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國際失智症月,齡予今天看到非常開心的消息:
健保署 砸3.4億!兒童罕見癌、失智症等5藥納健保給付
-
齡予也是失智症患者家屬。齡予的外公高齡九十多歲,過去幾年也逐漸出現一些失智、退化症狀。
一開始是一向很會開車的外公,開始出一些過去不可能發生的擦撞小車禍,他雖然沒說,但車子出現小傷痕。
本來記憶力很好的外公,開始語焉不詳,有些事情交代不清,遇到詢問有時候眼神也有點飄忽,引發家人注意,家人不排斥就醫而且反應很機警,趕快帶外公去檢查,幸運地及早診斷出來。
遍尋適合治療的過程中,外公一度狀況比較嚴重。跟外公同住的外婆,是外公最重要的慰藉,只要外婆不在,外公就會很焦慮不安,因為很多事情很多人他都忘記,記得最清晰的就是這個老伴。
兒孫輩大家放下手邊工作,輪流帶著他全台趴趴走四處求醫,不管新型藥物要多貴,只要夠減緩症狀,都願意嘗試,外公也在大家哄騙下必須要出入過去最討厭的醫院,而藥費確實也是一筆不小開銷。
不管是病患或者家屬都很辛苦。
比較少能回去看外公的齡予在外公的餐桌、客桌下,壓了好幾張主播照,提醒家人要記得開電視聽我播新聞,提醒外公這是孫女,希望讓他有點印象。
可惜這招沒效哈哈,每次再見到阿公,當我指著照片說這是我的時候,他會看看照片再看看我,說不同人,照片這個比較水。
喜歡看孫女有點惱,但也讓我們開心,阿公雖沒以前精明但還是很幽默。
-
全球失智症患者正在快速增加,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推估民國109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03,271人,佔全國總人口1.29 %,亦即在台灣約每77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
如今,健保署一口氣宣布五種新藥加入健保給付,包括治療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帕金森氏症等新藥;及2種治療失智症治療藥物於阿滋海默氏病的失智症、放寬成人過動症治療藥品、治療社區性肺炎抗微生物藥物擴增於新生兒及嬰兒。
將分階段在今年11月及明年1月正式上路。
患者跟家屬負擔可以顯著減輕,謝謝政府用心。
-
專家們提醒,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
若家中長輩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變差、性格改變等症狀,要懷疑可能罹患失智症,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因為只有透過確定診斷,評估是屬於哪一類型失智症,病患才能得到適當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來改善或緩解症狀,也能維持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有更多徵兆、病程、治療建議:
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
讓大腦年輕起來! 攝取「心智飲食」延緩失智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83483
完整新聞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04377&From=Search&Key=%E5%A4%B1%E6%99%BA%E7%97%8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
子癲前症診斷 在 倪曼婷 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孕期營養:必做自費檢查_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
📍 全文連結:https://reurl.cc/oxgKKl
曾經有看過孕媽咪發問,這項自費檢查需要做嗎?
#是的 #真的有必要做
妊娠糖尿病不只對媽媽帶來影響,可能提高 #產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高血壓 與 #子癲前症 風險,同樣也會增加寶寶 #巨嬰症、#新生兒黃疸、#早產、#生產困難 等風險,所以透過此項檢驗確認血糖狀態相當重要!
🔺 口服葡萄糖耐糖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於孕期24-28週時做的檢驗,
檢驗流程:抽空腹血糖 ➜ 喝75公克的葡萄糖水 ➜ 喝完葡萄糖水後1、2小時分別再各抽一次血量測血糖
-
若真的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也別灰心!
除了經醫師評估是否需透過藥物治療外,也可以嘗試從以下方式進行改善:
1.) 每日自我監測血糖4次以上
2.) 以富含膳食纖維 的食物為醣類攝取主要來源
3.) 搭配足量蔬菜 以幫助血糖穩定,並提供飽足感
4.) 減少富含精緻糖類的食物、勾芡類、加工食物等的攝取頻率
5.)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
💛 營養師媽咪實測心得
從很久以前就聽說可怕又噁心的糖水試驗,老實說自己喝過以後真心覺得還好,就跟早餐店不小心點到全糖奶茶的甜度差不多😆 沒有傳聞中的可怕!該做的檢查還是都要做好做滿哦😌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73881
-
🔥 延伸閱讀 🔥
【體重控制】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3241316
【糖尿病】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2926659
【孕期】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3241312
子癲前症診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死咗八個仔(下)
上集:https://bit.ly/2WXQght
之後嘅事,好似魔咒一樣。
馬太生咗第四個仔,唔夠半個月,個BB就死咗,醫院將死因列為SIDS(嬰兒猝死症,指嬰兒喺一歲前突然無預期死亡)。
馬太生咗第五個仔,半年後又死咗,死因依然係SIDS。
第六個仔出世兩個月後,馬太抱住佢衝入急症室,話BB癲癇發作。
由於搶救及時,BB嘅病情逐漸穩定,可以出院。
但出院唔夠一個月,馬太再次抱住佢衝入急症室,BB已經腦死亡。
第七個仔,三個月後停止呼吸。
第八個女,四個月。
開始有人懷疑,點解每一次,BB夭折或者出事嘅時候,都只有馬太喺佢哋身邊呢?
於是,醫院開始對BB嘅屍體進行詳細檢查,但冇搵到原因。
所以,社會普遍認為,係馬生或馬太嘅DNA內,含有某種致死基因,令嬰兒容易夭折。
呢個時候,馬太已經四十幾歲,經過多次生育,佢身體亦出現咗問題,醫生診斷出佢應該好難再生育。
所以,馬太收養咗一個叫米米嘅孤兒。
我哋都為馬太而高興,只要米米平安長大,相信可以彌補少少馬家嘅傷痛。
但米米兩歲嗰年,馬太抱住佢嚟到醫院。
馬太話,米米瞓咗好耐,一直都冇醒。
結果大家都估到,米米已經死咗。
呢件事終於引起所有人嘅懷疑,既然米米同馬家冇血緣關係,就唔會有致死DNA,點解又會猝死?
同時,有人舉報,喺馬太嘅親生仔女猝死後,佢哋去慰問馬太,見到馬太好平靜咁食緊早餐,好似已經唔再悲傷咁。
喺醫方嘅審問下,馬太終於承認,喺BB喊嘅時候,佢用枕頭焗死咗BB。
原因呢?
馬太自細就係一個平凡嘅女仔,家境普通,本人普通,大個之後亦嫁咗個普通嘅老公。
終其一生,佢都冇受到咩關注。
直到阿花死於腦膜炎後,所有人都嚟安慰馬太。
馬太發現自己成為焦點,俾好多人愛護、安慰同保護。
雖然阿花的確係病死嘅(出世後都冇離開過醫院),但呢場意外令馬太受到好大啟發。
從此,每當佢寂寞嘅時候,就會將隻手伸向自己嘅BB……
佢太過享受呢種被關注嘅快感,即使唔再生仔,都特登領養一個小朋友。
事後,我不斷諗,點解咁多年嚟,都冇乜人懷疑馬太呢?
如果你謀殺同事,無論手段有幾高明,殺到第二、三個,一定會有無數人懷疑你。
但馬太殺咗七個親生仔女,都冇被懷疑。
因為佢係一個母親。
我哋總係假設某啲身份就係善良嘅,虎毒不吃兒,母親就係偉大,母親就唔會傷害自己嘅仔女。
殊不知,你嘅母親好偉大,唔等於所有母親都偉大。
世上冇100%嘅好人,亦冇100%完美嘅身份。
—完—
真人真事改編自Marybeth Tinning謀殺案,1987年,Marybeth因謀殺四個月大的女兒而被定罪,亦涉嫌與之前八個孩子的死亡有關。
但第一個死亡的孩子(死於1971年)從未出院,死於腦膜炎,應非Marybeth所為。
新書《真實虛擬一鏡過》已經出版了,現正發售中,
詳情可點擊這裡:https://bit.ly/3eTPuHL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死咗八個仔
子癲前症診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子癲前症診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法國上空權」vs.「大麻治憂鬱」。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大麻治憂鬱」獲得60.8%的票數。這禮拜我們再度派裸體出馬,結果還是輸給大麻。其實不只人類會憂鬱,動物也會因為同伴過世而太過悲傷,現在國外有動物園用藥用大麻來幫助動物度過難關。
波蘭華沙動物園(Warsaw Zoo)今年3月有一隻母大象爾娜(Erna)過世了,牠是那間動物園裡,四隻非洲象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年老的大象,她的過世影響了其他大象夥伴,園內另一隻最年輕的母象,甚至出現行為改變和焦慮的症狀。動物園的員工就想說,利用「大麻二酚」(Cannabidiol),也就是CBD萃取油,來看看能不能降低大象的焦慮感。不過並不會看到大象捲菸呼麻的畫面,而是直接把油塗在象鼻內,或是混入大象的食物裡,雖然大象體型非常巨大,但目前園方給大象的CBD初始劑量和馬差不多,每天給個2到3滴而已。園方也不是餵一餵就算了喔,他們很認真抽血確認大象們的健康,還蒐集糞便、唾液樣本來觀察大象的皮質素(cortisol)的高低,皮質素就是人類和動物在緊張的時候身體會產生的激素,又稱作「壓力荷爾蒙」。
大麻中含有兩種主要化合物:大麻二酚(CBD)和四氫大麻酚(THC)。THC就是大麻主要的迷幻成分,具有成癮性,在台灣是二級管制藥品,但是CBD不一樣喔,它不會讓你用了很ㄎㄧㄤ,也不會上癮,主要是拿來止痛、緩解焦慮、讓人放鬆、改善睡眠等,而且功效比傳統藥物好,也沒有副作用,現在很多國家其實都有合法的CBD食品或藥品,像是英國,就差不多有25萬人經常性地使用CBD產品,市面上CBD的花樣很多,電子煙油、護唇膏、甚至咖啡、氣泡水都有,放進化妝品裡面據說還可以抗氧化、舒緩敏感發炎症狀。而且其實現在已經有期刊論文證實CBD可用來治療癲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以及焦慮症、憂鬱症等,前幾天還看到新聞說CBD可能有助治療COVID-19。
相對於外國,其實台灣對於CBD的資訊接收得滿慢的,可能是因為大麻在台灣有點像是禁忌話題,充滿了很多誤解,所以多數的人聽到「大麻」可能就覺得是在吸毒。其實衛福部的網站上有說,如果是單純以CBD作為成分的產品,不屬於管制藥品,也就是可以合法使用,那產品的成分或用法用量等資訊,能夠符合藥事法的規定,就是以藥品列管。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核准任何含CBD成分的藥物,所以民眾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去找醫生診斷評估後開立處方,就可以申請進口。不過要小心,如果CBD藥物裡面含有THC成分,就是迷幻成分,或是以大麻莖、大麻籽的製品,THC含量超過10ppm,在台灣就會被歸類到「毒品」,先前就有人上網買大麻籽油,結果被依走私毒品罪法辦,所以購買前要特別注意,才不會想治病結果變成運毒。
其實近年國內對於藥用大麻的討論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在擔心,CBD的功效會不會被誇大了,但無論如何,不管你是要用在人身上或是寵物身上,都要先諮詢醫生或獸醫師,才是對自己和對寵物負責任的做法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子癲前症診斷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的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在孕期9週多禾馨檢查有子癲前症,並開始吃阿斯匹靈到34週,後期準備生時血壓才小小升高但一切都還是控制的很好,謝謝蘇醫師和禾馨! 我的寶寶39週3050克平安出生唷❤️. ... <看更多>
子癲前症診斷 在 子癲前症診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子癲前症 :常被稱為「妊娠毒血症」,是台灣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