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一門新學術與實踐的緣起、建構,與介入臺灣」講座
#出版中心講座 #NTU
本講從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的緣起開始,集中於STS主流之一的英國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學派。首先談及SSK與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之張力關係,轉而強調STS之後與維根斯坦哲學、社會人類學、科學史三領域豐富的共同建構。當STS於21世紀進入臺灣,正是臺灣後解嚴與科技爭議開始大起的時代,但臺灣的科技界仍停留在一個中性實證與科技進步觀的時代。
想知道更多的話,歡迎於5月15日(週三)晚上7:30至誠品書店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一同感受本書魅力。
#STS #一門新學術與實踐的緣起建構與介入臺灣 #傅大為 #雷祥麟 #洪廣冀
孔 恩 sts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從東亞與臺灣之觀點,反思近代科學】
以往學界常認為,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是從孔恩開始的,但為何孔恩與STS有著多年的緊張關係?在STS興起的60、70年代,世界有許多的戰爭、抗議、與後殖民時代的開展,STS的起頭是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是如何因緣際會而浮現的?《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橫看近代科學的一種編織與打造》不認為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是導致STS誕生的關鍵原因,更企圖探討一個孔恩讓位後的SSK新視野:包括她的緣起,及她在哲學、人類學、科學史三個方向的多重建構,她的社會網絡與系譜關係。最後,回應那個批判的時代,本書討論了70年代初的孔恩,以及後來80年代SSK與科技史社群的「新當代批判意識」。
本書為「臺大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第八本專著,書中主要關注英、美70年代以來第一、二代的SSK學者、人物、論戰、以及辛勤編織的重重論述:他們與英國哲學家如維根斯坦、社會人類學家如Mary Douglas、還有科學史家如Paul Forman等共同建構的歷史過程。透過這個過程,使我們的STS視野更開闊也更深入,同時強化了我們今天的科技認識、科技與社會的反思、還有科技的政治。本書從東亞與臺灣的STS觀點出發,兼具反身性的角度,打造一個「橫看」近代科學的新視野,並指出過去歐美STS人在回顧自己歷史中的許多問題。此為本書在STS研究領域所作的貢獻。
本書作者傅大為,現為國立陽明大學榮譽教授。研究領域為:科技與社會研究、近代臺灣的性別與醫療、科技與東亞社會、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發表數十篇各領域的中、英、義、韓文論文。
歡迎至出版中心在校內的三個書店參觀選購:(1)校總區書店(圖書館左側地下一樓,電話:02-23659286)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2)水源校區書店(澄思樓一樓,電話:02-33663993#18)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2:00 , 13:0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3)校史館書店(電話:02-33661523)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9:00~17:00(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及國定假日公休)。亦歡迎讀者透過博客來、三民、五南、國家書店、誠品、臺灣商務、iRead、TAAZE等網路書店選購。出版中心客服專線:02-23659286;網址:www.press.ntu.edu.tw。
#NTU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