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處理三步驟及退燒方式總整理|小兒科醫師 葉勝雄專欄
Aug 16, 2018
嬰兒發燒處理及退燒方式
嬰兒發燒怎麼辦?一直是新手爸媽最常上網查詢的問題。嬰兒發燒的症狀最明顯的就是活動力降低,尤其是當嬰兒發燒39度以上時,爸媽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知道嬰兒發燒原因,也想能讓嬰兒趕快退燒。
嬰兒發燒處理三步驟
小嬰兒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如果量到體溫偏高,第一個要考慮是否穿太多或是包太多,或是室溫太高。如果寶寶沒有畏寒發抖的現象,可以考慮先去除多餘的衣物,開空調,看體溫能否自然下降。如果還是降不下來,就要進一步找其他發燒的原因。
感染是最主要造成發燒的原因。如果是三個月大以內的寶寶,必須盡快就醫,因為這年紀即使是嚴重的感染,寶寶太小也不一定能表達出來哪裡不舒服,有很大的機會要住院作詳細檢查。
較大的寶寶,爸媽可以先讓寶寶吃家裡預備的退燒藥,觀察燒退後的活動力。如果燒退後的活動力還不錯,可以看兒科門診。除非活動力很差、呼吸急促、或有痙孿等緊急的情況,否則不用急著跑到急診,因為到急診通常第一件事情也是先退燒,常常退燒完又活蹦亂跳了。
嬰兒發燒處理
Step 1:檢查寶寶狀況與環境
・寶寶是否有畏寒發抖現象
・寶寶是否穿太多
・室溫是否過高
(建議最適合新生兒的室內溫度為 22℃~28℃)
Step 2:幫寶寶退燒
・三個月以內的嬰兒,須盡快就醫
・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可先吃預備的退燒藥
Step 3:觀察寶寶後續活動力
・退燒後活動力不錯 --> 至兒科確認寶寶狀況
・活動很差、呼吸急促、經孿等緊急狀況 -->急診
退燒方式及注意事項
除了吃退燒藥之外,還有哪些退燒方式呢?其實發燒就是一個上坡和下坡的過程,上坡的時候,退燒藥是唯一有效可行的方式,下坡的時候,協助身體散熱的方式可以幫助退燒。
很多家長會讓小孩泡溫水澡,或者用溫毛巾擦拭身體,貼退熱貼,這些方式大多不必要,但用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有些古老的方式反而有害,例如使用冰枕可能在體溫上坡的時候讓小孩畏寒發抖更厲害,用酒精擦拭身體則會讓毛孔收縮不易散熱,悶出汗來的方式可能會讓小孩燒更高。
嬰幼兒退燒方式及注意事項
特殊狀況處理
一般感冒或腸胃炎的發燒,大概在三天之內會完全退燒。有些病毒可能會燒比較久,例如腺病毒、EB 病毒、造成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單純疱疹病毒,如果診斷出來會比較有發燒多天一點的心理準備。
如果燒超過三天,又不像上述常見會燒比較久的病毒,那麼要懷疑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是否有肺炎?是否有感冒的併發症,例如中耳炎或鼻竇炎等等。依照小孩臨床的狀況,可以安排抽血、驗尿、或照胸部的 X 光。
典型的玫瑰疹是「燒三天、停一天、第五天出疹子」,如果倒著看病程,好像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如果順著看,在沒出疹子之前,誰都不敢確定最後就只是玫瑰疹而已,爸媽的心情就像在洗三溫暖一樣跟著燒燒退退。
發燒是小孩成長的必經歷程,台灣就醫很方便,建議有發燒就看一下醫生,因為有些徵象可能前期看得到,後期就不一定有。偶爾會遇到燒五天才第一次看醫生的病人,有時真的很難診斷或回推一開始的情形。初期先讓醫生看一下作個紀錄,會比較好銜接後續的發展。
(本文由 Cubo 醫學顧問 - 葉勝雄醫師撰寫)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