差異。像是,我不會特別評價情緒為「壞」情緒,我想如果各位細讀內容,也能理解作者或許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青少年理解。
學習心理學,慢慢可以學到一個態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定,可以更有彈性!
即便是談到科學研究,我們也都可以保持對結論的開放性。像是摘文中提到的「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樣的說法,目前也有不同的論證,認為表情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化制約,並非人類通用或全然先天決定。
這本書的書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可以回溯到我們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環境去看。目前社會中的青少年,活在激烈的二元對立裡面,常常在接受各種評比,好像不斷在參加各種比賽,而且這些比賽很可能是被迫,青少年的選擇性不多。
所以,那種「到底為什麼我要這樣活?」的青少年迷惘,就很容易出現。青少年憂鬱、青少年自我傷害、青少年暴力與犯罪,也跟找不到自我價值與定位有關。
「更好」這種說法,便是青少年的一種期待。然而,那是一種活在未來想像中的狀態,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我們便能明白:活好每個當下的自己,我們便成為適合的自己!
重點在「being」,不是「doing」。當然,這概念有些抽象了,跟青少年說話的時候,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即可。
祝願您,願意一輩子對自己好奇,這是心理學的根基!
.
ps. 歡迎參與贈書卡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
戰勝壞情緒—情緒篇
【文/ 劉軒】
〝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
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並採取行動。 〞
上一次,你覺得很「高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高興呢?你跟朋友在一起,應該很開心吧?但是,如果對方打球不守規矩,甚至作弊,你也會不開心吧?這時候,你原本感受到的「喜」,說不定就轉成「怒」。或許因為這樣,你再也不跟這位朋友往來,可能還會覺得「哀傷」。
這些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叫作「情緒」。心理學家在研究「情緒」時,最好奇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情緒對我們有什麼用呢?
第二、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能不能控制別人的情緒?
要了解第一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吧。你看過快樂的小狗嗎?看牠跑來跑去,尾巴搖啊搖,說不定還往你身上撲、舔你的臉,搞得口水到處都是。看來,動物也有情緒反應,或許不像我們的情緒那麼多元。那昆蟲有情緒嗎?這就很難說了,因為牠們沒有表情,看不出牠們在想什麼。如果你在廚房看到一隻蟑螂,你覺得牠心裡會想:「哎呦,這個大怪物拿著拖鞋向我奔來,一定不懷好意,我好害怕! 快逃!」不會的,因為蟑螂的腦袋沒有人類那麼進步,牠對事情的反應很簡單:感覺危險,先閃為妙。
人類感覺到危險也會想逃跑。根據這一點,用《進化論》理解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步步進化的功能。最初,在低等動物身上就是基本的生存反應:碰到危險就逃,碰到食物就吃。
當動物愈來愈進化,這些反應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 表情就像彩虹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比方說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什麼都不懂,但是寶寶的表情卻特別豐富,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啊……」寶寶張嘴大哭。
「哎呦,怎麼了?」媽咪趕緊過來,猜想寶寶可能餓了,就餵他喝奶;還是他累了、想睡覺,這時候抱著他、哄他睡覺。
餓了會哭、不舒服會怒,這些直接的表現都是人的本能,生下來就會,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方法。如果一個嬰兒不哭鬧,不舒服也不會有任何表達,那就很危險了。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臉上的表情都一樣嗎?一位名叫保羅・艾克曼的心理學家,曾經跑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深山,研究原始部落土著的面部表情和情緒。
他為什麼跑到那麼偏僻的地方做研究呢?因為他想知道,在世界各個角落,人類有哪些情緒和表情是一樣的?深山裡的土著,從來沒看過電視,沒有接觸過其他文化,會有相同的情緒和表情嗎?
這位心理學家走遍全球各地,蒐集整理各種表情,最後歸納出一套「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些表情反應了不同的情緒,一共有七種:憤怒、恐懼、驚訝、噁心、悲傷、鄙視、快樂。這些表情就像彩虹,無論你在哪裡看到,彩虹都有這七種顏色。世界上所有人也都有這七種情緒,而且呈現出來的表情都一樣。好像基本色的混合,可以調出更多深淺不同的顏色;複雜的情緒,也是從這七種基本情緒組合調配出來。
■ 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
心理學家還對另一個問題感興趣:情緒,有辦法控制嗎?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會不會對生活或人際關係比較有幫助呢?你身邊有沒有很難控制憤怒的朋友,只要有人激怒他,就會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四處罵人或打人,做出破壞性的行為,對別人或自己造成傷害。這種人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有些人有某種莫名的恐懼情緒,不受自己所控制,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例如,非常害怕到高處,雖然知道自己很安全,但只要站在高處,就會渾身不舒服,這種狀況叫作「懼高症」。有些人害怕待在狹小空間,甚至不敢搭電梯、坐飛機,這叫作「密閉恐懼症」。還有的人害怕面對陌生人,不敢踏出家門,寧可一輩子待在家裡,也不願意面對外界。這樣的恐懼真的讓人很困擾!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情緒,心理學家研究出許多技巧和練習,像是聽音樂、靜坐、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都是簡單、容易做,又能改善情緒的方法。
還有一種改善情緒的方法。就是「重新解讀自己的情緒」。這是什麼意思呢?回想我第一次坐雲霄飛車的經驗,心裡超級害怕,手心冒汗、牙齒發抖,感覺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
當列車慢慢爬上高點, 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然後從上面衝下來時,哇!所有的人,不只是我,都在尖叫!當雲霄飛車停下來, 我渾身是汗,心跳還是很快。不過,我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候,原本恐懼的感受反而變成一種興奮的快感,我跟我父親說:「爸!太好玩了!我想再坐一次!」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上一刻嚇得哭哭啼啼,下一刻卻說「再來一次」?其實,這就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多坐幾次雲霄飛車,還會期待那種刺激的感覺呢!
我小時候很怕在別人面前表演,上臺之前都會哭。但是爸媽會陪我練習,也給我鼓勵。有一次上臺演出居然得了獎,一種「興奮」的感覺產生了!之後透過一次又一次上臺的經驗,讓自己一次次戰勝恐懼。雖然現在每次上臺前還是覺得緊張,但我已經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不是緊張,而是充滿期待!」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
想想與練習
1. 和家人朋友一起, 聊聊你們最不喜歡的負面情緒是什麼?
2. 你的身邊有誰擅長情緒管理,觀察他是如何控制情緒的?
3. 緊張恐懼的時候,練習靜坐、深呼吸。感覺效果如何?
.
以上文字取自
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博客來:https://bit.ly/310c376
🔸誠品:https://bit.ly/30EUiZK
🔸momo:https://bit.ly/30OLqRp
@未來Family
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futurefamily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寶]遇到高需求寶寶,請盡量滿足他/她的需求-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過動兒症狀2歲的推薦評價,PTT、BABYHOME和媽咪網紅提供 ... 的評價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寶愛哭要人抱、新生兒哭鬧踢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寶愛哭要人抱、新生兒哭鬧踢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上市📖|#創傷發生得太早
《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
◎李雪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來自於大人。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_都是在替父母去死 ▎
童年創傷令人痛苦與心碎,
但你能當最好的父母,
愛回自己。
「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乖,可以一個人在嬰兒床上待著,很少哭鬧,不管誰逗都會笑。」
這是乖巧又貼心的孩子嗎?其實,這是為了求生存而壓抑自己需求,逐漸擁有「虛假自體」的孩子。
💧孩子容易將童年時母親對自己的冷漠、攻擊內化💧
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的李雪,回憶與母親的互動,她說每一刀都像割在肉裡。她在大學畢業時,精神瀕臨崩潰,幾乎走上絕路。
原來,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回應、連續攻擊和不情願的付出,當她長大,她拿這些苛刻、冷漠與批評,更狠狠地攻擊自己。
💧每一個「背鍋」的孩子,都想要「拯救」父母💧
▘你習慣當好人,難以拒絕別人,因此常委屈自己?
▘你總擔心自己提出的請求,別人會無視?
▘你總覺得一個人要夠優秀、夠完美,才值得被愛?
▘你已擁有一切,卻仍覺得內心空虛不已?
從地獄家庭走過來的李雪,提出當一個人無法在童年時,獲得母親適時的照顧,那麼成年後,內在將是破碎而空洞,僅能擁有「#虛假自體」。「虛假自體」無法體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極端的虛假自體更會引發人格障礙。
透過自我覺察,明瞭烙印在心上的傷,重新愛與滋養自己,以及學習並立下與父母的界限,是李雪給在原生家庭受創的你的建議。特別是後者,允許父母有各種情緒,但不必為他們的情緒負責。當我們選擇做回自己,我們就能活出跟父母不一樣的人生。
/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孩子無條件地愛父母,當父母把痛苦轉嫁給孩子時,孩子沒有能力區分這是誰的,只會統統收下,並且真切地覺得是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事實上,孩子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很多未知等待他們去探索。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很好奇,都想要活下去。
──節錄自第五章〈家庭裡的生死能量場〉
🔥名人推薦🔥
#張德芬✍️
李雪是敢向自己開刀的人。她淋漓透徹的文字,來源於十餘年不間斷的自我剖析,親身體驗過痛,
所以有深情。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為了攻擊或報復誰,而是把注意力從「滿足他人」回到自己身上,學會愛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
◎「足夠優秀,就能幸福;不夠優秀,就不配活。」這是一個多麼嚴厲、恐怖的信條!更荒唐的是,因為一直感受不到幸福,所以我愈發拚命。
其實,「只有優秀,才配得上幸福」,這不僅是我的信條,也是大部分家庭默認的準則。絕大多數父母都以「把孩子培養得比別人優秀」為終極目標,可是,#又有多少人關心孩子到底幸不幸福呢?──摘自本書後記。
#放下愛無能_自責_敵意與絕望 #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
#創傷發生得太早8月28日勇敢上市💪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些長輩喜歡用貶損晚輩的方式,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還好,這個議題我們討論過好幾次了,版面上的朋友大概會有警覺—批評否定所帶來的短暫優越感,並不能變成實質的自我肯定。
一個能自我肯定的人,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試著自己滿足。所以即使您沒有孩子,也不是女性,這篇摘文中使用的方式,也適合您用來鍛鍊金剛心,去抵禦他人的言語攻擊。
透過建立心理界線,我們把心力保留給自己。媽媽能快樂安康,孩子才更有機會成長茁壯。
自我肯定要夠力,認識與接納自己都要同步進行。這時版面上與直播討論的許多方法策略,都可以成為您的靠山。
停不下自我懷疑,還有滿肚子怨恨,那就來讀讀好書降火氣。其實以為過不去的日子,也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好像每一步都很艱難的時刻,記得回頭看,謝謝自己已經走了好長一段。
祝願您,接納自己的心痛與哀傷,這能轉化為對自己的疼惜!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11987132150902/
……………………………………………………………..
「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
──媽媽的原罪
【文/ 陳彥琪】
當媽媽面臨他人的比較與評價時,請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
「我今天跟朋友爬山,他們說現在食品加工的太多,你就是懷孕的時候吃太多,小孩才會這麼容易過敏。」
咦?有事嗎?聽到這番話的我,心裡忍不住要對我媽翻白眼。
連醫生都無法斷言孩子過敏的原因,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飲食了,怎麼你們一個比一個還瞭解。
我的母親老是如此。她們一群婆婆媽媽聚在一起,時不時的在我面前拋出一兩句惹得我神經緊繃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跑掉。
▍「小孩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
我想起剛剖腹生完,住在醫院的第二天,隔壁住進了一個年輕的產婦,因為是自然產,馬上就能夠下床到處走動。她抱著孩子,與丈夫兩人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而我只能拖著疼痛的身軀,蹣跚地走去嬰兒加護病房,定時的餵孩子奶。對照他們母嬰同室的手忙腳亂,我的心裡有許多說不出的複雜滋味。
然而,到了隔天,當我又拖著步伐回到病房時,房內卻變得好安靜。沒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叫聲,連大人的交談聲都沒有,看來是出去走走散心了。
但先生卻壓低了聲音,要我這幾天都記得輕聲細語。
先生說:「隔壁的寶寶好像不知道為什麼氣喘,還是發生了什麼事。總之,寶寶被推回加護病房觀察了。但重點也不是這個,是對方長輩一進門就一直叨唸那個媽媽:『就說要你不要一直喝冰水。現在小孩會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媽媽已經很難過了,聽到這些,只能一直哭。」
▍才剛成為孕婦,就被責怪
這件事情對剛生完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好敏感的事。
看著隔壁空著床,卻拉起來的簾子,即便我們沒碰過幾次面,甚至連對方的臉都記不太起來,但是瞬間升起的同理心,讓我彷彿也陷落在才剛成為媽媽,就急著被指責的難受心情裡。
其實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挺著大肚子的我,就已經為了能不能熱敷、用電子秤、喝手搖飲料,這種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而被責怪「對胎兒不好」、「沒有當媽媽的自覺」所苦。
有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也就罷了。偏偏自己還放在心上,之後又不甘心的上網瞭解,因此,不僅看到一堆無法查證的言論,還順帶看進更多「懷孕禁忌」的文章,讓自己更加恐慌與無助,真的令人好感慨:有了孩子之後,這種看似「好心的建言」,真的比算命還恐怖。
算命的還會要你掏出幾把香油錢,消災解厄就沒事了,但是這類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的媽媽「原罪」,我們既不能確定是否媽媽就是肇因,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做改變,是要怎麼樣消解?
我突然很羨慕那種可以把閒言閒語都當耳邊風的人,偏偏長輩是自己家的,又是關乎孩子身體不好的咎責,我就是會狠狠地放在心上,還會一直想要與之爭論或辯駁,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一副難以相處的樣子,然後孩子又會多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人有機會去逮著媽媽的小辮子,再次被大做文章。
▍為自己、為孩子,劃下情緒界限
但是,孩子終究是我自己的呀,那些看起來好像很關心的言語,不過就是想表達「我也是有想法的」,而劃下到此一遊的痕跡,隨後拍拍屁股就走人。
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留下的痕跡,媽媽需要花多少時間去磨平,而我越是想去抵抗、爭論,就好像是在這痕跡上加深烙印,讓自己反而更陷入被劃傷的痛苦中。不如保留自己的力氣,在勉強撐起笑容,感謝對方關心之餘,悄悄地把孩子這塊大石移走,不再讓人有機會劃下屬於他的無心刻印。
當媽媽的,真的要不時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如果我開始能夠不將這些風涼話,作為對自己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我就能為孩子保留更多的心力,專心地呵護他長大就好。
▍最傷媽媽心的是,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要說別人家的孩子養得不錯,也就算了,好像非得踩著自己,才能彰顯他人的好,而讓許多媽媽一下子又被推進無底洞。無論怎麼努力,好像只要再拿其他的第一名出來比較,就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
作為媽媽這個身分被批評得敏感、跳腳,似乎更勝過於直接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以我自己為例,我發現我反而可以接受自己被說動作慢、情緒化,但怎麼可以意有所指的說我是不夠格的媽媽、不稱職的母親。
▍我疲憊地與孩子一起大哭
我還記得有一次,半夜兩點左右,孩子輾轉難眠。不知是睡前奶喝多了脹氣,又或者是天氣炎熱,風扇直吹,讓孩子有點小感冒。總之,一陣猛咳後,孩子居然吐了滿床都是。
我手忙腳亂地抓著哭鬧的孩子洗完澡、吹完頭髮,居然也已凌晨三點多了。而當要重新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連日來半夜陪伴過敏兒抓癢擦藥、濕毛巾冰敷的疲憊以及心累,全都一湧而上。抽抽噎噎的,我竟就跟著孩子一塊在床邊哇哇大哭。
忙著幫一家子清理床墊、手洗被單的先生見狀,居然沒好氣地丟下一句:「也太誇張了吧,這樣就哭?那些先生在外地工作,得自己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
當下的我,一聽到這些話,立刻抓狂。
在當下的情緒上,我們兩人互相指著對方鼻子罵了些什麼,我已經無從回憶起。幸好當時有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把我們兩人拉回現實。
我們一個人回頭安撫孩子,另一個人則認命地去把該洗、該晒的東西處理完。
透過這樣的「停火」機制,在孩子昏昏沉沉睡過去後,我的腦袋反而清楚了起來。我細細地思索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讓自己的理智線瞬間斷裂,還讓爆炸的情緒到處噴發。
我可以理解我先生半夜也被驚醒,忙著「解決問題」,就讓他精疲力盡了,而當他看著我的情緒潰堤,他感到不解,但他更希望我作為一個大人,就要顧好自己、別扯後腿。當下我們兩人的身心狀態都很脆弱,自然撞擊不出什麼正面能量的火花。
▍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
「這樣就哭,那些自己帶小孩的媽媽,怎麼辦?」這句話一出來,重重敲擊的,就不只是我自己的情緒問題了,而是「你這樣怎麼當媽媽」、「別的媽媽更苦,也都自己撐過來」的責備與否定。
為母一定就要強嗎?那些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當然沒有怎麼辦呀,大家都會難過、憤怒、失望與沮喪。難道我在最親密的伴侶前,還要假裝堅強。我當然也會希望可以被體諒好幾晚難以入眠的辛苦,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你看,媽媽就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呀,難怪網路上還有廣告用揶揄的面試方式,告訴社會大眾,這份二十四小時高道德要求、高工作標準,卻沒有薪水的工作,才沒有人要做。
▍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而在伴侶關係中,明明冷靜下來,可以看到在育兒的挫折中,兩人都渴望被體諒、被看見自己的努力,也都渴望受傷的心情也能被照顧,並一起攜手解決問題,但是強迫對方趕快站起來的方式,我們卻總習慣用「比較」的方式來攻擊、指責對方。
其實,比起用力地帶刺索討,找到關係中的「停火機制」,來讓自己沉澱、冷靜,反而格外重要。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高需求寶寶、2歲黏媽媽、2歲討抱有關娛樂/明星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娛樂頭條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高需求寶寶、2歲黏媽媽、2歲討抱有關娛樂/明星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娛樂頭條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嬰兒愛哭鬧長大恐易過動 在 [寶寶]遇到高需求寶寶,請盡量滿足他/她的需求-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新手媽媽的我遇到Q比這樣的嬰兒,與她磨合的那段期間,每天都過著身心俱疲、膽顫心
驚(這是真的)的生活!!
生到"高需求"的Q比,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什麼"懂得媽媽辛苦的天使寶寶"確定是與我
無緣了,註定要花很多心力和時間來照顧和陪伴她,整天的時間幾乎都在回應滿足她的需
求。而我也拋棄百歲醫生的內容,轉成追求親密育兒的方法。
文章內有寫到高需求寶寶的特徵,和這一年多照顧Q比的心路歷程(濃縮版),和同為家長
的你們,一起共勉之~
(尤其是家裡跟我一樣有著高需求寶寶的小孩,更需要看一下!)
https://anitading2009.pixnet.net/blog/post/57761124
以下轉貼網誌內容:
生小孩前我對嬰兒的認知是,每天過著吃飽睡、睡飽吃的生活(可能是懷孕前看太多baby
睡得很香甜的樣子),想說帶嬰兒應該滿輕鬆的,因為整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
但自Q比一出生後,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想法根本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幻想",因為Q比從
在月子中心的時候,睡覺就很不容易熟睡,一點點聲音身體就會有反應,非常需要人家
在旁安撫她、拍拍她,才能好好的睡覺。
從月子中心回到家後,有依照育兒聖經"百歲醫生"內調整新生兒作息的方式,讓Q比依循
吃->玩->睡的模式,並照著提供睡過夜的方法來訓練Q比(延長半夜的安撫時間)。
但實行一個月下來,發現用在Q比身上沒什麼效果,就算我很規律的依四個小時餵奶,
但Q比完全不領請,她要喝奶奶就要馬上喝,不然就會以震耳欲聾的哭聲,哭翻整間房子
,有時還哭到燒聲(哭了20分鐘後就會變這樣)。
還有她睡覺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人陪她睡,儘管我已經不出聲且躡手躡腳的離開,
她就像是雷達上身一樣,馬上就感應到我離開,立刻嚎啕大哭,哭喊著要我回來。
若超過20分鐘後才抱起她,她就會哭得更"火大"給我聽,用哭表達現在的她"極度不爽",
要安撫很久才會慢慢平息下來。
因為這樣,睡過夜的訓練幾乎沒辦法按"書"抄課,發現Q比並不適合以這樣書中的方式
建立她的作息模式。新手媽媽的我遇到Q比這樣的嬰兒,與她磨合的那段期間,每天都
過著身心俱疲、膽顫心驚(這是真的)的生活!!
遇到問題總是要解決的,為了能減輕我在育兒方面所產生的身體疲勞和精神壓力,
積極的上網搜尋資料、請教週遭有小孩的朋友,才知道原來Q比是屬於"高需求寶寶"
這類型的小孩。看到對於"高需求寶寶"的形容,令我點頭如搗蒜,不停的嘖嘖稱奇
怎麼與我家Q比的特徵是如出一轍。
**以下是引用高需求寶寶的特徵(ㄋㄟㄋㄟ共和國的討論串)的內容**
♠反應強烈 -只要父母對她的哭鬧不回應.她不會停.只要抱起她.她就滿足了
(若Q比哭太久才抱起她,她會哭得很激動給你聽,表示她非常不爽,意思是叫我
下次不能再這樣做。)
♠活動量高 -肌肉常處在緊繃和蓄勢待發的狀態.有的不喜歡被包起來
(自出生後,Q比就會自己掙脫包巾的束縛,我們都已確認包很緊,但包巾常處於與
她分隔很開的狀態)
♠耗盡心力 -媽媽覺得煩躁.睡眠被剝奪.生活步調變慢.
(精神壓力很大,也導致我睡眠的情形很不好)
♠餵食頻繁 -媽媽像個安撫奶嘴
(由於不想要Q比一直討奶喝,所以我又在花時間擠出來給她喝,讓她可稱久一點,而我也
能有
微薄的時間休息><~)
♠需求不斷 -不喜歡等.不願意接受替代方案
(超沒耐心的嬰兒,喜歡立即被滿足)
♠經常清醒 -睡眠時間短.而淺眠
(我常懷疑Q比到底是不是正常的新生兒,為什麼她都睡這麼短,又不容易熟睡)
♠不易滿足 -雖已經盡力.但任何技巧都派不上用場.不是媽媽失敗.而是寶寶性格的
問題.有部分則是因為她的神經系統尚未發展成熟
(關於這點我還和我老公吵架,他都說我在寵Q比,讓她予取予求,捨不得讓她哭,
沒有照百歲醫生的書認真執行,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冤枉!!)
♠難以預期 -父母照顧無法採取時間表的方式.前一天有效的方法不見的今天就管用
(Q比從小我們給她的綽號就是"亂七八糟的小孩",因為完全抓不住她在想什麼,一下
要這樣,一下要那樣,真的是無所適從)
♠過度敏感 -對聲音.光線.溫度..等環境因素有很高的敏感度.很容易被驚動.打擾.
(Q比是個極度敏感的小孩,一定要在全黑無聲音的環境,她才能好好的睡著,不然
要她睡著是不可能的。為此,還曾帶她去收驚過好多次,但也沒什麼改善。)
♠放不下來 - 一放就哭.彷彿告訴你她不要下來.
(那時我還在苦笑自嘲跟懷孕沒兩樣,就只差懷中的嬰兒會發出宏亮的哭聲,
回顧:1M-2M的Q比)
♠拒絕摟抱 -大部分的高需求寶寶都喜歡擁抱.少部分不喜歡
(Q比是個很喜歡被擁抱的嬰兒,有了擁抱她才可以變得安心、變得有安全感)
♠非自我安慰者 -奶嘴音樂等幫助入睡的道具都沒用.需靠父母的搖哄..才能放鬆.
不要放任她哭到睡著.
(早早就備好傳說中的神奇安撫小海馬和安撫奶嘴(這個到後來才有用),但確實
真的一點都派不上用場,Q比只要我們抱抱,而且是抱很久,不然一放下去就又再大
哭大番。)
♠警覺分離 -妳一起床她就醒.像雷達.就算在玩.也不能接受你短暫離開.
(每天都在上演24小時追緝令,我都必須處於on call的狀態,要和她寸步及形影不離,等
同於強力膠的效果)
生到"高需求"的Q比,我只能看清接受這個事實,什麼"懂得媽媽辛苦的天使寶寶"確定是
與我無緣了,註定要花很多心力和時間來照顧和陪伴她,整天的時間幾乎都在回應滿足
她的需求。而我也拋棄百歲醫生的內容,轉成追求親密育兒的方法。幾個月實施下來,
發現Q比是喜歡且適合這樣的方式,以她睡眠的表現來說就好睡很多,也睡得比較安穩,
我想肯定的是她有從我身上獲得滿滿的安全感(雖然現在睡到半夜還是會閉著眼睛該
該叫討安撫,沒辦法誰教她是高需求寶寶)。
漸漸地Q比長大成幼兒,現在已經是個會走會說話的小小屁孩。自Q比一出生到現在
(1Y3M),都是我親力親為的全心照顧她(也是大家認知的全職媽媽),在一年多平日的
近身觀察和相處互動,並參考有關"先天氣質"的書籍內容,對於Q比這位小女娃的個性,
已有"多面向"的認識及深入了解。
【先天氣質】是指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遇到事情或刺激時所作的反應。一個人的氣質可
以影響其一生,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人際關係都和氣質息息相關。先天氣質可分成九個
向度,有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反應閾(敏感度)、情緒本質、
注意力分散度和堅持度。
以下是我對我家Q比"先天氣質"的介紹,從這裡也可以一窺高需求寶寶長大後的個性行為
活動量特大-->每天精力旺盛、活動力"爆'表,由於她一直處於閒不下來的狀態,每分每
秒都過得很充實(我沒誇大!),導致連一旁的我都過得很忙碌。她的一天是一般小孩過
兩天的時間,而我現在的生活目標就是想著要"如何把Q比操累",不然她是完全停不下
來。
規律性高-->睡覺時間滿固定的,屬於很早睡很早起的小孩(跟老人作息沒捨兩樣),從三
個月大時晚上七點就要入睡,不讓她睡覺她會一直獾,現在一歲多比較會玩了,也不會
超過九點入睡。可以早上接近六點就起來,然後玩到十點半~十一點才又睡回籠覺。
文字內容太多,有想要了解的爸爸媽媽們可以連結我的網誌瀏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81.10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03443462.A.12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