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事
【所謂迷惘,就是想太多】
最近有些迷惘,各方面都是。
寫作進入8年,說到成績是有的,但不是很大;小孩嘛養到快12歲了,但常常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正確。
感覺很努力,卻有點碌碌無為,這種狀態俗稱「#瞎忙」。
我常在夜深人靜時想起這些,感覺無所適從,像一艘在海上載浮載沉的船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
心靈的狀態,直接反應在身體上,感冒一個多月還不見起色,還越來越嚴重,鼻塞加聲音嚴重沙啞,也無法錄podcast。
身體不舒服,腦子不靈光,體力不給力,起了好幾篇文章的開頭,寫到第一段就寫不下去。
這種狀態,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感覺被困在原地無法動彈。
今天聽到台灣疫情升級,如果屆時封城導致什麼都不能做,有很大的可能會陷入 #集體迷惘。
.
仔細一想,我工作成績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長期偽單親擁有的時間不多,積累的能力和作品數量不夠多。
是的,比起一些大V,我的作品量遠遠不足。
看起來沒有進步,其實一直有慢速前進,只是速度不符合自我期待罷了。
至於教養,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還在學習改變陪伴他們的方式。
沒人在轉換跑道的時候,一開始就做得很好,會感到迷惘,也很正常。
家庭和工作都在轉型期,挑戰不小,暫時留在原地,好好審視一切,誰說人生每一天都需要前進。
.
最近,一直流連在喜歡的作品之中,小說、戲劇把我的生活填得滿滿噹噹。
這是我的「行動」之一,#行動是破解迷惘最好的辦法。
試著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看喜歡的作家寫的作品;追之前看到一半的戲劇;看家裡哪個地方不順眼,立刻起身整理。
題外話,《無罪之最》好好看啊。
.
我之所以會迷惘,原因還有心太急,#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有成果。
尤其在現在這種世道裡,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強了,今天確定的事,明天就會生變。
誰又能把握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當下還能努力_已經是人生的萬幸。
.
#青春期的孩子並不可怕_只要找到適合陪伴他們的方式,我相信對孩子的愛,會引領我找到方向。
至於寫作,九個月前決定做podcast時,心裡的孩子已經告訴我答案,他要我多看看別人的作品,沉墊一下自己,然後堅定心中的寫作目標。
書寫,果然是最好的療癒,寫到這裡感覺自己又可以重新出發了!
.
昨天又寄了一封投稿信,希望可以成功,兩年過去,我終於又有勇氣重新開始投稿😊也祝福在台灣的大家,一切平安,疫情快點消失!
照片故事:我很喜歡的一家日式平價餐廳,#喜歡的事情需要等待,每次去吃都要排隊等好久。
同時也有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
孩子並不可怕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爸爸,你熟悉孩子的生活世界嗎?】
這支影片非常值得天底下的爸爸都看一看
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有多少事情是你以為你知道
但事實上根本不知道
其實不只是爸爸
媽媽也很需要看一看這支影片
有好幾道題目出來時
我也答的不是那麼準確
我才恍然發現
我以為的理解孩子
與真正理解孩子
還有好長一段距離要努力
我想起過去還在出版社工作時
沒日沒夜的加班工作
每天經常九點以後才去保母家接孩子
當時我只有一個孩子
我已經疲於奔命在工作與孩子之間
當然
我工作的時間很多
陪孩子的時間卻少的可憐
我一直安慰自己
只要有空我肯定會好好的陪孩子
可是每每只要有這念頭
我就羞愧的很
因為我騙得了全世界
卻騙不了我自己
我很怕跟孩子相處
每每到了週五下班前
我總是很焦慮
焦慮週六日就要到來
我該怎麼與孩子相處?
該怎麼和她一起生活?
孩子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的無知
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放下我的焦慮
沒有真正誠懇的與孩子相處
於是即使每週兩天假日的陪伴
對孩子而言
陪伴是虛空的
因為我根本心不在焉
我只希望時間快點過去
我希望週一趕快到來
讓我擺脫孩子的束縛
我真正和孩子開始相處
始於我真心誠意的傾聽她
聽她說話
聽她哭泣
聽她表演她自己給我看見
和孩子相處的可怕之處在於
不曾真正相處
和孩子相處的容易之處在於
真正融入她們
跟著她們的思維過日子
孩子不難理解
只要我們好奇開口詢問
孩子幾乎知無不言
#試試看把影片裡的問題回家問問先生也問問自己
中文字幕影片參考
https://youtu.be/v3IvN3sSsKM
原影片出處:
https://youtu.be/4lPzh1ZzR4c
🔥 迎接2021,我們一起用知識跨年 https://reurl.cc/d5j47g
🔥 2020年12月高雄工作坊最後兩名:https://reurl.cc/A8aY6j
孩子並不可怕 在 家家老師的親子兒童瑜珈/療癒服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參加影響力達人的聚會
自我介紹時我沒說的話⋯⋯
我不會說
#因爲我女兒血癌而開始親子瑜珈教學
很多人不知道去年她痊癒我不會再說
這是過去式...ㄧ直停留在過去沒意義
#因為瑜珈她免疫系統變好
#因為親子瑜珈我們的親子關係密切❤️❤️
我知道的是我愛孩子❤️❤️❤️
#孩子並不可怕,她們在台灣已是弱勢
#花點時間陪伴你的孩子
#他們能夠在我們身邊多久??
要珍惜❤️
最後我想說的是
昨天ㄧ堆作家/醫師/藥師...在電視常出現的
都好會分享.......
我是弱勢,雖然沒有像她們這麼會說
至少...我在自己的專業上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真的需要大家的鼓勵❤️
就像錡常對我說的
媽媽妳很棒!我最愛妳了!我想你❤️
獲得滿滿的愛❤️❤️
#希望社會給孩子多一點的溫暖❤️
#最後還是很感謝影響力給我這個機會
#家家親子瑜珈
#卓惠珠
孩子並不可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喪禮 #十萬個為什麼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6 禁忌一:不可以在晚餐後過世?
02:19 禁忌二:不可以讓貓靠近靈堂?
03:17 禁忌三:不可以帶小孩子參加喪禮?
04:08 禁忌四:眼淚不可以滴到往生者身上?
04:58 禁忌五:月經來不可以參加喪禮?
06:00 禁忌六: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
06:54 禁忌七:夫妻不相送?
08:07 檢視喪禮禁忌的標準
09:11 我們的觀點
10:47 提問
11:0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簡樂
|腳本:簡樂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喪葬禮俗禁忌|台灣殯葬業資訊網:https://bit.ly/3cTOliQ
→禮儀小知識|台南葬儀社:https://bit.ly/3uq9Ldx
→禮儀百科查詢|仙鄉生命禮儀:https://bit.ly/2Q7syvq
→入殮儀式是什麼?入殮不能看?入殮流程、參加人員、衣服與禁忌揭密!:https://bit.ly/3dD1yMo
→郭慧娟/我想送我的老伴最後一程,不行嗎?:https://bit.ly/3moYase
→喪禮習俗「夫妻不相送」:此世不再嫁娶、情感堅貞不移:https://bit.ly/3aYBZVU
→喪禮怕煞到幼兒除煞小技巧,事圓滿心更安:https://bit.ly/3syeBo3
→《“大姨媽”來喪禮怎麼辦?》—月經和喪禮:https://bit.ly/3wzIC9N
→善意的禁忌|台灣禮俗研究所:https://bit.ly/3moez0f
→郭慧娟/走進死亡咖啡館後才明白,最溫馨的事是談死 :https://bit.ly/3wBIp5S
→破除殯儀館的五大禁忌!喪禮結束不能直接回家?夫妻真的不能相送嗎?【單程旅行社】:https://bit.ly/3wzgZxG
→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25:去殯儀館該注意什麼?:https://bit.ly/3t12kt4
→親人過世禁忌有哪些?服喪多久能去廟裡拜拜?8小時內不能碰亡者?!【冬瓜行旅】:https://bit.ly/3sWvg5b
→吳信雄,臺灣閩南傳統喪禮之探究 —以儀式及其意涵為中心,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fOKjdK
→王書偉,殯葬禮俗「禁忌」研究-以嘉義大林鎮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9OO9zC
→洪美新,驟然喪親遺族治喪歷程的喪慟經驗之探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https://bit.ly/2Re31kF
→洪筱蘋,從台灣閩南諺語與語彙看喪葬禮俗之變遷-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s://bit.ly/3sZ4E3s
→徐福全,論臺灣民間喪葬禮俗中之禁忌及日常生活中因喪葬禮俗所引起之禁忌:https://bit.ly/3dD1OuQ
→《禮儀師的訓練與養成》第10章〈殯葬禮俗知多少〉,郭慧娟,2017,華都文化
→《平等自主 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內政部民政司,2016。
【 延伸閱讀 】
→《送葬協奏曲》| CCC創作集,韋蘺若明,2020:https://bit.ly/2R9PIS9
→禮儀師紀錄片:https://bit.ly/3uuFTwx
→喝咖啡,聊死亡,卻是笑聲連連?|獨立特派員 第666集 (死亡咖啡館):https://bit.ly/39PiQ7G
→臺灣死亡咖啡館:故事版,郭慧娟,2016,白象文化:https://bit.ly/3wzIRS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孩子並不可怕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何從了悟死亡活得更精彩 ~ [相聚一刻] ep191
播出:2018年2月5日, 8pm
嘉賓:修代明博士,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心理創傷及哀傷干預)
客席嘉賓:Santa Lau, 光行者中心創辦人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最近很多朋友的父母、小毛孩往生了,甚至香港多了年青人自殺的數字,令人惋惜。很奇妙神|宇宙最近讓我認識修代明博士,一個不可多得的年青人,才31歲的他,對生死亡教育甚是投入,鑽研這個課題。
修博士本來是個徹徹底底的科學家,一次冥想或呼吸練習,他遇見了… …,然後開始了他的靈性歷程。他到底看到甚麼了?未知死焉知生?死亡似乎是一個沉重的題目,但同時如果能夠正面了解死亡,就更加能夠活出精彩、豐盛、無憾的人生。今集為你請來,來自中國四川省,畢業於瑞士蘇黎世大學心理學系的修代明博士,現任香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心理創傷及哀傷干預)工作,還有客席嘉賓,光行者中心的創辦人Santa Lau, 一起探討,透過了悟死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那麼怕面對、接觸死亡?現在的年青人怎樣看年青人自殺?什麼是“失獨父母”?就是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內地就有二百萬個失獨家庭,他們怎樣面對餘下的人生?他們面對怎麼樣的困難?關你和我什麼事?那麼遠啊!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那裡?
大多數家庭都會投放很多資源在小孩子身上,尤其教育,對於老人家的關注呢?就少得多了。我們的父母會衰老,我們自己都會老,老了怎樣可以活得精彩呢?怎樣可以提高我們的生命質素?這些經歷人生慘劇的失獨父母,有些活得很慘,甚至很快就死亡,或很憤怒、避世,也有繼續活得開心、精彩的。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其實,老人家可以做得還多,例如藝術創作,真的好捧。他們的作品令人感動!原來透過藝術,好像畫菊花、畫南瓜,能改變人心。
今集並不傷感,也不說教,更不沉重,我們只是探討生死教育,分享、關心一下我們的老人家,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今集很有意義,多謝觀賞!
孩子並不可怕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犯罪心理學 #criminalminds #FBItest
FBI測試點擊這裡:https://www.jobtestprep.com/search?r=%20Free%20FBI%20Diagnostic%20Test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在心裡學裡面
其中一門專門研究犯罪事件和相關人物的行為和心理,
研究的對象其實並不是犯罪人本身而已,
同時也包括職司逮捕,偵查,審批行刑的各種司法人員,
也包括證人和被害人。犯罪心理學家也叫鑑定人,
在英國和美國也叫專家證人,也叫做Expert Witness,
以幫助法官和陪審團了解被告的心理,還有證人證詞的可信度。
最早出版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書籍是在1847年,
由奧地利籍的心理學家,漢斯。格羅斯,(Hans Gross)
出版了一本叫【犯罪調查】的心理學書,
他是第一名用科學的方法來查案的偵探,
書裡面就包括有醫學,彈道學,病理學,血清學,
人體測量學的方法來協助案件的調查,
也談到了礦物學,生態學,植物學家如何協助偵破案件。
而他的另外一本書:【犯罪心理學,法官,法律執業者與學生手冊】,
更被翻譯成8國語言,他也在書中寫了一個新詞:
刑事調查學(Criminalistics),
他也創辦了第一本偵探雜誌,也建立了第一個犯罪博物館.
另外一本也是蠻出名的書,在1876年
由意大利心理學之父龍勃羅梭寫的【犯罪人論】,
他就研究了3000多名罪犯罪者的頭骨,
也研究了1279位罪犯的人體測量和他們的相貌分析。
他認為,有這麼的一種人天生就是犯罪者,
與正常人有點不一樣的特徵和相貌。
他也以解剖學分析為基礎,通過70多種犯罪遺傳的特徵。
而那個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天生罪犯是頭骨突出,眉骨隆起,
他認為,這些犯罪者其實是擁有祖前原始人的特質遺傳,
這些對他來說就是犯罪的基因。
但是現代的心理學家對他的理論嗤之以鼻,
因為事實證明在很多以後的犯罪者都沒有這種特徵的。
另外一名要是要說的,雖然他並不是心理學家
其實你和我都懂他是誰的,
但是影響犯罪心理學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他就是柯南道爾,也就是寫福爾摩斯的作家,
他本身其實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共濟會的會員,
但是在1911年他就退會了。
他生平寫的60篇關於福爾摩斯的故事,
雖然他寫的都是虛構人物,裡面有一個案件是真實的,
就是轟動一時的傑克開膛手。
而柯南的作品也影響了很多警察,偵探還有心理學家,
其中就包括法國的法醫學家,埃德蒙。羅卡和美國的奧古斯都。霍爾曼
先說羅卡,羅卡本身是一名法醫,
他創立了第一間犯罪實驗室,也推出了一個理論叫:
【羅卡交換定律】,
理論是:“凡兩件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的現象,
用在案件裡面,
也就是兇手一定會在現場留下一些東西和帶走一些東西,
也就是說現場一定會留下微量的跡證。
而奧古斯都。霍爾曼本身原本是一名郵差,
但是他過後考了警察,並且成為了伯克利警局的局長,
也在1932年成立了偵探實驗室,也就是造就了以後的刑事調查實驗室,
好像我們看到的CSI的實驗室是一樣的。
而什麼叫做罪犯側寫,Offender Profiling?
它是一種調查的方式,讓調查人員或者是警察,用在未知的罪犯身上,
罪犯側寫大概分為四種,
1. 地緣剖繪,分析犯罪時間和案發地點的模式,
來找到犯人出沒的地方
2. 調查心理學:借鏡分析心理學理論,
借由審訊現行犯的犯案行為與作案風格,來判定犯案者的特徵
3. 類型學,就是分析案發現場的特徵,
接著根據各種典型特有的特徵來歸類兇手
4. 臨床心理學,利用精神病病學和臨床心理學,
來判斷兇手是否患有精神病或者是心理失常。
而罪犯側寫的程序也分為五個階段:
1. 分析兇手本質的行為,並比對從前曾犯下類似案件的罪犯。
2. 深度分析犯案現場
3. 分析受害者的出身背景與作息活動,
尋找可能的犯案動機以及兇手與被害者的關聯。
4. 分析誘發犯人犯下該起罪案的可能因素。
5. 根據觀察到的特征建構疑犯的側寫,可對照過去的案件。
其實這個方法在中世紀的時候已經有法官或者執法人員
開始用這種方法來尋找罪犯,但是它並沒有成為一種學科,
而在1880年由於是倫敦的傑克開膛手事件,
外科手術醫生,湯姆斯。邦德以法醫的身份
參與了瑪麗,凱麗案件的調查,
瑪麗,凱麗也就是開膛手案件最後一名受害者,
他分析了所有相關的案件和兇手的作案手法和行為特徵,
得出來的結果是:
1. 兇手是一個人作案,獨行俠,沒有固定的職業
2. 冷靜和大膽,身體高大並且處於中年,衣著整潔
3. 情緒不穩定,患有性慾亢奮的性異常症狀。
4. 沒有解剖學的知識,所以兇手不是醫生和屠夫。
5. 受害者全部都是妓女,兇手對於妓女有特別的憎恨和厭惡
6. 受害者的肚子被剖開,內臟被挖出,臉和陰道都被搗爛。
但是由於當時並沒有DNA的科技,因此這個也成為史上的懸案之一。
不過網上謠傳他們把英國作家羅素。愛德華
當年買下的證物,凱瑟琳。艾道斯的披肩,
他們就拿這個披肩去化驗,上面除了找到受害者凱瑟琳的DNA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人的DNA,他叫艾倫。柯敏斯基,
但是由於證物上的DNA因為太久了,所以不能做證物,
因為它存在著DNA可能會變異的可能性,所以不可以用這個來斷定兇手。
而最早這種罪犯側寫成為一個專門的調查方式,
是詹姆斯。布魯休斯開始的,
在1940年紐約的愛迪生大廈發生了炸彈事件,
兇手留下簽名F.P,由於當時的炸彈並沒有爆炸,也沒有人受傷
因此愛迪生公司的人也沒有深入調查,但是在10年後的聖誕節,
也就是1960年,這個F.P炸彈客在公共場所放了12枚炸彈,
引爆了6枚,但是也是沒有人受傷,
而在1955年也放置了52顆炸彈,引爆了40顆,
造成一個人死亡和多人受傷,政府就開始對這個事件特別的關心
就著重了調查這個案件
但是憎恨愛迪生公司的人非常的多,兇手在案發現場留下的證物也很少,
因此警方就邀請了詹姆斯來幫忙,詹姆斯就對於兇手做了罪犯側寫:
他的結論是:
1. 作案者是男性,因為一直以來的炸彈客都是男性,沒有例外
2. 年齡介於50歲以上,擁有偏執心理(偏執狂)
偏執狂很愛保護自己,所以他犯罪的時侯,
往往就是以 ‘自衛’來做出發點
3. 他受過良好的中學教育,從他的字體可以看得出來
4. 他有中等的身材,擁有運動型的體魄,因為85%的偏執狂都是運動體型的
5. 他非常遵守時間,做事井井有條。
6. 他不是純正的美國人,因為在他的信件裡面,
有某些專有的特別名詞寫法。
7. 他受過心理創傷,他和愛迪生公司人的糾紛
不可能成為他在公共場所放置炸彈的原因。
8. 他有戀母情結,獨身,沒有女朋友,
可能小時候常常反抗父親,滋生他反抗權威的情緒。
失去母愛的傷痛還沒有癒合,所以可能是和女親屬住在一起。
9. 他是斯拉夫後裔,因為斯拉夫的恐怖分子裡面,
大部分都是喜歡用炸彈
10. 他可能住在布里奇波特,這是根據他匿名寄出的恐嚇來推斷出的地理推測。
11. 他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因為他一直在信中說自己是病人,
持續16年的恐嚇信當中,如果是癌症,就不會活那麼久,
如果是其他疾病,也應該痊癒了,所以最有可能性是心血管疾病。
最後警方根據詹姆斯的側寫,很快就破案了,
兇手喬治。默特斯基,他的特徵和罪犯側寫
幾乎是百分百吻合,所以過後的專業罪犯側寫師的職業就誕生了。
除了這個案件,詹姆斯博士也幫助很多的案件破案,
其中就包括波士頓絞殺魔。
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OSS戰略情報局
也就是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局長威廉。約瑟。唐納文,
請波士頓的心理學家瓦特。查爾斯。蘭格博士
為阿道夫。希特勒做一個罪犯側寫,
他們要揣測希特勒在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可能會做出的行為,
側寫中描述希特勒對自己外表非常的一絲不苟,
過分保守的嚴謹態度,他身體健康但是卻害怕細菌。
擁有躁鬱症,有戀母情結和還有被虐症,
同時他也患有妄想症,所以在這種心理建設下,
如果戰敗,他一定會選擇自殺。
而這些資料也交給了OSS戰略情報局
不過這些資料在戰後就銷毀了,
而蘭格博士就在1970年推出了一本叫【希特勒的心理】。
而過後罪犯側寫這一個職業
就在約翰。愛德華。道格拉斯的發展下,
成為以後FBI調查組的行為科學科,
道格拉斯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對於抓美國的連環殺人兇手居功至偉。
也有現代福爾摩斯的稱號。
他也是第一位專職的FBI側寫探員。在他的生涯裡面,
曾經去過監獄裡面訪問非常多的連環殺手
還有一些史上最出名的罪犯,
包括大衛。理查。伯克維茨(山姆之子連環兇殺案兇手),
泰德班迪(連環姦殺案兇手)被譽為最英俊的殺手之一
過後他就用這些資料出版了幾本書,第一本書
【性殺案的模式還有動機】
還有另外一本叫【犯罪分類手冊】CCM(criminal classification manual )
而美劇【犯罪心理】就是根據他其中的一本書
【Mind Hunter】來創作的。
罪犯側寫並不像心理學一樣,用理論的方式為基礎,
而是根據現場的罪證,包括現場的一些資料,
一些作案手法還有臨床心理學
來推測兇手的特定行為和特徵,用這種方式去協助破案
加上鑑證科,法醫,彈道,化學檢驗等等不同的方法,
務必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那人為什麼會犯罪呢?好像在宗教裡面講的,
人的本身是有原罪的基因,而每個人由於是有思想還有情緒,
我們都會有可能犯罪,如果一個小孩子你不理他,
不教導他,他是一定會變壞!
但是並沒有什麼天生的罪犯和殺人狂,而是某種原因
觸發到他的犯罪慾望,經而做出不是人類可以做出的惡行,
動物之間是沒有犯罪的,
它們不會為了炫耀而殺死了其他的動物,把它的皮披在身上,
不會因為好玩而虐待其他動物,餓了就要吃,
這只是他們的基本慾望而已。
但是反觀人類,由於是擁有思考的腦袋,
他們可以害人,殺人,虐待甚至屠殺!
這些不就是人類基因裡面的原罪嗎?
你我都有可能犯罪,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好人
修身養性,做好事,說好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遠離罪惡。
最後,讓我們做一個FBI的測試,
看看你們是否有資格進入做FBI的特工,
點擊在說明文下方的連接去測試一下吧!
這只是一個免費的版本,如果你要正式考試,需要給79美金,
不過你們去玩玩也是不錯的!因為這個測試的確是很難!
測試後留言告訴我你的成績吧!
那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覺得自己學到東西,就記得點贊,分享還有訂閱吧!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