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5】23:《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 (暘斌)
當初得知有這本書時,我相當興奮,不僅以最快的速度購入,並快馬加鞭地看完。身為國中導師的我真的太需要這本書了!
既然「正向教養」能改變一個家庭,一樣的原理經過微調,就能大幅提升教室中的良好氣氛,何樂而不為呢?
✨三大亮點
1️⃣營造教室內「尊重」與「合作」的氛圍
多年來,江湖上流傳著一個誇張的比喻,國中生就像「半獸人」,教室就像「動物園」,而導師就像「馴獸師」。如果老師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來班級經營,學生問題恐怕真的會層出不窮😅
我們在家庭裡實踐正向教養時,強調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因為被重視而感受到自我的價值;也注重和孩子「合作」解決問題,而非說教和下指導棋。
面對學生也是如此啊!把學生當成「半獸人」?或者採取尊重、合作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孩子」?起始的心態不同,結果自然大相逕庭。
2️⃣面對學生「錯誤行為」時的態度
在家裡,父母可以很有耐心的陪著孩子度過情緒風暴,二十分鐘、一個小時、甚至整個上午⋯⋯
然而在學校,老師要面對的可是三十幾個孩子、別班的課務、考試和備課的壓力以及開不完的會。說真的,哪有那個美國時間啊?尤其是明明很忙了,再三提醒的事情,學生依然故我,我真的也會忍不住生氣😂
正向教養認為「鼓勵比懲罰」更有用。我很喜歡這句話:「我們為什麼認為,要讓人有好表現,必須先讓他感覺糟糕?人們感覺好的時候,會表現得更好。」
這個觀念不是指學生犯錯時,我們不用糾正,還去讚美他一番。而是,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錯誤,傳統上,家長和老師常會採取指責和懲罰的方式,畢竟這樣處理最直覺且快速!
正向教養則是主張大人應該和孩子一起以「3R1H」的方式解決問題:#相關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幫助Helpful。
例如孩子作業沒完成,把他叫來罵一頓並要求罰抄課文,並不是一個理想的作法。既不尊重、不合理,又與解決問題沒有相關性,更沒有幫助。
若採取「3R1H」的方式,應是和孩子探討「如何能完成作業」,並協助他逐步完成,慢慢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3️⃣從提供「教室管理的工具」到召開「班級會議」
本書提供了11種教室管理工具,幫助我們解決疑難雜症,並維持教室內互相尊重的氣氛。
這些方法都很好用,簡單分享我很常用的一項。它的名稱是「#有限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孩子,但不能讓他們漫無目的地做決定。
好比「國文科要不要有回家作業?」就未必是個適合且老師和家長都能接受的選項。但如果將選項改成:「你可以自己決定報告的形式,口頭報告、書面報告或者上臺演出都行」,或許學生會因為有選擇權而備感尊重,老師也能達到教學目標。
書中也大力推薦以「#班級會議」的方式來解決班上的問題。其實就是正向教養中「家庭會議」的擴大版,場域也由家中轉換至學校。
班級會議的核心價值是人人可發言,並且感覺到自己的發言是被重視的,自己能對班上有所貢獻。透過一次次這樣的歷程,形成班上互相尊重的氛圍,一起動腦解決班上的難題,藉此讓學生對班級更有歸屬感。
從初階的管理技巧,到進階的有效召開班級會議,書中都有詳細解說,我們讀者也可以試著練習、操作,無論起初成效如何,願意嘗試就是改變的開始。
📝四大金句
1️⃣卓越可以透過專注於優點,並妥善面對缺點來達到,而不是消除缺點。
2️⃣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後,問題才真正被解決。儘管學生得出的結論通常跟老師原本說的一樣,但產生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3️⃣如果老師不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學生也不容易改變。幫助學生學習自我控制、自我規範、富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技能,不要猶豫,先從自己做起。
4️⃣問題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是提供學生在一個滋養勇氣與自信的賦能環境裡,發展解決問題技能的機會,並幫助他們在未來成為一名具建設性、懂得貢獻,並且快樂幸福的世界公民。
👨🏫我的看法
說實話,分享這本書並不代表我能實踐得多好!我在帶領導師班時,對規矩、禮貌、整潔⋯⋯都有高規格的要求,學生們應該覺得我很嚴格吧,尤其是七年級時😅因為我相信自律始終源自於他律。
不過,我還是很認同正向教養的理念,正在努力練習並實踐,因此有過幾次成功經驗。
曾經,我和某個常遲到的孩子進行長談,討論解決方法、表達信任之意,相信他能自我負責,後來孩子感受到我對他的信任和尊重,因而變得更自律,慣性遲到也大幅改善。
漫漫教學路上的點點成功經驗,累積起來就是最美好的回憶。
「在教室裡實踐正向教養」是一輩子的功課,心裡有著這個高遠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偶爾失誤了,事後還是會肯定那個願意努力學習的自己。當老師這件事,也因此有了更多樂趣和意義。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34029981472618/?d=n
📌《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95165615359054/?d=n
📌《給力:我想教會孩子的事 林晉如的創意班級經營術》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08928563982758/
📌《正向聚焦》──我們都不完美,但都足夠美好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4928124716136/?extid=0&d=n
📌五招打造日本級的乾淨教室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84315659777382/
📌學業墊底的孩子,卻是我的驕傲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49835683225379/
📌畢業前必學的一堂課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65423708333243/
學習歷程 書面報告是什麼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羅寶鴻:當蒙特梭利碰上薩提爾和阿德勒】
選舉已然結束,激情過後... 各位家長、老師們,又要回到日常生活繼續為孩們奮鬥囉!
這次羅老師的新書,融合了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為什麼老師要花這麼大的功夫呢?
其實是因為老師在瞭解這三種不同學派內容的可貴後,希望能集三家之長、互補彼此之不足,並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普遍家長能更容易學習、更全面地幫助孩子發展。
資深蒙特梭利園長、親子教養作家何翩翩對老師在看完這本書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居然能如此順暢的結合三個高深卻又不同的教養學說,不但可以相互佐證,又能巧妙的互通應用,除了羅老師可以做到外,大概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吧!」
名作家李崇建老師說:「羅寶鴻老師融合各家之言,整合成一本教養的寶典,乃來自於他努力學習,並在教育情境的實際經驗,實為教育者的典範。」
羅老師說:「蒙特梭利、阿德勒與薩提爾的結合,雖然是一個偶然,卻是多麼美好的邂逅。這美妙的三角關係,帶出了身為教育者在教養孩子上最完美的平衡。」
到底這美好的邂逅是怎麼開始的?讓我們來看羅老師自己怎麼說!
……………
二○一七年出版的第一本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可說是集合我這二十年在蒙特梭利教育經驗的大成。書中的「自由與紀律六大重點實施SOP」、「提醒四步驟」、「兩個選擇」、「同理但不處理」等方式,是我一直以來在教室給予孩子規範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
這本書面世以後,雖然得到許多支持與肯定,但內容主要講的是規範給予,無法讓我盡情闡述,到底浩瀚的蒙特梭利教育理論,還揭露了什麼有關孩子發展的重要祕密。
綜觀目前市面上有關蒙特梭利的中文書籍,暢銷的大都以實務操作為主,鮮少細說發展理論,可能理論書對大部分人來講很無聊,因為不好賣所以沒人寫。但既然我的第一本理論書成功了,於是心裡開始有再寫一本的打算。
根據多年授課經驗,在分享蒙特梭利教育理論時,我習慣把理論與真實故事結合起來講,這樣不但會比較精采、具體,讀者也比較有共鳴與收穫。所以,我相信這樣是可行的。第一本書誕生時,也讓我看到當時自己在教學上一些未臻完善的地方。在了解孩子各階段發展需求,在預備環境中如何與孩子互動,蒙特梭利教育有著非常詳細且充分的說明。但對於非預備環境的孩子,外在行為多有偏差、內在需求多有匱乏,經常情緒不穩定的孩子,要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們?
舉例來說,當他們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來引起我們注意時,該怎麼處理?當他們故意不聽話、挑戰我們時,該怎麼應對?當他們內心充滿無助、自暴自棄時,該如何提供幫助?對於當下有情緒的孩子,有沒有具體的方式可以安撫他們?甚至如果是成人自己有情緒時,該如何做才能安頓內在?
如果我是一位母親或老師,希望好好愛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我的情緒管理卻不好,很容易生氣,要如何自救?我有辦法改變嗎?我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嗎?這些似乎都不是蒙特梭利教育涵蓋的範疇,卻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最常面臨、近年來最多人詢問我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找到可行且具體的答案,我會感到很遺憾。
若幫助不了這些最需要被幫助的孩子與家長,書賣得再好又如何?誠如《禮記.學記》中所說:「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在潛心學習蒙特梭利教育二十年以後,我決定嘗試從其他管道來尋找答案,希望能藉此完成我心中理想的教育藍圖,給予家長與老師更完整的教育方式。
自從心裡起了這個念頭開始,彷彿上天亦有所感,有所安排,這兩年來我自然而然相繼與「薩提爾」和「阿德勒正向教養」邂逅。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我很幸運遇到許多貴人相助,加速了我的學習。
無論是在教室、在家裡,以及在自己內心裡落實這些方法時,我都得到很多印證的喜悅、滿足與肯定。我感到很欣慰,因為已經找到自己要的答案,把兩年前缺漏的拼圖補完整了。
蒙特梭利博士說,每一個在世界上的存在,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宇宙任務」。或許,這就是我這階段人生歷程的「宇宙任務」了。
此書包含三種理論,分別對應到三個篇章。
第一部分從蒙特梭利的理論講起,主要闡述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inner developmental needs),幫助家長更了解從孩子外表看不出來的重要發展祕密,以及成人可以做些什麼來回應孩子。在這部分,我們也會釐清許多目前坊間的教養問題,例如孩子一直哭要不要抱?孩子討抱時要不要抱?不准孩子做的他卻一直做怎麼辦?孩子一直不打招呼要不要規定他?孩子一直問問題要不要叫他休息?
第二部分導入阿德勒的正向教養,主要說明培養孩子擁有正向人格的關鍵,要小心預防的各種地雷,以及正向教養的具體做法。我將為大家介紹教養育兒的各種有效「工具」,只要把這些工具使用方式加以練習、融會貫通,從此以後遇到各種大小問題,你都可以自己「修理」得好。
第三部分則是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不僅說明冰山如何幫助我們檢視自己與孩子的內在,還會說明當孩子或大人遇到情緒時,給予當事者「情緒急救」的正確步驟。又或者當孩子遇到一些事件被驚嚇、內心受到創傷時,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法,幫助孩子釋放心裡的情緒。最後會探討「內在小孩」對成人的影響,以及討論該如何找到內在小孩,與他貼近、相處、對談,最終希望能療癒童年的傷痛,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內在更柔軟、心靈更自由、情緒更穩定的成人。
蒙特梭利、阿德勒與薩提爾的結合,雖然是一個偶然,卻是多麼美好的邂逅。這美妙的三角關係,帶出了身為教育者在教養孩子上最完美的平衡。本書是我做為一個教育者,為了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在這領域不斷求學的過程中,截至目前為止最完整的一份報告。
願將這份心意,獻給我最愛的孩子,也獻給深愛著孩子的你。
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
羅寶鴻
學習歷程 書面報告是什麼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羅寶鴻:當蒙特梭利碰上薩提爾和阿德勒】
選舉已然結束,激情過後... 各位家長、老師們,又要回到日常生活繼續為孩們奮鬥囉!
這次羅老師的新書,融合了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為什麼老師要花這麼大的功夫呢?
其實是因為老師在瞭解這三種不同學派內容的可貴後,希望能集三家之長、互補彼此之不足,並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讓普遍家長能更容易學習、更全面地幫助孩子發展。
資深蒙特梭利園長、親子教養作家何翩翩對老師在看完這本書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居然能如此順暢的結合三個高深卻又不同的教養學說,不但可以相互佐證,又能巧妙的互通應用,除了羅老師可以做到外,大概也想不出第二個人了吧!」
名作家李崇建老師說:「羅寶鴻老師融合各家之言,整合成一本教養的寶典,乃來自於他努力學習,並在教育情境的實際經驗,實為教育者的典範。」
羅老師說:「蒙特梭利、阿德勒與薩提爾的結合,雖然是一個偶然,卻是多麼美好的邂逅。這美妙的三角關係,帶出了身為教育者在教養孩子上最完美的平衡。」
到底這美好的邂逅是怎麼開始的?讓我們來看羅老師自己怎麼說!
……………
二○一七年出版的第一本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可說是集合我這二十年在蒙特梭利教育經驗的大成。書中的「自由與紀律六大重點實施SOP」、「提醒四步驟」、「兩個選擇」、「同理但不處理」等方式,是我一直以來在教室給予孩子規範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
這本書面世以後,雖然得到許多支持與肯定,但內容主要講的是規範給予,無法讓我盡情闡述,到底浩瀚的蒙特梭利教育理論,還揭露了什麼有關孩子發展的重要祕密。
綜觀目前市面上有關蒙特梭利的中文書籍,暢銷的大都以實務操作為主,鮮少細說發展理論,可能理論書對大部分人來講很無聊,因為不好賣所以沒人寫。但既然我的第一本理論書成功了,於是心裡開始有再寫一本的打算。
根據多年授課經驗,在分享蒙特梭利教育理論時,我習慣把理論與真實故事結合起來講,這樣不但會比較精采、具體,讀者也比較有共鳴與收穫。所以,我相信這樣是可行的。第一本書誕生時,也讓我看到當時自己在教學上一些未臻完善的地方。在了解孩子各階段發展需求,在預備環境中如何與孩子互動,蒙特梭利教育有著非常詳細且充分的說明。但對於非預備環境的孩子,外在行為多有偏差、內在需求多有匱乏,經常情緒不穩定的孩子,要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們?
舉例來說,當他們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來引起我們注意時,該怎麼處理?當他們故意不聽話、挑戰我們時,該怎麼應對?當他們內心充滿無助、自暴自棄時,該如何提供幫助?對於當下有情緒的孩子,有沒有具體的方式可以安撫他們?甚至如果是成人自己有情緒時,該如何做才能安頓內在?
如果我是一位母親或老師,希望好好愛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我的情緒管理卻不好,很容易生氣,要如何自救?我有辦法改變嗎?我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嗎?這些似乎都不是蒙特梭利教育涵蓋的範疇,卻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最常面臨、近年來最多人詢問我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找到可行且具體的答案,我會感到很遺憾。
若幫助不了這些最需要被幫助的孩子與家長,書賣得再好又如何?誠如《禮記.學記》中所說:「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在潛心學習蒙特梭利教育二十年以後,我決定嘗試從其他管道來尋找答案,希望能藉此完成我心中理想的教育藍圖,給予家長與老師更完整的教育方式。
自從心裡起了這個念頭開始,彷彿上天亦有所感,有所安排,這兩年來我自然而然相繼與「薩提爾」和「阿德勒正向教養」邂逅。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我很幸運遇到許多貴人相助,加速了我的學習。
無論是在教室、在家裡,以及在自己內心裡落實這些方法時,我都得到很多印證的喜悅、滿足與肯定。我感到很欣慰,因為已經找到自己要的答案,把兩年前缺漏的拼圖補完整了。
蒙特梭利博士說,每一個在世界上的存在,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宇宙任務」。或許,這就是我這階段人生歷程的「宇宙任務」了。
此書包含三種理論,分別對應到三個篇章。
第一部分從蒙特梭利的理論講起,主要闡述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inner developmental needs),幫助家長更了解從孩子外表看不出來的重要發展祕密,以及成人可以做些什麼來回應孩子。在這部分,我們也會釐清許多目前坊間的教養問題,例如孩子一直哭要不要抱?孩子討抱時要不要抱?不准孩子做的他卻一直做怎麼辦?孩子一直不打招呼要不要規定他?孩子一直問問題要不要叫他休息?
第二部分導入阿德勒的正向教養,主要說明培養孩子擁有正向人格的關鍵,要小心預防的各種地雷,以及正向教養的具體做法。我將為大家介紹教養育兒的各種有效「工具」,只要把這些工具使用方式加以練習、融會貫通,從此以後遇到各種大小問題,你都可以自己「修理」得好。
第三部分則是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不僅說明冰山如何幫助我們檢視自己與孩子的內在,還會說明當孩子或大人遇到情緒時,給予當事者「情緒急救」的正確步驟。又或者當孩子遇到一些事件被驚嚇、內心受到創傷時,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法,幫助孩子釋放心裡的情緒。最後會探討「內在小孩」對成人的影響,以及討論該如何找到內在小孩,與他貼近、相處、對談,最終希望能療癒童年的傷痛,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內在更柔軟、心靈更自由、情緒更穩定的成人。
蒙特梭利、阿德勒與薩提爾的結合,雖然是一個偶然,卻是多麼美好的邂逅。這美妙的三角關係,帶出了身為教育者在教養孩子上最完美的平衡。本書是我做為一個教育者,為了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在這領域不斷求學的過程中,截至目前為止最完整的一份報告。
願將這份心意,獻給我最愛的孩子,也獻給深愛著孩子的你。
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
羅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