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上課囉!】
五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SCI 發表在望!
⠀
#針對新手設計,這堂課直接站在「剛起步研究者」的立場,重新思考統計,留下真正會用到的知識,並用實際的範例讓您理解。並延續到之後的互動實作時間,親手操作。
⠀
#不再害怕統計,其實我們也曾經這樣,但寫過數十篇論文後,回頭看才發現,其實害怕是被「製造」的,而如果用正確的方式教,上手更容易,恐懼也能歸零。
⠀
用學「開車」來比喻的話,傳統的教法,從汽車的歷史、內燃機原理、空燃比與活塞行程依序教下來,我們背了許多公式與細節,經過了許多考試,但卻依然不會開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們留下的,是對「汽車」的敬畏與恐懼:「統計好難喔、統計好深奧喔、統計好多公式喔。」
⠀
有 Google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大量背誦。有 #MedCalc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記得統計公式。懂得怎麼 #正確使用工具,就行。
⠀
我們的教法,在安全的環境下,帶各位盡情的上路練習,讓你真的踩油門、真的享受駕駛樂趣,在卡住的時候,還有教練立刻示範給你看「這樣做就可以避開問題囉」,讓你真正懂開車,然後才把用得到的各種背景知識,適度地分享給你。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9/12(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台南班僅此一場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以上,名額有限請把握。)
⠀⠀
【📥 課後學員回饋】
⠀
🗣️「這堂課印象最深刻的是統計圖表製作,把 Excel 上龐大的數據,透過 MedCalc 瞬間就產出圖表,照著互動實作手冊的步驟,竟然就變成超精美的圖表!期刊上才看得到的圖表,我竟然也畫得出來,原本抽象遙遠的統計出現在面前時,變得很平易近人。」(童綜合 游粱田 醫師)
⠀
🗣️「課程在短時間內就讓我熟悉新的軟體,而且 MedCalc 的製圖功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做得非常美觀,使用上也很直覺,容易上手。另外也透過講師整理的表格讓我理解到,常用的這些統計方法該如何挑選,減少對於統計的恐懼感。」(台北榮總 徐湘婷 醫師)
⠀
【🪄 資深講師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6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
【🎖 近期學員快訊】
⠀
▪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施打 COVID-19 疫苗後,產生暫時性耳鳴與耳蝸病變之個案研究,獲 QJM 刊登!
⠀
▪ 蘇子佩醫師團隊,關於 FDG PET 與 FLT PET 對轉移乳癌治療效果與預後之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
▪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前中之遠距耳鼻喉科互動看診適用性研究,獲 Biomedical Journal 刊登!
安全駕駛五要訣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南北班同步開放報名中
五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SCI 發表在望!
⠀
#針對新手設計:這堂課直接站在「剛起步研究者」的立場,重新思考統計,留下真正會用到的知識,並用實際的範例讓您理解。並延續到之後的互動實作時間,親手操作。
⠀
#你是否也害怕統計?其實我們也曾經這樣。但寫過數十篇論文後,回頭看才發現,其實害怕是被「製造」的,而如果用正確的方式教,上手更容易,恐懼也能歸零。
⠀
用學「開車」來比喻的話,傳統的教法,從汽車的歷史、內燃機原理、空燃比與活塞行程依序教下來,我們背了許多公式與細節,經過了許多考試,但卻依然不會開車。
⠀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們留下的,是對「汽車」的敬畏與恐懼:「統計好難喔、統計好深奧喔、統計好多公式喔。」
⠀
有 Google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大量背誦。有 #MedCalc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記得統計公式。懂得怎麼 #正確使用工具,就行。
⠀
我們的教法,在安全的環境下,帶各位盡情的上路練習,讓你真的踩油門、真的享受駕駛樂趣,在卡住的時候,還有教練立刻示範給你看「這樣做就可以避開問題囉」,讓你真正懂開車,然後才把用得到的各種背景知識,適度地分享給你。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8/21(六)台北班 #最後名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821_event
⠀
🔸 9/12(日)台南班 #僅此一班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912_event
⠀
⠀
【📥 課後學員回饋】
⠀
🗣️「這堂課印象最深刻的是統計圖表製作,把 Excel 上龐大的數據,透過 MedCalc 瞬間就產出圖表,照著互動實作手冊的步驟,竟然就變成超精美的圖表!期刊上才看得到的圖表,我竟然也畫得出來,原本抽象遙遠的統計出現在面前時,變得很平易近人。」(童綜合 游粱田 醫師)
⠀
🗣️「課程在短時間內就讓我熟悉新的軟體,而且 MedCalc 的製圖功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做得非常美觀,使用上也很直覺,容易上手。另外也透過講師整理的表格讓我理解到,常用的這些統計方法該如何挑選,減少對於統計的恐懼感。」(台北榮總 徐湘婷 醫師)
⠀
【🪄 資深講師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6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
【🎖 近期學員快訊】
⠀
▪ 錢穎群醫師團隊,關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抗藥性的全國性監控研究,獲 Journal of Glob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刊登!
⠀
▪ 楊博智醫師團隊,對無法切除的肝門旁膽道癌使用奈米刀配合膽管支架放置之初步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
▪ 張鈞弼醫師團隊,使用 MRI 參數預測攝護腺癌手術後風險群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安全駕駛五要訣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46╱自立登山養成術
一位獨立自主登山者的養成教育
|| 更高更充實的人生 ||
【有些人看到那棵樹,會感動地流下眼淚,可是在其他人心目中,那只是路上一棵樹罷了。】~ ~威廉‧布萊克
對熱愛登山的人士,對迷途者,對嶄新地區的拓荒者,對追求原始蠻荒的博物學家(無論是動物、植物、人類學),忠告總是一樣--獨立自主的野外能力。我並不是一個愛說教的人。如果能從一則則小故事說出個道理,何必偏愛生冷艱澀的專有術語。
林淵霖,《五嶽三尖一奇》作者,日本求學階段加入了武藏山岳會。他提到攀岩,必須先用望遠鏡觀察,把路線弄清楚了;並具體分析所有的點位,一一判斷是否可行,才開始攀登。前一陣子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裡,Alex Honnold就是如此,換句話說,好的攀岩者除了體力,還必須有智慧,這就是攀岩的魅力所在。其實登山者何嘗不是?
一個登山者覺得路標非常重要,另一位登山者覺得是汙染。同樣,一位教育者覺得某觀念非常重要,可是在另一位受教育者心目中,同一個觀念會變得無足輕重。
體力就如同車輛引擎,而基礎技術就是駕駛訓練班課程。登山是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按照各自的方法,安全愉快的享受大自然樂趣的一項活動。但大部分沒有經驗的人邁出前面幾步時,就因犯了登山錯誤而遭遇無數的失敗和挫折。或許有些人為了省卻麻煩的預備過程,選擇請經驗豐富的登山客協助上山。但「挑戰」未知事物,逐步修正登山技巧,減少意外事故發生;在更安全情況下達成目標,最終得到獨立完成目標時會有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想必這樣的登山人生會變得更加充實。
登山本身就是「活的教育」。未必有體制內的教師、教室和課本;而是將大自然視為教師、教室和課本,從「動手動腳做學問」開始,慢慢體悟到「辦事要訣」。
一個獨立自主登山者的養成教育,會先從檢視個人體能與基礎技術開始。
文、圖╱伍元和
{活的教育&登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