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烏托邦 ] 吃了會有力氣哦:力餅屋 / 李長潔 💪🍙
.
#吃了有力氣對抗週一blue #鎌倉 #江之島
.
在極樂寺站坂下御靈神社附近的「#力餅屋」,已經有300年的歷史,古意屋舍、明亮的復古玻璃糕點櫃、純樸的金屬蓋糖果罐,搭配上親切和煦又十分上相的阿姨店員,完整地勾勒出一種鄉間老店特有的地方感。
.
■ #吃了再上
.
這兒賣的名物是「#お餅力餅」、「#求肥力餅」與「#夫婦饅頭」,基本上都是以紅豆、糯米、白糖搭配組合而成。所謂「力餅」,類似台灣的「麻糬」,用糯米搗製,因為要出很多力氣,吃了之後也可以補充體力,就稱為「力餅」了。
.
兩種求肥力餅與生力餅(都叫 #権五郎力餅)基本上構造類似,就是用甘甜的紅豆泥包覆著糯米糰子。仔細區分的話,求肥力餅質地較為柔軟,糯米糰子整個由紅豆泥包裹,可以放比較久(三日);而生力餅則另有包裹紅豆內餡,由於紅豆泥只有覆蓋在上層,所以較容易乾掉,阿姨店員特地吩咐需要當天吃完喔。
.
■ #大力士權五郎
.
其實「#權五郎力餅」與「#御靈神社」有著緊密的關係。在力餅家附近的御靈神社是奈良時代開始的信仰,初期的形式為「#御靈會」,是指透過對「靈」的安慰來達到平安的目的,簡單講就是崇拜「#死之人」,逐漸在安平時代初期發展成「#上御霊」與「#下御霊」兩神社祭祀。由於御靈信仰是對「死之人」崇拜,所以通常帶有「英雄崇拜」的特徵,主要與男性、戰士、政治領袖相關。
.
鎌倉的御靈神社原本是祭祀鎌倉氏、梶原氏、村岡氏、長尾氏、大庭氏等鎌倉武士團之靈,而後以著名的鎌倉幕府將軍「#権五郎景政」統合之。所以,御靈神社也叫権五郎神社。
.
但也有史料說「御靈」的日文讀音,與「#五郎」近似,故有些御靈社也叫五郎社。據說這個権五郎景政孔武有力,可以舉起重石,搗起麻糬來也特別輕鬆,在祭祀節慶時偶而搗餅分食,大家就稱之為「権五郎の力餅」。
.
■ #食物的地方史
.
由此可知道,「力餅家」的権五郎力餅是與地方典故結合,也與周遭深厚的歷史相呼應。根據店家的說明,它最早可以推到1688年江戶時代,乃作為御靈神社前參道的食品商店。動不動就百年老店,#絲毫不需要所謂的商品包裝創意搞怪來行銷,踏實地做好本分,延續老店精神,令人自省。
#帶著媽媽去旅行
孔武有力典故 在 陳浪Jerry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期間限定連載—武漢04]
清晨6點20分,是清涼寨表定的日出時間。
但5點半,鬧鐘就不留情面地鈴聲大作,畢竟要捕捉美景,可不是拉起窗簾就行,還得先移步上山。
這裡是清涼寨,一個距離武漢城區8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約在600公尺的自然景區。
雖然風光明媚,也帶有歷史典故,但目前尚未被過多遊客攻陷,因此可以說是武漢近郊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沒有太多商業化的痕跡,只有連綿不絕的墨綠山色,和城裡人吸不著的新鮮空氣。
儘管清涼寨的日出不頂尖,也不出名,但正是因為這樣,反而難忘。
雖然已近四月天,但破曉前的山頭依舊寒風凜冽,令人直發抖。
直到橘紅色的光暈劃破天際,整座山谷剎時被點亮,也拉開一天的序幕。
在背包客的生涯裡,我曾經在許多地方看過日出。
海上的日出,滂礡大氣;山間的日出,排雲而起。
至於城市裡的日出嘛,多半像種襯景,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閒情逸致欣賞。
有的時候,我們感嘆時光流逝。
但不可否認的,時間其實有跡可循,按著某種大自然間的規律輪轉著。
日出時勇敢做一回自己,日落後面對那些不可避免的失敗,我們擦乾眼淚療著傷。
在華燈初上的夜色裡重新找到勇氣,在靜謐的山頭等待下次的奮起。
下山前,同行的攝影大哥找到絕佳的拍攝點,呦喝著大伙兒充當臨時模特兒。
我們在逆光的鏡頭前成了剪影,所有姿態,各種情緒都表露無遺。
而當我們被抹去了臉孔,褪去了裝束,似乎最純粹的那個自己也終於能探出頭來。
都說人生如戲,天剛亮的山頭,我們這回上演著自娛自樂的皮影戲。
沒有觀眾,沒有票房壓力,只為自己鼓掌,只為自己喝彩。
下山後,按著行程,我們來到劉家山村。
同樣不是什麼熱門景點,只見幾棵枯樹的枝影,映照在屋舍的白牆上。
一旁幾棟土白色建築,老舊木門兩側的對聯已不復見,只留大紅的四字橫批:「吉星高照」。
乍看之下有點荒涼,但穿村而過的山澗溪流,卻又讓這裡富有生氣。
由於村子面積不大,十幾分鐘就晃了一圈。簡單拍了些照片後,就準備上車離開。
我突然看見一位老爺,穿著不合身也不合時的上衣,叼根煙,霸氣地吐了一口煙圈,然後被不知從哪個遠方吹來的涼風,緩緩吹散。
就在那個瞬間,我發現整個清涼寨的景點都是這樣,很單純,很日常。
可是就在那些歲月靜好的樸實中,卻自有力量。
× 清涼寨 Qingliangzhai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黄陂區蔡店鄉
孔武有力典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萬變不離——黑(上)|古色古香|11>
學者們普遍認為,黑色與白色是人類最早認識的顏色,因為它們位於色階的兩極,對比最為強烈,最容易為視覺細胞辨識。而我們的民族使用黑色的歷史,也極為久遠。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先祖們剛剛學會製造陶器的時候,便已經使用紅色和黑色來做裝飾。在黃河流域的諸多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出土了許多以黑色條紋作為裝飾的陶器殘片,有些花紋甚至稱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時期,人們在龜甲和獸骨上刻下文字後,也常常用紅色和黑色的粉狀物去填充這些組成文字的刻痕。與黑色如此漫長的廝守,自然也賦予它多種多樣的文字表現形式。
【黑】
「黑」是最常用來表達黑顏色概念的文字。對於這個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火所熏之色也,從炎上出」。許慎這樣講,很有些望文生義的意思,因為「黑」在小篆裏的寫法看上去確實是一堆旺火在冒煙,上面那個部分甚至看起來就像是個煙囪。而木柴燃燒產生的煙氣,會附著在別的物體上,顯現為一層黑漆漆的顆粒——後來人們以此發明了墨——這大約也能理解為「黑」字的緣起。
許慎所處的東漢時代,小篆乃是官方文字,而甲骨文早已失傳,所以這位老先生並不知道,在殷商時代,「黑」字的造型,哪裏是火在冒煙,分明是一個人頭上罩了個袋子,在四處亂闖。頭被蒙住了,自然私下裏一片漆黑,仿佛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甲骨文的這個寫法,比小篆更能體現象形文字的意旨。
【玄】
「玄」字也出現得很早,它的字根是「絲」,而且看上去就像是一團絞成8字的絲帛,掛在一個架子上。所以古時學者們對於「玄」字的解釋,也就與顏色產生了密切關系。比如許慎《說文解字》裏說,玄是「黑而有赤者」,就是黑色裏帶著紅色。有一本古書叫做《考工記》,記述春秋時期齊國關於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裏面關於織染,有「五入為緅、七入為緇」的段落,說的是用紅顏料染絲帛,越染顏色越重,染到第五次就是類似紫色的「緅」,第七次就是純黑的「緇」。這書裏沒提到染第六次是什麼顏色,於是大學者鄭玄抓住此處注解說,染第六次就是「玄」色了,非常的黑,但還依稀可見紅色。鄭先生提出這個看法,並不是因為他的名字裏有這個字,而是作為一個儒者,無私地追求對周禮的研究,因為周禮裏常說到玄色,而大家搞不清楚其具體的樣子。
鄭玄與許慎作為學者,提出的「黑裏帶紅」,是精確的說法。其實,很早開始,人們在使用「玄」字時,就已經用它來泛指黑色。比如,燕子在商朝時被稱為玄鳥,就是以它那黑色的羽毛而言,以貌取名,簡單樸素。《詩經》裏用來稱頌商朝的「商頌」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說的是商人的神秘來歷。據說一個叫簡狄的女子,在某次洗浴時,忽然有燕子飛過,並留下一枚卵;簡狄吞下這鳥卵後,便懷孕了,生下的孩子取名為契。契便是商部落的祖先,也被稱作「玄王」。
與《詩經》幾乎同時的《易經》裏,「坤」卦的卦辭是「天玄地黃」,後人也多認為此處的「玄」是黑色,而且特指黑漆漆的夜晚。漢代的劉楨寫詩說「遺思在玄夜,相與複翱翔」,「玄夜」也就是黑夜。所以漢代補充《爾雅》的《小爾雅》裏直接說:「玄,黑也。」
對「玄」具黑色含義的另一個有力注解乃是古代的袞服。袞服是皇帝們最重要的禮服,專用於祭天等大型活動。與上朝時穿的黃色龍袍不同,袞服都是黑色為主、配以紅黃色,謂之「上玄下纁」,象征天玄地黃。閻立本在《歷代帝王圖》中所繪的十三位皇帝,有十位是身著此套衣衫。
「玄」除了表示顏色外,還有「幽遠」的含義。「幽」字最初的寫法,就是帶著兩個「玄」字的大山。如此遙遠,自然難以捉摸。所以老子才在《道德經》用「玄之又玄」,來形容他的「道」有多難懂。《西遊記》裏幹脆說:「難、難、難,道最玄!」
【緇】
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緇」的原意是指黑色的絲帛。前面說「玄」字時提到,《考工記》裏說染色時「七入為緇」,這裏「緇」也不是指黑色,而是說染到第七次時,得到黑色的帛。黑色,乃是「緇」的引申義。
用黑色的「緇」做衣服,在春秋時還是比較流行的。當時官員們的工作服,很多就是黑色的「緇衣」。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工藝有限,還做不出後世那些五光十色、絢爛奪目的織品。到了漢代以後,官員們就不穿黑衣了,反而是出家的僧尼,把這樸素的顏色披到了身上。特別是在南北朝時,佛教興盛,身著黑色緇衣的僧人形象深入人心。南朝劉宋的官員孔凱認為僧人慧琳有政治才能,稱他為「緇衣宰相」;北朝高齊,則有荊州竹林寺的和尚僧慧與玄暢,因為博學多識,被喻為「黑衣二傑」。 此後,人們提到「緇衣」,多半說的是出家人的衣服。比如《紅樓夢》裏,曹雪芹給惜春的結局是出家為尼,過「緇衣乞食」的生活,也就是穿著黑色的僧衣,靠化緣得來的食物度日。可惜後四十回無人有幸得見,不知這公侯小姐後來究竟如何了。
【烏】
「烏」字最早出現在秦漢時的小篆裏,乃是一個象形字,指的就是烏鴉這種鳥。
在唐代以前,烏鴉被人們視為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流傳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典故。這個說法首先來自於董仲舒宣揚天人感應之說的著作《春秋繁露》。書裏說,周朝將要興起的時候,有一群很大的紅黑色烏鴉,銜著莊稼種子集結在周武王的房子上,武王和大臣們都很高興,認為是吉兆。後來,西漢劉安的《淮南子》裏也出現了類似的故事。董氏習慣搞封建迷信,所以他的書裏記的事都很不靠譜。劉安也不是史學家,《淮南子》裏的故事大約是從董仲舒那裏借來的,更不可信。但烏鴉在漢代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遠古時人們看到太陽裏有黑子,聯想到烏鴉,就發揮想象力說,太陽中居住著神鳥三足烏;之所以三足,自然是為了與普通烏鴉相區別。陝西寶雞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中,便有一座三足烏尊,非常精美。漢代繼續視烏鴉為神鳥,許多漢墓的壁畫上都有它的形象。漢代的禦史台院子外種著很多柏樹,招來大批烏鴉棲息,所以時人還稱禦史台為烏台。這個說法一直流傳到宋朝。蘇軾寫詩反對王安石變法,被送到禦史台受審,留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烏台詩案」。
由於烏鴉是黑色的,「烏」便引申出了「黑」的含義。人們把頭發稱為「烏絲」,黑色的雲彩叫做「烏雲」,取的都是這層意思。
八大山人的《枯木寒鴉圖》中,以濃墨所繪的黑色的烏鴉棲在幹枯峭拔的樹幹上,對人間冷眼相向。
(本文為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部分書摘)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