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與長照之間,仍有許多要解決的問題
👆挺蘋果!新聞即點即看
★更多【#健康蘋道】內容請進>http://bit.ly/2n95iix
>>>>歡迎加入 健康蘋道 粉絲團
📱掌握時事,《蘋果》APP免費下載→https://tw.adai.ly/h70aWHaF23
🍎看《蘋果》無廣告,升級壹會員獨享→http://bit.ly/2Z9Gqny
#安寧療護 #長照 #健保給付 #健保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介紹 訪問總審訂:方俊凱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開口,眼角的淚就守不住了!── 馬偕安寧病房30週年感動全紀實 「一輩子這樣過去,你會有遺憾嗎?」 「我覺得,我這輩子,值得了……」他說。 盈眶...
安寧療護 健保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揭開「善終大國」假面──一跤摔進安寧病房後,台灣安寧之母的自省與建言】
2019年底,趙可式因癌症復發和一次嚴重摔倒,短暫住進北榮安寧病房,「安寧之母」成了「安寧病人」,仍不忘監督觀察病患是否獲得有尊嚴的醫療對待。
這一跤,讓她預習安寧,也讓她更深度思考,一生為安寧醫療奉獻、推廣,是否真讓所有台灣人都獲得臨終前的安寧?
「我實在對安寧沒做好感到心虛。」由新加坡連氏基金會委託經濟學人智庫執行的全球「死亡品質」評比中,台灣兩度拿下亞洲第一,但趙可式坦言國際美譽背後,是她帶訪視人員看「好的樣板」撐出來的 ,不料不願台灣漏氣的私心,卻造成體制自我感覺良好,無法敦促提升整體品質,造成民眾感受落差,批她是「詐騙集團」。
《報導者》透過監察院報告與前線安寧醫護人員訪談,發現安寧品質不齊的問題關鍵在於「人」,具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不到600,有醫院甚至由訓練不足的志工、看護照顧病人;醫護之外,有品質的安寧還需心理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提供支持,但這些健保都不給付,若未能獲經營者、管理層支持,裁撤、縮編、假班表等亂象大起……
當社會大眾對安寧的信心不足,政府評鑑只看硬體、書面,我們能如何改善、為「品質」把關?
#專題報導【虛幻的善終大國神話】http://bit.ly/2M1rrv7
#報導者 #趙可式 #安寧療護 #善終 #健保 #評鑑 衛生福利部
安寧療護 健保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坦言,健保署長今日投書對呼吸器的看法
#是有爭議的
"健保署將透過大數據分析異常申報,以及透過醫藥專家的專業審查等方式,我們也鼓勵醫師視個案情況,與家屬討論在適當時機將安寧療護納入照護方案中,讓健保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
這是完全矛盾而且過於迷信大數據,也誤解安寧
舉個我看過的例子
在加護病房有小朋友用上無效葉克膜我也有看過
維持快一個月過去了,家屬就是放不下
都不知道小朋友的腦袋早就在抗凝劑下
腦袋恐怕出血到溶成一團了
是直到氧氣交換器壞掉才離開人間
請問這在大數據算不算異常?
就算大數據與專家人工雙重審查可以提升合理性
但是,只要你審查到異常後
你不敢 #把成本轉嫁到病人家庭,那就沒有用!
要不要積極治療,管你插管、呼吸器、洗腎、葉克膜
真正決定的不可能是醫療團隊
而是來自病人及家屬的同意
這個決定機制
若有無知或情感、以及其他社會性因素產生的浪費
在健保制度下,絕大多數仍是醫療方承擔
漲健保費,我個人覺得不合理
這代表制度的問題沒有被面對
讓健保樹立原則,#與無效醫療脫鉤,才是真正的出路
天天強調全民均建的歐洲
超過70歲的人,腎衰竭不建議洗腎,否則自費
在台灣政策擁有決定權的人,有沒有這種魄力?
--
另外,安寧可別當成節省資源的出路
還在插著呼吸器就不可能得到實質的安寧之外
安寧是一個積極的服務,減少不必要的痛苦也是有成本
緩和醫療外投入這麼多跨團隊心理師、宗教靈性與社區銜接服務
為末期病人量身訂作最舒適的治療方式
被講成是省成本的方法
難怪在台灣安寧走入社區有極大困難
推行這麼久,投身的基層人員也仍不足
--
最後的疑問,假設大家疾病分類碼都有精準key in
大數據在族群結構不變下,抓出異常是合理
但是我們已經見證人口結構的變化,台灣邁向高齡
疾病的族群型態也是與十年前不同
應該說,每十年就會變
你確定大數據收錄學習這些資料的過程
用過去判斷未來的包山包海,真的是法寶嗎?
樹立原則,讓賦予醫療人員有足夠裁量權
要更多的醫療可以,但是病方願意全部自己承擔
讓健保與無效醫療脫鉤,我認為才是出路
安寧療護 健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介紹
訪問總審訂:方俊凱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開口,眼角的淚就守不住了!──
馬偕安寧病房30週年感動全紀實
「一輩子這樣過去,你會有遺憾嗎?」
「我覺得,我這輩子,值得了……」他說。
盈眶的淚光中,帶著無憾。
➤關於安寧這件事,我們真的了解多少?
病人嘆──「還有幾個明天,可以活下去?」、「我不怕死,就是怕死得太辛苦!」
家屬問──「身體和心理的累,已經快走到崩潰邊緣了!」、「為什麼他離去,我反而感到輕鬆?」
馬偕安寧團隊──醫護社心靈全員集結,以愛相伴。
這本書帶你重整對於安寧照護的正確觀念,
醫療雖有侷限,但關懷的意念與行動卻不受限,
真正落實善終與善別。
➤日常伴行,醫護社心靈的六全守護
安然度人生 語焉憶過往
寧靜智慧心 愛慈共守望
日日月月明 時時刻刻亮
常長伴幽谷 光照情留芳
馬偕安寧病房30週年暖心紀實,每一個病人與家屬,都是獨一無二的「善終與善別」!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也能共同創造豐富感動的亮光。
我們的日常就是如此,而這日常就是「愛」。
策劃者簡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總策劃
馬偕紀念醫院隸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紀念馬偕博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跟隨耶穌基督腳跡,以「愛人如己、關懷弱勢之精神,提供民眾身、心、社、靈全人之醫治,達成醫療傳道」為宗旨,進行各項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與傳道等工作,並為台灣引進許多醫療專業新知與提供醫療服務及設施。Hospice是指心靈的驛站,馬偕安寧秉持此初衷,愛人如己,陪病人與家屬一起走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1988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安寧病房籌備小組。1990年2月,淡水分院設立台灣第一個安寧病房,3月13日正式開幕,共有18床,以「五全照顧」為理念,提供完整的臨終照顧。
1992年,馬偕安寧療護從病房推廣到居家服務。1996年8月1日籌立「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為一級臨床醫療單位,並預備興建獨棟安寧療護大樓。1998年「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大樓落成,至2000年安寧病房總床數63床,當時與St. Christopher Hospice床數相同,並列世界最大的安寧療護單位。2005年成立安寧共同照護小組團隊。2009年9月率先呼應衛生署與健保局的政策,新增八類疾病末期病人可以入住安寧病房與獲得居家安寧照護服務,這是自2003年本中心將神經運動元疾病納入安寧療護後的一大進展。2014年7月,進一步發展心理與靈性照顧,從「五全照顧」擴展至「六全照顧: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全心」,期望提高及深化安寧療護的照顧層次。