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私、遠見 李國鼎資政讓臺灣脫離B肝詛咒。
謊言、獨裁、冷血 民進黨如何終結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至今,已經造成臺灣超過1.5萬人確診,超過700人不幸過世,以及700個家庭永遠的遺憾。
撫今憶往,張忠謀董事長說,「最感謝的人就是李國鼎,因為他看得很遠。」郭台銘董事長也感嘆「臺灣下一個李國鼎在哪?」
提到李國鼎資政,民眾想到的是「台經濟奇蹟重要推手」、「臺灣科技教父」。卻鮮少有人知道,臺灣能脫離B型肝炎「國病」之恥,全仰賴李國鼎當年「諾貝爾獎級的遠見」。
1934年李國鼎獲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考試,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博士,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滿懷報國救國理想的李國鼎,毅然放棄學業返國。
許多人認為,若當年李國鼎繼續學術研究,極有可能是另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但也由於李國鼎諾貝爾獎級的遠見,才催生了舉世矚目的臺灣奇蹟,更造福今天的臺灣,遠離B型肝炎的魔咒深淵。
五、六年級以上的臺灣人,對B型肝炎印象已經逐漸模糊,七年級後的年輕人甚至沒聽過B型肝炎,但在1990年以前,它卻是臺灣人共同的夢魘。
B型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之疾病。潛伏期非常長,平均達到75天,最長可長達半年。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肝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肝帶原者,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個世紀,B肝在臺灣猖狂肆虐,198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0%民眾曾受到B肝病毒感染,約20%民眾終身帶有病毒。而且臺灣B肝傳染有家族群聚性,父母極易傳染給子女,一代傳給一代;B型肝炎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再進一步發展成肝癌,而陷入無止境的詛咒。
1980年,國際藥廠研發出B肝疫苗,進行臨床實驗。但當年臺灣醫藥法規不成熟,沒有臨床試驗法規,因而處處碰壁,甚至受到輿論的批評。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在聽取科學數據分析後,認為B肝疫苗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對臺灣下一代影響深遠。
在獲得孫運璿院長的支持下,李國鼎帶領中研院與醫療團隊,在科普雜誌上撰寫文章,正反並陳說明B肝疫苗的利弊與國際標準;更利用媒體告訴民眾,為什麼要幫孩子施打B肝疫苗。
1986年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1990年,國小一年級以前兒童,都可以免費施打B型肝炎疫苗。徹底執行疫苗政策、幾近完美的覆蓋率,讓1984年後出生的臺灣孩子,永遠不用再擔心「國病殺手」。
務實的李國鼎資政,一生留下的名言並不多,讓啟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流的人都不到政府裡來,未來國家是由二、三流的人制訂政策,領導一流的人,到時你們就知道痛苦了!」跟隨過李國鼎資政的人更是印象深刻,「(李國鼎)今天交代你什麼事,總希望你昨天就已經做好。」
「科學、無私、遠見」是李國鼎資政一生信奉的圭臬。我相信,李國鼎資政在天之靈,看到今天臺灣孩子能永遠脫離B肝的詛咒,一定也能會心的微笑。
李資政,謝謝您。
#政府有責任給青年疫苗
#Covid19年輕族群傳給年長族群16.7%
#Covid19年長族群傳給年輕族群2.9%
-
感謝黨史館提供珍貴的照片。
圖為1975年 蔣經國故總統 與 李國鼎資政合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師孟拿「查辦舞台劇」作起手式,難道只是這麼做漂不漂亮,或者這場「鬧劇」好不好笑嗎? 如果我們對此事的評論,仍停留在插科打諢的笑料,那麼就休怪台灣的政治難脫無止境的惡鬥,因為我們視凌駕法治的公報私仇為理所當然,視吞噬公眾利益的權謀鬥爭如好戲登場,難怪我們養出的政治人物只要一朝得勢,都個個要把異己割...
學無止境名言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不可輕視拜登 更不可輕視美國
拜登雖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競選時更經常被特朗普形容為老人癡呆,但上任尚未夠100天,已做了不少事情,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最重要成就當然是加速接種疫苗,現今速度已提升至每日近300萬劑,已接種最少一針人數已超過1億人。近日拜登宣布上任100天的接種目標由1億劑翻倍提升至2億劑。
拜登認真治疫,成效立竿見影,每天確診人數已從非常恐怖的30萬,死亡人數4000多,回落至每天確診約6萬,死亡約700。社會逐漸重開,上周復活節期間,每天飛機乘客數目已回升至約150萬,因此美國疫情亦已呈反彈迹象。拜登苦口婆心,提醒國人抗疫仍未成功,且變異病毒已殺入美國,必須維持社交距離;但很多人不理,馬上衝出去玩,民族性格使然,無辦法!
美國接種疫苗速度比全球大部分地區快(中國務必急起直追),總算對國民有點交代,但亦體現美國的無比自私,囤積大量疫苗,導致大多數貧窮國家拿不到,已出現世衛警告的「災難性道德失敗」。即使西方各國也出現醜陋疫苗爭奪戰,加拿大雖已訂購5倍人口的超比例疫苗數量,但仍出現嚴重缺貨情况,已宣布第二針疫苗接種時間將延遲4個月,有效性必然降低。歐洲更慘,正面對第三浪的變異病毒,但BioNTech疫苗供應不足,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又確有嚴重問題,出現不少相關血栓死亡個案,不少歐盟國家又再停止使用。香港政府和不少香港人迷戀英國,聽到牛津已肅然起敬,但科學歸科學,人命關天,在此再次呼籲,港府應盡快取消阿斯利康疫苗的訂單。
拜登治疫有功,民望不錯,現支持率53.6%,遠比特朗普同期的40.4%高,所以有足夠動力促使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的緊急刺激方案。且得勢不饒人,拜登連消帶打,繼續推銷高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同時亦建議把企業所得稅提升至28%。共和黨人當然極力反對,批評計劃中包含大量浪費。民主黨方面,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等,則批評方案仍未到位,需要更宏大綠色經濟計劃,亦應增設針對億萬富翁的「財富稅」(wealth tax),但亦有較傳統民主黨人如前財長薩默斯擔心過度刺激經濟,引發通脹重臨,經濟變得過熱,反而縮短經濟增長期。
美多管齊下 今年GDP增長或達7%
治疫有進展,加上接近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再加上接近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強力反彈,預測今年GDP增長或高達7%,或比中國還要高!上月美國新增職位超過90萬份,失業率降至6%,估計年底前可回落至5%以下。市場確有點擔心通脹,10年債息一度回升至1.75厘,但現已回落至1.65厘。一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所說,通脹長期低於2%目標,通脹預期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過來,即使短暫超標也不用擔心,反而是好事。2月PCE報1.4%,PPI升至2.8%,但只反映經濟剛重開,不少供應鏈出現短暫供不應求情况,例如半導體芯片。不少人本預測美元,在財赤大增下,必大幅貶值,但今年美匯指數不跌,反微升了2%。美國最擅長的股市就更厲害,拜登上任至今,標指已升了6%,比最吹水的特朗普同期表現的4%還要好。早說過民主黨執掌白宮時代的股市表現比共和黨更好!
更重要的是拜登的所謂「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並非只是一個短期拯救方案這麼簡單,部分為福利政策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為單親媽媽提供長期援助,對少數族裔幫助最大,有人甚至預測可減少貧窮人數30%!分為8年的基建方案,長遠作用應更大,不止將翻新日久失修的公路、橋樑、隧道和機場等設施,更將大力推行電動車與充電樁網絡,同時提升電網和再生能源。部分計劃亦包含大量增加教育和科研經費。
主流傳媒如《紐約時報》,已開始吹捧拜登正帶領着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政府革命」,推翻從40年前開始的所謂「列根革命」,列根當年在就職演講中說:「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今天面對疫病大流行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不可能倚賴個人或企業來解決,確需要強大和有遠見的政府來領導政策,其實更需要全球合作。
美國擅長打造超級大牛市
有人指出,2008年美國次按引發金融海嘯,結果由中國放水4萬億人民幣大建高鐵,帶領全球走出危機,但至今仍在消化債務。今次疫情,不論源頭,大規模爆發確從武漢開始,但中國經濟政策一直克制,反而美國不停放水,現在更計劃以扶貧和基建來刺激經濟,明顯在模仿中國行之有效的大政府政策!所以有些人亦預測美股表現將近似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A股,今年見頂,然後徘徊數載。
股市很難講,什麼都有可能,亦未必與實體經濟有太大關係。但按過去經驗,美國最擅長(中國相反)的正是打造愈來愈長,可以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大牛市。去年牛市終被疫情打斷了,但反彈亦超預期般迅速,未到年底已創新高。我無意估頂,但美國充滿流動性,且投資者永遠樂觀,不少人已在討論會否再現一次「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雖百年前的世紀泡沫最終也爆破,更招來大蕭條,但黃金十年,如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中的燦爛派對,所有人紙醉金迷,活在當下,誰管過後的「宿醉」(hangover)有多痛苦!
在2001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了一個他認為是市場價值的最佳指標──股市總值兌GDP比例,自此被稱為「Buffett Indicator」(BI)。巴菲特的建議非常簡單,如BI跌至70%至80%,買入股票的中長線贏面非常大;但當BI升至200%時,他形容危險程度就有如玩火。BI有點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CAPE),有參考價值,但未必能幫你發達。BI在1999至2000年科網股1.0泡沫期,一度短暫升至200%,不久之後就爆破(巴菲特也是事後孔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BI反而只約140%。
我近日剛想起BI,無獨有偶,前天竟看到馬斯克(Elon Musk)向「女股神」Cathie Wood垂詢有關BI問題:「標普500總市值兌GDP比例已達150%,總市值BI更高近230%,市場是否已亮起紅燈?」近日Wood手風雖不太順,但仍不失其大好友風格。她答案兩點,分母和分子,分母的GDP產自工業革命年代,早已過時,不能準確量度數據年代的生產力進步,因此嚴重低估了GDP數值。我也有同感,但總不能說說就算,必須有完整理論和數據支持。分子方面,Wood認為現今科技經濟已逐漸成熟,有盈利支撐,且增長快速,跟200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她更提到通脹溫和,證明盈利質素變得非常高,言下之意即是股市合理估值,可較從前的水平高。
大政府革命倘成功 美貧富懸殊將拉近
大致上贊同她的解釋,但漏了其他4個重點:
(1)利率水平對合理價值有極大影響,所以能否支撐高BI水平,取決於聯儲局掌控能力。通脹不足為懼,加密貨幣(crypto)功能在炒,並非替代美元,人民幣國際化遙遙無期,在在反映可見將來,美元地位穩如泰山。
(2)拜登的大政府革命亦很關鍵。如成功,貧富懸殊拉近,社會變得較穩定平和,綠色高科技經濟亦可帶來很多創新機會。
(3)美國亦非常擅長操控傳媒。雖然不少世人已看穿西方傳媒的假面具,但無奈中國傳媒影響力仍遠遠不及西方。美國人包括傳媒,不論左右,都自誇非常愛國。愛國固然是高尚情操,但絕對沒有中立,愛國必須偏頗,必會有雙重標準。愛國與國家主義,甚至種族主義,只有一線之差,差別區分亦非常主觀。在中國崛起的世紀挑戰面前,西方傳媒絕不會示弱,絕不會大力自我批評股市泡沫,只會久不久提醒一下,製造一些健康調整,使到慢牛股市走得更久更遠。
(4) Wood漏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企業雄霸全球。數據年代,美國Big Tech的全球優勢,可能比石油年代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通用汽車(GM)和波音(Boeing)更大。FAAMNG等企業的盈利來自全球,增長快速,賽道仍很長。所以根本以美國股市總值跟美國本土GDP作比較,已很過時,意義也不大。要比的話,可能要以全球GDP減去中國GDP作為分母來計算。
兩三年前,不少中國科技龍頭企業如阿里(9988)、騰訊(0700)、華為、字節跳動和小米(1810)等,雄心勃勃,都有衝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一較高下,爭奪全球巿場霸權的壯志。不幸經歷不公平的貿易和科技戰,和不停的無道德底線抹黑,已形成對中國企業極不利的國際環境。
被美國打壓的企業如華為和字節跳動,中國比較支持。較莫名其妙的是對尚未被美國真正開火的科技龍頭如阿里和騰訊等,自己反而有點過敏,已急急展開反壟斷調查。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極少開金口的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也提出有可能需要把Big Tech監管如公共事業。但為時尚早,即使有監管,美國也絕不會愚蠢到真的搞死FAAMNG等科技龍頭企業,他們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太重要了。
中國科技龍頭創始人「退休」是浪費
中國科技龍頭的CEO廚房已變得超熱,不少創始人紛紛急流勇退,有的享受打打太極,打打高爾夫球的「退休」日子,有的搖身一變成慈善家。有的更妙想天開,人到中年,突然想重拾當科學家的初心。志氣可嘉,但不幸科學家跟運動員一樣,黃金時間都在少年,大部分的偉大發現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以至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方程式,都是在30歲前完成的。相反,對企業家來說,40歲後的中年,才是黃金時間。年輕企業家提早「退休」,可能有助宣泄仇富情緒,但其實是一種可惜的浪費,亦對真正收窄貧富懸殊沒甚幫助。
壟斷固然不好,有一定經濟代價,扼殺不少初創企業的創意、盈利,甚至生存空間。一個餅分得較平均,亦確對社會和諧有幫助。但說到底,不可太過故步自封,無論人口或GDP,中國都只佔全球20%不到,如何先把餅做大,爭取更大市場份額,不是更重要嗎?
勿忘西方人喜征服全球
最近拜登已說得很明白,美國加上歐洲和亞洲盟國的GDP,佔全球的60%,遠比中國大。言下之意是只要團結,定必能抑制中國崛起。
中國雖已表明發展的目的並非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但請不要忘記西方人(尤其美國人)的特性,從十五世紀的航海探險年代起,已喜歡征服全世界。雖說帝國主義年代已過去,但西方人仍霸佔全球最大面積,最肥沃的土地,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亦屬於西方人。現今數據年代,除軍事外,資訊科技最重要,其實金融也只是資訊行業的一種。美國企業擁有無止境野心,即使中國只安於現狀,美國也絕不會長期接受此「8比2」的比例,仍必企圖攻破防線,征服中國市場。
最後想起華盛頓的至理名言:「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中環資產持有GM、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Google、阿里、騰訊及小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學無止境名言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良,不是優點!]
-禮讓,都應該來自本能的當仁不讓,義無反顧的成全-
從一位至交好友口中,間接聽見另一個剛認識未滿一年的朋友,曾經明白地對他說:「我就是看他很善良,一定會幫忙,所以想好好利用他!」而知道這個不知不覺被利用了好久的對象,竟然就是我本人時,打從內心升起的直覺反應,不是氣憤或恐懼,而是三份的感謝。
請容我先聲明,這絕對不是一篇心靈雞湯的文章,而是我已經處在這麼成熟的年歲,很難得擁有的一份殘酷領悟。
我之所以沒有感到氣憤或恐懼,是因為在被對方「好好利用」的這段期間,對他所有付出,都是出自於真心誠意,沒有絲毫的勉強,更沒有得失的算計。我既沒有刻意要討好他,也沒有奢望他可以回報任何好處。所以,無論他基於怎樣的貪念、或對我有怎樣的評價,都沒有影響我對於自己過去的付出,也不足以有什麼遺憾或後悔。
值得感謝的,有三個重點。一是這位至交好友忍了一段時間,終於還是告訴我實情,讓我自己評估,要不要繼續被對方利用;二是對方在利用我的同時,發現了我的善良;三是我之前對他的付出,確實有幫上忙。
至於感謝之後,還要不要繼續被對方利用呢?這可得好好想一想了。
在現實功利掛帥的現今社會,「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從古至今仍在流傳的勸世警語,似乎依然有它的道理。甚至,需要用它來提防別人的力道,還更變本加厲了呢!
但相對於網路上流傳甚廣的這一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而選擇則頗為不易。」來自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名言,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這可能要看每個人對「善良」的定義是什麼而定。就像韓國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的對白:「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如果把「願意對別人付出而不求回報」,當作是一種善良;而且,是在對自己的資源或能力有足夠的自信,充裕到不會因為對別人付出,而自己有所減損的程度,因此願意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這種善良,是有條件的。//
另一種善良,叫做「吃虧,就是佔便宜!」表面上是無私的,也不求當事人立即回報;但是,骨子裡還是安慰自己:善良,是會有好報的。
這些善良,跟我從小到大的理解與學習,都有一些差距。我所以為的善良,是一種個性,無須透過理智去做出選擇。所有看起來有點世故的禮讓,其實都應該來自本能的當仁不讓,也就是義無反顧的成全。
因此,如果已經意識到自己正在選擇善良,就已經不是真正的善良。那些刻意為了討好對方而為之的付出,就離善良更遠了。
當我已經意識到對方,是存心想要利用我,這時候還會不會繼續被對方利用呢?
我的答案是:我寧願對方想利用的是我的能力,而不是我的善良。能力,可以被利用;但是,善良就不許被利用。
善良,從來就不是一個優點;所以,也不該被利用。
會被無條件、或無止境利用的善良,到最後的結果都會淪為濫用。對方不只不尊重你這個人,也不會珍惜你給他的資源。
當你覺得,對方從頭到尾,都在利用你的善良,只會愈想愈不甘心!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有可能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足夠的能力,當發現對方只是純粹利用時,便會讓你感到恐懼。
如果對方是看中你的善良,才想利用你;你很快就會被對方利用完畢,眼睜睜看他得意洋洋,而且不懷好意地離去。
相對地,若你除了善良的本性之外,還擁有足夠自信的能力,就不會被對方視如敝屣,也不會在付出的時候,覺得委屈。
因為對方是看重你的能力,才想利用你;你會讓他懂得如何尊重你,即使他未必以對價關係交換你的付出,你無條件地協助對方,彼此之間會因為相互尊重,讓這次的利用變得正向肯定,而且充滿善意。
本文摘自吳若權的新書《越成熟,越天真》,喜歡嗎?有感嗎?歡迎:
誠品購書:https://bit.ly/2P5qZ0n
**還有一個好消息:目前誠品門市有限量隨書加贈「日日練習本」贈品
學無止境名言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師孟拿「查辦舞台劇」作起手式,難道只是這麼做漂不漂亮,或者這場「鬧劇」好不好笑嗎?
如果我們對此事的評論,仍停留在插科打諢的笑料,那麼就休怪台灣的政治難脫無止境的惡鬥,因為我們視凌駕法治的公報私仇為理所當然,視吞噬公眾利益的權謀鬥爭如好戲登場,難怪我們養出的政治人物只要一朝得勢,都個個要把異己割喉割到斷,就像阿扁當年那句名言,「算我好運不然安怎」,這種惡性循環下的「民主法治」,當然就是既無民主亦無法治,只剩爾虞我詐以暴制暴,內鬥鬥到山窮水盡。
我經常懷念國中時第一次上公民課接觸政治及法律課程的時光,從那時起我便憑藉對民主法治的基本認知,對時政定期在網上發表評論。你可以說那時的我青澀單純,不解政治的陰險黑暗,但也因此而能最純粹地看待一些是非黑白,而這不也是西方政治學者理想中的「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嗎?
這些本來就應該要有的價值,在黃鐘毀棄的今日皆被遺忘,甚至還被當作愚蠢的笑話,結果堅持原則的人被嘲笑,自鳴得意的「主流」們卻也笑掉自己的前途!
只要看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對監察委員職權的規定:「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一個公然宣稱就是要針對特定顏色「清算」的人,竟然能在如此表態後仍得到立法院投票通過當上監委,而投票的執政黨立委還標榜自己會「建議」他要保持中立,這不只是說一套做一套,更是詐騙!
而在國會早已公開說過會追殺異己的陳師孟,上任後便先查辦九年前的司法節舞台劇,理由是該舞台劇蓄意影響社會輿論、傷害台灣國際形象、干預司法審判公正,這不就是大陸文革以《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拉開序幕的翻版嗎?
利用監委的身分,干預司法人員在餘興節目上戲劇表演的呈現,甚至想推翻扁案有罪的司法判決,早已違反憲法賦予監委查辦公務人員的職權,違逆了五權分立的原則,擺明了以公權力進行對思想的檢查及威嚇。這麼明目張膽的綠色恐怖,而且還只是「起手式」,大家難道只當作鬧劇笑一笑就好嗎?
或許你會回說,又能怎辦,人家有權!那你是打算屈服,還是起身抗暴呢?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學無止境名言 在 釜山華僑中學- 不進則退。學習是永無止盡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是永無止盡的,現在是個創新的社會,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中,如果我們沒有把基本的知識學好,便會在這個快速變遷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