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數據圖解】情報應援系列:2021/06疫情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2021年6月份為台灣境內首度全月份覆蓋三級警戒的新紀錄。與5月份相較,消費行為與經營環境變動加劇,企業無法再遵循過往經驗法則進行評估與決策。受創業態衰退加劇,甚至開始湧現關店潮,而意外獲益的業態雖取得驚人營收成長,但也有部分企業陷入營運量能無法負荷的挑戰中。
以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產業別為核心的流通型企業,在疫情下優異的應對能力,不僅象徵著台灣核心服務業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經營實力,也成為台灣社會度過疫情管制的關鍵供應鏈,支撐著民生物資、居家飲食、醫療配送等重要社會命脈。
未來流通研究所繼5月份盤點流通企業營收變化後,再度整理分析台灣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流通型企業6月份營收數據,並進行三年期(2019-2021)同期比較。藉由營收年變化率觀測疫情下各類型企業受到的具體影響。哪些類型企業相較2020年已做足因應對策並抓住發展契機,而哪些類型企業則再次遭受嚴峻打擊?
📣情報應援系列4⃣:疫情衝擊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實體零售業漲跌加劇:3C家電零售持續爆發、百貨賣場營收跌幅擴大
連鎖實體零售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內需服務業別,在嚴格的警戒措施下,6月份不同零售次業態的營收變化更加劇烈。例如因應居家上班與遠距上課的設備採購需求,加上在宅娛樂市場成長推升,3C家電專賣零售業6月份營收成長力道持續拉高,順發營收成長率由5月份的71.0%增至6月份的80.0%,燦坤、集雅社與全國電子營收也分別年增28.1%、9.5%及7.4%。然而另一方面,百貨賣場營收跌幅則持續擴大,以軌道商場經營為特色的京站營收跌幅由5月份的40.9%擴大至6月份的75.1%,中友百貨及遠百營收衰退幅度也分別增至68.0%及34.2%。
💡電商生態圈持續高成長:整體產業再創成長高峰,少數專賣電商受到衝擊
電子商務做為產業火車頭,拉動整體線上商務生態圈於疫情期間連續兩年高速成長。電商平台中,以富邦媒(momo)6月份營收年增48.7%、創業家兄弟年增34.7%、東森年增20.3%、以及網路家庭(PChome)年增19.5%最為顯著。主營線上金流處理與電子支付業務的綠界科技及歐買尬(歐付寶母公司),6月份營業額亦分別年增51.8%及44.9%。網路服務類別中,由交友、直播轉進至保健食品販售的尚凡國際營收年增72.6%、甫上櫃的新零售系統解決方案91APP營收年增39.9%,漲幅均高於5月份。不過,仍有少部分消費品類電商受疫情影響,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陷入衰退,例如主營餐飲娛樂票券銷售的夠麻吉(GOMAJI),6月營收跌幅由5月份的47.9%擴大至75.0%,服飾專賣電商米斯特(Life 8)則由5月份營收小幅成長9.2%,轉為年減35.4%。
💡餐飲產業面臨存亡關頭:宴會廳&高價餐廳營收跌幅擴大,外帶型業者逆勢成長
餐飲觀光關聯業態為遭受疫情衝擊的第一線產業。雖然許多企業陸續積極轉型並展開自救對策,例如強化外帶外送業務、銷售自有品牌商品、開拓線上銷售通路等措施,但在嚴格的三級警戒措施下,整體餐飲產業仍面臨存亡挑戰。尤以聚會內用型態為主的宴會廳與高價餐廳受創最深,例如新天地及御頂(晶宴)營收衰退幅度分別高達90.5%及89.3%,相當於僅有去年同期一成的營收規模,而漢來美食營收年減幅度亦高達80%。不僅如此,由於全面禁止餐飲內用,2020年疫情下表現相對較佳的連鎖平價餐飲6月份營收亦出現下跌,例如亞洲藏壽司營收跌幅即高達88.0%。各餐飲業態中僅少數高外帶外送比例品牌仍維持營收成長,例如咖碼(cama)、八方雲集及美食達人(85度C)。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店中以較大內用空間為特色、鎖定「第三場所(Third Place)」策略發展的路易莎咖啡,6月份營收寫下51.8%的衰退紀錄,迥異於長期以來快速成長的發展路徑。
💡物流運輸業營收漲幅擴大:產業集體迎來強勁復甦,陸海空營收全線大漲
2021年6月份台灣整體物流運輸業持續迎來強勁復甦。尤其國際海運受惠於全球運價高漲,歐美城市逐步解封、客戶庫存回補急單等利多因素,業務量迎來驚人成長,指標業者如萬海、陽明、長榮、裕民等,6月營收成長幅度與去年同期相較均超過100%。報關承攬等物流輔助業營收亦同步上揚,其中台驊投控營收年增171.7%、中菲行營收年增41.4%。此外,新竹物流、宅配通及嘉里大榮等陸運型企業也在電商宅配運能需求爆發帶動下,營收年成長幅度分別達到24.2%、19.7%及9.8%。
✍️完整圖解分析請前往:https://reurl.cc/Q9mAQp
-----------------------------------------------------
【資料註記】
1. 資料來源為公開發行企業財務資訊,經程式彙整及計算後詳實呈現,若後經發布單位修改調整,則以發布單位更新資訊為準。
2. 為避免比較性失真及代表性不足,資料剔除少數營收來源多元及營收規模較低之企業,敬請見諒。
3. 企業營收為合併財務數據,除本業營收外,亦涵蓋子公司應計合併營收比重。
#商業數據圖解
#疫情情報應援
宅配通母公司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商業數據圖解】情報應援系列:疫情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以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產業別為主體的流通型企業,在疫情進逼下的應對能力,不僅象徵著台灣核心服務業別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經營實力,也是台灣社會度過疫情管制的關鍵供應鏈,支撐著民生物資、居家飲食、醫療配送等重要社會命脈。
未來流通研究所盤點台灣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流通型企業今(2021)年5月份營收數據,並進行3年期(2019-2021)同期比較,藉由營收年變化率觀測疫情衝擊下各類型企業受到的具體影響。哪些類型企業相較2020年已做足因應對策並抓住發展契機,而哪些類型企業則再次遭受嚴峻打擊?
📣情報應援系列3⃣:疫情衝擊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實體零售業冰火兩極:3C家電零售爆發成長,百貨賣場全面衰退
連鎖實體零售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內需服務產業,但在疫情社交管制下形成冰火兩極營收變化。例如3C家電零售業受惠於居家上班與遠距上課帶來的設備採購需求,加上在宅娛樂市場成長推升,2020及2021年5月營收均迎來大幅成長。其中順發2021年5月營收年增幅度高達71.0%,燦坤及全國電子也分別成長40.9%及14.0%。做為民生物資主要供給通路,三商家購(美廉社)5月營收亦年增30.9%。然而另一方面,百貨賣場營收卻全面陷入衰退,例如以軌道商場經營為特色的京站2021年5月營收年減40.9%,中友百貨及遠百亦分別下跌37.7%及13.8%。
💡電商生態圈連續兩年高速成長:電商平台、品牌電商、線上支付、網路服務業營收大漲
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電子商務一直扮演著火車頭角色,拉動整體線上商務生態圈蓬勃發展,多家企業連續兩年營收均顯著成長。其中富邦媒(momo購物)5月營收年增46.7%、東森營收年增34.8%、網路家庭(PChome)營收年增13.1%,為2021年5月份營收成長TOP 3綜合電商平台。此外,主營線上金流處理與電子支付業務的綠界科技與歐買尬(歐付寶母公司),5月營收與2020年同期相較亦分別成長52.0%及43.9%。網路服務類別中,營收成長幅度較顯著的企業則有由交友直播跨足保健食品銷售的尚凡國際,5月營收大幅成長68.7%;以及甫於6月份上櫃,被稱為疫情電商新星的新零售系統解決方案商91APP,營收年增33.6%。
💡餐飲業整體下挫:中西速食企業表現較佳,聚餐宴會型場所跌幅最深
受到邊境與社交管制影響,餐飲觀光業為台灣核心服務業別中遭遇疫情衝擊最顯著的產業類別。當中又以主營聚餐與宴會型企業營收衰退幅度最顯著,例如韓式連鎖餐飲集團豆府(涓豆腐)、泰式連鎖餐飲集團瓦城泰統、以及主攻高級自助餐/宴會廳/餐廳的漢來美食,2021年5月營收分別重跌50.6%、24.5%及23.8%。不過,中西式速食業別受惠於易於外帶的商品結構特色,以及2020年即積極展開的外送佈局見效,受損程度相對輕微。咖碼(cama)、八方雲集、揚秦國際(麥味登)營收與2020年5月相較均正向成長。此外,部分企業因2020年國際疫情重挫營收基礎,2021年5月迎來逆勢成長,例如六角國際(日出茶太)及美食達人(85度C)。
💡物流運輸業逆轉勝:突破2020年經營挑戰,2021陸海空運全線噴發
台灣整體物流運輸業2021年5月在各方面有利因素推升下迎來驚人營收成長。尤其國際海運受惠於全球運價高漲,歐美城市逐步解封、客戶庫存回補急單,業務量復甦成長推動,萬海、長榮、陽明、裕民今年5月營收成長均超過100%,大型承攬業者台驊投控營收亦年增82.0%。而新竹物流、宅配通及嘉里大榮也在電商物流需求大幅成長帶動下,2021年5月營收分別年增31.0%、18.5%及18.5%。此外,科技園區專業供應鏈物流業者科學城物流(嘉里大榮持股60%),亦因受惠於半導體及電子製造業物流需求持續高漲,5月營收年增22.6%。
✍️完整圖解分析請前往:https://reurl.cc/vqm1Q1
-----------------------------------------------------
【資料註記】
1. 資料來源為公開發行企業財務資訊,經程式彙整及計算後詳實呈現,若後經發布單位修改調整,則以發布單位更新資訊為準。
2. 為避免比較性失真及代表性不足,資料剔除少數營收來源多元及營收規模較低之企業,敬請見諒。
3. 企業營收為合併財務數據,除本業營收外,亦涵蓋子公司應計合併營收比重。
#商業數據圖解
#疫情情報應援
宅配通母公司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好的國際觀呢?
Jhong Ren Jhih Shih:還記得旺旺跟頂新嗎?
如果台灣人能像日本人一樣抵制,這兩家公司就要下市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74350342674724&id=100002993843848
【回顧】
一「頂新賣假油講良心 柯文哲:在日本早切腹」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54924244647653&id=584986081641475
陳冠霖:前陣子聊到抵制頂新,若要談抵制似乎可以看看抵制日本最強烈的韓國是怎麼做的,以及為何他們會失敗(?。
韓國抵制日本的近因,是從日本政府自 2019 年 7 月起針對出口至南韓的氟化聚醯亞胺、光阻劑、氟化氫等 3 種用於半導體原料進行嚴格出口管制後,韓國又開啟了一波對日本企業的「#拒買日貨運動」。
Uniqlo至去年底,在韓國擁有186家門店,但截至今年9月30日,已減少到164家門店。且目前在韓國街頭已經看不到Uniqlo子品牌GU的藍黃色logo,因為今年8月時總公司已完全關閉在韓國的所有GU店面。
2019年1月時,UNIQLO手機APP的每月用戶數量約為710,000人,但當年7月的拒買運動開始時,使用者數量每月減少至不到30萬人。
BUT!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霸特
隨著在韓國實施15週年銷售的開始,使用人數又開始上升,到11月,它恢復到大約680,000人,回復到原先抵制前的水準。
(這感覺在台灣也很熟悉啊)
-
#其實不只是UNIQLO
根據韓國進口汽車協會今年10月7日發布的進口汽車銷售統計,9月份在韓國新註冊的日本品牌車為1458輛,竟然比去年同月增長了32.2%。
自從拒買日貨運動開始以來,日本品牌汽車在韓國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但今年8月首次開始增長,銷量已經是連續第2個月增長了。尤其是Lexus(豐田的豪華品牌)比去年同月增長了49.5%,(韓國很多高級官員也擁有Lexus)。
#在韓國漸漸出現嘲笑那些拒買日貨運動者的聲音
因為PlayStation5的預購被網友搶購一空,Nintendo Switch在韓國也受到巨大的歡迎。即便有人對此表示批評,但是購買日本主機的人以「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什麼問題?」來恥笑那些因抵制運動享受不到日本高品質商貨品的人。
若要說有什麼原因讓韓國年輕人淪陷棄守,那麼SONY和任天堂的這兩台日本遊戲機絕對是功不可沒啊XD
-
根據另一份民調顯示,75%的韓國消費者到現在還持續支持拒買運動。
因為在韓國,人們也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就算不想積極參與拒買日貨運動,也怕被別人貼上親日的標籤,所以韓國才有這麼高的抵制比例。
而韓國逐漸失守的原因在於,「#年輕人找不到理由抵制日本貨」。
PS5和Switch實在太香了,至於什麼殖民歷史、徵工問題、慰安婦等等都離我們太過遙遠了,享受遊戲才是真的,不要忘了韓國可是電競大國啊~
關於UQ克服抵制運動的解法,就是讓線上購買管道通暢,去實體店面挑選衣服會被堵、被酸,那就開放折扣與宅配送到家。
-
這樣看起來,除非一直有新事件炎上
(例如最近釜山新開幕的UQ廣告出現「80年前甚至更久遠的事情要怎麼被記住呢?」這段台詞,被韓網友認為是意圖使韓國人忘記日本帝國殖民歷史,又掀起一波抵制潮。)
否則抵制運動很可能因為沒有更多理由和立場支撐抵制論述,再加上被抵制一方的對策推陳出新(如降價促銷、轉換企業形象),抵制的初衷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被淡忘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31107736911337&id=100000364405266
【回顧】
一「新疆強迫勞動最新證據 至少57萬維吾爾人被迫低薪採收棉花--上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53446351462101&id=584986081641475
宅配通母公司 在 台灣宅配通- 【 宅配不可交寄物品 】活動宅配服務真便利 的推薦與評價
宅配 不可交寄物品 】活動宅配服務真便利,但有些物品不能宅配,你知道嗎? 下圖九宮格裡,將不能宅配的物品圈選起來 完成活動步驟並上傳至活動網, 有機會獲得 威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