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给你玩 #鱿鱼游戏 ,你敢吗?
#心怡式感
NETFLIX的《鱿鱼游戏 #SQUIDGAME》 真的是夯到~~~~好像我不看就很OUT的感觉!所以,我看完了。然后说真的,是不错看的,只是被各大网友吹爆捧杀,所以期待值拉太高去看的时候,我有点:
“ERM……哦……是这样哦”的感觉。
就是没有不好哦!
剧集的画面、演员的功力、血腥或刻画人性这些都不错,可是说真的,之前的 #欺诈游戏 #要听神明的话 等等,也是这个路线啦!
如果现实中真的有这样拿命换456亿的游戏,你玩不玩?
光看剧中电话号码竟然是真的号码、害到号码的主人被连环夺命CALL就知道…很多人是想玩的。
OK,那就来玩吧!玩手游版~
网络上有个国际服的手游 Roblox 就有模拟《鱿鱼游戏》里 “123 木头人” 和 “玻璃桥” 的关卡,
以下文案取自网络:
体验【123 木头人】步骤:
1. 首先,可以到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Store 下载【Roblox】App 并注册成为用户。
2. 成功登入后可以在搜索处输入【GOODJUJU】开发者的名字寻找【Fish Game】。
3. 点击 “Play” 按键后就可以进入游戏,待在粉色圆圈并等墙上的倒计时完毕就可以开始玩游戏了~
4. 听到音乐就上前,音乐停止就立刻停下,否则就会被枪毙了 xD
体验【玻璃桥】步骤:
1. 下载【Roblox】App 并注册成为用户后,可以在搜索处输入【Ash_Gold】开发者的名字寻找【Squid Game】。
2. 点击 “Play” 按键进入游戏后,大家可以选择晚上要开启杀人模式或相安无事各自休息。
3. 接着玩家可以领取工作人员派发的饮料和披萨以补充能量。
4. 过后可以投票选择要玩【123 木头人】或【过玻璃桥】关卡,最多玩家投票的关卡就是接下来的游戏。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
「字体下载」的推薦目錄:
字体下载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字体下载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字体下载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非常神奇的是跟我两年前在马来西亚的内观修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小部分理念略有不同。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三个字“观呼吸”。所以我对这一修行方式是有切身体会的。而且你看啊,整个东方文明一切与哲学宗教有关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方式为最基础。道家的吐纳、禅宗的入定、连儒家都有静坐,还有密宗的脉轮、瑜伽的冥想。可见在那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摸索一种方法,将心中不断升起幻灭的妄念止住,仿佛突然之间都明白了,只有遏制住识神的活动,才能让元神获得觉醒。那第一个动作就是正身安坐将你的视线集中在鼻端,但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观察鼻子,而是将我们的心念收拢回来置心于一处。因为人的眼睛与心念,是非常活跃好动的。什么叫心猿意马,就是心念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意识像野马一样肆意奔腾。而鼻端就是一个栓猴栓马的木桩,木桩不是重点,重点是把心念栓住。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观鼻存想,意守天心。简单吗?其实超难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你稍微一晃神就突然惊觉,自己怎么在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注意啊,它并不是刚一出现就被你发觉,而是肆意飘荡了很久,而且它不仅仅飘荡到一个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同的念头,当你突然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杂念持续了多久,又是从哪里萌生你完全不知道,然后赶紧把心念重新收拢回来。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你能保持“无念”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佛家将这一方法称为“止观”。
小时候去寺庙偶尔观察佛像,就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所有佛菩萨的形象都是低眉垂目半睁眼的,然后我就去问周围的老人和僧侣,得到的答案都是因为慈悲,不忍看世间苦难。诶,这个回答高大上,高到你不会且不敢有任何质疑。直到我自己做了这个动作,才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在“观呼吸”,这就是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引导我修行、修心,只有收服心念才能脱离尘世万千苦海。所以教会我收服心念的方式就是在渡化我,所以老人与僧侣的回答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这里面隔着一层他们的理解和它他缺失的认知。如果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一定知道越是复杂的理念、越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附加他人的理解,就越是难以穿透时间,将他最原始的表达传送于我。反之越是简单、基础、直白,就越容易传达,所以大道一定致简。自此之后我再看到佛像,仿佛佛祖就在跟我说两个字:照做!有很多小伙伴提出这样的质疑,说这个不能瞎练吧,这肯定需要有正派宗师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我能理解你的担心,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正心诚念的人仅仅用观呼吸的方式来收拢自己内心的杂念,怎么就走火入魔了呢?这,这肯定是电视剧看多了呀!其实我也有跟这本书的翻译者:张卜天老师聊起这件事,为什么西方人按书中的方式修行更容易显现效果,而中国人反而会遇到一些阻碍。就是因为咱们血液里本身就流淌着儒道两家的文化基因,咱们看到书中某句话,就会很自然的往更深层去解读、引申、联想,西方人不懂这个,他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单纯理解。所以我觉得真的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过玄幻、深奥、复杂。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
而且我觉得一定要有正派宗师的指引,跟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存在着悖论…一定要有宗师指引、不然容易走火入魔、那就说明只能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那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的流传呢?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咱俩不见面我也能将我对这个世界认识传达给你。写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让那些没有机缘遇到好老师的人,也可以看书自学嘛!我当然承认,伴随着名师指引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普通人要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老师呢?而且他怎么判断这位老师的理解一定正确呢?万一你觉得他无比正确,然后你问:师父您的师父当年是怎么教您的?
师父说:我看书自学的,你说你怎么办!所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书本,都只是在引领你入门,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在个人!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段小故事…有一个高僧云游四方,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不远处一栋民宅闪烁着一层淡淡的佛光,心想这户人家一定有一位大修行者,于是登门拜访。没想到开门的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老太太,高僧被请进屋,少坐饮茶、相互攀谈。得知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居住,平时的生活就是吃斋念佛。高僧问说您平时都诵些什么经文呢?老太太说哎呦这不懂,只知道多做善事不杀生,平时就多念念“那么阿弥陀佛”,高僧噗嗤就乐了,那么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老太太一听,啊是这呀…哎呦你看看我,老糊涂了啥也不懂,谢谢大师指点。高僧也双手合十点头,说那行,老人家早点休息,我还得夜路赶到山顶的寺院投宿。于是走出村庄一路上山,到了半山腰呢,再回头看看村庄里老太太的房子,表情瞬间凝固,之前那淡淡的佛光怎么没了…于是高僧赶紧折返下山,又敲开老太太的房门说:老人家,您之前那“那么阿弥陀佛”才是对的,千万不要跟着我的念,您原来怎么念就还是怎么念。第二天夜里,高僧还是不太安心,出了庙门站在山顶遥望村庄,老太太屋外的淡淡佛光依然没有再出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这位高僧不小心打碎了她的信念,所以我一直觉得信念远比正确重要得多。但是大家也不要误解,我绝不是说正确不重要。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接近。所以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信念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些。
当然这本书里也会单独有一个篇章叫做“回光差谬”,就是你在练习时容易犯下的错误…第一大谬误就是不要过分执着于一呼一吸,你不能像个拿着鞭子监督奴隶的监工,一直紧张兮兮的高度警惕,不准偷懒啊,不对。但是又不能过分松懈,懈到昏昏沉沉、心如死灰,犹如枯木顽石。杂念确实没有了,生命迹象也没有了。咱们是要把识神收服,而不是把他弄死。一定是顺其自然、心神安逸。即无杂念、又十分清醒,那八个字怎么说的?观鼻存想,意守天心。什么叫存想,存想就是保持意识的清醒。道家也将这种难以描述的尺度解释为: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总之就是一种似观非观、似想非想状态。就是你一定要寻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分寸感。第二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他是放在后面几个章节讲解的,我也把他提到前面来归为一类,就是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就是你不要急着去验证他,功夫到了该来的自然而然的来,有了某些阶段性的进展,也不要执着于这些进展…一如往常,该干什么干什么!要把这一功课完全融入你的身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生活方式。第三个要注意的,他也是放在独立的一章叫“回光活法”,是不要荒废自己的正业,如果能够保持每日清晨静坐一时半刻最好,其实练习到了一定程度,你是能够做到即使不静坐也可随时、随地、随事的内观,感受自己的呼吸,牵住自己的妄念。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好,不然我去修仙了,父母妻儿谁来养!另外也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搞得神神怪怪,不要刻意做给别人看。
接下来就是第九章百日筑基,就是你要用差不多100天的时间,为修炼内丹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当然有的人慢一点、有的人快一些,所谓的百日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净化身心的过程。我当时在马来西亚的内观是15天,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些身体的变化了,比方说你会觉得整个人特别清爽、特别精神、特别明朗,不浑浊!你所有感官在逐渐变得敏锐,尤其是对食物深层的味道,会比之前更丰富。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知道天气很热,马来西亚嘛,而且那个地方没有空调,但是你并不会感觉很闷很燥。百日我是真的没有体验过,书中描述的状态是:精足、气满、神旺。然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奇妙的感觉,大概有几个类型。第一种叫神入谷中,就是你在静坐时,如果周围有人讲话,你会觉得这个声音很远,是从遥远深邃的山谷中传出来的,而且还带着回声。你并未刻意去听,但却又非常清晰。第二种叫做虚室生白就是你在静坐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团弥散开来的白光,仿佛身处云雾之中。第三种叫做神归顶天,就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非常的绵软轻盈,而且伴随缓缓上浮的感觉。但并不是真的飞起来啊,是一种气场向上汇聚于头顶的体验。当你真的能够做到“心空漏尽,内丹也就逐渐形成,他并不是一颗实体的药丸,说到底他还是你的一种感受。据说能看见一些奇妙的图案,所以荣格为什么会将书名定位“金花”的秘密呢!就是因为荣格走访了众多欧洲的“修行者”,把他们眼前出现的图案绘制出来。欧洲人觉得这就是神奇的“曼陀罗”所叫做金花的秘密。
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说:壮哥,这…这真的有用吗?我觉得这个话得分两头说,读书归读书,修炼归修炼!咱们由浅入深…读任何书都一样,首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更多面的了解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我在想象一个最低作用的场景是,就是如果有一天一位欧洲青年拿着这本书说:你知道这个嘛?你可以很淡定回答:嗯,读过!如果你自己本身很认同这本书的方法,诶!你们就可以各自聊聊东西方对此书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不认同这本书的说法,那更有意思!你就可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说:不会吧,你们还真练啊!这时候这老外肯定就蒙了…嗯…你们不练嘛!此刻你也无需明确否认,只留给他一个饱含深意的微笑。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跟自己开的玩笑。接下来聊一聊修炼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道家养生著作,我们先不谈它玄幻的一面,单纯从我们以往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来看,你觉得“养生”二字能做到吗?我觉得可以…如果一个人面对任何生活中复杂事物都能做到,不烦扰、不动气、不妄想、不奢求,那不活该人家健康长寿!再接下来更上一层,能不能获得通天达地的智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历史上的众多牛人都习惯于静坐养性…佛祖、老子、孔圣这就不用说了。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且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王阳明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都是既能做学问,又能干实事儿大神。进了朝堂就是精明睿智的政治家,进了学堂就是圣贤道德的教育家,最不可思议的进了战场就是百战百胜军神,为什么?静坐养性,内观冥想。究竟在用怎样的方式成就他们的智慧?我几年前看一部书叫“战国纵横”,后来改名叫“鬼谷子的局”,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子上山拜师的前几年,什么都没学,天天就在那打坐磨炼心智。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我想这要是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但是越看越明白。你想啊一个人能沉寂下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那么无聊的静坐上,那这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跟普通人一定是不一样,那得多能沉得住气!因为很多人很多事,输就输在心急浮躁。几年的时间,每天都在摒除杂念就做一件事“观呼吸”,你说这样的人做起实事来又是多么专注?因为他已经非常习惯于“置心于一处”,他就把手头要处理的这一件事当作“鼻端”当作“呼吸”,此外不生一念。因为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让琐碎的妄念拆的七零八落,就一定没有凝聚起来更具有力量。再来这样的人精力一定极其旺盛,因为他平时可以控制心念,它本身消耗的精力就少。你呢?家事、琐事、暧昧事,事事烦扰,你领兵打仗,碰到一个这样的对手。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冷静专注、精力充沛!这谁能扛得住啊!所以他不但不会耽误你的事业,反而会赋予你更强大的能量。其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已经值了…但我们还是要再往上说一层,如果真的练成内丹,修成长生不老。或者他仅仅只是让我年迈的时候更具活力,更不容易生病,我觉得我已经快乐似神仙了。这两集节目太乙金华宗旨,绝对值得你召集一家老小组团观看!尤其适合转发给家里的亲戚长辈…以后过年团聚,再有七大姑八大姨,问成绩、问工资、问女朋友、问生孩子!你就说:二姨二姨,我欲修仙。有成之日,必带你升天。节目最后壮哥不得不再次反复的强调,这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于各位而言不一定正确,它只能作为你学习的参考。如果有兴趣,还是要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去多看一看其他老师的理解,但同样只能作为参考。相信聪明如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字体下载 在 Bingyen 郑斌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这个影片我将会测试剪映对于语音的识别率到底有多高,以及对比Adobe Premiere Pro和剪映上字幕的速度。
现在,无论是在Windows还是苹果电脑,都可以找到剪映这个软件了!
下载链接:
https://lv.ulikecam.com
记得按频道订阅按钮右边的小铃铛,这样才不会错过每部影片哦!
【欢迎关注我的社交媒体】
Facebook: Bingyen郑斌彦
http://www.fb.com/bingyenpage
YouTube: Bingyen郑斌彦
http://www.youtube.com/bingyen
Instagram:Bingyen
http://instagram.com/bingyen
Tiktok:Bingyen郑斌彦
https://www.tiktok.com/@bingyen.my
B站:郑斌彦
https://space.bilibili.com/480877771
西瓜视频:Bingyen郑斌彦
https://www.ixigua.com/home/3764325173957412
【Bingyen郑斌彦简介】
“马来西亚男孩”郑斌彦是马来西亚网络红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他曾经在八度空间、NTV7和《星洲日报》从事幕后工作。虽然在这些大媒体公司上班让他拥有稳定的收入,但他心中一直有更远大的梦想,所以每当放工后他都会拍摄影片,经营自己的YouTube频道。2018年,郑斌彦为了追求更有价值和疯狂的人生,决定辞去记者工作,成立个人工作室BINGYEN STUDIO。如今郑斌彦不仅仅是一名Youtuber,同时也是一名YouTube讲师,知名创作歌手和影片制作人。
-YouTube讲师,为企业和大专院校开设YouTube影片制作课程。曾接受988、One FM、Ai FM、星洲日报、东方日报、中国报等媒体的专访。
-知名创作歌手,改编和创作歌曲点击率突破百万。作品有《马来西亚男孩》《单身狗过年》《撩你》《好》《写给阿嬷的歌》等。
-影片制作人,除了经营自己的频道,也为企业制作商业广告,曾合作的品牌包括Eco world、Lake City KL North、U Mobile、Astro、8TV、尊孔独中、白沙罗华小、我来也等等。
【BINGYEN STUDIO】
BINGYEN STUDIO由网络红人郑斌彦成立。BINGYEN STUDIO的理念是协助更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传递正能量,提供视频、照片、音乐和课程四大服务。
官方网站:http://www.bingyen.com
诚邀合作:admin@bingyen.com
字体下载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最近突然火了一首神曲叫做“耍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啊!哇!那真是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你不得不说唢呐这个乐器真的很妖,感觉可以瞬间穿透三界。我第一次对这个乐器产生非常诡异的印象是听到黄沾为“倩女幽魂”写的索命梵音,那唢呐一响就让你觉得整个世界一片乱糟糟,且雾气昭昭、妖魔丛生!再加上黄沾写的歌词,你仔细听护国法丈普渡慈航出场全是有头无尾、似是而非的佛经,南无阿弥陀…没佛!就是通篇该有的地方都没有,这真的太厉害了,把乱世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再一首就是这耍猴,同样给你一种诡异、烦躁、心神不宁的感觉!那它来自于哪里呢?其实是二手玫瑰梁龙为黄渤沈腾的电影“疯狂外星人”写的配乐,然后就看到很多视频博主,给它配上阴间嫁娶的电影画面,还挺协调!就突然想说:诶!是应该给大家讲一讲冥婚这个主题了。首先这肯定不是中国人独有的习俗,全世界每一个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传统!远到欧洲中东、近到日韩东南亚…时至今日在法国都是合法的…一战的时候有很多士兵战死,他们生前的女友、未婚妻难以割舍彼此之间的爱情,就会举行冥婚!听起来是一件很浪漫的人鬼情未了。2002年beyond乐队鼓手叶世荣的未婚妻许韵姗在家中浴缸溺毙,其实死的也很蹊跷啊,毫无征兆的在浴缸泡澡时淹死了,而且身上有淤青伤痕!叶世荣以为她昏倒了,就赶紧把她抱出来放在床上打电话叫救护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警方也确定是意外死亡,同年10月24日举行葬礼,叶世荣就在灵堂与许韵姗举行冥婚,当年在香港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所以说白了就是结婚双方,至少有一方已经死亡了,古人又把这种与阴间相关的嫁娶称为阴婚。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习俗呢?尤其是格外在意阴阳调和的中国人,风水古籍雪心赋曾言: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所以阴阳除了相对,还有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单阴单阳都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尤其是有那种宗祖祠堂的大家族,未婚而死阴阳不调是不可以进祠堂的,哪怕仅仅是一座孤坟,都会觉得影响家族子孙后代的昌盛之气!
那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称象的神童“曹冲”,东汉末年不但连年战乱,而且各地持续爆发瘟疫,据说鬼才郭嘉也是死于瘟疫。曹操爱子曹冲因此早早夭折,大家仔细想这个事儿,特别合情合理啊!曹操、摸金校尉、盗墓、瘟疫爆发、神童爱子英年早逝。就是当你以上帝视角纵观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因果循环在无规律的围绕着每一个人。这一事件记载在三国志魏书:曹冲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就是曹操亲自为曹冲筹办葬礼和祭拜仪式,伤心欲绝。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文帝就是曹丕,安慰说:父亲节哀顺便、不要太伤心了。曹操说我当然伤心了,但是你们这一班曹氏子弟,心里都乐开花了吧?一句话把曹丕噎个半死,言则流涕…说完话便泪如雨下。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甄氏就是曹丕的皇后,美女“甄宓”的家族,正好也死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子,于是就给二人举办冥婚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就是给曹冲册封了官职“骑都尉”,也就是禁卫骑兵团团长。这个官职也特别有深意,曹操年轻时讨伐黄巾之乱,最开始的官职就是“骑都尉”,于是命宛候据子琮奉冲后。就是命令宛候“曹据”,曹据是曹冲同母的亲弟弟,说你以后有了儿子,要将长子过继给曹冲作为曹冲的子嗣,所以后来曹据生了曹琮,就按着当年的约定认曹冲为父。可见曹操对曹冲有多么爱惜,妻子、官职、子嗣,也就是成家立业香火延续全部安排妥当。
其实在汉朝以前很久很久,远至商周就一直有这样的习俗。周朝还曾经明令禁止禁止过,周礼说:禁迁葬与嫁殇者。就是禁止把已经埋葬的女性尸骨挖出来,嫁给未婚而死的男性。耗费人力财力,毫无意义!只是后来曹操这么一弄,就让这个习俗有了非常具体的参照。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又因此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出现了专业操办冥婚的职业叫做“阴媒或者鬼媒人”,她能把这生意整合到什么程度?认识方圆几十里各县村镇的郎中,随时知道哪门哪户有少男少女夭折,于是上门牵线搭桥,这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门当户对了,请来算命先生只要生肖八字匹配即可,富户多出钱,男聘礼、女陪嫁,穷人家也愿意配合。这整个恐怖的氛围,来自于红白双喜的极端对立。大家想一想那个迎亲的场景,唢呐开路,身后有人扛旗、打番,引路之人念念有词挥洒纸钱,加上四个轿夫。全体白衣白裤的人群之中抬着一个火红的花轿。里面捆绑固定着一具红色嫁衣的女尸,就是这事不需要亲眼目睹,脑补一下就一身冷汗!迎亲队伍过门,家中几桌喜宴没有一个宾客,全是空桌空碗!双方儿女亲家一面流泪哭泣,一面互道恭喜。然后红烛、红布、红喜字,挂着白色灯笼的厅堂正中间摆着两口棺材,你就想吧…这场景…依然是那种大悲大喜、至阴至阳的极端冲撞。就这么一门恐怖的生意,为什么还人愿意干这个呢?是真挣钱,几乎是正常嫁娶二三十倍的收入,因为有意向要办的都是豪门大户,喜帖、喜饼、服装、首饰、器具、纸活、婚礼、司仪、棺椁、陪葬、墓地一条龙。总之这个阴媒可以在每一个环节上,抽水挣钱!那她当然要到处宣传讲故事,给民间造成一种,如果不办就会有亡灵怨气不散惊扰家宅的印象。但其实真正能做到我们之前描述的那么完整的全套礼仪的富户,肯定不多!唐宋两代最为鼎盛,元明清向下流传到普通百姓家就会逐渐简化,可能两个人就提前合并下葬了,迎亲的轿子也变成空轿!再之后就去掉酒席,只有两人的牌位,像晚清、民国的时候用照片或者纸扎人,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大笔服装首饰之类的花费。好像之前还流传过一张冥婚的照片,但是我在看那两个人的时候并不觉得很像,感觉两个人都还挺活生生的!总之富有富做,穷有穷做也就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但因为实在利润丰厚,这里面的花花就开始多了起来,真正豪门显贵有这方面的需要,匹配不到合适的怎么办?就会出现活嫁活娶的冥婚,有钱人家的公子因病离世,买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善良一点的挂个名分,从此之后这姑娘就留在这家当儿媳妇养着,终生不再嫁人。邪恶一点的就会把女孩活生生的钉在棺材里,入土下葬!甚至也有阴媒与郎中合谋害人的案例。
其实历朝历代也有过很多开明君主对冥婚陋俗的废除禁止,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曾说:儒生的作用是发扬孝道,移风易俗。婚礼明明是吉祥礼仪,怎么可以用在死人身上呢?但是没用它始终是一个顽疾,哪怕到了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很难禁绝。你说这个法条的边界要定在哪里呢?类似叶世荣这种确实相爱的未婚夫妻,他只单单做一个形式,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和念想,这个要判他有罪吗?所以只能从这个核心事件的周边的定性,像我国刑法有“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罪”而且尸骨、骨灰都算,这是要判刑的!2011年陕北延川县农民庞新明伙同多人,盗墓挖尸10具最年长的死者89岁,再经过尸体美容处理之后,伪造医院尸体出库证明和死亡证明,再分别倒卖到陕北、山西等地,根据尸体情况报价,竟然卖到5-10万人民币。更恶劣的像2016年有一个案件,甘肃男子“马崇华”杀害两名妇女,准备将尸体卖到陕北,在运尸途中被吴起县交警临检拦截时抓获…其实我有点真的想不明白这些人干这样的事情,赚了钱他真的能很安心的花吗?吃吃喝喝、孝敬父母、盖房娶妻、养育子女!我真的也挺难理解的…大概四年前吧,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个女生的导演,想过要拍这个主题的电影,让我帮忙给他捋一条故事主线,其实我当时就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后来呢!我给他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特别简单!一个16-7岁女孩得了绝症奄奄一息之际,就已经有中介得到了消息,来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谈定30万的高价,也是因为这家特别急需另一笔钱,给这个女孩的哥哥提亲。亲家收了礼金定了婚事,一一操办!这女孩奇迹般的病情好转出院,然后中介就找人来威胁闹事加倍赔偿,这母子二人经过一番挣扎,联手用被子将女孩闷死,这姑娘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死在亲妈亲哥哥手里,然后哥哥喜气洋洋的办着婚礼,女孩的尸体在另一家办着冥婚。下葬入土之后这女孩一口气上来,原来只是假死,你说这命有多硬,但是命硬又有什么用呢?硬不过人性的恶,棺木之中仅有一具陌生男尸,和自己泪眼婆娑的绝望。那个导演听完故事看着我说:靠,你怎么这么阴暗?我说我他妈免费帮你捋剧本你竟然说我阴暗?后来她还是觉得太血淋淋、太压抑了,整个故事没有好人、没有希望!我自己是觉得,只有写实的绝望才会让人有深刻的反思吧!好抽奖,三枚鎏金山鬼花钱。依然是b站、油管、微博,参与评论、点赞、弹幕、投币,壮哥会统计参与者姓名录入抽奖器抽取,咱们下集再见…
字体下载 在 芫荽,基於Klee One 改造的學習用台灣繁體字型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芫荽/ iansui. An open source Chinese font derived from Klee One (Fontworks). 基於Fontworks 的Klee One 衍生的開源繁體中文字型。 ... <看更多>
字体下载 在 免费字体下载👍 可商用字体资源网站大整理😀 再也不用担心字 ... 的推薦與評價
订阅我的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L9DS0XUFx70CVHI3TOqdw?sub_confirmation=1🈲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搬运! 💬 开启CC 字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