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信報》專欄
《在一孩新世代脫穎而出》
「⋯⋯如果一個社會的一整代人,甚至往後的幾代人,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而這群父母心目中的「金笸籮」、小霸王和「慈菇椗」,一起湧進社會每個角落,這些獨生子女的問題,就很可能變成整個社會的問題。「一孩世代」相互影響下,更可能產生惡性循環,令人擔憂⋯⋯」
在一孩新世代脫穎而出
作者:李 臻(Oscar Lee)
2015年6月23日刊於《信報》
二戰後有嬰兒潮(Baby Boom),後來又出現了X世代和Y世代,到近年用來形容十多二十歲年輕人的,已變成了Z世代。下個世紀不知會否又由A開始排?每一個世代的特徵,以及這世代對社會、人口結構、經濟、和流行文化等影響,都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亦影響着各國政府的人口及其他政策。
而和我們,或我們的下一代互動性最大的,不僅是被標籤了的「80後」、「90後」、和「00後」,還有中國內地在「一孩政策」下成長的新世代。中國在80年代開始,推行一孩政策,以計劃生育來控制人口增長。多於一名孩子的家庭,可能會被罰款、強制避孕、甚至被強迫墮胎。雖然一孩政策不斷惹來人權爭議,但無可否認在數字上它達到了政策的目標。一孩政策下的中國平均出生率,由1971的5.44,大幅下降至1998年的1.84。直至2012年, 估計一孩政策已令中國少了4億嬰兒。
人口控制了下來,卻衍生出其他的社會問題。除了性別失衡和加劇人口老化問題外,一孩政策開始後出生的「金笸籮」,到現時已超過1億人,很多都已長大成人,開始掌控社會的各個階層,有些亦已結婚和組織他們自己的一孩家庭,「一孩世代」(One-Child Generation)在中國的影響力亦以幾何級數地增加。
背負兩代人的期望
旅英華裔作家薛欣然最近出版了探討中國「一孩世代」的新書,Buy Me the Sky: The Remarkable Truth of China's One-Child Generations。身為獨生子的我,立時被議題吸引。本身是一子之母的薛欣然,在書本開首時寫道:「一個孤獨的時代造就了一代孤獨的人,他們在擁有的海洋中孤獨地守着自我。」
獨生子女的特點,是他們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中兩代人的資源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在父母和祖父母的能力範圍內,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最好的東西。不過他們同時也背負着兩代人的期望和加重了幾倍的包袱,所受的壓力也不輕。獨生子女一方面在充足的照顧和資源下,傾向缺乏責任感和缺乏解決困難及社交的技能;他們傾向自我中心,但同時又很難建立自我形象;他們大多被溺愛,卻又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亦少了點同理心。
當然每名獨生子女有自己的故事,亦有自己的性格,很難一概而論,薛欣然卻通過九個個案和一班學生,以及本身的遭遇見聞,嘗試向讀者呈現一幅「一孩世代」的圖畫。有青年在沒有父母幫助下不懂得執拾自己的行李,是其中一個典型;而「把天空買下來給我」就是獨生寶寶的金句。
成為整個社會的問題
薛欣然也說了一個頗嚇人的發現,她在發掘這群獨生子女的故事時,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說他們不想要孩子,因為他們不想幾代人對自己的專注和溺愛,轉移至自己的下一代。有獨生子女知道母親準備生第二胎時,激動得要生要死,也不是沒有聽聞。
試想,如果第一代的「一孩世代」已是受盡呵護,出生在更加富庶環境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一孩世代」,那寵愛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些獨生子的特徵亦只會更加突出。在獨生子女只是少數人的社會,這些特質和缺點,會被其他人淡化, 獨生子女也會在碰釘後改善自己,慢慢成長。不過,如果一個社會的一整代人,甚至往後的幾代人,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而這群父母心目中的「金笸籮」、小霸王和「慈菇椗」,一起湧進社會每個角落,這些獨生子女的問題,就很可能變成整個社會的問題。「一孩世代」相互影響下,更可能產生惡性循環,令人擔憂。
放手讓他們面對失敗
就算是現今香港,基於種種原因,也愈來愈多一孩家庭。香港婦女的平均實際子女數目,由2002年的1.6名,降至2007年1.49名,再跌至2012年的1.24名。「一孩家庭」在2012年比率達到37.5%,更首次超越「兩孩家庭」(32%)。我們這一代人的孩子,無論是否獨生子女,也將無可避免和香港及內地的「一孩世代」互動,互相競爭、也互相合作。
作為父親,我會思考如何讓女兒在這樣的一個世代脫穎而出,加強競爭力,或起碼活得快樂一些。薛欣然的新書只是提出了很多觀察和問題,卻沒有太多的答案。不過我想,在這個愈來愈自中心的社會,強化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社交技巧和同理心,似乎是不二的法們。要做到這幾點,父母必定要放手,讓他們間中面對失敗和跌倒。還要記着,愛不等於溺愛,過分的溺愛,反而會讓孩子不懂得去愛。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OneChildGeneration #Parenting #BuyMetheSky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孤獨的人 特徵 在 Head x Lov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小時候,我一直對一件事情感到有趣:
為什麼動物界中
雄性往往比雌性更要求華麗跟體態
(舉凡孔雀/獅子/蜘蛛/青蛙/蜥蜴....
要多少有多少!)
但為什麼我們人類社會
反而比較傾向不要求男性打扮
甚至覺得,男性打扮是一種懦弱
不man的行為....
但女性卻需要有完美的裝扮呢?
後來我得到了一些結論:
在自然界
生命在死亡前最重要得事情
莫過於延續自己的dna序列
讓"種"能繼續存在星球之上。
所以,沒有一種生命體
是不講求繁衍的!
而雄性為了吸引雌性
勢必要武裝/打扮自己
例如華麗的裝飾
誇張的體型
光澤鮮明的利角。
越是健全的雄性
這些特徵就會越是漂亮
而雌性就會以此依據
判斷該雄性是否有資格成為自己的伴侶。
套用到人類世界
其實不也是如此?
就算智能再高
我們仍是非神性的生命體
沒有人願意孤獨一生。
(相信我,那些說著「我享受孤獨」
「我品味孤獨的人」,其實比誰都寂寞)
比起智能較低的生物
我們可以講究內在
我們可以知書達禮
但請試著想想
這些內在的層面
需要多少時間的相處
才能被發現?
在一次的約會時間裡
你期望對方看到你靈魂中多少的深度?
成熟點吧!我們活在現實世界
不是電影更不是小說
如果你認為裝扮自己並不重要
打扮好看就是pussy
那你一定會錯過很多跟女性建立關係的機會!
至於為什麼打扮對於男生來說
會變成一種負面/羞恥的事情呢?
很簡單!
套用經濟學的說法
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概念」!!!
試著想想你心中冬季的台灣街頭
有一點穿搭想法的男生
佔整體比例的多少?
現在以自己為中心,半徑300m到1km
"會穿barbour","懂軍品外套"
"在意褲腳細節","穿手工老皮鞋"
"不用假皮包包","帶帽子"的男生
會有幾人呢?
0-5人我想!!!!(視地區而定)
其他99%的男性
不是剪個無聊的髮型
就是穿著千篇一律的肥胖羽絨衣
寬大難看刷色的牛仔褲+一雙籃球鞋
想當然而,那個僅佔總比例1%的男生
會被其他人排斥阿!!!!
至於排斥的理由,不外乎:
1.不允許群眾以外的想法與聲音(包括穿著)
2.女生會比較喜歡會穿的人!!!(學生時代尤是如此)
3.懶得改變,覺得要打扮很煩,
所以會跟著討厭有打扮的男性。
....etc
唉....
當你事業有成
賺到了財富
有了社會地位
但還是連怎麼穿衣服都不懂
真的非常可惜阿!!!
請各位男性重視這個議題
好好注重自己的外貌
絕對跟充實內在是同樣重要的唷!!
(推廣穿搭,提昇整體美感
一直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有興趣的人歡迎來跟我聊聊
從頭到腳,興趣技能等
我應該都能給您一些有用的建議噢:D )
#現在問各位一句
#你是想成為99%的那群
#還是1%的那個人呢?
#至於為什麼人類社會的雌性卻需要更加打扮自己
#而自然界卻不是如此
#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面相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