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裡,「會打扮就不會讀書」的狀況其實不存在】#讀者投書
近日傳出許多學校在寒流期間,仍脅迫學生不能穿著制服之外禦寒服裝等誇張爭議,使教育部通令要求,各校在寒流期間不得禁止學生穿著其他保暖服裝。
但試問,若制服真如許多校方所說,為校園認同的一種表徵,那師長們不更應該要穿制服以表認同嗎?另外,有人認爲學生花太多時間打扮將會錯失學習機會,這樣的說法根本是欲加之罪……..
#教育部 #校規 #108課綱 #學生主體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高金素梅/在巴楠花小學上課的一天 六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來到了高雄杉林區的巴楠花學校。阿浪校長在校門口歡迎我之後告訴我:他們這裡沒有官式的教育考察接待行程,如果我想知道巴楠花中小學的教學情況,我就必須上一天課。校長的提議正合我意,我很高興地謝謝校長為我所做的一...
學生主體性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開學日,孩子們上學去了,希望他們都能夠開開心心學習,健健康康回家。在家庭和學校的陶冶下,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會做事、肯負責的台灣公民。
「校園的運作,應該由學生共同參與。」
前陣子有一群高中生到服務處跟我討論學生自治與校園民主。他們說校務會議只有兩名學生代表,常常有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不論是表決或者討論,學生都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因為現行制度不友善,不僅讓參與學生很苦惱,也讓其他學生對校園事務變得冷漠。
我認為公民素養要從小培養,民主社會應該要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在學校就是學生參與校園事務。我們應該賦予學生主體性,讓學生也能自我管理、自行負責,這樣才能培養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優秀公民。
現行的教育體制,還沒完全擺脫過去威權時代的作法,認為學生只需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其他事情都歸學校管。這樣對校方管理固然方便,代價卻是學生完全不懂得公共參與。這種錯誤的民主教育,會讓我們的下一代對公共事務冷感,也沒有機會學習「社會」的運作模式。
值得慶幸的是,教育部看到這些問題,修正《高級中等學校校務會議組織及運作要點》,建議學生代表人數不得少於百分之八。這是一個進步的作法,期待立法院能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正式將這項規定入法。
希望校方了解教育部的用心,校園運作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把學生當成權利主體,不要用上對下的方式來看待學生提案,對等的地位、實質的討論,我相信孩子在學生自治的充分砥礪之下,成年後必定會是一個更優秀的台灣公民,這對台灣的長遠發展才是一件好事。
#學生自治 #校園民主
學生主體性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投票結果 #你贊成縮短學期週數嗎?(2386票)
贊成..............61%(1452票)
反對..............39%(934票)
這次投票的 BigStudent 中,有 61% 的人贊成學期週數縮短,有 39% 的反對。同學們在留言中反應,光是增減學期週數不是主要的問題,而是在課程制度和教學方法上應做調整:例如過多的必修課程、低落的教學成效、通識及語言必修學分是否能自由選擇,才是造成學習上的困擾主因,而非「集中在 15 學期就能讓授課內容不鬆散」。
除了要學習的內容難以塞在一個學期進行外,學用落差也是一大關鍵──若大學生日常無法與社會接觸,在畢業後將面臨更多適應工作的困難。然而寒暑假兩個月的實習時間偏短,若能有更多的課外學習機會,對於就業選擇會是有利的幫助。總體而言,縮短學期週數並非不可行,但須考量其他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達到更精華的課程教學、培養利用課外時間的自主學習風氣,才能在跟國際接軌的同時不會讓台灣學生更加辛苦。
「同時面對當今社會快速的變遷下,以及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學生要如何適應社會的變遷也成為重要的問題?然而自主學習也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方,提供了一個適應變遷的方向。如果當今教育仍然不以朝往尊重與啟發學生主體性的目標發展,那麼未來學生要適應社會變遷的可能就越低,因此,培養自主性絕對是當今教育務實的重要目的。」- #宗宗大學
👉🏻推薦文章:#自主性的意涵,與教育的啟示
https://bigstudent.tw/0GRKR
#學習 #課程 #縮短學期週數
學生主體性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希望,來自於自己有承擔的力量!》
~高金素梅/在巴楠花小學上課的一天
六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我來到了高雄杉林區的巴楠花學校。阿浪校長在校門口歡迎我之後告訴我:他們這裡沒有官式的教育考察接待行程,如果我想知道巴楠花中小學的教學情況,我就必須上一天課。校長的提議正合我意,我很高興地謝謝校長為我所做的一整天安排。
在巴楠花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天之後,我對原住民族的教育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體認:在當前這個功利取向和競爭掛帥的社會中,我覺得教育必須面對的是社會價值異化的危險,並且肩負起抵抗的責任。這種抵抗並不是要製造衝突,而是練習,藉由思考和實踐,練習去面對和改造這個價值異化的社會,這不只是學生、也是老師和學生共同要練習的課題。原住民教育不應該只是用族語翻譯教科書,或是設備齊全的教室而已,它應該是從原住民族建構的歷史與傳說、文化和哲學的知識體系中,去深思反省,去彼此學習,讓各種美麗得以生長,而不是只有主導美麗的權力而已。
這樣的責任,對原住民族的孩子來講,是不是很沉重呢?也許誠如阿浪校長說的那樣,讓我們的心,小到和螞蟻一樣,然後用布農族獵人恆久敏銳的耐性,去思考反省,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來造就我們承擔希望的力量!
阿浪校長的理念,看在主流教育界的眼裡,也許是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不符合他們當代制式教育的需求,但我在和這群巴楠花的孩子們相約攀登玉山之後,卻覺得:與其跟著現在的主流教育隨波逐流,原住民族教育寧可走上一條崎嶇,但卻能鍛鍊民族主體性的道路。因為我們族人都非常了解,只有走過曲折艱難道路後,抵達的巔峰,無限壯麗的美景,才能盡收眼底。
學生主體性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文藝節學術論壇《是夕陽,還是曙光?-談香港本土電影》於2014年4月22日舉行。資深影評人舒琪先生和岑朗天先生就香港電影的本土性、主體性,以及香港電影的現存問題和發展前景進行了十分深入的討論。兩位嘉賓亦對《打擂台》、《狂舞派》以及《那夜凌晨 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等香港電影作出了獨到評價。歡迎同學回顧論壇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