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起做華爾街日報的主題研究到底有什麼樂趣 #或許不能凡事只看樂趣
上週六結束了第三次的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我覺得我有幾個非常感動的點,我想要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想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三、商業觀察舉例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這是一個為自己而讀的讀書會,因此我想要從自身出發。
#我的自我成長小觀察
華爾街日報導讀進行了三次了,我發現自己有三個很大的變化。
1. #我變得更好奇而且看新聞很仔細
以前看這些新聞會覺得「這跟我有關係嗎?」,就直接隨便看過了。但其實,只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當然跟我有關係阿,只是很近的關係,還是很遠的關係,但是一定是有關係的。因為世界的趨勢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你,只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2. #我不排斥看最原始的資料了
以前,都想看別人整理好的,覺得原始的新聞稿、資料好無聊、好長、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但是從第一次藉由主題是IPO而第一次看到了IPO公開資料發現根本是寶庫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驚奇,大家看下面我的舉例就會知道:我竟然從一個日本Yahoo與LINE的合併參透了前公司之前為什麼會受到政府的阻擋。如果你可以懂得更多,你會從「單純直覺」到「理性判斷」,這會幫助你最更多、更複雜的決定。
3. 勇於承認自己真的不會
因為題目太多元化,從IPO到晶圓到電動車到線上支付,我不可能每個都懂,而且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我都不懂。但是透過第一點以及第二點,我發現「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我甚至是會在其他人分享的時候舉手說「這個我不懂,可以多說一點嗎?」,因為你承認你不懂,有人解釋,你就懂了。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強者並非一開始什麼都懂,而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是什麼,並且加速跟上,在需要的時候懂,那就足夠了。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聚集一群願意努力而且又是各個產業人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我每一次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前壓力都很大(不騙人),為什麼?
1. #所有的人都精心準備
我怎麼知道?因為就11個人阿,大家手上的資料很厚,畫心智圖的人有不同的圖、連結、文字敘述,我可以感受到大家儘管不一定全部都了解,可是是嘗試努力了解(因為每次主題差異非常大),可是就像萬維鋼說的,#通才就是在不同的議題當中都嘗試與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步。
2. #沒有人遲到早退缺席
週六早上10:00 - 12:30,這時間真的不是在開玩笑的,是真的早阿~~~畢竟是週六,而且,我必須說,我們每次都有一個同學從彰化上來。(因為我們地點義無反顧在北車的小樹屋)你的學習、你的成長是自己掌握的,我們沒有逼迫任何一個人,你需要為你自己而讀。
3. #所有人樂於回饋他人
我非常非常喜歡每次有人分享完,就會有同學舉手說「我想要回饋剛剛的分享者」,真的,我每次都覺得很快樂,說了很多我平常絕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公司、歷史淵源,甚至是暗黑秘辛。每次都忍不住又嚴肅又大笑。
學習是痛苦的嗎?是。
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群人,#那你會痛苦的快樂著。
#我覺得我找到了。
▌三、商業觀察舉例
如果說華爾街日報導讀還有一個加分的點,就是我們連在自己的小型line群組都可以隨時討論起不同的議題,例如今天的議題就是:
#日本雅虎母公司ZHD與通訊軟體LINE正式合併完成
#成為日本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段話:
「ZHD的母公司是日本行動電話大廠軟體銀行公司(SB),SB的母公司是軟體銀行集團(SBG),由孫正義擔任董事長兼社長。LINE將成為ZHD的子公司。」(請參閱相關連結①)
這個關係簡直是跟連續劇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圖。
這時候有人提出一個疑問:
「這樣台灣LINE會有影響嗎?雖然是隸屬於韓國NAVER。」
欸等等,LINE是韓國的!?
我一查詢才知道,首先LINE真的是韓國NAVER創立的,只是它在日本創立,其因為331大地震,我們又愛又恨的「已讀」功能就是在地震的時候,因為訊號不穩定,已讀至少讓對方知道我看到了。
為什麼叫做「LINE」呢?起因於當時排隊打電話的人潮一直很多,一長條的線「LINE」,於是取名LINE。
LINE在台灣、日本、泰國都是主要的通訊軟體,但在韓國不是XDDD
有了這個基本的概念後,我又看到了一篇報導寫:
「日本雅虎(Yahoo Japan)與 LINE 的聯姻,在台灣也得通過競爭審查這關,公平會於昨(29)日審議這起日韓二大外商集團結合案,考慮兩造現行專精領域差異、未來大數據潛力等因素,判斷不會有害本土市場競爭,全案通過。」(請見相關連結②)
於是我有一個疑問:請問,人家要合併,為什麼我們要審查啊~~~
這時候群組的人找出了一篇說明文章,我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公平交易法」。(請參閱相關連結③、詳細資料規則請參閱相關連結⑤)
既然是政府的決定,我找到了一個公開的公平會新聞稿。
我覺得看這類型的分析文,跟我之前看91APP的IPO公開文件一樣有趣,你可以知道人家是怎麼在看這件事情的。(請參相關連結④)
有幾個我看到的重點:
1. 首先參與了這次的結合案總共有三方:SB、NAVER、LINE、日本Yahoo,於是在公平會看的就是當這四方有結合的時候,對台灣的影響為何。(也是整篇新聞稿的重點)
2. 我訝異的是,SBG在台灣是有庶務的,而且還有兩個。分別是Arm Limited之「微處理器及系統之研發與授權」及Brightstar Re, Ltd.之「再保險、智慧型手機回購及換購」,雖然我不是很懂,可是至少知道原來SBG是跟我們有關係的。
3. 因為結合案是LINE與日本Yahoo結合,也就是說,不排除未來日本Yahoo可以藉由LINE銷售,因此,有疑慮可以切入台灣的市場。
在這裡,看到公平會的邏輯是:
(1)若是真的發生,那麼台灣消費者需要負擔較國內網購平臺更高之運費,並忍受更長之運送時間。
(2)台灣的網購平臺多屬綜合性零售商,並非只銷售來自特定區域或特定品類之商品,故即使結合後日本Yahoo以LINE作為入口切入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其取代之對象較有可能是日本商品之國內代理商或供應商,而非一般綜合性網購平臺。
(我其實在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淘寶進入台灣的時候,政府查核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了XDDD 果然商業的世界很複雜,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理解的。)
除了這個之外,我還自己畫了一張關係圖,結果發現,公平會的新聞稿中早就畫好了一張,而且還標示出股份所有權佔比。(我自己畫的以及公平會提供的我都放在留言)
我想,這是我在商業討論裡覺得有趣的,也是我訓練自己的,未必每一次都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商業無所不在,每次練習一點點,就是很好的練習。
▌結論
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只是我跟 Sandy's Recruitment note去年臨時起意的一個挑戰,起因於Sandy是風傳媒華爾街日報的代言人,而我們又想要讓自己更精進。
於是我們跟自己承諾了雙週六來執行,為了品質,這是一個封閉式討論。
這麼拉哩拉雜的寫出整的過程,是想鼓勵大家,研究商業不是一蹴可幾,但也不是窒礙難行,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帶著好奇心,歡迎你們也自己組隊來體驗這麼有趣的世界:)
► 相關連結
①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 成日本最大IT企業(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010231.aspx
② 日本 Yahoo 合併 LINE 一案,台灣公平會也審查過關!(文章來源:INSIDE):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519-yahoo-japan-line-merge
③ 日本雅虎與 LINE 結合案,公平會准了(新聞來源: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0/07/29/japan-yahoo-line-ffc/
④ 不禁止有關SoftBank Corporation、Z Holdings Corporation與NAVER Corporation、LINE Corporation結合(新聞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6384
⑤ 是否所有的事業結合都要向公平會申報?(資料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06&docid=1428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Melody T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直以來,我收到其中一道熱門問題就是:為什麼你一直都能保持動力?例如當年考 #DSE 、考 #IELTS 、學英文可以堅持温習多年,大學時期又能追求自己的職業目標?你的動力到底是從何而來?相信坊間和網上可能會提供很多『提升動力』的實際方法,一步步教你建立自己的動力,但我今日分享的內容是從心態的角度出...
學習是痛苦的 在 吱吱復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風家屬經驗分享】
中風這條路不好走,除了患者的意志要堅強,家屬自己也須要調整好心態,才能成為患者身邊最強的依靠,以下為 腦中風復健照護交流 社團內的家屬的親身分享:
------------------------------------
之前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跟我先生的互動,描述照顧者如何盡可能的去體諒病人開不了口的不適。
只是我想還是有很多身心俱疲的照顧者,會覺得那誰來體諒我而對現況感到怨懟?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身為一個四年多重度身障的照顧者如何轉換心態的一些雜感。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跟大家一樣迷失在黃金復健期這五個字裡,滿腔熱血的想著要陪著他趕緊好起來,瘋狂的上網查資料,看能吃什麼、喝什麼、還是要看什麼中醫或是進行針灸,也可能去找什麼能量醫生、睡什麼能量枕頭。
但最讓我們沮喪的第一道關卡可能是病人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積極跟努力。看著復健診間的同學,有幾個看起來精神奕奕的跟治療師討論復健的內容及方式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或是聽誰說那個誰每天爬樓梯100趟拉手拉1000次,怎麼我們的家人不僅愛做不做還整天懶洋洋的只會昏睡。
接著打擊我們的第二個關卡是復健的進度並不如我們所期待的進步神速,我們可能看別床的病人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重返職場回家休養,或是親戚總是在我們耳邊叨念說哪個鄰居一個月就會跑三個月就會飛,讓照顧者的我們焦慮的看著生病的家人只是日復一日的推箱子、推滑車或是疊杯子,一切看似毫無進展卻幫不上任何的忙。
停。
如果正在看文的你還在上面兩個情緒的關卡裡面,請你冷靜深呼吸。
前陣子公視有一部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覺得非常值得身為照顧者的我們借鏡!
如果孩子的學習是不能被勉強的,那我們的家人復健的強度跟頻率是可以被勉強的嗎?如果孩子的學習是不能被比較的,那我們的家人復健的進度為什麼要跟別人比較?
當然生病的家人不能認真復健以及復健狀況不如預期,背後有很多的原因,但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照顧者真的不要把一切的結果歸因到自己的身上,是不是因為我沒有督促家人勤勞復健?是不是因為我沒有找到好的看護照顧病人?是不是因為我找的醫院很爛治療師很差勁所以復健成效不佳?
不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照顧者,不上手很正常,不要太苛責自己;相對的,我們的家人也是第一次當病人第一次中風,他們還沒找到生活的方式跟他的疾病和平共處,也是很正常的!
我的神外醫生告訴我,復健的成效跟腦細胞受損的程度直接相關,當然輔以正確的復健跟頻率可以恢復到最佳的狀態。(不覺得很眼熟嗎?就跟讀書一樣,我們知道要能夠考最好的分數,除了跟資質有關,輔以最佳的學習態度可以拿到最高的分數,但學習是痛苦的甚至不是適用在每一個學生的,在這個多元入學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更能包容不一樣學習成就的學生不是嗎?)
曾經我也想要趕緊擺脫照顧的責任,想要他趕緊好起來回去上班,讓我們的生活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每天公司醫院兩頭跑蠟燭多頭燒真的太令人崩潰,轉頭可能脾氣就上來了!然後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又把壓力轉嫁到病人的身上,然後照顧者跟被照顧者的之間的氣氛就變得越來越差,只是這樣的相處模式是我們想要的嗎?(像不像媽媽擔心著孩子的成績,覺得快點考上好的大學你以為我想管你嗎!?但我們卻在過程中忘記什麼叫作關心跟愛)
某次,我去了振興醫院排床,在診間我問醫生說,到底我要怎麼讓他可以更努力一點?我覺得他整天都在偷懶,結果過了好幾個月成效一直不佳!醫生很平靜地說,如果我告訴你,他可能永遠就是這樣的狀態也不會更好了,你回去好好想想,你該怎麼辦?
當下我覺得我被狠狠的潑了很大一盆冷水,覺得醫生告訴了我一個太殘酷的事實,出了診間我蹲在醫院的走廊崩潰大哭,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無能為力。
但醫生的話點醒了我,我才恍然大悟知道照顧者可能唯一要做的是『接受現況』,不僅要接受病人的狀態可能不會更好,而且要能夠理解,早在生病的那一刻開始,就什麼都回不去了!而且有可能再努力復健也不會有更大的進步了。
可能,照顧者要換一個相對容易照顧家人工作,甚至換一個可以有無障礙空間的房子,家具擺放的位置類型要隨著接納生病的家人返家後調整,甚至可能要把房子賣掉用來籌復健的照顧費用。
其實,這樣的情景也不陌生,就跟迎接一個新生兒一樣,只是心情不太一樣而已,如果我們願意有耐心去陪著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新生兒慢慢成長,那我相信你可以好好的陪著你的家人面對這條辛苦的復健路。(當然你可能會主張小孩會越來越好,但病人不會!?但我想愛都是相同的!)
當然,有些照顧者秉持著不打不成器不罵不成材的心態面對病人,其實也不是不行,只是成效如何真的也是因人而異吧!(也或者換個立場想,如果今天是我們生病,我們希望如何被對待,能不能被接納我最沮喪的狀態)
我想引起復健的動機,才能有效的提高復健的意願,但假若今天病人自己選擇不期不待,那照顧者真的也要能夠放寬心真誠的接受家人的現況,畢竟他也是成年人了我們應該要能夠尊重他的選擇,然後好好的去調整家庭的生活方式吧!不要再看那些你失去的東西,想想你還擁有的東西!
然後最重要的是,好好善待照顧者自己的情緒,可多利用長照的喘息服務,接受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努力也不會有成果的,盡量釋放自己的壓力,彼此提醒不要成為新聞裡頭那些走上絕路的長照家庭。
剛開始我連去便利商店喝杯咖啡都覺得心虛,我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我竟然還能吃能喝!?好像很沒有同情心。但我後來發現,如果出去走走喝杯咖啡,能適時的舒緩照顧者的情緒,可以增加我們多一點照顧病人的耐心,就去吧!病人也不會因為你出去透氣就身體機能一落千丈,也不會因為我們多陪伴幾個小時身體復原的狀況就突飛猛進!最重要的還是有沒有辦法持之以恆發自內心的提供關懷跟愛。
我想這條陪伴復健家人的路很長,你不孤單,我們都要好好走,加油!
學習是痛苦的 在 露比貓愛享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寶上課啦啦啦啦啦📣】10m26d
#童樂匯 #親子童樂匯 #親子教育中心 #適合0-13個月寶貝
學習不嫌早
教育不能等
但Q媽咪也不想填鴨式或揠苗助長的讓寶貝覺得學習是痛苦的
所以熬了幾個月自己與神隊友Q拔拔的幫忙
先讓Q寶簡單接觸學習
當然育兒的過程中
我們也有在注意有沒有適合帶0歲寶貝學習的環境
很開心我們找到了 #童樂匯
📌環境明亮寬敞、擁有不同學齡接觸的遊戲區、嚴格執行衛生安全防護(測量體溫、噴拭醫療消毒、大人穿襪子入場)
📌最重要的是~老師聲音溫柔又有耐心
📌課堂結束後,會讓爸媽與寶貝們到烘培室,品嚐小點時,邊聊聊上課過程中的互動探討與諮詢寶貝學習狀況
Q媽咪課程中與課後互動感受真好💕
看Q寶上完課後的模樣
就知道寶貝滿不滿意啦😊
.
Q媽咪認為「學習不是為了滿足我們這些父母」
而是 #啟發寶貝的成長發展
寶貝開心接觸
才能從輕鬆中學習
甚至成為增溫#親子互動最好的時光❤️
#童樂匯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30號2F之1
#捷運松山新店線3號出口
#國泰世華銀行樓上
#電話:02-2765-0716(代表號)
#官網:https://www.pcttaiwan.com.tw/
#而FB粉絲團: 童樂匯 -PCT親子教育中心
學習是痛苦的 在 Melody T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直以來,我收到其中一道熱門問題就是:為什麼你一直都能保持動力?例如當年考 #DSE 、考 #IELTS 、學英文可以堅持温習多年,大學時期又能追求自己的職業目標?你的動力到底是從何而來?相信坊間和網上可能會提供很多『提升動力』的實際方法,一步步教你建立自己的動力,但我今日分享的內容是從心態的角度出發。雖然分享比較個人化,未必能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但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和心態中得到一些啟發~
---
相關課程(第一章節免費試讀!):
【DSE】英文必背同義詞寶典精讀2.0:https://www.mteducationhk.com/course/hkdse-eng-musthave-synonym-bank/
【IELTS】英文必背同義詞寶典精讀2.0:https://mteducationielts.com/course/eng-musthave-synonyms/
【DSE】中文論說文急救精讀:https://www.mteducationhk.com/course/chinese-argumentative-writing-intensive/
【DSE】中文必備全卷精讀攻略:https://mteducationhk.com/course/chi-all-round-intensive/
---
影片目錄:
0:00 前言
01:04 為什麼我不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03:00 考試就像遊戲打怪?!
04:01 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05:09 提升動力的具體方法
09:25 為什麼心態才是最重要
11:02 結語
---
Melody Tam資歷:
- HKDSE 7科5**狀元,包括中英文科均4卷5**,選修科 (Biology, Chemistry, Economics) 分數大幅度拋離5**的最低要求
- 17歲時第一次應考雅思 ( IELTS ) 便取得滿分9分成績
- 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環球商業學 (Global Business),總GPA達3.9/4.0,曾獲得多個獎學金及入選院長嘉許名單
- 曾於多家金融機構及投資銀行實習,尚未畢業已獲大型美資投行聘請為全職投資銀行分析師 (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
HKDSE線上補習平台(免費資源頁面):https://www.mteducationhk.com/free_resources/
IELTS英文線上補習平台(免費資源頁面):https://www.mteducationielts.com/free_resources/
---
Instagram: melodytamhkdse (education) / melodylmtam (personal)
Email: admin@mteducationhk.com
WhatsApp (admin): 852 6049 1152
學習是痛苦的 在 主动的学习是愉快的收获,被动的学习是痛苦的折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动的学习是愉快的收获,被动的 学习是痛苦的 折磨! 老胡油管研究院. 老胡油管研究院. 77.3K subscribers. Join. Subscribe. ... <看更多>
學習是痛苦的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為了避免讓大腦產生「學習=痛苦」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了避免讓大腦產生「學習=痛苦」的關連性,定期的休息是很重要的。 我的經驗是在學習30分鐘後休息15分鐘,以這種模式反覆進行。時間上有個別的差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