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安寧病房進入癌症醫院工作後,我面對到的不再只是末期病人與家屬,更多的是正在積極接受治療,或者才剛被診斷為癌症、準備進行手術或化療的病友們。
身為癌症照護臨床心理師,我有機會在病床邊與諮商室裡,傾聽病友罹癌與面對治療的心情,聽他們描述自己如何調適和因應過程中的失落、悲傷、恐懼與憤怒,甚至見證到他們漸漸重回平靜、拿回人生主導權的歷程。
回想起我在安寧病房工作的四年,我總覺得「面對死亡」是人生最困難的課題。
沒想到,進入癌症照護領域後,我才發覺,檢查與治療過程中的起起伏伏,以及各種未知的情境和賭注,可能是最折磨心智的考驗。
這些日子裡,我也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將「癌症心理調適」這樣的主題,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很高興透過好友的牽線,我有機會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與雀巢健康科學合作的「抗癌幸福提案線上學院」活動,規劃一堂課程影片。
雖然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可是獻出了我的各種第一次...包括第一次用衛教的角度撰寫內容、第一次棚拍面對三機鏡頭說話(嗚...面癱的我🥴🥴🥴)
這次我分享的主題是:「面對癌症,我該怎麼做?」
我改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理急救原則,將「安、靜、能、繫、望」五字訣延伸到癌症照護上,告訴大家:如果自己或身邊的親友罹癌時,我們或許可以怎麼做,來幫助自己或他人安定心情與穩定生活。
🤓🤓🤓老王賣瓜一下:
我認為這樣的內容不僅適合初罹癌的病友,更適合生活中有朋友生病,內心很關心但不知道該從何幫忙或提出詢問與關懷的你我。
所以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由此註冊入學 👉 https://bit.ly/3ylqAsd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19日止,註冊成為線上學員,即可在線上觀看課程,讓各位抗癌同伴們透過課程掌握療程中硬核心與軟實力,更有機會獲得雀巢Nespresso膠囊咖啡機、Switch+健身環套組喔!
#抗癌幸福提案
#癌症治療
#癌症營養
#術後康復
#癌症照護心理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生命來到終點,你曾想過用什麼方式告別?其實好好善待生命,就是在為死亡做準備。 我們都知道,打從出生的那刻起,就在往死亡的路上前進。面對生命的逝去,我們總是充滿疑惑與恐懼,但其實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著死亡而結束,也因著死亡而完整。 縱使生命充滿各種隨機, 不代表人生全然沒有意義。 江盛,...
安寧病房工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街日記》看似平淡,卻在淡然人生中,醞釀著濃濃的情感,宛若三個姊妹與外婆生前學來的梅酒釀,清澈但醇濃。故事中的男人,幾乎都優柔寡斷,沒有勇氣拒絕、選擇、或承擔。
《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 2015)由是枝裕和執導,由綾瀨遙(香田幸)、長澤亞美(香田佳乃)、夏帆(香田千佳)和廣瀨鈴(淺野鈴)主演四姊妹。《海街日記》是由吉田秋生所繪的同名漫畫所改編,講述的是這四姊妹一起生活在神奈川縣鎌倉市的一幢日式老屋的溫馨故事。
#三姊妹與一個同父異母的小妹
三個同父同母的姊妹相依為命一起生活在鐮倉市的老家,親生父母早就離開這幢老房,因為父親外遇,已經在外生活,而母親則是因為父親的外遇而傷心遠離。大姊如母,兩個妹妹就由大姊幸照顧長大,如今三個都已成人且就業。
有天,三姊妹得知因為外遇離家的父親,在遠方過世,於是一起去參加喪禮,現場與從未謀面的同父異母妹妹相認,小妹淺野鈴性格穩重成熟,爸爸生前在病榻前,都是由她照顧,姊姊們一方面想感謝她,一方面看她能幹可親,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把她留下來交給繼母照顧,於是便建議小妹一起到鐮倉市的老家生活吧。
淺野鈴會與繼母在一起生活,因為父親在外遇之後,又再外遇再婚,於是喪禮的未亡人並非鈴的母親。鈴與香田三姊妹,尚有血緣關係,繼母卻沒有,姊姊們擔心繼母無法好好照顧鈴,才會有此建議。
.
#優柔寡斷的男人們
《海街日記》故事中的男人,幾乎都性格軟弱,沒有勇氣拒絕、選擇、或承擔。
四個姊妹的爸爸容易心軟,總會因為其他女人可能需要他人照顧,爸爸既不會說不,也沒勇氣拒絕,然後就跟其他女人生孩子。他的一次次外遇,不僅傷害妻子,也傷害女兒的心。
大姊幸的醫生男友,也是沒有勇氣承擔與拒絕。醫生男友有個妻室,但是與幸外遇許久,卻又下不了決心離婚,香田幸承擔著地下情,默默地等待,也一邊照顧他。但是醫師男友看似有遠大的夢想,面對情感問題,也是真正的切身矛盾,卻始終膽怯逃避。
二姊一再遇到軟弱的渣男,電影的開場是佳乃在男友家過夜,男友的房間掛滿補夢網,看來生命尚有許多未滿足與未實現。結果,佳乃的男友其實有債務,也跟佳乃借錢,雖然口口聲聲說在還完債務之後,會想辦法給佳乃好生活。
.
#堅強能幹的女性
相對於優柔寡斷的(草食)男性,四個姊妹雖然講話輕柔,但都是性格強悍的女性。
大姊幸是名護士,照顧三個妹妹之外,還照顧醫院裡的許多病患,後來,還接下安寧病房的壓力重任,照顧臨終的病人。
小妹鈴除了照顧生病的父親之外,也是繼母兒子的小保母,除此之外,還是專業的足球隊員,夢想是進入全國賽(日本中學的全國賽非常堅強)。佳乃與千佳雖然相較沒有大姊小妹的堅韌,但也都是內在堅強的女生。
我在想,三個香田姊妹一直沒有打算踏入婚姻,#或許反應的正是日本社會隱隱約約已經存在的女強男弱現象(不是身體狀態,而是內在性格)。
這也是為何大姊幸最後會選擇離開醫師男友,即使內心非常難過,也不能將自己的未來交給一個優柔寡斷的男人。如此,母親的命運很有可能會在女兒的身上重蹈覆轍,受苦的將會是自己。
.
#外遇的問題無須女兒承擔
四個姊妹性格迥異,各有各的情感困境,彼此之間有時無話不談,但是卻也有難以啟齒的內心糾結。而她們最不知如何彼此說明,且相互原諒的核心,就是上一代的情感糾紛:小妹的母親是三姊妹父親的外遇對象。
三姊妹的媽媽還懷恨在心,無法原諒先生外遇。小妹在見過她們的母親之後,內心非常煎熬,因為三個姊姊早年生命中的苦難,就是由她的母親而起,甚至,還在這場婚外情誕生了她,彷彿小妹鈴天生就帶有原罪,讓她在姊姊的家裡開始感到不自在。
但是,大姊非常大器,告訴小妹他們父母們之間的恩怨情仇,無關乎鈴。鈴是無辜的,無須承擔成人的行為結果。另外兩個姊姊也都同樣珍惜有這位懂事的小妹。
這是《海街日記》最感人之處,她們必須拋下上一代的失誤與誤解。大姊大喊:爸爸是個大笨蛋;小妹也大喊:媽媽是個大笨蛋。之後三個姊妹承認,就算爸爸沒勇氣承擔,卻也算是個浪漫體貼的人,因為他留給三個姊姊一個禮物:鈴。
.
#只有喪禮沒有誕生也沒有婚禮
故事的開場、中場與結尾,都是喪禮。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有三場喪禮,卻沒有婚禮(故事一直提到大姊應該要結婚),也沒有誕生,更別說大姊是在安寧病房工作。
不過,故事並不沈悶,她們相互理解與寬容,彼此依賴與照顧,這是個恬淡且溫暖的故事,呈現女人之間有種比男女關係更為堅實穩定的互信互賴。四個姊妹在未來的人生,肯定還會跌跌撞撞,但是好險她們擁有彼此,就是最大的幸福,因為真心相對又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家人。
.
#美麗古樸的鐮倉市
鐮倉市絕對是故事的另一個主角,這是個好美的城市:小火車、櫻花隧道、小街小巷、寬廣的海邊、綠油油的山丘、古樸的矮房等等。
看完電影,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以前要到日本旅遊,彷彿隨便上網訂一張機票,就能隨時出國。日本好近也好親切。但是如今,雖然日本現在還是一樣親切,卻好遙遠,不僅沒有旅遊,也不知道東京是否會有奧運。
還好,我曾經去過鐮倉市,曾經搭乘由東京到鐮倉的電車,曾經下過幾個小站,閒晃在鐮倉的小街小巷。可惜沒看過櫻花隧道,好美呀。鐮倉市根本就是一幅畫。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24
#2021年6月8日
#海街日記2015
#OurLittleSister
#三場喪禮的電影
#鐮倉宛若一幅畫
#真心相對又一起生活的人就是家人
安寧病房工作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給你人生留下這五大遺憾】(改編自網路報導/文章)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了九年的護士——布魯妮 · 韋爾,把她所照顧的重症病人向她吐露的心聲,歸納出五個臨終人士最常見的遺憾(書名: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第五點標題原是「希望自己活得更開心一點」,但筆者依據標題下的內容重點改寫成「不願意走出舒適圈」)
安寧病房工作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當生命來到終點,你曾想過用什麼方式告別?其實好好善待生命,就是在為死亡做準備。
我們都知道,打從出生的那刻起,就在往死亡的路上前進。面對生命的逝去,我們總是充滿疑惑與恐懼,但其實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著死亡而結束,也因著死亡而完整。
縱使生命充滿各種隨機,
不代表人生全然沒有意義。
江盛,是一名婦產科醫師,在他從醫的這段時間裡,並不總是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很多時候,其實是在處理墮胎、婦科癌症等各種生命的結束。這些見證讓他明白生命的無常,不論喜劇或悲劇,它總是隨機地降臨在我們的身上。
漫長的告別,
苦成煎熬的試煉。
那段陪伴母親在安寧病房的日子,對江盛來說,是非常沉痛的記憶。看著母親無望的等待生命消逝——瘦弱的身軀承受插管的煎熬、隔著呼吸器發出顫抖的嗚咽聲,當他開始直面死亡,更明白活著的意義和可貴,死亡是一個不會消失的生命課題,卻可以理性的選擇和面對。
讓活夠了的人,多了一種選擇離去的方式。
呼喊安樂死合法化的背後,是渴望實現善終的願望,一張張由江盛親手遞送的「安樂死法案連署書」,像是他用盡力氣和母親做最後的告別。既然活著不會永遠完美,那我們何不給即將臨走的人,一個有尊嚴的選擇權?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統籌 張成晞
企劃執行 張成晞
社群企劃 王語晞
文案撰寫 張成晞
動態攝影 蘇柏豪
攝影助理 何幸祐
後期製作 蘇柏豪
工作人員 朱婉寧 王怡文 周凱隆 王竣弘 陳柏蓉 陳柔均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the.shirts.t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Oo99xpgG1Y/hqdefault.jpg)
安寧病房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eOO3ziLS1Q/hqdefault.jpg)
安寧病房工作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感謝衛生局與所有的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付出與努力,辛苦大家了!
首先,針對去年會期所提的「改善縣民赴台就醫照顧服務,請縣府強化患者家屬住宿安置之方案」,在縣府的努力下已有初步的相關配套,森堡也希望後續相關的詳細方案,能盡快讓縣民周知。
本次質詢,森堡針對「醫發基金」與「衛生局業務」提出一些疑問與建言。
醫發基金部分:
由於年度預算通過時程較晚,加上議會決議凍結醫發基金,使得本年度醫發基金補助醫事人員案(其中補助烈嶼地區的護理師9名、藥劑師、檢驗師與放射師各4名,物理治療師與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各1名)、烈嶼鄉居民夜間緊急醫療救護轉診工作等案,將受程度不一的影響,森堡建議是否能「部分解凍」醫發基金,以免造成金門醫療可能歸零的慘況。
部立金門醫院針對醫發基金所提的所有補助計畫,需經「醫發基金審議委員會」核定,考評亦同(註1),現今醫發基金面對議員及民意諸多責難,「醫發基金審議委員會」是否有做好職責,確實審議預算與考評執行成果?
醫療是金門最大的痛,尤其是烈嶼地區更甚,我們在此籲請醫療基金審查委員會能發揮實質的功能,提出具體方案以解凍相關預算,切勿讓議會變成惡化金門居民與醫護關係的代罪羔羊。
本日洪成發議員亦針對醫發基金提出質詢,衛生局回應因年度預算延誤,致使本年度醫發基金審議延誤,另外受凍結關係,七月後將影響包括烈嶼一般及緊急醫療服務。洪鴻斌議員表示醫發基金並未凍結烈嶼地區預算,事實的真相如何有待縣府回應與釐清。
註1:醫發基金委員會
據金門縣醫療照顧發展基金收支及管理辦法,第六條:「本基金由本府設置管理委員會,負責本基金之保管及運用計畫、補助案件之審議、決定及執行成果之考評。」,前開醫發基金委員七至十人,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由本縣縣長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副縣長擔任,其餘委員由縣長遴聘(派)學者、專家、有關機關及其他社會公正人士擔任,任期兩年,期滿得續聘。
節錄金門日報於2019年12月20日報導審議醫發基金內容如下:
「非營業部分醫療照顧發展基金:決議:凍結80,000,000元。(1) 基金用途二項下「羅致優良醫師及醫事人員運用提升計畫」每年應提撥10%經費除醫師外的醫事人員,作為留任獎勵金。(2) 為鼓勵醫師及護理人員進修專業技能,基金應每年固定匡列專款費5,000,000元。但書:(1) 增加烈嶼院區簡易病房醫療及安寧照護。(2) 提升婦產科人力資源及住院環境。(3) 加強改善急診、後送、洗腎中心醫療品質。俟以上項目改善,再提會審議。餘均照案通過。」
報導連結: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2/313789/
針對業務報告部分:
1. 森堡建議衛生局能與社會處進行水平聯繫,盡快將「防走失晶片」機制建立起來,守護金門的長輩。
2. 適航驗證進行如何?(衛生局回應五月底會發證。)
3. 議會曾有提案廢除三方共管契約,衛生局去年十一月曾答應要在合約屆期前六個月檢視內容妥適性,現已屆期,檢討現況為何?是否有要持續三方共管?如不進行三方共管,欠缺醫療人力如何協助引進與長留?(衛生局回應受疫情影響,目前尚未開檢討會議。)
4. 我們曾於第二次臨時會提到「金門醫院的醫療設備收費收支無法平衡」,所得到的回應是「金門醫院為地區唯一公立醫院,非以營利為目的,硬體設備不以效益回收為出發點,故成本無法回收乃屬必然」,金門醫院於106年曾提出「高階自費健檢」等項目送衛生局,但未獲得通過,我們要金門醫院提高收入減低醫發基金負擔,又不願意允許他們針對斷層掃描與核磁共振提高收費,這樣只會讓金門的醫療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5. 衛生局為金城祥安段興建金城鎮衛生所及聯合診所已做好本縣基層診所遷入的意願調查,但調查報告並未送達議會,我們無法得知實際狀況。
6. 關於非法藥品在電視台與電台的媒體違規案件請主動公布。
7. 醫發基金請評估針對金大的長照系與社工系增加人力留金計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2nYZgEma5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