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開箱】Mobiscribe Origin 閱讀電子書/寫筆記的使用心得
閱讀器/筆記本二合一的輕巧機身,是外出一族的讀書筆記好幫手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biscribe-origin/
.
之前我曾經分享過 Mobiscribe 這個結合了「電子書閱讀器」和「電子筆記本」於一身的產品,它解決了我出門在外「一站滿足閱讀+筆記」的需求。在最近,第二代最新版的 Mobiscribe Origin 正式推出了,比起前一代,擁有更好的效能、更多樣的筆記用法、更方便的雲端和分享功能。
.
【Mobiscribe Origin 適合怎樣的人?】
.
我自己在週末外出的時候,以往總是帶著厚重的紙本書奔走,還會帶著筆記紙和原子筆隨時記錄讀書筆記,但是 Mobiscribe Origin 讓我能夠享受「閱讀器/筆記本二合一」的特性,出門在外的閱讀和書寫變得輕鬆許多,我認為它很適合以下幾種人:
1. 時常出門在外,喜歡電子書閱讀器「輕薄、好攜帶」特性的人。
2. 隨手讀完電子書,想要馬上「寫下靈感和想法」的人。
3. 需要把電子筆記的書寫內容,快速同步到「雲端」的人。
而且,在第一代 Mobiscribe 擁有的基礎之上(電子書閱讀器、電子筆記本),第二代的 Mobiscribe Origin 新增了許多功能:OCR 手寫文字辨識、筆記加入圖片和表格、Mobi Mail 雲端同步、Mobi Share 筆記同步協作、Mobi Store 商店。加上 CPU 效能的提升,讓各家書成的閱讀 App 運作起來更加流暢,是一個不受電子書平台綁定的開放式閱讀器。
.
【Mobiscribe Origin 開箱介紹】
.
首先是「機身本體」,有別於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藍光螢幕毒酒眼睛會不舒服,Mobiscribe Origin 的螢幕採用採用 6.8 吋的 「E-ink Carta 電容式觸控電子紙」面板,其中電子墨水的顯示特性就是本身並不會發光,而是靠環境光照亮,或者是昏暗環境搭配閱讀器本身的輕微背光,讓我們在讀起電子書的時候眼睛並不會吃力。外出攜帶也很方便,輕薄短小的機身尺寸為 13.2 公分 x 17.5 公分 x 0.98 公分。
接著是 Mobiscribe Origin 的「保護套」,左側有一個淺夾層,可以用來夾一些紙張或名片。右側則是黏貼機身的區域,對好位置之後就可以把機身貼到保護套上面。最右邊附有一個彈性筆套夾,用來固定觸控筆。
最後是「Wacom 觸控手寫筆」,這是一支擁有 4096 個感應位階的觸控筆,也就是說你可以「輕巧」地書寫出很細的筆觸,也可以「重壓」描繪出粗曠的線條。把這支觸控筆的尾端反過來在螢幕上按壓,還可以當作「橡皮擦」,擦去書寫過的筆跡。由於筆芯用久了會損耗,因此包裝裡面還附了三個備用筆芯。充電線的部分則是 Type-C 接頭,付了充電線一條。
.
【電子書閱讀器使用心得】
.
我自己常用的電子書城是 Kobo 和 Pubu 這兩家,因此拿到 Mobiscribe Origin 的時候,我就先把這兩家的閱讀 App 裝了上去。其中 Kobo App 有內建在裡面,但是 Pubu 則需要另外下載,你可以前往 APKPure 下載 Pubu App 之後,透過 USB 傳輸線把檔案丟進 Mobiscribe Origin,再從檔案夾內安裝就可以馬上使用。
如果你不喜歡主畫面的捷徑(預設是:筆記、書籍、行事曆、應用),你可以像我一樣「自訂捷徑」。點選:右上角齒輪設定 > 顯示 > 自訂捷徑,然後把想要替換的捷徑換成自己常用的 App,像我是把 Kobo 和 Pubu App 替換上去。
新版的 MobiScribe Origin 因為升級成 Allwinner B300 處理器,又搭載 Android 8.1 作業系統,因此安裝第三方閱讀 App 的運作效能提升了許多。比起前一代的 MobiScribe 只能忍痛使用內建閱讀器,這款新的 Origin 我安裝的 Kobo 和 Pubu App 運作起來都順暢許多。
我還發現一個 Pubu App 很貼心的功能,也就是在 Pubu App「Setting」裡面有一個「Enable E-ink Reader Mode」的功能,開啟之後 App 會把許多不必要的特效關閉,讓你在使用電子閱讀器運作 App 時獲得最好的效能。我自己實際的感受差異頗大,還沒開這功能的時候,翻頁延遲感很重。一旦開啟這個功能,翻頁就顯得順暢許多。
.
【電子筆記使用心得】
.
這一代的「觸控手寫筆」搭配升級後的處理器,書寫起來十分流暢,無論是普通的鉛筆/鋼筆寫字,或者是切換成水彩筆繪畫,輕壓、重壓帶來的不同筆觸都十分令人驚豔。根據網友分享的資訊,台北的三創生活園區七樓有實體機展示,如果你對觸控筆在電子紙上面的書寫表現有興趣,可以前往實際書寫看看。
最基本的電子筆記功能如下圖所示,除了普通的筆記檔案之外,你可以自行創建資料夾,收納不同類別的筆記檔案。在創建一個新的筆記檔案時,你可以選擇「直式」或「橫式」的書寫方式。一般來說如果是條列式的紀錄,或者讀書筆記的句子摘錄,我會選擇直式。如果是畫「心智圖」和其他圖形的草稿,我會選擇橫式。
我通常寫完一系列筆記之後,如果想要存在雲端備份,Mobiscribe Origin 也內建了很方便的雲端功能。可以針對你想要備份的筆記點選「轉存」,然後再儲存位置選擇你想要儲存的方式,直接同步「雲端 Dropbox」和透過「電子郵件」寄出都可以。你也可以直接寄到朋友的電子信箱,Mobiscribe 會連線到它自己的 Mail Server 幫你發信出去,信中就會夾帶這份筆記檔案。
筆記除了預設的白底色背景之外,MobiScribe Origin 可以讓你套用任何自定義的「背景模板」。內建提供了12種模板,你還可以在應用區裡面的「模板下載區」找到更多客製化的模板。如果還嫌不夠,Mobiscribe 的 Facebook 社團也有許多網友提供的自製模板(PNG圖檔)可以下載。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定義三組不同設定的「自訂筆觸」,這樣就可以靈活切換鉛筆、鋼筆、水彩筆…等不同粗度、寬度、濃度的設定。
這次的 MobiScribe Origin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新功能就是「OCR 手寫文字辨識」,它可以辨識一整頁的手寫筆記,自動轉換成文字檔,而且還支援繁體中文字的辨識。底下簡單示範一個非常潦草的筆記內容(當初心想這麼醜的字真的能轉嗎?),點擊 OCR 轉換之後大概等 15~20 秒左右,文字辨識的結果就轉換出來了。可以看得出來辨識成功率是滿高的,我這麼醜的字還可以轉成功…
最後,最新這一代的 MobiScribe Origin 還有一個「Mobi Share 筆記同步協作」的功能,如果你跟朋友/同事都擁有 MobiScribe Origin,就可以把筆記本設定成「同步協作」模式,彼此在筆記本上面做的任何更改,都會即時同步到對方的螢幕上。但是我還沒有試過協作的功能(有人要跟我連線嗎XD?),所以僅附上官方 Youtube 的示範影片給大家參考看看。
.
【總結:外出一族的讀書筆記好幫手】
.
整體而言,我的使用經驗圍繞在「閱讀電子書」和「紀錄讀書筆記」上面,讓偶爾外出的我,可以很輕盈地帶著 Kobo 和 Pubu 電子書庫出門,又可以隨時靈感湧現就把想法記錄下來。我覺得 MobiScribe Origin 這類型的產品,同時滿足了電子書閱讀器的方便攜帶,又保留了手寫筆記加深記憶的效果,可以說是在虛實之間搭建起了一道橋梁。
這篇文章裡我沒有提到「電子行事曆」和其他「專案規劃筆記」的功能,是因為我並不習慣在電子產品上做這兩件事情。我習慣的仍是使用「子彈筆記」的紙本書寫方式去回顧、執行、規劃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種紙本的溫度和連結性,我認為是電子產品無法取代的效用。
最後,推薦 MobiScribe Origin 這款「閱讀器/筆記本二合一」給常有外出需要的愛看書朋友參考,或許可以為你的閱讀和筆記習慣帶來新的火花!
.
【其他資源】
.
1. MobiScribe中文討論區
2. udn Mobiscribe電子筆記本全台獨家販售:http://tinyurl.com/ybant9cv
3. 實體展示販售地點:三創生活園區7樓
.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biscribe-origin/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極簡姐姐 巧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簡單生活 #高效生活 #日常規劃 #習慣養成 #習慣追蹤 #週計劃 #極簡姐姐巧玉 簡單生活|日常規劃&習慣養成📓|Plan with me📝|每週行程安排|週計劃排版分享|極簡手帳|高效生活|習慣追蹤|極簡姐姐巧玉 一本賞心悅目的筆記本,雖然現在很...
「子彈筆記 電腦 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極簡姐姐 巧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Pumi Journ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I am kay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心得] 子彈筆記的失敗經驗與重新開始-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5個步驟用Keynote 設計手帳超連結。2021子彈筆記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子彈筆記手帳分享社團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不用會畫畫! 超美超簡單的GoodNotes 筆記方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我的2020 digital bullet journal - 手作板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evernote子彈筆記法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evernote子彈筆記法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製冰機挑選(KOHZII 康馳、SAMPO 聲寶、貴夫人)推薦哪一個 ... 的評價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九宮格寫作術》x2本
❓你遇過靈感枯竭的時候嗎?雖然我本身有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然會有 #寫不出東西的時候。
🤔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明明有話想講,卻找不到適合的方式說出來。或者是有太多話想講,卻覺得怎麼講都不對勁。直到我遇到一個好工具「九宮格寫作術」。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ers-block/
【《九宮格寫作術》是一本怎樣的書?】
一直以來我都是採取「自由書寫術」的寫作方法來抒發感想和心得,但有時候天馬行空的想法會帶著我越來越離題。更討厭的地方是,有時候越是想寫某個主題,就越容易卡住。因此,我想找個方法解決自己的這道難題。
偶然間,發現了最近出版的《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這本書,開頭引言的這句話立馬抓住我的心:「人類有一種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稍微瀏覽內文之後,認為這個言簡意賅的寫作框架,非常適合現在的我。
這本書的作者是曾任出版社編輯與記者的山口拓朗,他整理自己撰寫過3000篇文章的經驗,提供讀者一套簡單可行的寫作公式。讀完這本書並且稍作練習之後,我的感想是:「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有使用對的方法。」
本文除了整理書中的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四個萬用模板之外,也拋磚引玉分享我自己採用的三套寫作流程。希望對寫作仍抱持恐懼,或有寫作卡關障礙的讀者起到一些幫助。
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
整本書最精華的這個「九宮格自問自答框架」,就是讓你能把把「關鍵詞」和「關鍵問題」寫下來,讓原本霧裡看花的模糊資訊一一攤開在眼前。接著,你只要順著這些問句,進行回答跟填空就可以了。
我列出書中的第一個範例給你參考,如果你想分享一篇吃拉麵的文章,就可以自問自答這九個問題。如果你對怎麼提問也不拿手,則可以記下「7H3W 提問法」,透過練習把它活用在不同的主題上。
除了開頭提到人類喜歡「填空格」的天性之外,作者也說:「越懂提問的人,越能夠解出引人入勝的文章」。寫一篇文章,換個角度想,其實就是與目標讀者進行一場對話的過程。與其絞盡腦汁想寫出一篇曠世佳作,不妨從「對話式寫作」與自己來場輕鬆的對談。
【四種萬用模板】
進入本書的後半段,作者提供了四種寫作常用到的萬用模板,你可以拿這個模板套用在任何你想寫的主題上。例如社群媒體當道的數位時代,「結論優先型」的文章就非常吃香,它抓住了大家喜歡「先看重點」的心理。
我自己最喜歡的模板,則是列舉型。我在回顧與反思自己讀書的心得時候,總是喜歡用心智圖和條列式的方式,把重點先摘錄到紙上,最後再打字到電腦裡。使用列舉型,就能很快速精簡地寫出我想陳述的重點,再用總結的部分歸納自己的收穫。
額外分享一個作者的寫作心法,他認為「一篇文章就等於是給閱讀者的一份禮物」。當你套用模板整理文章的時候,記得讓整體的內容對讀者來說「有幫助」「覺得開心」「獲得成長機會」「讓人生更豐富」。畢竟,有誰不喜歡收到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呢?
【三套寫作流程】
自從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以來,我就需要面對三種不同的撰文型態:(1)社群短文、(2)心得長文、(3)專題探討。三種文章型態所需要的寫作時間各有不同,需要準備的內容質量也有差異。
流程中「豎起天線」的意思是當你對自己提問之後,潛意識就能從各種不同的觀點看待事物。在此也分享個人的小訣竅「讓睡眠祝你一臂之力」,把問題先寫下來,連睡覺時都能讓腦袋持續背景工作(詳見《為什麼要睡覺?》)。
雖然,我在過去寫專題性質文章的時候,採用過「事先提問」的概念,卻沒運用在社群短文和心得長文上面。這次整理完三套寫作流程之後,才發現這個自我問答的提問框架,其實同樣適合用在不同的寫作情境之中。
1社群短文: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很容易在撰寫社群短文的時候卡住。明明只要100到200字的短文內容,有時候折騰半天還寫不出來乾脆放棄。這個月開始採取九宮格問答後,在自我提問之後一口氣填空寫完,讓整體的寫作時間縮短了,內容也更讓人滿意。
2心得長文:雖然我維持著每週分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偶爾為文思枯竭所苦。我得承認很多篇文章都是平日寫不到半個字,到了週末才全力趕稿。現在我調整的方法是把自我提問先寫下來,在有靈感的時候填空回答,最後再套用模板進行寫作。
3專題探討:有些專題性質的文章,如果要累積到最後一口氣寫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分享我之前〈電子書閱讀器心得〉與〈子彈筆記一年使用心得〉的寫作經驗,事先想好主題,寫下各種提問,將整體蒐集資訊的時間拉長,最後才密集整理資訊寫成文章。
【後記:我們缺的不是靈感,而是準備】
《九宮格寫作術》這本言簡意賅的工具書,提供一個提問的起手式。推薦延伸閱讀《自由書寫術》邁向流暢書寫不間斷的境界,也推薦《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學編輯與精煉內容。這三本書之間自成脈絡,成就了我現在的寫作方式。
我很喜歡一個設計師曾說過的話:「整理資訊能帶來精闢見解」。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自己對寫作更深一層的理解:我們並非真的「缺乏靈感」,而是我們缺少了「對自己的提問」以及「準備和蒐集資訊的時間」。
或許,每個人可能都有過「文思泉湧」的下筆如神時刻,但是回歸到一般的狀態之下,文章想要寫得又快又好,資訊蒐集不可少,沉澱思考省不掉。寫過許多文章、遭遇許多枯竭時刻之後,我不再期待萬中一遇的靈感爆發,而是踏實地提問、增加吸收、讓思緒沉澱,這才是我們自己能掌握的。
這篇文章獻給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每個曾經遭遇「Writer’s Block」的創作者。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把內心雜亂的想法,沉澱成自己的意見;再把沉澱後的意見,整理成資訊、升級成文章。
我寫作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直到我讀了我說的話。— Flannery O’Connor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九宮格寫作術》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寫作時曾遇到最大的困難?例如:「我覺得蒐集詳細資料最困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23(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25(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極簡姐姐 巧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簡單生活 #高效生活 #日常規劃 #習慣養成 #習慣追蹤 #週計劃 #極簡姐姐巧玉
簡單生活|日常規劃&習慣養成📓|Plan with me📝|每週行程安排|週計劃排版分享|極簡手帳|高效生活|習慣追蹤|極簡姐姐巧玉
一本賞心悅目的筆記本,雖然現在很多已經能夠電子化,但有時候還是喜歡手寫文字的感覺,經過大腦思考後的產出和打字輸出的效果還是不一樣✍🏼
如果沒有它我的效率和產值會急遽下降,我靠它完成每月、每週、每日應該的任務,隨時想到的靈感也能有地方集中在一起。
內心的老靈魂在此得到抒發❤️😉
時間點標記
00:00 影片開始
01:18 步驟一 選擇一本喜歡的筆記本
01:45 步驟二 每天早上拿出來
02:05 步驟三 看見目標
02:54 步驟四 開始行動
03:15 步驟五 結束後打勾
03:29 步驟六 獲得成就感
03:55 步驟七 繼續下一個目標
▪️更多影片
・簡單高效生活:https://ppt.cc/fcDFyx
・極簡理財系列:https://ppt.cc/fNo7zx
・極簡生活好物:https://ppt.cc/fpR3Qx
・極簡居家改造:https://ppt.cc/fxsKkx
▪️其他介紹
・大理石筆記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N000985166?loc=P_0009_010
▪️學習更多
跟我一起學習美股價值投資👉🏼https://ppt.cc/fbkjxx
跟我一起了解天賦順流致富👉🏼https://lihi1.com/qU0al
Follow me🙋♀️
👉成為高效晨型人 | 巧巧極簡生活提案:https://ppt.cc/fVAtRx
👉Instagram :chiao_talk https://www.instagram.com/chiao_talk/
👉FB粉絲頁:極簡姐姐 巧玉 https://www.facebook.com/Kayo-Lin-105...
👉Business Inquiries 商業合作:linchiaochiao88@gmail.com
✨如果影片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推薦影片
6月手帐排版 | 习惯养成&自我成长 | Plan with me | 极简手帐/学生手帐/Bullet Journal|ElenaLin_青青
https://youtu.be/TAoggq-HJdE
✨2021子彈筆記設置 | Plan With Me | 極簡手帳 | 2021 Bullet Journal Setup✨|Shawna 手写的小日常
https://youtu.be/JzJT9c-Xlxk
阿滴的時間管理術! 我是如何同時經營3個頻道+3個創業【阿滴日常】
https://youtu.be/wLxjb5PBeRE
Q & A
📷相機:DJI OSMO POCKET 口袋雲台相機
💻電腦:2017 MacBook Pro 13吋
🎞剪輯:Adobe Premiere Pro
📱手機:iPhone X
🎵片尾:The Island - tubebackr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Pumi Journ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舖米 Pumi
IG:PumiˍJournal (https://www.instagram.com/pumi_journal/)
Blog:https://pumijournal.blogspot.com/
E-mail:pumiii2018@gmail.com
影片禁止轉載、二改、商用
去看看其他影片吧|
👉萬年不敗💕「無印良品」手帳本詳細開箱!|手帳控|手帳季|2021手帳季|舖米Pumi
https://youtu.be/-jC0A-t55TU
👉日付是什麼?又來放火🔥超豐富「主婦日付」詳細開箱!|手帳控|日付貼紙|日期貼紙|2021手帳季|舖米Pumi
https://youtu.be/lRBbNQbGqPY
👉聖誕雷禮物搞死我?文具手帳Youtuber的聖誕節交換禮物!feat. I am Kayen、EM Proving、星期日拯救計畫、喵星人手帳、Tracy L.|舖米Pumi
https://youtu.be/2fiiUoq8GGY
👉2019子彈筆記總回顧 2019 Bullet Journal Flip Through|Bullet Journal|舖米Pumi
https://youtu.be/yehLOUEdj_s
👉十二月子彈筆記手帳設計 December Plan With Me 2019 Bullet Journal|Christmas Tree 聖誕樹|舖米Pumi
https://youtu.be/338qrgq6K7g
👉十一月子彈筆記手帳設計 November Plan With Me 2019 Bullet Journal|銀杏|舖米Pumi
https://youtu.be/oCeofYI3Jqw
#摩爾莊園 #童年回憶 #八年級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I am kay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篇手帳拼貼雖然有段時間了
但最近在電腦中看到之前錄的影片
還是好喜歡這面拼貼~
對我來說是比較少嘗試的風格
之後有機會也想再試試這種雜誌風!
阿對了,剪輯上也做了一點小更新
不知道大家看了習慣嗎~~~
🍡【日曆開箱】2020 五金行日曆|Five Metal Shop
https://kayen.tw/five-metal-shop-2020/
👾Follow 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am_kaye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amkayen/
Blog:http://kayen.tw/
Shopee:https://shopee.tw/iamkayen
❤️有疑問或是想跟我說的話,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5個步驟用Keynote 設計手帳超連結。2021子彈筆記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紙本vs 電子 版子彈筆記 |2020 Bullet Journal Set Up ... Love n Peace ❤️ #bulletjournal # 子彈筆記 #電子手帳#goodnote #Keynote ... ... <看更多>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子彈筆記手帳分享社團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大家加入「子彈筆記手帳分享社團」, 不同於市面所售的固定版型筆記, 子彈筆記能以簡潔、高效率的方式「回顧 ... 可能是日記、螢幕、書籍、平板電腦和文字的圖像. ... <看更多>
子彈筆記 電腦 版 在 [心得] 子彈筆記的失敗經驗與重新開始-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有圖好讀版:https://slowmatilda.com/bullet-journal-method/
(好讀版有子彈筆記的符號表)
原本很猶豫要發在文具版還是書籍版,
但想想,我是因為讀《子彈思考整理術》才重新開始寫子彈筆記的,
決定還是發在書籍版。
---
(正文開始)
我是在2019年年尾知道子彈筆記的。
當時,我的生活一團亂,無後援一打二,孩子一個快3歲,另一個快1歲,三餐幾乎自己煮
,我還全親餵。如果有同樣經歷的媽媽就應該知道,這代表我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當時
,從網路上知道這個筆記的方法,非常想試試看為什麼一堆人宣稱子彈筆記改變了他們的
人生。
我查了非常多資料才開始,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真的看這本書,因此,這可不是用了子
彈筆記後人生一片開朗的勵志故事。而是我如何失敗,兩三年後又決定重新開始的故事。
如果你想開始寫子彈筆記,你可以把這些當作警惕,避免重蹈我的覆轍。
首先,我會從我的失敗經歷開始說起。
--
#過去的失敗,以及為什麼
先前情提要一下,在寫子彈筆記之前,我是一個完全沒寫日記、筆記、手帳,在職場時連
寫便條紙都會忘記放哪的人,總之,我不僅迷糊到不行,還很容易在生活中迷航,也就是
《子彈思考整理術》裡那種「在生活中無意識自動導航」的人。也買過幾次手帳,但因為
常常忘記要寫,就放棄了。
那時候,我有看閱讀前哨站的瓦基分享寫子彈筆記的經驗,也知道大概的重點在哪邊,但
因為後來在搜集版面的時候,被五花八門的漂亮版面給迷惑。雖說我已經盡量簡潔了,可
時間很少的情況下還是太多,後來因為二寶長牙、大寶生病,我又開始每天睡不飽的狀態
,沒體力半夜爬起來寫筆記而放棄。
▼下面就是我當時的週計畫&月計畫:
回顧過去,有兩個重點:
◎我不知道要把目標拆成任務。
◎不習慣把所有的事情和想法記錄下來,所以版面很空。
我在月計畫有三個目標,但是完全沒有把這幾個大目標拆成小任務放進週計畫,在記錄三
餐和小孩的狀態上又做得太細。結果導致我自己的目標沒有達成、也沒辦法真的了解小孩
子的狀況。(現在我回去翻閱,發現那陣子大寶一直在生病,這也是記錄的好處,可以回
頭檢視)
右上角有一個閱讀清單,是確實已經開始在閱讀了,但讀完這兩本書,我根本忘記後面到
底自己在幹嘛了,因為只記錄了小孩的睡覺時間,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睡多久、半夜起來幾
次。到後來,我連三餐都經常沒記錄,因為等我回頭補記,也常常忘記到底吃了什麼。
回頭翻閱,發現自己設計的版面很空,表示這些表格不適合當時的我,我用了太多「別人
的」想法。現在重新來,我才用幾天,發現其實每天都有好多事情要記。
---
##當時無法持續的原因
幾經思考,我問自己:如果回到過去,我該怎麼重新開始?
1.越簡單越好,先養成記錄習慣
2.目標要換成需執行的任務
3.要留出反思的時間
現在回過頭審視,我覺得我需要先養成記錄的習慣,因此,版型的選擇越簡單越好,而且
我也必須想辦法把所有想做的事情丟出來,清空腦袋,才能專注手邊的事情。然後,不管
我有什麼目標,都必須拆成一個個的動作或小任務,丟到每月、每週和每天的行程裡。
最後,如果我有好好記錄,就能在轉移任務時,去審視哪些事對我不重要,並且,我每天
需要找出固定的空白時間,才能靜心思考,未必要遵守「早上規劃、晚上反思」的規矩,
而當時,我真正固定的空白時間其實是小朋友的午覺時間,有時間靜心反思,記錄才能發
揮作用。
---
#《子彈思考整理術》內容摘要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子彈思考整理術》的內容,我認為是「記錄」與「反思」──忠實
而精簡地記錄著生活,並在每天每週每月結束後進行反思,把不重要且無關的任務刪除,
只留下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子彈筆記的由來
一開始,作者會分享子彈筆記的核心系統,是因為記錄帶給他不一樣的人生。
911恐怖攻擊後,他一個藝術科系畢業的學生到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因為整天
被老闆羞辱,難以找到生存的信心。某天,他翻開筆記本,發現自己的生活記錄上總是有
查找互動式網頁的資料,於是拿著僅存的錢上了課……
後來,他當上網頁設計師,開創公司,到如今成為世界級的暢銷作家,就是因為他花時間
記錄下自己的生活與想法,認真檢視,並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補充:作者因為有ADHD的問題,才會開始做筆記。)
##子彈筆記是什麼?
我認為,「子彈」的意思是快速而精準,因此在記錄時必須精簡且明確,比如,記錄一項
事件「星期四晚上7:00去瑪利亞的舞會」,寫子彈筆記時就會在週誌的星期四欄位裡寫下
「PM7 瑪利亞舞會(@地點)」,換句話說,文字要精簡,但也不能讓回頭檢視的自己完全
看不懂。
---
#三年後,重新開始子彈筆記
##重新開始的原因
寫讀書筆記一陣子後,我喜歡拿一張廢紙,一邊看書一邊在上面丟下思緒,做為我的閱讀
記錄。也試過用打字的方式作閱讀記錄,卻拖累我閱讀和思考的速度,而且,看完書後畫
心智圖,手寫會更有感覺。
但這樣做也有個壞處,就是資料散落各處。我試過用線上筆記軟體來作整理,不過,用了
一段時日,發覺自己其實很少回去看,認真翻一下,也不是每本書都有仔細記錄,有些根
本只記一點點而已,導致回頭翻閱的我滿頭問號。
因此,某天看到IG閱讀帳「陳子楹★樂讀」推薦《子彈思考整理術》這本書,想把手寫資
料統整的我,決定先看這本書,真正了解子彈筆記的核心後,再重新開始寫子彈筆記。
##我如何重新開始
我還蠻推薦想開始子彈筆記的人先讀《子彈思考整理術》,不然,你上網查只會找到一堆
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筆記版面而已,這肯定會讓很多手殘黨卻步,就算標題用「極簡」
,手殘如我,點進去看,也只覺得一點都不極簡。
現在,為了重新開始,我告訴自己,我要允許自己寫出世上最爛最醜的子彈筆記,因為是
給我自己看的,只要能讓我自己看懂就可以了。我想,這麼低的標準,應該不會再中途放
棄了吧。
##我目前的成果
我覺得要把這麼醜的東西公開實在是太羞恥了,但我想,說不定有人基於同樣的原因,無
法開始或中途放棄。好吧,那希望這些醜東西可以帶給你一點信心囉。
以下是我目前大致規劃的頁面,會略略說明一下我的思路是什麼:
↓我的目錄和格子頁:左邊是目錄頁,右邊是我之前筆記看別人做的,先把格子數好,這樣後面就知道幾格在中
間。
↓我的未來誌
書上寫說,「未來誌」是移轉日誌、週誌或月誌未完成任務的地方。我則是決定先把行事
曆畫出來,大概標記一下連假,後面則留了3頁,用來放我轉移過來或還沒排定日期的任
務,之後也有可能把這兩頁拿下來,重新做更動。
可以隨時更換是使用活頁筆記本的優勢,但缺點是無法做跨頁的表格。
↓我的月誌
我的月誌是在頁面中間寫出所有日期,左邊和右邊分別是家庭和工作,最下面寫未確定日
期的待轉任務,也有tracking格追蹤IG和部落格的進度。這個一分為二的版面是參考YT一
個很不錯的頻道「Shawna 手写的小日常」,她有提出一些我覺得很有幫助的思路,推薦
給你。
↓我的週誌
這個版面延續月誌的思路,一樣把格子左右分家庭和工作,空白處打算寫一些靈感或點子
、還有一些本週須完成但不知道要放哪天的任務。
比較不一樣的是左頁的標籤膠帶。因為我煮菜都看當天心情,「Shawna 手写的小日常」
提供了用便條紙移動任務的思路,就把冰箱食材能煮的主菜先寫個幾樣放旁邊,今天決定
好要煮哪樣就貼上去,等當天結束就寫下今天煮什麼菜,再把標籤移到菜單群組,不知道
要煮什麼的時候就翻一翻。
但現在菜單群組還很空,以後有機會再分享。
不過,我的週誌真的挺亂的,因為寫寫畫畫塗塗刪刪改改,中間還兩度寫錯日期,後來想
到以前有為了寫子彈筆記買的紙膠帶,趕快拿出來用別浪費,可惜沒有變得更好,希望下
週會更好,哈!
↓我的日誌
我先說,原本前兩天還沒有日誌的,總覺得週誌應該就夠用了,但作者會強調日誌的功用
不是沒有道理──我發現,日誌才是真的可以好好檢視自己的版面。等一整天結束,看看
日誌就能夠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麼、有什麼心情或想法。
如果在週誌寫註記,版面會非常擠,最好還是在日誌寫註記,因為有註記的任務或事件,
在回頭翻閱時才有檢視的效用。比如,最近小朋友生病,就用日誌註記她們的狀況。
#我寫子彈筆記的3個體悟
1.手寫真的有用
我也不過才寫了兩三天,就有這麼多想法,可見有沒有讀原著還是差蠻多的,而且,我突
然發現這個方式很適合長輩,可以記錄下很多事情,還能刺激大腦,避免健忘或失智的問
題。不過,我認識的長輩們都數位化了,沒幾個還在用紙筆記錄事情。
作者推崇用手寫的方式是有其依循的,在《最高學以致用法》裡,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
也提到,他會先用手寫的方式寫下所有想法,最後才用電腦彙整,因為手寫的方式可以刺
激並連結大腦,而我也確實發現,如果在電腦上寫文前先用紙筆寫下所有想法,會比使用
數位工具來得更有靈感。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攜帶方便的數位工具,這也不要緊,畢竟現在線上筆記
種類繁多,只要你能夠參考子彈筆記的核心重點,用什麼工具都是可以的。
2.審視並統整腦中的想法
我是平時腦中會轉著很多想法的人,有時會用手機記錄下來,雖然很方便,可奇怪的是,
在數位工具上看就沒什麼感覺。用紙筆記錄後,看似速度慢,但真的會刺激我思考,但之
前用廢紙記錄太瑣碎,子彈筆記的系統就能夠幫我審視自己的思路,並整合這些手寫資料
。
3.工作和生活的事情都不遺漏
我非常的迷糊和健忘,因此,能夠把生活和工作統合在一起是很棒的事。
你可能覺得一般的日誌就可以解決我的問題了,但是子彈筆記的轉移系統對我這種人非常
有用,我可以先把想到但不知道要排在哪天的事全都記在未來誌,等我要寫月誌時檢查未
來誌,就可以先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做或者提醒我有這件事。
我其實買過好幾次外面賣的日誌,寫沒幾天就放棄了,覺得日誌和週誌能夠自己畫表格是最好的,雖然我手
很殘,但是依照需求去做表格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子彈筆記系統能夠風靡全世界的根本原
因。
我對子彈筆記抱持著很高的期待,主要還是因為最近已經習慣手寫記錄,如果跟我
一樣沒寫過任何筆記或日誌的你也想試試看,我覺得可以先從習慣手寫記錄開始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32.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64545827.A.1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