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鯉躍龍門還是揠苗助長?】※文長慎入
前陣子看完一部探討韓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變態升學教育及父母心態的影集「天空城堡」,無獨有偶美國也出了部「買進名校」影片,講述美國上流社會父母透過重金賄賂老師讓子女進入名校、由真實醜聞改編而成的影片,突然有些小小心得想跟大家分享。讓子女進入一個以他自身能力無法達到及應付的學習環境,究竟是讓兒女鯉躍龍門,亦或是揠苗助長?寶寶媽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令人鼻酸的真實案例。
寶寶媽是大學裡某個負責學生申訴及爭議處理的諮詢委員會(永遠有開不完的會)的可憐委員之一,某日受理一個學分已被當到達到退學標準的學生案件(該生大三及大四大量缺曠課),當天除了申訴的女同學出席之外,她的爸爸也來了(事實上申訴案是他爸爸提出的),心裡正在OS又是一個爸寶跟一個恐龍家長時,目光停留在申訴報告書上一處說明-這位申訴學生是特殊身份生(意即以特殊身份加分入學的)。
整場會議都是女學生的家長在代表發言和求情,女學生則有氣無力靠坐在座位上,一副生無可戀的厭世模樣,再看了看她大一到大四的成績,大一二大概都是低標或不及格,大三四基本上是完全放棄了,在場除了她的父親之外,所有的人心裡都很清楚,這位女同學的自信心已經完全被擊潰了,當初透過加分進入了一個身邊都是成績比自己優異的同學的學習環境,她在大一二已經被打擊到完全沒有自信和尊嚴,所以大三四選擇曠課和自我放棄。這個可憐的小女生在那當下最需要的是休息及大量的心理諮商輔導重建自信心,可是在她爸爸的眼裡,名校的光環似乎遠比他女兒的人生重要多了。
寶寶媽也經常擔任大大小小美術比賽的評審,低年級作品評審們最頭痛的事,莫過於有太多明顯是“想得獎父母”代筆或幫忙完成的作品,寶寶媽常想,透過父母的幫忙讓小小孩得獎只是高興一時,但如果因此讓小小孩對自己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從越高的期待天花板掉落在現實地面的痛是越大的,就像那位透過加分擠進學校的可憐女孩一樣,看到她完全失去自信及生命熱情的模樣,寶寶媽除了心疼也很替她往後的人生感到擔憂。
揠苗助長及不切實際的期待容易傷害小孩脆弱的自信,那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建立小孩的自信呢?寶寶媽覺得要先能充分的理解並接受小孩與生俱來的特質。寶寶的個性稍微比較害羞(慢熱,不是內向),有高敏感特質,對聲音、觸覺、疼痛感異常敏銳,喜歡專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的就敷衍帶過,是個聰明但也是個令老師頭痛的小男孩,但其實看在我這個媽媽的眼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我自己就是個標準高敏感特質的人,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他在老師口中所謂的“特殊狀況”,事實上,我自己的情況還比寶寶更加嚴重。
看過一本很不錯的韓國教育書叫「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聲明一下我沒有被兒子搞瘋,但對於如何面對頑皮的小男孩的確感到棘手),作者是一位致力透過美術教育讓小男孩特質得以適性發揮的韓國教育專家,書中有個地方講得很好,他說小男生和小女生本來發展速度就不同(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女生有生育的生理機制,所以身心會比較早熟),如果用同一標準來看待小男生是不公平的,此外,個性沒有所謂好壞,每種個性特質都有雙面性,有自閉傾向的小男孩多半有專注的學者症候特質,而容易分心及好動的小男孩,通常想像力和創造力驚人。
寶寶媽小時候因過度害羞有社交障礙,所以習慣透過畫畫舒壓和表達,沒想到後來因為畫畫開啓了人生許多的可能性,以前也非常討厭自己的害羞,常常話還沒說出口就已滿臉通紅,但後來才發現,自己高敏感的特質是豐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泉源,所以長大後的我很喜歡自己的高敏感特質,也能和自己的高敏感特質相處愉快。
寶寶很喜歡在我的面前表演和搞笑, 常常把媽媽我逗得樂不可支, 有回他在表演一段精彩的自創舞步時,我跟他說:「你表演得超棒的,可不可以也在老師和班上同學的面前表演呢? 」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敢……我會害羞」,原本要鼓勵他試試看的我突然停了半晌。「沒關係,媽媽小時候也很害怕在大家面前表演呢!」我說,聽了這句話的寶寶回道:「真的嗎?」然後就開心的繼續玩他的玩具去了。
小孩身上有父母的基因,孩子的個性和特質有我們的影子,當我們否定小孩的能力和特質時,其實某種程度是父母不夠肯定及欣賞自己,所以將對自身的不滿和挫敗感轉換成否定小孩,行為和想法可以藉由教育來改變,但個性和氣質多半是與生俱來的,寶寶媽認為能理解並接受小孩原本的樣貌、肯定並欣賞小孩自身的個性與天生特質,不僅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對自己最大的肯定😉祝大家連假愉快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孩子 過度害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畫說女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艾莉兒 I re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小孩不愛說話、過度害羞,小心是「選擇性緘默症」!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小孩不愛說話、過度害羞,小心是「選擇性緘默症」!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天才領袖- 【過度害羞、不敢嘗試,可能是社交焦慮!】... 的評價
- 關於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孩子害羞內向,有時是大人造成的! -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艾莉兒 I re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啦,有關於昨天我罵別人孩子的事情是這樣的(快去拉椅子坐好)。
我們到了河北科學技術館,這是一個我目前覺得最適合溜孩子的地方,裡面有很多有趣的設施和色彩繽紛的遊戲,重點是免費(免費兩個字在大陸超級難得),只需要帶證件就可以獲得兩張門票(身分證、台胞證或護照都可以),anyway,是個蠻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前往的好所在。
總之呢,昨天一開場就由我火辣辣地揭開序幕!雞塊看中了一個設施,類似骨牌效應的東西,只要把球放入,那顆球就會展開一連串的冒險(你們知道那種東西吧?孩子就是可以莫名在那裡站上20分鐘看到不肯走)。
當時前面有約莫三四個孩子一直玩,完全沒有排隊、或換人玩的意思,我兒子又堅持不肯走,我只好在後面一直說「那你想玩就排隊,等一下就換人了」(排隊與換人四個字我講的超慢超大聲),陸陸續續有家長也受不了自己的孩子玩太久,跟孩子說:「趕緊走吧別玩了」,但也只是說說而已,而且我很驚訝的是,家長竟然是因為他等孩子等太久,而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霸佔設施太久!
最後,剩下兩個目測大約小二的男孩,前後玩了十五分鐘以上,我等到不耐煩,前前後後說了超過五次「可以換人玩了吧?」他們都假裝沒聽見,我的火氣越升越高,最後一次我拉住他們的手看著他們的眼睛,半阻止的說「沒有人可以霸佔一直玩,換人了!」我以為他們聽進去了,但沒有!沒有!沒有!當他再次把球投進去的時候完全點燃我的引線,我直接火山爆發把他們的球搶過來,惡狠狠的咬牙切齒說「我!說!換!人!走開!」他們才面面相覷停止了動作。
但最傻眼的moment在此時此刻發生了,旁邊那位我以為是路人的大媽,竟然默默飄出一句:「好啦別玩啦,走吧~」哇咧靠腰咧!你媽原來在啊!我以為她聾了還是瞎了呢!目睹一切還假裝不知道,早知道我連你媽一起罵!
這次的事件讓我體悟到,這就是阻國,一個你乖乖守秩序就永遠輪不到你的地方,必須啟動你的狼性,去爭、去搶,你才有可能達到你預期的效果,靠等,你等到死吧!戲棚下站久了不一定是你的,因為永遠有人跑來跟你搶。
其實我實在很不願意這樣教孩子,但我今晚睡前很認真的跟雞塊說,這裡不是台灣,當你遇到不守秩序的人,當下又沒有大人可以幫忙的話,那你也不一定要守秩序。他聽的懵懵懂懂,我也很難跟他解釋什麼叫做不用守秩序。
爸爸雖然也很生氣,但又覺得我做得太多了,應該試著讓他自己處理,但他還未滿五歲,且我太明白自己的兒子,他就是一個過度害羞的乖乖牌啊(在外面的時候),起碼我得以身作則做給他看,讓他知道自己是可以不用受欺負的。
人生好難,當媽媽更難!自己受到類似委屈的時候還好處理,但實在無法看到孩子受欺負,到底要怎麼教他們在這種時候勇敢地爭取權益、卻又要避免受到傷害呢?
在此同時又很害怕12月回台灣的時候,他會變成遊樂場裡惹人厭的孩子,因為我每次在遊樂場都覺得很絕望,只有我一個人在乎排隊、或不要從滑梯口爬上去這些事,在兒子永遠搶不到設施的狀況下,我只好跟他說不要排隊了,反正也沒人在排🤷♀️
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歡迎告訴我,我頭好痛!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大師論心靈成長
心靈成長?人笨沒藥醫!
◎沈政男
江湖術士、邪教神棍騙財騙色已不稀奇,台灣社會近來竟然有人可以打著「心靈成長」招牌,遂行性侵歹念。為什麼這些高學歷「學員」這麼好騙?有人說是因為生活封閉,其實不然,而是「心靈成長」這幾個字太過耀眼炫目,閃著閃著,就把踟躕跌宕於人生路途的人,吸引了進去。
注意「心靈成長」的「靈」字。為什麼不是「心理成長」?因為這個「靈」字,能夠畫龍點睛,讓人脫胎換骨,甚至得道升天。因此,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心靈成長」商品或服務,最須注意的一點便是:對方訴求的,到底是心,還是靈?
如果對方講成長,談的是心理層面,那麼再怎麼講得天花亂墜,大致上還是侷限於現實俗務,但如果講到心靈,甚至靈魂,那麼就會觸動許多人內心對於神秘主義、形而上境界的遐思與想望,很容易讓感受與情緒淹沒了理智。
參加談心靈、靈魂那一類的成長課程,要避免受騙上當的原則,就是最好找名門正派的宗教與哲學團體或人士,其道理就跟買食物找大品牌比較有保障一樣。當然名門正派也有老鼠屎,參加前最好還是先把對方的學經歷與口碑研究清楚。至於市面上讓人眼花撩亂的小眾信仰、新思潮、另類療癒、密教崇拜等等商品或服務,參加之前更要詳加調查,切莫因為親友介紹、一兩人鼓吹,或者試聽以後看講師衣冠楚楚、風度翩翩,就以為找到了「心靈導師」,然後捧著大把鈔票要去報名,攔都攔不住。
另一種「心靈成長」,則是只談心理層面,比如潛能開發、自信心培養、領導力鍛鍊、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調整、愛情與婚姻改善等等,沒有觸及信仰與人生哲理。
許多人對「心靈成長」、「心理成長」充滿幻想,以為花個幾萬元、幾個禮拜,就能讓你從侏儒長成一八三,皆因誤認人心是自由的、可雕塑的、有調整空間的,比如我雖然枯坐井底,卻能想像鳶飛戾天,不就是「心靈成長」潛能的明證?
大錯特錯。人心是人腦的功能展現,而人腦有一千億個腦細胞,當中的分布與連結,都是從小到大逐漸形成,具有固定型態與運作方式,怎麼可能因為你繳了幾萬塊「學費」,聽了幾天的咒語式催眠,就有了明顯改變?
人的性格,一個人怎麼處理自己的需求、情緒、人際關係,都有固定模式,十八歲以後要有重大改變只有兩個可能:腦傷或失智。注意「重大改變」幾個字。比如花個幾萬塊,在幾個禮拜以內,讓自己性格脫胎換骨,就是一種「重大改變」,理論上根本不可能,不要被騙了。
至於性格的微小與漸進改變,當然是可能辦到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離開學校以後,還必須持續學習、不斷進步的原因。然而這樣的成長,必須透過吸取新知、自我砥礪、仿效別人,才能像蝸牛一樣慢慢往前邁進,絕無繳個幾萬塊「學費」就能速成的道理。
「心靈成長」這類商品或服務,就跟保健食品一樣,給人一種「大補丸」的印象,但一個人身體要健康,最重要的是飲食均衡與多運動,而不是每天吃「大補丸」。
當然如果你偶而飲食不均衡、沒時間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不良,想要藉由「大補丸」來養養身子,只要吃了不傷腎不傷肝,倒也無傷大雅,就怕其實是生病了,卻還當成「體質虛弱」,光吃「大補丸」,不去看醫生。
有不少人著迷於「心靈成長」商品與服務,實際上卻是情緒與精神狀態出了問題,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持續超過兩周,每天從早到晚都緊張兮兮、悶悶不樂、經常暴怒、注意力不能集中、學業與工作表現明顯下降,或者家庭與社交受到影響,大都是生病的表現,應該先到精神科評估,而非尋求「心靈成長」。
至於自信心不足、過度害羞、情緒陰晴不定、人際關係不佳,或者對自己的個性不滿意卻又改不了等等這類性格特質,如果想要改變,可以尋求心理治療。至於家庭、學校、職場或社交出了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則可以接受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心理諮商師,在台灣都已形成完整的訓練與證照制度,對當事人比較有保障。國外還有一種哲學諮商師,可以協助當事人探討人生意義,但在台灣才剛起步。
至於沒病、性格沒大問題,也沒重大生活困擾,就只是想要喝喝「心靈雞湯」、吃吃「心靈大補丸」,那麼市面上的相關商品與服務俯拾即是。勵志類書籍便是其中之一。
勵志書籍是出版社的最愛之一,這類「心靈大補帖」經常是暢銷書,帶來大筆利潤,也是想要當作家,卻不會寫新詩散文與小說的人,最好的敲門磚。網路上這類文章也很多,還有人用漫畫形式表現,也受到歡迎。只是這類書籍的最大問題是,往往欠缺心理學或行為科學根據,讀者看了以後頻頻點頭稱是,闔起書本以後一切又恢復原狀。時下勵志書籍最常見的陳腔濫調是「好好愛自己!不要管他人眼光!」、「把握當下、不要懊悔過去或擔憂未來!」、「轉個念頭,一切海闊天空!」或這類陳腔濫調的變形。這類文章看了當然沒多大害處,但要說能夠造成什麼實質影響,恐怕也相當有限。
勵志書籍另外一個常見問題來自翻譯書,因為國情不同,未必適合本地讀者。比如很多人看了「被XX的勇氣」這樣的書名就想要買,殊不知日本是一個過度愛面子的社會,很多人擔心被XX,但台灣是厚臉皮的人居多,何須擔心被XX?另一個問題是誇大社會現象,比如爸媽對孩子說,「我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你一定要讀某某科系!」就說這是一種XX勒索,好像家庭都成了黑社會。
愛情與婚姻文章也是勵志書籍的一種變形,而這類書寫尤其氾濫,連寫情歌的人、演過愛情戲的人,甚至專門辦離婚案件的人,都來摻一腳,還贏得不少票房。有趣的是,愛情與婚姻有了困擾,卻就教於辦離婚案件的人,豈不是請鬼拿藥單?
除了書籍,坊間的「心靈成長」工作坊也越來越多。有些標榜「腦力開發」,說什麼「愛因斯坦只用了百分之七腦力」,好像人人都可以是「腦力開發」前的愛因斯坦。有些強調「情緒管理」,好像上過課以後,就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像皮球一樣握在手中,愛怎捏就怎麼捏。也有些主打「人際溝通」,好像繳了學費以後,就可以長袖善舞,變得到處受到歡迎。這些課程不能說全無用途,但要注意是否符合心理學或行為科學原理,否則只是浪費金錢與時間。
當然正統學院出身的心理學家,在最近二十年,因為所謂「正向心理學」的興起與獲得歡迎,也有許多人紛紛寫起這類討好大眾的通俗心理學文章,弄得「心理學」幾個字更值錢,卻也更不值錢了。
還有更多「心靈成長」課程,與養生保健、醫療、信仰、修行、生涯發展、親密關係經營,甚至一點點心理學或超自然現象綁在一起,弄成了光鮮亮麗、頗有品味,其實就只是要你掏出錢來的商品或服務。怎麼看待這些課程?花錢事小,千萬不要讓自己被騙進了密室受到傷害,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課程帶來的最大成長,是從此知道什麼叫「人笨沒藥醫」。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小孩不愛說話、過度害羞,小心是「選擇性緘默症」!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小孩有選擇性緘默,不要強迫孩子開口,更不要自己離開,硬是留下孩子與不熟的親戚乾瞪眼。父母不要覺得「小孩只是害羞啦!長大就沒事了。 ... <看更多>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天才領袖- 【過度害羞、不敢嘗試,可能是社交焦慮!】... 的推薦與評價
兩三歲的孩子,家長已經開始會帶出去玩或去上些課程,發現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觀察適應期,到陌生環境比較黏人,甚至躲在家長身後偷看,但明明在家裡 ... ... <看更多>
孩子 過度害羞 在 小孩不愛說話、過度害羞,小心是「選擇性緘默症」!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當然,小朋友第一次遇到陌生人、新環境可能是因為怯場、害羞,但如果上學後超過一個月仍然有這種狀況,家長或許要提高警學,是單純適應不良,還是患了選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