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方法絕對不只一種
說的總是容易,做的難!我知!
此時
不只是集思廣義
而是要共體時艱
產、官、學、研、媒如何一起加油?
#COVID-19
#政府智慧
#業者自持
#學者自省
#媒體自律
#研學自發
#大家一起來
名人專欄/劉喜臨:看不到的敵人最難打!改善體質,堅持到最後-旅@天下-欣傳媒旅遊頻道
https://solomo.xinmedia.com/globaltourismvision/17980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YOUTUBE贊助頻道會員 – 最終場通告 ★ 主題:科西嘉島酥餅 (杏仁) 示範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 [ 私廚食譜俱樂部 ] https://recipe.briancuisine.com/?p=37698 【最終場示範直播】 感謝自2018年5月自今,這近36個月以來,每一位曾經參與頻道贊...
「學者自省」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喜臨觀光研究院 Wayne’s CO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曲家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Re: [閒聊] 中國成也儒家敗也儒家-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成大楊倍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成大蕭瓊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學者自省 在 「TASPAA x NTPU 臺灣公共行政的自省與躍升」 的評價
學者自省 在 曲家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個月前開始的一個計畫,為身邊的朋友畫畫像,過去有過這念頭,但很少人願意(有時間)坐在藝術家面前,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動也不動),且持續幾週。
曾想過付費請專業model來工作室,但希望被畫者與創作者有更深刻的連結,不僅止於畫家與模特兒的關係,於是我邊進行另一個系列的創作,邊等待時機到來。9月份國禎答應參與,我趕緊買材料、訂定時間,這個project終於成行。
眼看就要開始,卻頻頻焦慮,反覆問自己準備好了嗎?(繪畫與心態上),他真的是你要畫的人選嗎?假使對方看到作品不喜歡or與他原本的期待不同,怎麼辦?這些壓力緊緊地扣著每一個想要創作的因子。還好在第一位朋友踏進畫室,找到舒服的角落坐下,先前的疑慮都在我拿起筆的那一刻消失。
每一幅作品尺寸約190x130cm,歷時3-4週左右,一個人平均畫10次,每次3-4小時,最長6-7小時。至今參與的對象從姚國禎、米蘭歐森、阿翰、林柏宏 、李幼鸚鵡鵪鶉到江宥儀。
感謝他們非常尊重我,任憑畫多久就多久,且不時給予鼓勵,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是很奢侈的。ㄧ邊畫一邊聊天,聽每個人說著自己的經歷,從家庭、成長、學業、情感到工作,對現實的不確定與未來的想像,甚至不為外人知的心裡事都侃侃而談,與我之間那一道看不見卻存在的牆漸漸消失,在畫畫的當下我們沒有距離。
他們的故事成為創作豐厚的基底,給予想像去勾勒出整體雛形,我的眼睛不停地往返於人與畫布之間,握著粉彩的手時而快速地來回塗抹,時而緩慢堅定的移動,大量層層堆疊的色彩與線條,逐漸描繪出我眼前的這個人。
炙手可熱的電影美術指導,不過是個尋覓情感歸屬的30歲大男孩兒。卸下林森北路酒店彩妝師的頭銜,一個有好多夢想要實現的年輕人。去年爆紅,24歲的他,今年又如何看待這一切。帥氣的金馬最佳男配角,還在等待屬於他的那個角色。外人眼中的怪咖,滿頭亂髮的影評奇耙,私底下多麼清純爛漫。27歲即登上富比士亞洲最具淺力榜,忠於自我是她不變的人生態度。
依照每個人的膚色、穿著打造他的專屬調色盤,光是皮膚就可能用到15-20種顏色的粉彩,打稿前我們會一起討論整體構圖,坐或站,哪張椅子或沙發,橫式直式,我希望他們是在最舒服、不察覺到我們身處在同一空間的狀態下被畫,確認每個環節都ok才開始。
因為是life,被畫者再怎麼試著靜止不動,肢體還是會不經意晃啊晃,於是,colors開始在畫面中飛舞、交織、纏綿,這裡沒有遊戲規則,看似不搭的顏色,理所當然的和諧,無法掌握的衝突,撞擊出不可預期的繽紛火花。
過程中最常出現的狀況,明明肉眼看得見,卻怎麼也畫不出來,越是糾結在某個點,越是突破不了。有時候畫到忘我過了頭,等到發現為時已晚,一幅畫幾乎全毀,這時候多希望有個按鍵還原倒退,把失去的救回來。
過於安逸,要不要給自己出一些難題? 遇到跨越不了的障礙,是否就放棄離去?在這些關鍵時刻,就算面對的是最愛的專業,再多的熱情,所有對繪畫的羅曼蒂克想像都會被澆熄。
以為已經準備好了,沒想到越畫越發現在繪畫上的欠缺(藝術、技術、創意、心靈),與原先的完美期待,還有一段落差,常常畫到心虛、羞愧,望著眼前這個已經坐了將近4個小時的人,我竟然還在原地踏步 、毫無進展,更別說拿出魄力去推翻我的作品。活到這麼大,被自己擊垮,況且還是最引以為傲的專業,這種挫折、糾結從未停過。
於是我告訴自己,年齡長不代表應該什麼都會,唸過一流的藝術大學、研究所,也已經是過去式,一路走來又回到起點,那就從頭開始。
一但轉了念,就不會有壓力要完成什麼巨作,也沒有想透過作品傳達任何理論宣言,純粹就是畫,直覺的拿起顏料朝畫布上揮,一個飢渴的初學者,自省往內看,驕傲自尊向外拋,才有空間迎接新的可能。
每次畫到一個段落結束,他們都會很興奮地走到作品前分享感受,歐森說:『畫中的他彷彿有著父親的性格與母親的神韻』,阿翰指著畫說:『曲老師!那個人就是我』,柏宏說:『這眼神從來沒有導演捕捉過』,宥儀希望能毫無保留的被看見,國禎是我的伯樂,第一個鼓勵我創作這個系列,鸚鵡鵪鶉嘴上雖沒說,把自己全部交給我就是最大的肯定。
他喜歡聊天,
他愛滑手機,
他說來這裡很放鬆,
他從沒想過會成為畫中的主角,
她動也不動,從不喊累。
他常倒在椅子上睡著了。
他們不曾對外人說的,
甚至卑微的過往,
在這裡都毫無保留地釋放,
不僅擁抱了自己,
也療癒那看似堅強其實脆弱的心。
每一幅作品完成,
代表著一段旅程的結束,
每個人的故事,
也都珍藏在自己的畫像裡,
而我,
會一直在這裡,
等待下一位走進我生命的你。
姚國禎 /電影美術指導 / 2018“角頭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米蘭歐森 /ig擁有十萬粉絲圖文創作者,近期投入文字創作
阿翰 /原創角色網紅新秀「阿翰po影片」
林柏宏 /2016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六弄咖啡館” 、2009“帶我去遠方”
李幼鸚鵡鵪鶉 /2011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
江宥儀 /2018美國雜誌「富比世」Forbes,30 Under 30 Asia亞洲30歲以下最具潛力30名傑出人士
學者自省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YOUTUBE贊助頻道會員 – 最終場通告 ★
主題:科西嘉島酥餅 (杏仁) 示範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 [ 私廚食譜俱樂部 ]
https://recipe.briancuisine.com/?p=37698
【最終場示範直播】
感謝自2018年5月自今,這近36個月以來,每一位曾經參與頻道贊助的會員們,或一起加入這個直播節目的大家。想藉由這道「科西嘉島酥餅」直播食譜示範,跟你們說聲感謝,同時在這場直播結束後的台灣時間午夜12點整,正式關閉頻道贊助會員平台功能。
YOUTUBE已經提醒頻道主:『一但終止關閉這項服務,日後就無法再重新啟用』但不想造成《只有默默贊助、而沒有時間看節目的善心人》,在支付完每月贊助費後,卻不再有任何新影片更新,因此我必須正式執行關閉動作,也請贊助的會員們能理解我的決定。
2015年起始了這個頻道,因為咖啡館結束般到山上後,自己突然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同10月拍了影片,就莫名其妙的被『注意』直至今天,一路誤打誤撞地走進這個網紅世界,擁抱了原本不存在的烘焙人生。問自己我很努力嗎?我想是的,那是給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工作的態度。從不好意思跟親朋好友說我在做啥,到如今還在只為有一群觀眾們一直等在同一個地方,以你們的耐心與包容,看著我一路從肢體僵硬與臭臉,到後來的隨心、隨興。這6年的變化是我很大的練習舞台,偶而無意間自己被YOUTUBE推薦,看到一些自己拍過節目時,都不經覺得『這個人還真有兩把刷子!』。
知道我的人應該了解,不萊嗯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家中廚房至今依然是自己走出食譜書,歸納出烘焙科學後的實作伸展台,只是我讓不萊嗯的臉在大部分時間消失了,這幾個月鮮少拍片的日子,除了日常的山居生活,也有了更多時間專注在食譜的資料蒐集、彼此比對與測試可能性 (失敗的也不少),我漸漸發現一些食譜可有更多細膩的內容,同時對於歐洲烘焙文化的起源,也有不少驚喜的發現。我真的曾經自大以為,甜點烘焙不過就是那些東西的輪迴,但現在自己翻閱到了另一個新篇章。
我想這是很多烘焙人必經的歷程與自省,當普羅大眾內容子己已經約略繞過一回後,如今已無意帶著廣大初學者繞圈圈,或硬要走進一個冷門空間,或許過去拍過的這3百多支影片,或是中文烘焙世界裡,不斷推陳出新的內容,已經足夠大多數朋友,把自己修練到一個該有的程度與樣子,不萊嗯的耐心在此時已經燃燒殆盡,沒有位置再分割給《從零開始的朋友們》。
所有烘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都在一本又一本的書裡,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裡,在一部又一部的影片裡,需要的學習者只須投資一點錢買書、騰出閱讀時間,起身跟著做就能達成目標,學習不全然是問來的,應該是不被失敗打擊而獲得的珍貴歷程,這是自己6年多的學習軌跡,沒有什麼速成方法。
不要被自己制約了,想著『這個太難我一定會失敗』,沒有一個人出生就會擅長做什麼事,如同我雖不愛出現在螢幕上,但依然能克服自己的心魔,看著尷尬得自己進步。今日做出來的麵包或任何一道甜點,絕對比幾個月前要好,比寫進書裡的當下有更多心得,那是因為人都會在持續反覆中,不知不覺中變得熟練,那個熟練可以預先在我們的腦子裡演繹無數次,然後等待我們走進廚房演練它一次或幾次找解答,這是自己從紙上食譜、螢幕食譜到真實食譜誕生的歷程,與你們分享。
學者自省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不藏私,告訴你行銷歐美市場視覺形象的撇步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際來賓,美國資深白人工程師--Graham 以高超的中文能力,人在美國連線、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分享在當地的個人觀點。
#CRT是學術界自省推動社會公義的理論 或是 #人人得而誅之的白人窘境 ?
★ 本集重點摘錄:
1.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理論) 為什麼在美國受熱烈爭議,造成在企業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意識形態的問題?(Ep06) 有些人因此離職 或被解雇...(本集)
2. 什麼是CRT? 是社會促進? 是仇富? 是邪教? (Ep06)
3.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 名稱看起來很好, 為何被停?(Ep06)
3. 美國人認為亞裔被認為是接近白人特權?! 亞裔比白人有錢?!(本集)
4. 亞裔高階主管比例 (本集),從事產業
5. 收入與教育對應的關係 (本集)
6. 印裔為何獨佔CEO職務鰲頭(本集)
★ podcast簡介#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此專訪分為兩集剪接,這集是part 2
★ 本集呼籲:請來此留email加入線上讀書會 https://lihi1.cc/tZCUD 之後會開群組.
本集言論為來賓觀點,不代表節目立場
★ 本集節目章節
開始時間 標題
北美行銷經驗, 圖文信息高度敏感,使人無所適從
不藏私花了千萬廣告預算才學到knowhow,告訴你
印度裔&亞裔美人 是間接得到白種特權,是接近白種優勢的一部分?!
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英國數據美國亞裔家庭的收入數據 (與教育程度對應的關係...)
華裔難擠美上流 印裔為何能霸佔CEO
@補充資料
1. CRT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重要主張之一,是美國由白種人霸權主宰,所有白種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並且受益於種族主義。(from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2256)
2.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因它被是認為是有毒的CRT包裝訓練,傳遞了不好的訊息 ex:大家均可以此攻擊白人, 但白人不能辯解,但實際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爭端,因白人仍占多數且會憤怒。企業與政府的這類訓練(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多以兩本書(如下) 來做主要的教材延伸。
好比類似 假設台灣 到現在還在校園跟企業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強調省籍情結,而且政府還用稅金在內部做這個議題。
但也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覺得不應該停。
2.1 Amazon書單: https://ppt.cc/f2kPBx
Critical Race Theory: The Key Writings That Formed the Movement 作者 Kimberle Crenshaw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作者 Robin DiAngelo
3. Coleman Hughes 有關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的輿論專欄作家, 有youtube & podcast
https://colemanhughes.org/
The music "A Silly Vocal Tune", is a derivative and licensed under CC BY by blimp66, freesound.org
4. 什麼是 "white fragility白人脆弱"
https://stoplcpscrt.com/what-is-crt/what-is-white-fragility/
@同步更新至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 ...
@節目建議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快來選你喜歡的主題 or.匿名留言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學者自省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是否能駕馭,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際來賓,美國資深白人工程師--Graham 以高超的中文能力,人在美國連線、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分享在當地的個人觀點。
#CRT是學術界自省推動社會公義的理論 或是 #人人得而誅之的白人窘境 ?
★ 本集重點摘錄:
1.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理論) 為什麼在美國受熱烈爭議,造成在企業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意識形態的問題?
2. 什麼是CRT? 是社會促進? 是仇富? 是邪教?
3.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 名稱看起來很好, 為何被停?
3. 美國人認為亞裔被認為是接近白人特權?! 亞裔比白人有錢?!
4. 亞裔高階主管比例 (下集)
5. 收入與教育對應的關係 (下集)
大家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個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多年前,一個泰國的美白CF廣告在北美也頗富爭議,亞洲人就喜歡白到底有什麼問題嗎?但就被一直影射渲染到黑奴跟階級,搞到泰國當地的CF要下架(又不是在美國播),但這就是北美的市場與文化,激動到這種地步...
★ podcast簡介#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因為聽到很荒謬的邏輯所以笑場多次。此專訪分為兩集剪接,這集是part 1
★ 本集呼籲:請來此留email加入線上讀書會 https://lihi1.cc/tZCUD 之後會開群組.
★ 本集節目章節
開始時間 標題
(00:02:00) 節目聽友分享與答謝
(00:02:44) 中英介紹美國來賓 (ENG intro)
(00:04:15) CRT為什麼在美國受爭議, 影響了很多員工. 什麼是CRT?
(00:08:04) 北美行銷經驗, 圖文信息高度敏感,使人無所適從
(00:08:55) 白人穿旗袍變裝也不行, 那我們不能扮聖誕老公公?
(00:09:45)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 (下文有補充)
(00:08:55) 為什麼大家要關心CRT? 美國在地看法? #ColemanHughes 劃分了兩個visions...
(00:11:00) 依CRT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歧視白人?
(00:12:36) 印度裔&亞裔美人 是間接得到白種特權,是接近白種優勢的一部分?!
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00:14:25) 英國數據美國亞裔家庭的收入數據 (與教育程度對應的關係...下集)
@補充資料
1.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因它被是認為是有毒的CRT包裝訓練,傳遞了不好的訊息 ex:大家可以此攻擊白人, 但白人不能辯解,但實際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爭端,因為白人仍占多數且會憤怒。企業與政府的這類訓練(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多以兩本書(如下) 來做主要的教材延伸。
好比類似 假設台灣 到現在還在校園跟企業強調228跟省籍情結,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而且政府還用稅金在內部做這個議題。
但也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覺得不應該停。
1.1 Amazon書單: https://ppt.cc/f2kPBx
Critical Race Theory: The Key Writings That Formed the Movement 作者 Kimberle Crenshaw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作者 Robin DiAngelo
2. CRT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重要主張之一,是美國由白種人霸權主宰,所有白種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並且受益於種族主義。(from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2256)
3. Coleman Hughes
有關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的輿論專欄作家, 有youtube & podcast
https://colemanhughes.org/
The music "A Silly Vocal Tune", is a derivative and licensed under CC BY by blimp66, freesound.org
@同步更新至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 ...
@節目建議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快來選你喜歡的主題 or.匿名留言 https://lihi1.cc/tZCUD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從Youtube轉換MP3 https://www.y2mate.com/zh-tw9/youtube-mp3
學者自省 在 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成大楊倍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南方論壇是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在南部的重要對話平台,第三場有關「生命科學 學者 與歷史 學者 的 自省 與交鋒」討論已於七月底舉行,這場精彩的論壇內容首先 ... ... <看更多>
學者自省 在 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成大蕭瓊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南方論壇是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在南部的重要對話平台,第三場有關「生命科學 學者 與歷史 學者 的 自省 與交鋒」討論已於七月底舉行,這場演講是由成大歷史系 ... ... <看更多>
學者自省 在 Re: [閒聊] 中國成也儒家敗也儒家-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儒家思想「妨礙」了中國傳統科學的發展嗎?
【文/王竹語《歷史月刊》263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bestbook4u
英國科學家,同時也是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提出一
個問題:「為什麼在公元前1世紀到15世紀,中國比西方更善於把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在
實用的目的?為什麼中國早期科學技術較西方發達,但工業革命、近代科學技術卻沒有在
中國發生?」引發學者不斷從各種角度研究討論,稱為「李約瑟難題」。
為李約瑟難題舉例
李約瑟提到的公元前1世紀到15世紀中國科技領先情形,由下可見一斑。
東漢機械製造家杜詩(?~38),他發明了一種叫「水排」的水利鼓風機械,利用水力推
動木輪,使連結的皮囊連續開合,向冶鐵爐內鼓風,提高爐溫,縮短冶鐵時間,造成冶鐵
技術革命。歐洲直到12世紀初,才有利用「水排」的煉鐵工廠,比中國晚了1000年。
漢武帝時,聰明的中國人在天秤兩端繫上羽毛和木炭,使之水平,但因木炭會吸空氣中的
濕氣,所以天秤傾斜之日,就是空氣溼度改變之時,可以測出空氣中水汽增加或減少,這
是最早的溼度計。西方一直到1450年,才由德國人發明懸吊石塊與羊毛球(有吸濕性)來
測空氣溼度,已經比中國晚了1600年。
祖沖之(429~500)是世界數學史上第一位把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後7位的人,1000年以
後,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算到小數16位,才打破祖沖之保持了1000年的紀錄。
唐朝的一行(673~727)是世上第一位發現恆星本動的人,在西方,這個現象由英國天文
學家哈雷(Edmond Halley﹐1656~1742)在18世紀才發現,比一行晚了1000年。
《齊民要術》記載「綠肥輪作制」代替「休閒輪作制」的方法,比西方早1200多年;另一
項記載「授粉對結實作用」的試驗,比歐洲最早關於性別分化的科學紀錄早1100多年。
趙州橋(約建於591~599)是單孔、敞肩、平拱的石造結構,西方直到14世紀才發現,19
世紀才出現敞肩拱橋,比中國的造橋技術晚1000多年。
唐代宗大曆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709~785)就認為「東北有石崇觀,高山中獲有
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文中所言螺蚌殼就是化石,乃因水域變成陸地而形成。此說
不僅指出化石形成的根本原因,亦說明可藉化石觀察海陸變遷。所以顏真卿是世界上最早
發現化石是海陸變遷證據的學者,比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以滄海桑田解釋化石成因的達文西
(DaVinci﹐1452~1519)要早837年。
學者努力為李約瑟難題解答
近年來,學者從各種角度試圖解開李約瑟難題,提出的解答大致可歸納如下:
1.傳統重農抑商社會,限制對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來源。
2.中國地形東臨海,北戈壁,西沙漠,南高原高山,隔絕之下,缺乏外來競爭。
3.科舉考試使最優秀人才將時間精力花費在背誦、文字表達,無暇顧及其餘知識。
4.儒家思想的安貧、中庸觀念,沒有鼓勵創新的思維,無法有助建立科學理論。
5.缺乏知識產權概念,無法促成技術創新。
6.明清鎖國政策,一味排外,故步自封。
7.中國文字無效率。
2004年一場「文化高峰論壇」上,著名華裔科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指
出:「《易經》影響影響了中華文化思維方式,這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
之一。」此說一出,更引起廣泛討論。
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從何種角度切入來解答?
黃宗羲(1610~1695)在《明夷待訪錄》就主張振興「曆算、樂律、測望、占候、火器、
水利之類」,如今封建君主已經解體,學術多元一日千里,當300年前的學者就意識到振
興科學智識為當務之急,我們今天究竟要怎樣來看待這個問題?
將科學落後的原因歸咎宋明理學固然牽強,指稱儒家學說的錯也高明不到哪去;說中國文
字不適科學紀錄則太不公平,怪皇帝扼殺知識分子也過於籠統;指出中國妄尊自大阻斷科
學發展或內亂不斷影響科學,令人難以信服;認為手工業不發達或地理條件封閉阻斷東西
交流所以科學不彰,卻又證據薄弱;歸罪於科舉制度和八股取士亦屬以偏概全;我們今天
究竟要從何種角度切入來解答這個問題?
孔子教導弟子重視自然界的變化和規律;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生氣勃勃
,野心不小;〈中庸〉的「參天地之化育」理念更是提醒人們積極投入,研究物相。古籍
中的現代科學觀念不勝枚舉;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有自己的天文官;隨代開始興辦數學專
科學校,唐朝續辦並且擴大,這是世上最早的數學專科學校。如果說中國完全沒有任何發
展科學的條件,實在令人不服氣。
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科學中的最不科學
封建社會很難看到百分百的科學研究,總是摻雜了占卜、預言、宿命、異事、天威、顯靈
、因循、命定、神蹟的糟粕。連東漢最優秀科學家張衡,竟然也認為「五星……動變占定
,實司王命」,試問科學如何進步?怎麼可能進步?唐代天文學家一行依照《大衍曆》推
算:唐開元十二年七月和十三年十二月應看到日蝕,可是並沒有看到,這位世上第一位以
科學方法測子午線的人竟然說這不是計算錯誤,而是皇帝德行感動上天的結果。試問科學
如何萌芽?怎麼可能推廣?當莊子提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
已!」的「懶人」(胡適語)理論之後,北宋的科學家沈括竟然也說:「人境之外,事何
有限,欲以區區世智情識,窮測至理,不其難哉?」連寫出《夢溪筆談》的第一流學者都
畫地自限,更遑論其他二三流者。試問科學如何發展?怎麼可能普及?
中國古代農業民族,安分保守,樂天知足,守著一塊地,守著一個夢。如果當時有一部農
田水力自動灌溉機被發明出來,他們關心的是這部機器能灌溉多大的農田,而不是機器運
轉原理;他們感到興趣的是多出來的人力要如何運用,而不是研究它、改良它,讓它操作
更簡單。對他們而言,真的很滿足,頂多記錄這一部機器用了多久,絕不可能出現「鐵牛
二代與鐵牛一代效能之比較」或「鐵牛三代新增功能敘錄」這樣富有充足理論的科學性文
獻。對他們而言,會操作機器,每天保養,讓機器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保障,如此滿足
,沒有多餘的「奢望」。他們不會也不可能把一部好好的機器分解,或是大膽地把灌溉農
田的機器用來煉鐵看看、氣魄式地拆零件以進行科學性的實驗。
傳統學術缺乏科學發展的要素
科學有四大本質:理論清晰、證據明確、遵守規律、接受批評。中國傳統學術素養正是非
常缺乏科學發展的要素。第一,就「理論清晰」而言,以數學為例:傳統「六藝」的「禮
、樂、射、御、書、數」只有數學和科學相關,而數學是科學之基礎,物理化學、天體運
行、建築水力,所有計算公式一定要用到數學,而數學竟然被排在最後一位。中國傳統數
學和農業民族息息相關,特重實用性,偏向術語化,沒有明確的假設、定義、推論。《數
學九章》的九大類問題中就有五大類是和雨量、田地面積、稅收、糧穀運輸、倉窖容積、
商品交易、利息計算有關。沒有嚴密的理論和證明體系,幾乎沒有形式邏輯(Formal
Logic)。
第二,以「證據明確」而論,所有文獻必須被記載並且廣為流傳,知識才可能被保存並且
普及。中國古書教導知識分子「立德、立功、立言」,將自己心血著書立言並不是知識分
子心中第一順位,修養品德獲取功名前進官府才是當務之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
錄了醫學界私相授受、不把醫學技術著書立言的秘密作風;被喻為化學之始祖的煉丹術,
煉丹家不事交流,死守秘密,從東漢到明朝,原料與操作技術並無多大變化,你防我我也
防你,結果是妨礙了進步。沒有證據明確記載,文字資料一再流失,同行者想參考也無從
參考起,後繼者想發揚光大也束手無策。
第三,拿「遵守規律」來說,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到宋明理學儒佛之辯,知識分子在科
學領域思辯的涉獵和交流幾近於零。朱熹的弟子陳北溪撰《字義》,列出30個理學最重要
觀念,除了「佛老」外,全部是先秦就有的。1300年原地踏步,原地踏步1300年。沒有環
境就形成不了風氣,沒有風氣就不可能帶動更多人投入討論、研究、互動、發表論文。無
規律可守,無前例可循;缺風氣之鼓動,乏互動之激勵。《明史‧天文志》記載明太祖時
「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鐘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封建社
會以君王之言為言,以君王之事為事,連皇帝都棄如敝屣的技術,又怎能讓民間蓬勃研究
呢?
第四,從「接受批評」來自省,人們不習慣接受和自己深信不移所相反的理論。明代的朱
載堉(1536~1611)是世上第一位提出「十二平均律」的人,但是當他把這項人類文化史
重要成就獻給朝廷時,竟然無人問津!不但沒有被載入《明史》,還遭到攻擊和謾罵,守
舊者認為朱載堉背叛了傳統律學。朱載堉的偉大發明反而是得到了19世紀德國物理學家赫
姆霍茨(H.L.F.Helmholtz﹐1822~1894)的高度評價。
封建社會的教育在創造「完人」,完美的人格,因此特重道德教育。即便是科學知識,也
只重實用,記錄一些日常經驗和平時觀察到的現象,無法從一連串典型事件發現規律,形
成學說,產生理論,造成派別,衍生系統,把它們串聯成邏輯嚴密的學問,再轉化為真正
的力量。中國古代的知識系統主要是和道德修養串聯,而道德修養又是為了政治因素,所
以從不重視如何將知識轉化成科學系統,再藉由這個科學系統發揮巨大的力量。只是將觀
察到的現象作條列式記錄;中國人的知識在訓詁辭章裡打轉,企圖畫一個人格圓滿到統治
集團圓滿到社會國家圓滿到天下圓滿的大餅。這樣的知識系統,絕對無法發揮力量。
人不是科學的主宰,更不是科學的奴隸,而是科學的最佳伴侶,和科學保持最佳互動狀態
,這才是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真正意義。
自省之後的奮進
《莊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現代數學裡的極限概念;漢代
已知月光反射原理;墨家的邏輯學、數學和自然科學都十分出色;《管子》書中有許多珍
貴的地質學資料,……舉例越多,不但不能讓後世子孫感到驕傲,反而讓人更覺得苦澀。
法國文學家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曾說:
中國在發明方面總是跑在我們前面:印刷術、大砲、汽球、麻醉藥都是他們先有的。只不
過這些發明在歐洲立刻蓬勃發展,而且變成了不起的奇蹟。在中國,這些發明卻始終停留
在胚胎狀態,而且死在母腹中。
文豪犀利尖銳的形容詞引發學者自省,越來越多關注這個問題的學者試著以各種角度提出
解答,鑒往知來,自省之後的奮進,胚胎會不斷成長茁壯,成為對科學有重大貢獻的巨人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22.1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82721739.A.A7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