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中國目前約14億人口,李克強自己說6億人口月收是千元人民幣,但人均可以拉到年收3萬元人民幣,可以想像實施共產主義的中國貧富差距,恐怕比預期的高出許多。」
中國不斷喊話,要在今年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然而,中國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中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僅1000元,並指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
面對疫情後,今年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以及政府將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李克強回應,疫情過後,民生為要,應該把保障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的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他強調,目前採取的紓困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於保障基本民生,今年要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
然而,還有500多萬貧困人口,受這次疫情衝擊,可能會有一些人返貧,脫貧的任務更重,現在低保、失業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員大概一年6,000萬人左右,預計今年人數會增加較多,但保障和救助資金是足夠的,有能力把他們保障住。一定要把帳算細,把錢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確實保障。
「小康社會」是由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的構想,1991年,中國針對小康社會的內涵進行定義,以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為基準,包含人均GDP人民幣2500元;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公尺;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公尺;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成人識字率85%;人均預期壽命70歲;嬰兒死亡率3.1%;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WCsjhr3I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5-29/413724
嬰兒死亡率 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衛福部最新統計:嬰兒死亡率10年未減、孕產婦死亡率28年新高】
去(2018)年兒童節前夕,《報導者》發布《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專題,披露台灣19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5年來降幅落後世界平均值、是已開發國家的後段班。
而衛福部公布的最新統計發現,台灣不僅嬰兒死亡率高,孕婦死亡率也居高不下,「生得少、死得多」,成為台灣人口問題最大隱憂。
衛福部資料顯示,去年台灣1歲以下嬰兒,每千名活產即有4.2個死亡,死亡率近10年都未改善;而孕婦生產死亡率更高達每10萬名活產、有12.2人死亡,數字更創28年來最高。
■學者:過去孕產婦死亡率長年漏報
長年進行婦幼死亡率統計的成大公衛所教授呂宗學指出,孕產婦死亡率高的問題一直存在,只是長年被低估。2011年前,孕婦死亡的漏報率近6成,現在才慢慢調整、反映真實狀況。至於嬰兒死亡率部分,隨著技術進步,過去救不活的極低出生體重嬰兒,現在第一時間可救回、判定活產,但之後可能無法存活,也會讓嬰兒死亡率的數據上升。
此外,2012年衛福部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事故發生2年內,符合條件者最多可獲200萬元救濟。呂宗學認為,此計畫不僅減少醫病糾紛,醫師也願意如實通報;2014年,死亡證明書上新增「懷孕複選欄位」,讓醫師明確書寫孕婦死亡原因。例如過去孕婦產後出血,醫師的診斷會寫「凝血異常」,就不會歸類到孕產婦事故死亡。這兩者都大幅增加產婦死亡率數據。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則解釋,孕婦死亡率的數據飆高,也受到2015年時,台灣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擴大孕產婦死亡率定義,過去只計算生產時死亡、現在是產後42天的死亡都納入統計,因而2016年有一波孕產婦死亡率升高。
■兒醫: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應強化轉診
根據衛福部2018年「生產事故救濟報告」,孕產婦死亡年齡,4成介在31到35歲;原因有6成是羊水栓塞,其次為產後大出血、血管栓塞等。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呂鴻基認為,高齡產婦是關鍵,也是趨勢,孕婦本身心血管疾病、生育困難的問題較多,建議30歲以前就要懷孕。
而嬰兒高死亡率問題,存在嚴重城鄉差距,早產兒和急重症轉診是關鍵。呂鴻基也指出,衛福部已著手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必須強化兒童緊急轉診就醫、新生兒保健等。
■衛福部:周產期醫療網明年上路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則表示,針對嬰兒、孕婦高死亡率,衛福部正推動「周產期醫療網」,每一個縣市至少有一間重點醫院,接收轉診、處理高危險妊娠等問題,減少手術風險。現已公開招標,預計明年上路。
同時,針對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如偏鄉、山區,交通不便導致孕婦產檢比例低,照護司也在10月修正、擴大相關辦法,提供交通補貼,減少孕婦往返的不方便。
(文/陳潔)
★探究真相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http://bit.ly/2YeHAOP
#報導者 #嬰兒 #孕婦 #死亡率 #政策
嬰兒死亡率 定義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時頭條】歐洲人最愛抽煙喝酒,壽命卻是世界最長
在巴伐利亞州境內阿爾卑斯山脈一個清澈見底的湖泊旁邊,坐著一群二十幾歲的德國年輕人。對於哪些生活方式有益健康,他們顯然誤解了衛生官員的意思。
「每天一瓶啤酒有益身體健康,」蘭德(Amelie Land)說著便打開了一瓶德國啤酒。「連醫生都這麼說。」
「也可以抽煙,」瓦根霍費爾(Erik von Wagenhoff)吸了一口手捲煙說,「但我們會有節制地抽。」
實際上,吸煙的危害眾所周知。另據近期的一份研究發現,每年有280萬例死亡與酒精有關。湖畔那些年輕逍遙者的看法突顯出歐洲一個令人驚訝的矛盾現象:世界衛生組織(WHO) 9月12日發佈的報告顯示,雖然歐洲的酒精和煙草消耗量領跑全球,但歐洲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卻高達77.9歲,位居世界第一。
矛盾現象
歐洲人的預期壽命全球最長,但煙草消耗量也是世界最高
在世衛組織的《歐洲衛生報告2018》中,有許多關於歐洲人安康的好消息。到2020年,歐洲有望將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的過早死比例每年降低1.5%。在嬰兒死亡率、小學入學率和失業率等重要的健康指標方面,歐洲最健康地區和最不健康地區的差距也在持續縮小。
拜這些好的方面所賜,歐洲人的預期壽命高於全球其他五個地區。世衛組織稱,西太平洋地區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6.9歲,排在第二,之後依次是美洲76.8歲,東南亞69.5歲,東地中海69.1歲,非洲61.2歲。全球平均預期壽命為72歲。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雅各(Zsuzsanna Jakab)說,儘管歐洲人的預期壽命很長,他們仍應重視有關方面對吸煙、喝酒和其他行為發出的警告。
她在聲明中說:「與生活方式有關的風險因素令人不安,如不加遏制,可能會放緩甚至扭轉預期壽命大大提高的前進步伐。」
好壞摻雜
酒精消耗水準是令人擔心的因素之一。歐洲的酒精消耗量高居全球之首,有些地方的人均年純酒精消耗量甚至超過了15升。1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吸煙者占近三分之一。歐洲大陸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肥胖水準不斷加劇之勢,約59%的歐洲人口被認為體重超重。
雖然在創造公平的健康生活環境方面取得了進步(按照WHO的定義,西班牙、俄羅斯、冰島、烏茲別克斯坦等均屬於歐洲地區),但在兒童接種疫苗和人們對生活總體滿意度等方面,仍有明顯差異。
對於正享受著9月暖陽的慕尼克人來說,這些消息不足為奇。在這個城市隨處可見的戶外啤酒花園裡,聚集著男女老少顧客,好的交談聲和啤酒杯的碰撞聲以及煙霧在空氣中飄蕩。
9月10日午後,70歲的舍費爾(Dietmar Schaeffer)來到慕尼克有名的露天市集Viktualienmarkt,坐在他常坐的桌邊,要了半升斯巴登(Spaten)啤酒慢慢喝起來。他的旁邊是一些小販,有的在賣有機果汁和水果,有的在賣煎香腸、炸肉排和蝴蝶脆餅。
現已退休的舍費爾說,他正期盼慕尼克啤酒節(Oktoberfest)的到來。這是該市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今年將於9月22日開幕。舍費爾懷念地說,1981年他在盧溫堡獅牌啤酒(Lowenbrau)的帳篷裡喝掉了14升啤酒,創下他的個人紀錄。
他咧嘴笑道:「以前,16天的啤酒節我天天都去,現在因為經濟條件的考慮,我準備只去14天。」
「對我來說,啤酒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他凝視著成排密集擺放的野餐桌椅說,「人們應該把每一天當成是人生最後一天來過。」撰文/Hayley Warre
#歐洲 #全球平均壽命最長 #又菸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